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777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docx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

 

1、课型:

作文课

 

2、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

 

2、描绘秋天

 

3、感悟秋天

 

(说明: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秋天里,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规定的作文课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要求。

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

学习策略有:

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

 

4、课前准备:

 

学生:

1、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教师:

1、搜集有关秋天的画面,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

 

2、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5、课时:

1课时

 

6、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导入学习

 

教师: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和乐趣。

 

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喜好,并说明其原因,与大家交流。

 

从而导入现在正是收获的秋季,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走

 

进秋天》作文课,同时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受秋天。

 

(说明: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写作氛围,在教学的开始就提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资源共享

 

认识秋天

 

1、首先让学生找出标志着秋天的事物。

(如:

落叶、枫叶、秋霜、寒蝉、芦苇花、成熟的果实、中秋的月亮、菊花等等。

 

2、然后让学生积累代表秋天的词语。

(如: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落叶枯黄、层林尽染、寒蝉凄切、秋风萧瑟等等。

 

3、最后教师补充,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词语,实现师生课前搜集到资料在课堂上共享。

 

(说明: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并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

从而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三、探究合作

 

描绘秋天

 

1、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描绘出最令自己感动的秋天的场景,或绚丽、或多彩、或厚重、或肃杀、或冷寂,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抗与撞击,在其描述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片段,对这些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诵,进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3、在引导学生欣赏佳作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

 

片段1:

峻青《秋色赋》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

 

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

 

看。

简直象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方法:

 

1)、要抓住秋天的特点:

通过比较来表现。

 

2)、视觉:

颜色(大小、形状、图案)

 

3)、修辞:

比喻、对比。

 

片段2: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方法

 

1)、融入情感:

喜、怒、哀、乐。

 

2)、要有层次:

整体——局部、远——近等。

 

3)、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4)、修辞:

拟人。

 

4、学生看画面描绘秋天。

分两步:

 

1)可以用“秋”字来描绘。

 

2)不着“秋”字,尽显秋意。

 

(通过以上二个环节,从而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描绘秋天。

 

四、心灵涌动

 

感悟秋天

 

1、先用一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切入,让学生从别人的感悟中有所延伸,学会用心灵来感受自然。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说明:

由落叶对故林的留恋,联想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秋水》

 

沈天鸿

 

我总是说:

秋水在远方

 

总是忘了

 

这句话就是秋水

 

我说这句话时正是夏季

 

这句话一出口

 

秋水就已淹没了

 

我的脚背

 

站在秋水里我总是说:

 

秋水在远方

 

日子,就是这么过去

 

(由秋水的流逝联想到时间的匆匆而过,联想到时间的可贵。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深入思索。

 

如:

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团圆之乐和未团圆之苦。

 

由秋天的天空联想到人应该有广博的胸襟。

 

由落叶归根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等等。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显现,强调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通过对秋天的深入思索,激起学生内心的狂澜,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与人交流,并善于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

从而达到感悟秋天的目的。

 

五、作业:

 

把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悟秋天三个部分连缀成文,写成一篇散文。

 

六、结语:

 

教师: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美丽,描绘了秋天的色彩,感悟到了秋天的深远,单单一个秋天,就让我们如此动容,那么,春天、夏天、冬天又何尝不是呢?

这些季节所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最后,希望我的学生勤于耕耘、勤于收获,每年都有一个成熟的秋天。

无数个这样的秋天累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充实的人生。

 

(这样设计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永远带着思索去生活,并鼓励学生为收获的人生而努力。

从而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情感培养。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刺激学生早已麻木的感官,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学会亲近自然并善待自然,并从中有所感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借鉴,吸收前人的写作精华,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统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带领学生亲自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只能在林立的楼群中寻找秋意,只能通过画面来认识秋天。

 

总之,这节作文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并力求做到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正确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