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069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1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

课内阅读练习卷

(一)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给文段中空白地方加标点。

2、这段话主要写。

3、“五光十色”的意思:

4、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的颜色有:

5、我会写:

浅蓝、、、、。

6、西沙群岛的海水的特点:

、。

7、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本文选自:

2、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标上“△”。

3、文段中有比喻句()句,用“邮票”来比喻(   );用“小扇子”比喻(   );用“金色的海洋”比喻(   );

我会写比喻句:

4、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把下列句子改为比喻句。

(1)黄叶飘落下来。

(2)阳光照射着大地。

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

频频:

7、“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

9、用“——”划出拟人句。

(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花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雾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用“”画出拟人句,照样子写一句。

2、给第三句话标标点。

3、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4、我会写

牵牛花蔷薇

睡莲万寿菊

烟草花月光花

昙花

5、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察看()伸展()争妍斗艳()

(四)

一回到家,我立即(jíjì)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

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kuángguàng),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

后来,我看到了一颗援助中心的‘给(jǐgěi)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bàngpàng)棒糖了。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在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美丽()希望()伤心()救助()

3、“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bàngpàng)棒糖了”可看出金吉娅的心情,因而得用的语气读,读得点。

4、划线的句子反映了金吉娅的和。

这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金吉娅小小的年纪能设身处地为他人,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心灵。

5、我想对金吉娅说:

(五)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从文中找出形容速度很慢的两个词。

、。

2、盘古醒了,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3、我发现第一段中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请你找出三对。

()——()()——()()——()

4、按短文内容填空。

()的风()的气息()的变化

()的云()的江河()的大地

他的双眼变成了;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我还能说:

_____变成了

5、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段选自课文《》。

7、你喜欢盘古吗?

说说为什么。

(六)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

1、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最后一句。

2、这小节共有句话。

3、这几句之间的关系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再仿写两个。

()的图案()的()()的()

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爪:

①zhǎo②zhuǎ

1)(两条飞龙的)前爪相互抵着。

()

2)敌人的爪牙已被我军一网打尽。

()

3)小鸡有两只爪子。

()

4)这些张牙舞爪,回旋盘绕,好像在云里雾里飞翔。

()

6、用“﹏﹏”画出上文的中心句。

7、文中的过渡句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

8、练习有“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七)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chōng)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sēnshēn)林()得严严实实的,()住了人们的视线,()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qìn)在乳(rǔyǔ)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shāoxiāo),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文段选自,共句话。

3、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句中是把比作。

4、划去文中错误的拼音。

5、给文段中空白地方加标点。

6、找出文章中的两个多音字,并组词。

()()()()

()()()()

 

课外阅读

(一)

白帆和木桨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夫撑起白帆顺流而下。

   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

他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那就像一张巨大的白蝴蝶的翅膀,多神气,多wēifēng(       )!

   于是,白帆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来了:

“木桨啊,你这个又无能又懒惰的家伙,渔船冲波踏浪,飞快地前进,全靠有我这张帆!

你呢?

什么事情也不能干,只会躺在那里睡懒觉!

   木桨一声不吭,好像真的睡着了。

   傍晚,渔船要返航了。

渔夫解开缆绳,白帆刷地从桅杆上落下,卷了起来。

接着,渔夫拿起桨,点破江水,划动起来,渔船便调过头返航了。

   白帆jiāojí(       )地喊起来:

“为什么把我卷起来呢?

为什么使用那无用的木桨呢?

   哈哈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木桨带着huālālā(     )的水声说   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  而我  虽然本事不大  却能够逆风而上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2、给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为带点字选择正确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

靠:

①值得信任;②靠山;③依靠;④接近,靠近。

(1)渔船冲波踏浪,飞快地前进,全靠有我这张帆!

(   )

(2)轮船慢慢地靠码头了。

(   )

(3)王叔叔办事认真,是个可靠的人。

(   )

4、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

5、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木桨一声不吭,好像真的睡着了。

(1)木桨一声不吭,真的睡着了。

        (    )

(2)木桨一声不吭,似乎真的睡着了。

    (    )

(3)木桨一声不吭,已经真的睡着了。

    (    )

6、想象写话:

   听了木桨的话,白帆会明白什么?

读最后一小节,展开想象,把白帆明白的话写下来。

(二)

走出绝境的秘诀

   一头驴子掉到了一口枯井里。

①驴子的主人召集数人出谋划策,可大伙儿实在想不出办法搭救驴子。

最后,大家决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就让它提前“离去”吧!

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

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叫得很恐怖——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

②很快人们发现,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会做同一件事:

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驴子教会了在场的人:

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去落在背上的泥土,将本来埋葬你的泥土变成自救的台阶。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解救(     ) 用意(     )惊讶(     )聚集(     )

2.读画线句子①,联系上下文填空。

(1)“出谋划策”的意思是                          

(2)请用“出谋划策”写一句话。

(3)大家伙儿出谋划策的结果是(    )

①反正驴子己经老了,就不用救它了,让它在枯井里死去。

②用泥土把枯井填上,同时埋葬这头还活着的驴子。

③往枯井里铲泥土,反倒让驴子踏着不断增高的泥土走出枯井。

3.读画线的句子②,联系上下文填空。

(1)“同一件事”,在文中具体指      。

(2)驴子这样做是为了     。

4.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走出绝境的秘诀?

用“———”画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写一写好吗?

(三)

乌鸦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

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

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

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

"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怎样才能有一别好嗓子呢?

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笔在短文中画下来。

3、乌鸦练成好嗓子了吗?

为什么?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四)

熊妈妈收菜

  菜园里的蔬菜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它们走到萝卜地里,熊妈妈拔了一个大萝卜。

小熊就要吃萝卜的叶子。

熊妈妈说:

"别吃叶子,要吃它的根,你记住,萝卜的根最好吃。

"

  它们走到白菜地里,熊妈妈拔了一棵白菜。

小熊就要吃白菜的根。

熊妈妈说:

"你记住,白菜的根不好吃,它的叶子才好吃呢!

"

  它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

熊妈妈说:

"你记住,西红柿的叶子不能吃,要吃它的果实。

"

  小熊对妈妈说:

"妈妈,今天我学到这么多知识,真高兴!

"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用横线把熊妈妈说的话画了下来。

3、短文中写了几种蔬菜?

它们是

4、小熊学到了什么知识?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

(五)

在阳光下,向日葵一天天长大了,这时,它叶子的形状像桃子,杆子是笔直笔直的,没有枝Y。

向日葵刚开花时,像个圆盘的边上开出一圈黄色的花瓣。

慢慢地,小圆盘变成大圆盘,在阳光的照耀下好看极了。

1、按要求填表。

汉字

音序

音节

共几画

组词语(两个)

瓣(bàn)

阳(yáng)

圈(quān)

2、第二自然段里共有句话。

3、在第一自然段用“——”画出写叶子形状的话。

4、在第二自然用“——”画出写葵花形状的话,再用“”画出写花瓣颜色的词。

(六)

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

山谷里有一条小河,河水慢慢地流着。

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周围开放着一朵朵红红的野花。

这里的空气多新鲜,这里的风景多美丽。

这是什么地方?

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

2、找出说颜色的词语:

3、找出说动作的词语:

4、把文中写到的景物写下来:

5、用“可爱”造句。

(七)

猫头鹰的面部像猫,身子像老鹰,所以人们叫它“猫头鹰”。

猫头鹰的眼睛同别的鸟儿不同,是长在正前方的。

白天,它常常站在树枝上闭目养神,可是,到了夜晚,它就像一名哨兵,睁着两只闪闪发光的大眼睛,注视着田野。

猫头鹰的耳朵也很特别,耳孔很大,周围排列着很长的羽毛,好像一对竖起的猫耳朵。

它的听觉很灵,哪怕一点轻微的声音,它都能听见。

1、这段话共有句。

2、猫头鹰的面部像(),身子像(),所以人们叫它()。

3、猫头鹰白天(干什么)

夜晚(干什么)

4、用“——”画出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的句子。

5、用“特别”造句。

(九)

每天清晨,啄木鸟医生就开始给一棵棵树木“看病”了。

它的嘴又直又硬好像一把凿子。

舌头又细又长,尖端生着不少钩子。

经过“检查”,发现树皮下面有害虫,就把树皮啄开,伸出带有钩子的舌头,把害虫一个个串在舌头上,啄木鸟就这样给树治好了病。

1、啄木鸟的嘴是怎么样的?

答:

啄木鸟的嘴是

2、啄木鸟的舌头是怎样的?

答:

它的舌头是

3、啄木鸟是怎样给树木看病的?

用“”画下来。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帮人们做哪些事情,请写出来。

5、用下面的词造句:

发现

(十)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

一串串,在夕阳下闪亮。

它,密密地向大地飞洒,仿佛要洗净冬天留下的痕迹。

1、这段话共有()句,写了一年四季中()季的雨,从第()句中看出。

写了一天中()时候的雨,从()句看出。

2、这段话中的第一句把雨比作(),还比作(),写出了雨()()两个特点。

(十一)

坚固生命的根

前年去海南岛,看到一棵树干有几围粗、树冠有两亩大的榕树。

它那庞大的根系,像铁制的一股股缆绳,把像小山似的巨石(抱、报)得紧紧的,许多根向石缝(féngfèng)中钻去。

它的枝干上还神奇地(深、伸)出许多小根来,向着大地寻找着新的基点。

正是有了这棵树,它周围才显现出异常的繁荣。

鸟儿在欢快地歌唱,蜂蝶在嗡嗡地飞舞,一群群旅游者和乘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休闲。

导游说,这里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许多树木都倒下了,折断了,惟独这棵树,多少年来从没被刮倒过。

据说,它上面的树冠有多大,地下的根系就有多大。

它之所以能在任何狂风中屹立,是因为它的根基就是这(座、坐)小山啊!

根,是生命的开始,是生的源头,又是生的基石,它一刻不停地向地面输送和传递着水分、营养和力量。

一切植物,有了根就能生机勃发,没有根,一切就无从谈起。

1、用“\”划去文中()里不当的字或注音。

2、根据提示,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填空。

(1)“冠”的意思是帽子,“树冠”是指()。

(2)“繁荣”可以理解为“热闹”,“异常的繁荣”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用“”画出有关语句。

3、读文中画——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像……似的……

4、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

(十二)

松鼠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的中间。

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tái)藓(xiǎn)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松鼠的窝又暖和、又安全。

1、“苔”和“藓”用音序查字法分别查大写字母()和()。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写下来。

湿()松()矮小()寒冷()危险()讨厌()

3、这段话共有()句,第()句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第()写了松鼠窝的特点是()()。

4、读了短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十三)

天上的云,真是形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有的想山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霎那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具体来写的?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云形态万千?

用“~~~”画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云变化无常?

用“”画出

4、你想象中的云还会像什么呢?

 

、《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这里可以看出()。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

妈妈看到金基亚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和(),后来听了金基亚的讲述后,感到很()。

课文赞扬了金基亚的()()()()的品质。

2、《好汉查理》一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查理是一个()()()的孩子。

杰西是一个()()的孩子。

3、《一次成功试验》中试验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还有()。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的孩子。

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要(),()懂得要(),也要()。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

第二次除了对英资的(),还有()。

4《狮子和鹿》这个故事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

“奚落”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提并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睦相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的顺序记叙。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的道理。

7、《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盾的作用()。

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

8、《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围绕()的特点来写的。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的()。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和()。

9、《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像()。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第六自然段做总结,(),紧扣题目。

课文运用()、()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10、《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的结构来写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和()。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写海面时通过()来表现它的美。

海底是通过写()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

写海滩通过写()()来表现。

写海岛是围绕()来写的。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的特点。

1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代诗人()。

“楚江”是指()。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代诗人()“潋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空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空蒙雨亦奇”'奇”是()的意思。

两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代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萧萧”是指__________.“挑”是指________..“篱落”指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代诗人()。

“异乡”指________.“逢”指_________.“倍’指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指《》。

画的作者是()。

文章的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幅画的.()()().

12、《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

本文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举”在本课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