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6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Word下载.docx

7.完井电测问题;

8.中完,完井套管下入问题。

三、水平井主要技术措施:

(一)、做好井眼轨迹控制

1.上部陆相地层普遍存在着地层倾角大,局部小褶皱多,自然造斜率较强等特点,在一开和二开须家河以上地层采用空气锤配合空气钻进技术,低钻压、低转速负压钻进,能有效地控制井斜,提高钻进速度。

钻井液钻进时钻具组合采用塔式或钟摆钻具组合,并及时进行单点监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普光204-2H井一开采用空气钻进,至井深951m一开完钻,最大井斜1.7°

二开空气钻进至井深3247.64m由于须家河段出气,转换为氮气钻井钻进,钻进至井深3647.64m时由于井下出油,转换泥浆钻进至中完;

气体钻最大井斜5.60在井深3241.5m处,泥浆钻最大井斜30,在井深4271.2m处。

普光101-2H井一开采用雾化钻进,至井深710m一开完钻,最大井斜1.87°

二开钻至井深2835m,由于空气锤内部组件及锤头落井,经多次打捞未果转换泥浆填井侧钻,至二开中完4202m,最大井斜4.9°

2.定向段严格控制造斜率,保证井眼轨迹圆滑。

定向后采用MWD密切监测井眼轨迹情况,每钻进一个单根测斜一次,及时计算井眼轨迹,掌握好井眼轨迹的变化趋势。

为了控制造斜率,我们采用随钻一根或半根然后复合一根甚至更多的方法来钻进,严格按设计井眼轨迹造斜,优化井身轨迹。

3.由于这两口井定向点靠上,设计造斜率低,属于长半径水平井,控制段长,为了减少定向工作量,同时提高机械钻速,我们通过优化钻具组合,利用改变钻井参数提高造斜率和降低造斜率的方法:

即在一定钻压范围内,提高钻压可以增大造斜率,反之降低钻压可以降低造斜率;

钻完一单根后,提起方钻杆对刚钻完单根的上部进行划眼可以提高造斜率;

如果对刚钻完单根的下部进行划眼则降低造斜率;

尽可能以螺杆钻具组合为主要钻进方式,并采用大排量来提高携岩能力,我们采用微增斜底部钻具组合,根据设计增斜率选择合适的螺杆钻具组合增斜钻进,并根据实际增斜率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或更换钻具组合,又可以加大钻压钻掉可钻性差的地层,必要时采用动力钻具滑动钻进进行井斜角和方位角的修正,调整复合钻进造斜率的偏差和调整井眼垂深,使之满足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的综合控制,这样既提高了机械钻速,又保证了轨迹的平滑和中靶几率。

4.水平段采用常规稳斜组合复合钻进,提高了机械钻速,又保证了井身质量。

对于钻具组合采用的原则,分析如下:

其中对于井底钻具组合,主要由钻头、稳定器、动力钻具及无磁钻铤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井眼轨迹,使之满足轨道设计的要求。

该部分钻具单位重量相对较大,且一般处于大斜度井段或水平段,对产生钻压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不起作用,因此在满足井眼轨迹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缩短该部分的长度,这同时也有利于减小井下摩阻和扭矩。

对于钻压传递段,其作用是将钻压和旋转运动传递给井底钻具组合,对它的要求是在负荷传递过程中不受破坏,加钻压后不产生弯曲,且能使产生的摩阻和扭矩最小。

对于增斜段下部,通常井斜角在60°

以上的井段,该部分钻柱主要承受剪切负荷、轴向负荷及由于井眼曲率而产生的弯曲负荷,因为该井段井斜大,钻柱的重量不仅不能产生多大的钻压,反而会产生较大的正压力,为减小摩阻和扭矩,在满足径向负荷、轴向负荷及弯曲负荷的前提下,在该井段使用较轻的钻具。

对于增斜段上部,井斜角一般小于60°

,对该段要求主要是在加压时不发生失稳弯曲。

对于重量累积段,要求该井段钻具能产生足够的钻压。

通常在增斜段上方下入钻铤或加重钻杆来产生要求的钻压。

对于直井段,该段钻具通常处于受拉状态,所承受的拉伸负荷及剪切负荷相对较大,要能够满足其强度要求。

概括地讲就是抗拉、抗剪、抗弯与钻具重量间的平衡。

同时在钻进过程中,使用倒置钻具,不单是为了产生钻压,同时在中和点附近使用强度较高的加重钻杆,使钻杆免遭交变载荷的作用,这对保护钻杆来说是有益的。

具体作法是在中和点附近加约80m的钻铤,上下两端用加重钻杆进行过渡,在整个钻进过程中确保中和点不落在钻杆上,这样倒置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增加了钻柱的储备重量。

通过以上分析及要求,我们在各个对应井段分别采用如下组合:

Φ241.3mmPDC钻头+Φ185mm双扶1°

螺杆+单流阀+MWD短节+Φ158.75mm无磁钻铤*1根+Φ158.75mm钻铤*6根+Φ127mm加重钻杆*17根组合扭方位钻进;

Φ241.3mm钻头+Φ185mm单扶1.25°

螺杆+单流阀+Φ127mm无磁钻杆*1根+MWD短节+Φ127mm无磁钻杆*1根+旁通阀+Φ127mm加重钻杆*18根组合增斜定向钻进;

Φ241.3mmPDC钻头+Φ185mm双扶0.75°

螺杆+单流阀+Φ127mm无磁钻杆*1根+MWD短节+Φ127mm无磁钻杆*1根+Φ127mm加重钻杆*3根+Φ127mm钻杆+旁通阀+Φ127mm钻杆*9根+Φ127mm加重钻杆*15根+Φ177.8mm随钻震击器*1只+Φ127mm钻杆微增斜组合钻进;

螺杆+单流阀+Φ127mm无磁钻杆*1根+MWD短节+Φ127mm无磁钻杆*1根+Φ127mm加重钻杆*3根+Φ127mm钻杆+旁通阀+Φ127mm钻杆*9根+Φ127mm加重钻杆*15根+Φ177.8mm随钻震击器*1只+Φ127mm钻杆稳斜组合钻进。

钻井参数:

钻压:

40-50KN转速:

60r/min+螺杆

泵压:

21-22MPa排量:

28L/S

由于钻具组合合理,参数正确,井眼轨迹平滑。

侧钻

普光101-2H井钻至井深2835m,空气锤内部组件及钻头掉到井里,经多次打捞未果转换泥浆填井侧钻,钻具组合:

Φ314.1mmHJT537GK牙轮钻头+Φ216mm直螺杆+2.5°

弯接头+Φ203.2mm无磁钻铤+Φ177.8mm钻铤×

3根+Φ127mm加重钻杆×

2柱,钻进参数:

10-20KN,排量36-46l/s;

钻至井深5980m时,由于地层推迟,地质填井侧钻。

钻具组合:

Φ241.3mmPDC+Φ185mm1°

双扶螺杆+Φ158.7mm无磁钻铤+MWD+Φ158.7mm钻铤×

3根+Φ127mm加重钻杆,钻进参数:

10-20KN,每半米捞砂一次,捞砂一包,根据返出岩屑的百分比及井眼参数的变化,钻时的快慢等判断侧钻效果。

适当调整钻时,直至侧出。

(二)、解决井下摩阻问题

1.严格控制造斜率,保证井眼轨迹圆滑。

2.由于井斜大,水平位移长,海相地层复合钻井钻速快,大斜度井段钻屑浓度高,极易在井眼下井壁堆积形成岩屑床,导致扭矩增大,摩阻升高,发生阻卡现象。

提高钻井液的携岩洗井能力,搞好钻井液的净化工作,勤掏锥型罐,使用好固控设备,震动筛,除砂器,除泥器运转率100%,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配套使用,每班至少循环2周,同时匀速加入胶液维护,防止比重下降,使钻井液含砂量小于0.3%,摩阻小于0.08;

钻井液密度和失水控制在设计范围内,持续添加润滑剂,增加泥浆润滑性。

勤短起下钻,大排量循环除砂,以铲除岩屑床和修理井壁,保证形成优质的泥饼。

同时采用18°

斜坡钻杆,减少钻具与井壁的相对摩阻。

3.采用柔性倒装钻具组合,减少钻具的刚性。

4.井眼轨迹不采用降斜的方法来控制,全井采用增斜法控制,减少产生键槽的理论依据。

(三)、防止井下事故与复杂

直井段事故与复杂,空气钻阶段主要是钻具事故;

泥浆钻阶段主要是卡,塌,漏及转换泥浆时井壁失稳;

产层H2S腐蚀钻具导致井下发生钻具事故。

空气钻井主要是在大段泥岩夹少量砂岩和页岩地层使用,泥页岩或砂泥岩易水化剥蚀掉块、易塌。

砂岩石英含量高,且胶结致密、硬度大、研磨性强,地层可钻性低,跳钻严重,易断钻具。

因此必须做好防塌、防漏、防喷、防卡、防断钻具、防斜的技术准备,同时防气浸。

为了避免事故与复杂,制定如下技术措施:

1、下入未装水眼或装有大水眼的钻头或空气锤头以防产生不必要的回压。

2、要始终下入井底浮阀、防堵空气锤活塞及缩短建立循环时间。

3、在不同层位、岩性试验优化最优钻进参数,既可以加快钻井速度,又可以保证井身质量。

4、当钻速较快或存在放空现象时,控制钻时在3min以上。

5、新钻头在接近井底时,低速启动转盘,慢慢下到井底,再用30~50KN的钻压磨合钻头约半小时后,逐渐加至正常钻压钻进。

6、试钻:

空气钻正式钻进前,控制机械钻速进行试钻,摸索各种参数的合理匹配。

以立管压力1.4MPa,扭矩30KN·

m作为基准判断井下钻进情况。

7、要按设计参数匀速送钻进行钻进。

每根单根开始钻进半米以内和最后半米应减压吊打。

钻完每根立柱应提起向下控速下划。

8、在采用较大钻压时,为了控制井身质量,采用每个单根最后1米吊打,每个单根扩划眼一次,可有效地控制井斜,同时保证了气体循环时间,可防止沉砂卡钻。

9、原则上每钻进300m测斜一次,实际上可根据层位变化、邻井资料和井身质量控制效果来调整测斜间距。

10、一般每钻进300m左右进行一次短起下,起下长度应超过所钻井段深度,防缩径卡钻,可以根据井眼畅通情况调整短起下密度、频次。

11、空气钻井时空气流速至少要达到在13m/s才能满足携砂要求,钻井时应一直尽可能用最小量的空气。

早期使用太多的空气将会导致对上部裸露井眼的过渡冲蚀,不利于井壁稳定。

只有在带不出砂子或出油、出水时才能加大气量。

12、钻进时注意观察注气压力、扭矩变化和井下情况,发现立压突然升高、扭矩变化、憋跳严重、上提遇卡等井下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钻,活动钻具,循环观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钻进。

13、加强气体检测,地质录井、空气钻井服务队、钻井队各自实施检测工作的同时加强互相联系。

14、在放喷口保持长明火。

全烃含量达到3%或有硫化氢时,立即停止注气、实施关井程序,放喷后期要采取防回火措施。

15、钻进时安排专人在取砂口观察分析取出的岩屑的粒度、湿度和返量,判断井下出水量大小及井壁稳定性,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循环、增大注气量等措施。

16、时刻密切注意排放管线的返出物,这是出现井下异常情况的第一信号。

17、加强钻具管理,每趟钻均对钻具进行探伤,监控钻头和钻具工作状况,防止钻头、钻具事故发生。

18、接单根或起钻之前应将井眼循环干净,防空气锤划眼。

19、接单根后,继续钻进之前,必须确认循环已重新建立。

20.如果使用空气锤,接单根前必须把钻具内赃物冲洗干净,防止堵水眼或堵塞空气锤卡伸缩装置的轨道,造成空气锤不工作。

21.在接单根或起钻时,为了放出钻具及立管内的压缩空气,应使用泄压管汇放压。

每200~300m安装1只箭形回压凡尔,测斜前短起下将其卸掉。

22、接单根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时,要等到在排放管线的末端已有明显的循环形成后才能够从卡瓦内提出钻柱。

23、起下钻时对钻铤及辅助工具进行探伤检查,尽可能减少钻具事故。

根据发生的钻具问题及时调整钻具结构。

24、根据制定的各种钻进转换条件,把握钻井液转换时机,并根据出气量大小、能量和是否含有硫化氢确定不同的钻井液密度和转换方式,保证井下和人身安全。

25、根据钻进情况,确定转换钻井液中的堵漏材料成分和加量,并采用小排量注入方式。

26、注入钻井液时,根据钻具悬重变化和泵压升降情况判断地层漏失和坍塌情况。

普光204-2H井在钻进至3234米时,由于井下出油出气,放喷口处点火后火焰高度保持在4~6米高,燃烧10余天。

在放喷点火期间,我们认真执行以上措施,并每钻进10cm就循环到烃值下降到安全值后再继续试钻,由于措施到位,避免了井下事故与复杂的发生。

转换泥浆措施:

1.起出钻具,换光钻杆下钻到底,大排量环出所有桥堵物。

提离井底数柱以上,用钻井泥浆分段转换至进入套管内,套管内连续置换;

然后分段循环下钻到底;

2.采用边起边灌的方法,从钻具内灌入钻井液,使泥浆液面始终低于钻头。

3.在泥浆中加入润湿反转剂和随钻堵漏剂;

4.用正常钻井1/3~1/2排量置换钻井液。

5.钻井液返出,继续用正常钻井1/3~1/2排量循环一周。

6.逐渐提高排量至钻进排量,循环正常无漏失结束泥浆转换,开始钻进。

注意事项:

1.进行钻井液的置换时要控制排量,活动、转动钻具,如果没有出气或发生井下燃爆,时间充裕时在泵入前应先加入需要水化膨胀的堵漏材料。

2.注意观察钻具悬重增长和泵压上升情况。

如果钻具悬重均匀下降,说明环空钻井液返出正常,不存在大量漏失,否则,说明发生大量漏失;

如果注入中途泵压明显上升,说明环空坍塌或阻塞,在内外液面差形成压力低于1.5~2Mpa时(150米左右),不应有明显泵压。

3.储备浆必须在历次开钻前按设计的要求配制,沉降稳定性≤0.03g/cm3。

储备的重钻井液要定期搅拌维护,以维持其良好沉降稳定性。

4.为满足井控及堵漏的需要,必须在井场储备足够的加重剂及堵漏剂。

5.钻井液的性能要求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中压失水必须小于4ml,高温高压失水小于12ml,马氏漏斗粘度大于55s,使用强抑制的钻井液体系,并配合使用好润滑剂和降失水剂,以改善钻井液及滤饼之润滑性,保证形成的滤饼薄而致密,防止转换过程中,出现井下垮塌。

实践证明只要搞好钻井液的性能,空气钻井转化为常规钻井液后井下都较正常,安全都能有保证。

由于措施到位,两口井由气体转换泥浆,都一次成功,无漏失,无划眼现象。

井漏问题

由于普光地区地层裂缝严重,尤其是须家河段,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相近,泥浆密度调整范围小,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漏失;

虽然在技术上制定了详尽的措施,但由于地质资料不全,打了几次遭遇战:

普光204-2H井在二开转换泥浆钻进有三次漏失,中完下套管过程中漏失,强行固井;

普光101-2H井在,中完下固井替浆过程中漏失。

缩径问题

普光204-2H井钻进至井深4795.5m时,发生快钻时,上提方钻杆遇卡、蹩泵、蹩钻盘,上下活动钻具解卡,循环后返出砂子中含大量膏岩,怀疑膏岩蠕变缩径,钻井液密度为1.34g/cm3,无法满施工要求,根据井下情况,请示甲方后,将密度提至1.38g/cm3,井下恢复正常。

钻进至井深5110米,发生快钻时,泵压突然上升,上提方钻杆遇卡、蹩泵、蹩钻盘,上下活动钻具解卡,分析为井下缩径,钻井液密度为1.41g/cm3,无法满施工要求,请示甲方后,直至将密度提至1.49g/cm3,井下恢复正常。

事故

由于空气钻井时钻具与环空及钻具水眼内空气流速大,加上环空气流中含有大量岩屑,钻具本体与井壁间缺乏泥浆的润滑和保护,使得岩屑以高速反复冲刷钻具本体,造成钻具本体严重冲蚀;

其次由于使用空气锤,其工作原理是上下锤击井底破碎岩石而产生轴向震动,牙轮钻头使用时由于在转动时也产生轴向震动,使得钻具由于轴向震动而产生疲劳破坏。

普光204-2H井空气钻阶段发生三次钻具事故,普光101-2H井掉空气锤一次。

对于三开,水平井的井身结构特点使大段钻具贴于下井壁,造成粘卡几率较大;

同时产层H2S腐蚀钻具导致井下发生钻具事故,针对这些难点:

我们制定了严密的技术措施:

1.提高岗位人员的操作技能,在定向井段加快接单根速度,井内钻具静止时间不得大于3min,防止岩屑下沉造成憋泵卡钻等事故;

井下拉力扭矩不正常不得接单根;

井斜大于40°

后,每打完单根划眼两次正常后再接单根。

定向作业时严密监测,准确判断井下情况,适时活动钻具,活动钻具时上提下放幅度不小于5m,防止粘卡。

2.下钻时在套管内处顶通,出套管后循环一周再下钻,裸眼内每500m中途循环至少一周,至老浆返出后进出口平衡后再下钻。

严格控制下放速度,到底开泵排量由小到大,彻底顶通后再恢复正常排量,防止因开泵过猛造成井漏等复杂情况。

3、每次裸眼起下钻要控制速度,斜井段起下钻遇阻严禁硬压硬拔,下压和上提不超过50KN,应采取开泵划眼方法处理,应先开泵再缓慢活动钻具。

下钻遇阻严禁硬压,特别是在井斜方位变化大的井段要引起足够重视,防止发生卡钻。

遇阻时应以循环为主;

起钻遇阻时严禁硬拔,特别是在纠方位大的井段要防止键槽卡钻。

4.给予司钻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权限,遇阻卡时司钻有在权限内上提和强转的权力。

5、定向测量数据时注意活动钻具,防止长时间静止发生粘卡。

6、加强钻井液管理,提高钻井液的携砂能力和对井壁的支撑能力,搞好钻井液的净化工作,勤掏锥型罐,使用好固控设备,使钻井液含砂量小于0.3%,摩阻小于0.08;

钻井液密度和失水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以日常维护为主,不要大幅度处理泥浆,防止井下出现复杂事故。

同时增加泥浆润滑与携砂能力。

7.准确判断井下异常原因,并正确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8、认真执行短起下钻制度,每钻进50m或24h左右进行一次短起下作业,如井下不正常加密进行,大排量循环除砂,以铲除岩屑床和修理井壁,保证井底的清洁。

定向作业前先进行短起下,循环好后加入润滑剂,井下情况满足安全需要后再进行定向作业。

9、发生地面设备故障时,钻具在井底静止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

如长时间未活动钻具或起钻遇阻时,应小排量循环钻井液,顶通泥浆后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防止粘吸卡钻。

10.钻进中记录每一个单根的摩阻与扭矩数据,钻进中如发现泵压、扭矩,悬重,摩阻等钻井参数有变化时,要立即停钻分析,找到原因且解决了问题之后才能继续钻进。

11、严防井下落物,认真记录钻时有无明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处理;

同时认真观察记录返砂及悬重、扭矩等情况变化,特别是钻进时发现扭矩过大一定要及时进行短起下钻作业,破坏井眼局部狗腿和岩屑床,保证井眼光滑。

12、每次起下钻要采取不同方式倒换钻具,防止钻具疲劳破坏。

密切注意螺杆工作情况,防止出现螺杆长期工作发生事故。

13.简化钻具结构,满足井下防卡、井口抗拉、抗硫及降低循环压耗、提高循环排量的要求。

在井口以下2000m使用Φ139.7mm18°

斜坡G105钻杆,下部井段使用Φ127mm18°

斜坡G105钻杆,底部使用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和加重钻杆18根,不使用钻铤,防止发生粘卡。

并在钻具中使用套管减磨接头20只,裸眼井段如果转动扭矩过大,可使用减阻接头;

严把钻具入井质量关,每200小时对下部加重钻杆进行探伤,所有下井钻具必须按规定认真进行检查,凡不合格的钻具禁止下井使用。

由于措施到位,两口井均没发生复杂情况。

(四)、同时要作好井控工作,严防井控事故发生。

井控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1.遇到快钻时及时循环观察,充分循环排气,防止侵入泥浆中的气体形成气柱,全烃值下降后才可继续钻进。

2.在产层水平井段钻进时,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每天新揭开地层不超过50m,要充分循环除气,观察泥浆的密度、粘度有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泥浆密度和其他性能。

3.井下油气活跃需要加重时,在加重过程中按循环周逐步提高密度,提高幅度按每周0.02~0.03g/cm3,并添加一定量的随钻堵漏剂,直到气侵或溢流消失为止。

禁止盲目加重压漏地层,造成井下情况趋于复杂。

4.钻开产层后,每次起钻前必须进行短起下,循环观察泥浆性能变化的情况并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确定合理的泥浆密度。

5、钻井队加强防喷演习和防硫化氢中毒联合演练

6、加强烃值、H2S、CO2气体的检测,地质录井、欠平衡、钻井队各自实施检测工作,并互相联系。

7、任何时候,通常要确保可用的泥浆量至少为井筒容积的150%。

8、使泥浆泵始终处于随时可以用于压井的状态。

9、同时针对钻具强度要求高,为防止产层H2S腐蚀钻具导致井下发生钻具事故,在进入目的层前100m在泥浆中加入除硫剂碱式碳酸锌或海绵铁,中和打开气层后进入泥浆中的H2S,并保持泥浆的PH值在10以上。

由于井控意识深入人心,基础知识过关,两口井均没发生井控复杂情况。

(五)、完井电测困难问题

由于井斜大,裸眼段和水平位移长,嘉陵江一段有大段盐膏层以及裂缝性储层,导致井壁呈显不规则形状,有大量台阶存在;

同时大斜度井段钻屑易在下井壁沉积形成岩屑床,导致钻柱或仪器摩阻升高,尤其是在钻具输送时更危险,在接旁通接头时钻具静止时间长,发生阻卡和粘卡的可能很大。

为了电测一次成功,在完钻后采用原钻具组合,在18m位置加一直径Φ238mm扶正器通井,有显示的井段循环划眼通过,直到正常后在继续通井,到底后大排量循环,并上提下放及转动钻具,增加携砂能力,保证井眼和泥浆干净;

待正常后再短起下,一则测油气上窜速度,二则看井下摩阻等情况是否正常,打入用塑料小球,液体润滑剂,防卡剂等药品配制的封闭液把裸眼段全部打封闭,以维持井壁稳定和防止泥浆内固含沉降,影响测井仪器下入。

钻具输送前再次按上次程序及措施通井和打封闭,钻具输送时精确计算,精心操作:

1.通井打封闭后,在起钻前做静止粘卡实验;

2.测井队到井后,井队与测井队共同商定施工程序并核对数据,使井队人员和测井队人员都了解施工程序,防止出现误操作;

3.仪器连接好后下用电缆下到对接处测试仪器工作状态,仪器工作正常后在起出仪器,接钻具下钻;

4.所有钻具在下入前用规定外径的通径规通径,在钻具提起后见到规通径后擦干净公扣下台阶和公扣本体,涂丝扣油后在对扣下钻;

下钻过程中严禁转动钻具,只可上下活动钻具;

下钻时严格控制下放速度在700m/h以内;

5.在技术套管内每下入15柱钻杆灌满一次比重比井浆大0.1g/L的重泥浆,出技术套管后循环一次;

出技术套管后根根灌浆,15柱钻杆灌满一次,到对接位置后先灌满泥浆在开泵循环,保证水眼畅通并冲洗对接插头,防止杂物影响对接;

循环时严格控制泵压,防止冲刷坏对接插头;

6.在接旁通接头时,提前挂好天滑轮,每3min活动一次钻具,接头接好后先不开吊卡下上下活动几次,看接头及电缆下入正常后再打开吊卡下电缆对接仪器,其间不停活动钻具,防止粘卡;

7.对接成功后,钻台和电测车加强联系,下放钻具和电缆同步进行,防止电缆张力过大或聚堆;

推拉钻具时小心轻放,尤其是井口吊卡活门位置更是小心对准位置,防止碰伤电缆;

8.对接成功后下钻,精细操作,在严格控制下放速度在700m/h以内的同时,遇阻压力不能大于2t;

9.到离井底10m时,井队在得到测井队通知后匀速起钻,起钻和电缆同步进行;

卸立柱坐吊卡时钻具只能比吊卡高10cm,要不就坐双吊卡,防止损坏测井仪器。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技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