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382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技术要求2

四、资源配置3

五、施工工艺4

六、施工方案5

1.测量放样5

2.地基表层处理5

3.填方区上料6

4.填方的平整6

5.填方的压实6

6.压实度检测7

7.沉降稳定观测8

七、质量保证措施8

八、安全保证措施11

九、环境保护措施12

一、编制依据

《G247线靖远至会宁(侯家川)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30-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二、工程概况

合同段内主线全长23公里,起点桩号K80+000,位于会宁县郭家窑村,终点桩号K103+000,位于会宁县何家崖边村。

根据施工图设计合同段内K88+466~K88+650段、K102+180~K102+300段为路基高填方,其中K88+466~K88+650段最大中桩填高为17.5m,最大边坡填高22.9m,一级、二级、三级边坡左右侧设置拱形骨架护面,Ⅲ级湿陷性黄土,纵向填挖结合部开挖结合槽。

K102+180~K102+300段最大中桩填高21.1m,最大边坡填高22.3m,一级、二级、三级边坡左右侧设置拱形骨架护面,Ⅲ级湿陷性黄土。

该段位于祖厉河河漫滩,地表为平整田地填筑的素填土,底部为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砂土,稍湿—湿,中密,需对填土进行分层压实措施。

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计划于2016年4月20日开工,2016年7月30日完成高填方施工。

三、技术要求

1、路基填筑前,首先对原边坡进行清表处理,挖除表层腐殖土,对于纵坡陡于1:

5路段,路堤基底应开挖成台阶状,宽度2m,并向内设4%的倒坡。

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2、换填层要求分层填筑并严格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

3、高填方基底换填及堤身填筑过程中,严格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如遇地面或山坡坡面有山水渗流的情况,及时调整填筑方案。

4、对于横向填挖交界,当填方部分填至下路床底面后,对挖方部分开挖结合槽(下挖80cm),待填方区填至结合槽底部标高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填挖方路床范围内回填5%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6%。

5、对于纵向填挖交界两侧10m处,进行路基处理。

过渡区填至下路床底面后,对挖方部分10m范围内开挖结合槽(下挖80cm),待填方区填至结合槽底部标高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填挖方路床范围内回填5%石灰土。

压实度不小于96%。

6、土工格栅铺设时要求严格张拉紧,不得有任何松弛,并及时固定U型钉。

施工土工格栅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U型锚钉连接方法使格栅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

格栅严禁扭曲、皱褶、重叠,铺设时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2m用钉头固定填方表面。

b、土工格栅上、下侧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规定的路床范围内的粒径要求,在距格栅层10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

c、格栅铺完后,应及时填筑填料,每层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

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1米。

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在土面上行驶

7、在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后方可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进行补强压实,补压细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

8、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对各段高填方路基进行监测并保证监测频率,如监测数据超过规范允许值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等各方进行分析处理。

9、高填方路堤填料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

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

10、当填土高度0~8m时,坡率采用1:

1.5;当填土高度8~20m时,坡率采用1:

1.75;当填土高度20~30m时,坡率采用1:

2;20m、30m处设置2m宽平台;平台设置平台排水沟,坡面采用C20预制块拱形骨架进行防护。

11、高路堤预留加宽,路基顶面双侧各加宽0.5m。

四、资源配置

人员机械配置如下表4-1、4-2。

表4-1人员配置

姓名

岗位

岗位职责

周尚来

施工处负责人

施工现场总指挥,负责调度所有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到位。

卢渊

测量负责人

负责施工现场测量放样,间距10m放出中桩和边桩中桩。

刘卓

技术员

负责原地面的清表,素土填筑及整平区。

周文韬

技术员

负责碾压,并做好碾压记录。

李良平

质检部长

填筑过程中检测填筑厚度、宽度,压实后检测压实度,及时向施工负责人反馈数据并做好记录;收集现场影像资料。

成继鹏

试验室主任

制定试验检测方案和试验人员岗位,负责负责分区收集各种数据及整理试验成果。

巩剑锋

试验员

现场压实度、含水率检测

唐仲汉

试验员

现场压实度、含水率检测

张志文

设备负责人

协助施工负责人调配施工机械设备,做好机械故障应急预案;并且管理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的规范操作。

张泽军

安全负责人

负责施工现场机械、人员的安全,安排运输便道路口的交通指挥人员、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以外规定的地方掉头。

赵河军

后勤负责人

各施工点的后勤保障,包括生活用餐、用水。

孙守民

劳务负责人

填筑整平现场配合劳务人员5人

表4-2机械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EC240B

2台

2

三光轮静碾压路机

22T

2台

3

振动羊角碾

22T

1台

4

装载机

ZL50

3台

5

喷雾式洒水车

10方

2台

6

自卸汽车

22方

15台

7

平地机

PY190A

2台

五、施工工艺

路堤填筑施工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平行流水作业。

“三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整修阶段;“四区段”包括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测区段;“八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测签证和路基整修。

图4-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六、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进行全线中线贯通,定出填筑边线桩,并用石灰撒出路基边线,清表预压结束后,及时恢复路基中桩,放出填筑边线,并用石灰撒出线路中线、填筑边线并标出松铺高度,以便控制填土厚度。

2.地基表层处理

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符合规定。

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方可填筑路堤。

地基为耕地、土质松散、水稻田、湖塘、软土、高液限土等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局部软弹的部分也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填方区上料

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

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由远及近进行卸料,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

填料粒径符合表6-1。

表6-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填料应用部位

(路面底标高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mm)

二级公路

上路床(0~0.30)

6

100

下路床(0.30~0.80)

4

100

上路堤(0.80~1.50)

3

150

下路堤(>1.50)

2

150

4.填方的平整

当填方区一层填料上料完成后,按层厚30cm的松铺厚度、采用装载机初步摊铺,并在初平后的填料上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

然后采用平地机整平,每层初步平整完成后,并形成一定的路拱以利排水。

对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采用人工找平。

5.填方的压实

在经过平整后的填层面上采用大吨位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0.5m,纵向碾压轮迹重叠0.4~0.5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之内,初压时采用静压,然后改为振动压实,其压实遍数均由试验确定。

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或压实机械不能达到要求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处理。

6.压实度检测

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路堤填筑前,每种填料按试验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各填层所测得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填筑压实度规范要求,否则要继续进行碾压,或对填料进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若偏大或偏少,则分别采取翻松凉晒和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进行碾压,直至符合表6-2要求为止。

表6-2土质路基实测项目

检验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二级公路

压实度(%)

填方(m)

0~0.8

≥95

密度法:

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0.8~1.50

≥94

>1.50

≥9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按附录I检查

纵断高程(mm)

+10,-20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中线偏位(mm)

100

经纬仪:

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米尺:

每200m测4处

平整度(mm)

20

3m直尺:

每200m测2处×10尺

横坡(%)

±0.5

水准仪:

每200m测4个断面

边坡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每200m测4处

7.沉降稳定观测

施工前,在离路基沉降区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埋置2至3个观测基点,用全站仪及水准仪精确定出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在路基两侧的路堤坡脚处、坡脚以外2m和4m处每隔200m分别对称埋置3个测点,测点用10×10×60cm的钢筋混凝土桩制成。

在路基填筑前根据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用全站仪观测定出测点的初始位置,并作好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对测点进行一次观测(测点位移变化不大时,可3天一次或7天一次),并记录观测数据。

当测点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的值时,地基沉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必须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七、质量保证措施

1、选择当地稳定性良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土作填料。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测合格且CBR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为保证压实度和压实范围,路基两侧各超填50cm。

超填部分不必挖除,但边坡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破面平整、边坡平顺。

3、严格按照“首件认可证”确定的不同填料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含水量、最佳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进行施工。

4、严格控制“四度”、认真处理“八部”。

四度:

松铺厚度、平整度、压实度、宽度。

八部:

原地面结合部、鸡爪地形部、陡坡直立部、标段结合部、半填半挖部、台背结合部、基坑回填部、层面结合部。

由于八个结合部不能同步施工或压实度不均衡,施工中除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于地表纵坡大于1:

5的斜坡地段,在路基填筑前要求原地面开挖成内倾坡度2-4%和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

②、对于填挖交界落差大、地形陡峭、开挖台阶难度较大地段,应按2米高开挖1米宽的台阶施工,并在每填筑2.0m或5.0m时对交界处进行夯实处理。

③、对于V型沟槽在清表工序验收后,应采用大吨位羊角碾压路机夯实处理,直至原地面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各标段之间和作业段之间分层填筑,每层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米。

5边界处理

边界处理分为填前地基处理、填方过程中的周边处理。

由于原地面与填料结构不同,二者密度、承载能力不同,如果不对原地面进行有效处理,易发生接合部沉降病害。

填前地基处理首先是对地基进行简易的挖探,如果地表下面土质良好,状况稳定,则清除地表植被、树根、垃圾和不良土质后即可进行填前压实。

山谷底多为山坡土冲积而成,土质松散,厚度较大无法进行填前压实,则进行清淤换土回填压实处理至原地面以下40㎝。

剩余部分采用5%灰土进行回填。

横向半填半挖段填方

(1)为防止横向半填半挖段因填筑不当而引起横断面内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纵向裂缝,首先在施工时清理好原地面,有规则地划定半填半挖交界面,以确保良好拼接。

(2)根据设计要求,原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在半填断面原地面表土翻松后进行分层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米的台阶,台阶顶面挖成2%~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分层填筑。

填筑从低往高分层摊铺碾压,做到挖填交界处密实无拼痕。

(3)半填半挖段开挖时,先处理好下半填断面的原地面,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开始开挖上挖方断面,对开挖出的材料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填运处理。

半填半挖交界面采用铺设塑料土工格栅进行路基处理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纵向挖填交界地段填方

(1)为防止纵向挖填段因填筑不当而引起横向裂缝,首先在施工时清理好填方段的原地面,清理长度不小于50m,有规则地挖出纵向填挖交界面,交界面尽量与路基中心线垂直,以确保良好拼接。

(2)挖填交界处填方路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10时,在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层填筑;纵向坡度陡于1∶10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m宽的台阶,台阶顶面挖成2%~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分层填筑。

填筑从低往高分层摊铺碾压,做到挖填交界处密实无拼痕。

(3)纵向挖填交界处开挖时,先处理好填方处原地面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再开始开挖挖方断面,对开挖出的材料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填运处理。

(4)路堤分层填筑

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

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米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

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

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路基不积水。

对于压路机无法碾压区域,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击实6~8遍,直到达到规定压实度。

八、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目标

无重伤以上责任事故;轻伤控制在2‰以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交通事故。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员,作业班组兼职安全员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

2、主要措施

(1)施工作业前,对现场土方挖运班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交底,交底后方可进行该段作业。

(2)对各类机械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违章操作现象,开工前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3)安全员每天现场监督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坚守现场,加强现场指挥,防止机械设备相互碰撞、倾覆和伤人事故的发生。

(4)高填路段在填筑时,两边宽度超宽至少50cm以上,以保证碾压到边;碾压时,对边口的填土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并在危险区设立红灯示警。

(5)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6)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随时检查工地施工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九、环境保护措施

1、文明施工

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主要具体措施如下:

①牢固树立建好生态路、红色路、民族经济发展之路、造福一方的思想,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队伍进场后要广泛深入教育职工、劳务人员尊重当地民俗、民风习惯,维护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搞好地方关系,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②对施工队伍搞好生产劳动保护,对职工配足防护用品。

③对各种施工机械的保养,做到经常清洗、检修,凡未检修与清洗的机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减少污染。

2、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主要具体措施如下:

(1)项目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规章制度。

(2)材料运输均采用车辆覆盖运输,防止渗、漏撒落,污染环境。

(3)临时占用地方道路、施工便道经常洒水控制扬尘,防止污染。

(4)施工现场、使用机械设备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排放。

夜间施工采取措施,减少噪音,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5)生活垃圾和工程垃圾集中掩埋,做好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