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104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材所在页:

第37----43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部分第一次系统地进行物质制取的讲解,它既要建立在本单元前两节知识的基础上(氧气的物理性质等),还要为以后学习物质(二氧化碳等)的制取起到学习方法的铺垫作用。

2.知识类型与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

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疑点是:

是否还有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

在课堂上最好能让学生进行探究。

3.呈现方式与编排特点

利用学生已经有的基础知识,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些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取氧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设计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论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工业是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以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育理念:

1、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从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观念

六、教学思路:

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七、课时设计:

二课时

八、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应会进行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准备。

九、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居第二的是什么?

回答:

氧气

巩固旧知识

【过渡】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

学生很好奇的仔细观看

【投影】

【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氧气的图片】

投影几副有关氧气重要用途的图片

观看谈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

人在潜水时要吸氧,这里所指的“氧”是氧气,你知道利用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吗?

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页——42页

阅读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

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回答:

分离液态的空气

【投影】

【利用网络播放一段视频】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

空气

2..原理:

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工业制取氧气的一段视频

让学生体验制取的方法

【板书】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

空气

2..原理:

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过渡】

那我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回答: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

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这三种方法

【投影】

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识记并体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加强记忆

【过渡】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

演示【实验2-5】、【实验2-6】

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投影归纳】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速率

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后,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记忆

【提问】

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

回答:

没有

【追问】

那么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引出催化剂

【投影】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它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归纳、总结并展示。

【板书】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学生识记催化剂的概念

加强学生的记忆

【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氧气的制取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

【投影】

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注意事项: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学生注意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

为了后面的自主实验做准备

【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学生小组内合作动手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投影归纳】

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

b)气密性检查

c)装入药品

d)加热药品

e)收集气体

f)检验

g)验满

h)仪器的拆卸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验步骤并展示。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了解实验的一般步骤

【板书】

高锰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学生的记忆

【过渡】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制取氧气呢?

回答: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投影】

氯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板书】

氯酸钾分解文字表达式:

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识记文字表达式

加强学生的记忆

【讨论】

仔细观察上述三个反应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并展示

【投影】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记忆概念

巩固分解反应的概念

【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收获,小结本课所学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十、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

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

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十一、板书设计

课题三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

空气

2..原理:

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加热氯酸钾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催化剂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十二、评价标准

1、评价目的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及评价过程,以便主动发现自己在设计和组装发生装置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2、确定表现性学习任务

·独立设计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确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实验方案。

·小组完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实验

3、确定评价内容

能认识试管、水槽、胶塞、导管、酒精灯等实验仪器,知道其操作方法,能根据所要求的实验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论证

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化学实验设计方案,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提出具有新意的化学实验设想,在化学实验中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操作活动,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各种化学实验信息。

在化学实验中注意节约和合理使用化学药品,注意保持化学实验仪器的洁净和化学实验台的整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在化学实验中客观、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完成化学实验报告。

能较为规范地独立写化学实验报告,并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化学实验探究的结果。

对化学实验处于较高的实验兴趣水平,体验到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活动成功的喜悦。

能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对自己在化学实验研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4、确定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

5、设计评价工具

表一实验探究过程记录表

学生: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组长:

观测项目

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表现记录

装置设计

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1、装置设计情况:

A、自己独立提出B、与同学讨论确定

C、与老师同学讨论得出D、没有想出

2、评价装置设计

A、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B、正确,可操作性较强

C、部分有误,较难操作D、错误

3、绘制实验仪器

A、规范B、较规范C、一般D、差

实验过程

4、仪器连接:

A、井然有序B、较有顺序C、随意性强D、没有目的

5、基本操作(加热、气体的检验等):

A、熟练B、较熟练C、一般D、不协调

6、观察意识:

A、较强B、一般C、较差D、没有

7、观察的准确、可靠性:

A、及时、全面

B、及时但不全面C、不及时、不全面D、不会观察

8、记录:

A、边实验边记录边分析

B、边实验边记录无分析C、做完后再记录D、不记录

9、合作:

A、积极配合B、以一人为主C、相互推让D、我行我素

10、实验结束后,仪器洗涤、归位:

A、主动完成B、在别人提醒下完成C、无

思考停顿

停顿(有/无)

停顿点:

停顿原因

问老师

问老师(有/无)

次数:

具体内容

本次实验活动的收获是:

表二活动表现评价的结果评定

学生:

活动内容:

小组成员:

组长:

评价标准(每项10分)

在下列你认为符合表现的相应“√”

自评

(权重0.5)

互评

(权重0.2)

教师评价

(权重0.3)

1.能否根据给出的问题设计实验装置

2.实验操作是否合理

3.是否及时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是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分析

5.是否对实验仪器、药品进行了整理

6.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7.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

8.是否对各套装置进行了简单评价

9.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

10.是否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小计

合计

等级

综合评语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