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204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

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人教版)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在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中,有许多岛屿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成的。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B.珊瑚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C.珊瑚虫的食物进入和残渣排出均通过口D.珊瑚虫的体表有刺细胞

2.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

B.不喝生水,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切生、熟肉的刀具和案板分开

D.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

3.三角帆蚌等软体动物能够产生珍珠。

珍珠的成分与贝壳的内层是相同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由此可以推测()

A.珍珠是由贝壳形成的B.珍珠是三角帆蚌体内固有的结构

C.珍珠是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D.珍珠是软体动物的内脏分泌形成的

4.蚯蚓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因为是()

A.肌肉发达B.体表有黏液C.身体分节D.体壁有刚毛

5.蝉蜕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特有的()

A.身体由小到大的现象B.翅逐渐长大的现象

C.外骨骼脱落的蜕皮现象D.生殖交配的现象

6.下列关于各类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线形动物都生活在寄主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有三对足两对翅

7.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8.蜥蜴等爬行动物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最重要原因是()

A.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头部后面有颈,使头转动灵活,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C.肺较发达,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D.体内受精、产大型的有卵壳保护的卵,因此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9.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下面是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吸气和呼气时,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骨中空或愈合,使骨骼既轻便又牢固

D.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排出快,能减轻体重

10.《本草纲目》用“部”、“类”等分类等级对药用动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将畜类、兽类、鼠类等归入兽部,其特征是“具有四足,全身被毛,胎生”。

则兽部相当于动物分类中的()

A.两粞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11.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

A.蛇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兔子为胎生B.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C.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12.下列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

①蚯蚓—体壁②鲫鱼—鳃③家鸽—肺和气囊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②⑤

13.下列关于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

②鸟的胸肌两端都不附着在胸骨上

③鸟的胸肌一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其它骨上

④鸟的胸肌两端都有较细的乳白色的肌腱

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

14.在CBA联赛中,每次运动员的精准投篮都会引起观众们兴奋和欢呼。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完成投篮动作需要关节囊收缩牵动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B.投篮时仅有运动系统参与,观众的兴奋和欢呼由神经系统完成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D.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

15.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6.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它与虾、蜘蛛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以及___________。

(2)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主要用_________呼吸,兼用__________呼吸。

(3)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_。

(填字母)

17.某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在本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其中,一千米(男)跑,八百米(女)跑,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

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感觉到容易酸痛,其中肌肉[3]_______(填肌肉名称)处于____状态,肌肉[4]处于____状态。

(2)图二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

(3)图三中,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容易用力过猛,关节头会从[]_____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_____。

(4)在我们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无关的是(______)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神经系统D、循环系统

18.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自1985年11月12日红嘴鸥首次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昆明进行越冬,34年来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识、相守。

资料二:

滇金丝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种,它是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想跟踪观察滇金丝猴非常困难,因为它们在白天的活动不规律,原因是周围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产生干扰;而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中,滇金丝猴会在早上9-10点去投喂点取食工作人员投喂的食物,吃饱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见踪影。

资料三:

千万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草原狼是草原的保护神。

狼崽诞生八周后从狼窝里被带到狼群聚集处,成年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

(1)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该行为是由_____________因素所决定的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滇金丝猴定点取食属于_______行为。

红嘴鸥也具有这种行为,二者相比,_______的这种行为能力更强。

(3)从资料三中可以看出狼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

根据狼的食性,其牙齿的结构是如图中的__________,由于狼对羊的捕食,使得羊的数量保持稳定,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腔肠动物的身体有无数条对称轴,呈辐射对称。

所以B错误;由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所以珊瑚虫的食物进入和残渣排出均通过口,C正确;珊瑚虫的体表有刺细胞,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腔肠动物的特征。

2.A

【解析】

【分析】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

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

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

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A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明确该病的传染途径。

3.C

【解析】

【分析】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据此解答。

【详解】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因此软体动物的贝壳形成与外套膜有关,C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外套膜的特点及功能。

4.C

【解析】

【分析】

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从环节动物开始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

【详解】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环节动物向前蠕动,而蚯蚓能灵活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分节,在肌肉和刚毛配合运动时能够改变身体的形态。

故选:

C。

【点睛】

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更有利于适应环境。

5.C

【解析】

【分析】

昆虫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详解】

蝉蜕是蝉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C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蝉蜕的形成。

6.A

【解析】

【分析】

(1)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外胚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如果触手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末端带毒的细线就会从刺丝囊中伸出,刺入猎物体内,麻痹或杀死猎物。

(2)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3)软体动物不能主动捕食,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食。

(4)昆虫的口器有多种,有刺吸式口器、肛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详解】

A、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腔肠动物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称为刺细胞,帮助捕捉食物,A正确。

B、有的寄生虫如蛔虫的幼虫和成虫生活在小肠内,对寄主造成伤害。

而感染性虫卵主要分布在温度湿润的土壤中,B错误。

C、软体动物不能主动捕食,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食,C错误。

D、生活在陆地上的节肢动物利用口器获取食物,如虾也属于节肢动物,但不生活在陆地上,D错误。

故选:

A。

【点睛】

明确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捕获食物的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7.B

【解析】

【分析】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

【详解】

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进入鱼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故选B。

【点睛】

鱼是通过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张开和紧闭来完成水的通过,进而完成呼吸的。

8.D

【解析】

【分析】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蜥蜴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9.B

【解析】

【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家鸽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A正确;鸟类的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只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使骨骼既轻便又牢固,C正确;消化能力强且粪便排出及时,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D正确。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10.D

【解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所以兽部相当于动物分类中的哺乳类。

11.B

【解析】

【分析】

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详解】

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如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具有良好的产生热量的机能,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

而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是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

恒温动物大多没有冬眠现象。

12.D

【解析】

【分析】

环节动物的特征有: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鱼类的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

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孵卵育雏。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

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蝾螈不是变态发育。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

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正确;②鲫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③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只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错误;④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蝌蚪用鳃呼吸,错误;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正确。

故选D。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13.D

【解析】

【分析】

鸟类的胸肌发达,一端连接在胸骨的龙骨突上,另一段连接在翅的基部,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据此作答。

【详解】

肌肉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需要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一块肌肉的两端都要附着在两块骨上,这样才能使肌肉绕过关节,牵引着骨做运动。

如鸟类的胸肌一端连接胸骨的龙骨突上,另一端连接在翅的基部,中部跨越肩关节,这样才能挥动翅膀飞行,鸟的胸肌由两端都有较细的乳白色的肌腱和中间部分较粗肌腹组成,由此可知,①②错误,③④正确,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如果某一肌肉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14.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

【详解】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不是关节囊收缩牵动,A错误。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运动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同时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B错误。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C错误。

哺乳动物大都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觅食和逃避敌害,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的结构以及运动的产生过程。

15.A

【解析】

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符合题意;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这属于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属于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这属于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头胸腹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肺皮肤ADE

【解析】

【分析】

图中A蝗虫,属于昆虫类,B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D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

(1)A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此外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因此,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3)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A蝗虫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变温动物: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恒温动物:

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

因此,D鸟类和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灵活答题。

17.肱二头肌收缩舒张肌腹肌腱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C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

图中的1是肌腱、2是肌腹、3是肱二头肌、4是肱三头肌;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解答即可。

【详解】

(1)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肌肉收缩或舒张,产生的动力使骨骼肌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在屈肘状态下,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伸肘状态下,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因此,图一中,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是一个屈肘动作,肌肉3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4肱三头肌舒张。

(2)图二中,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如果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骨上,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也就只作用在同一块骨上,使这块骨弯曲或折断,不能带动其他的骨绕关节运动。

(3)图三中,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容易用力过猛,关节头会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脱臼后就失去了运动的功能,要迅速复位;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关节面的摩擦,缓冲机械压力。

(4)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获得的,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获得的,而有机物和氧气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细胞的线粒体。

因此动物运动需要的能量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

故选:

C。

【点睛】

能准确识别骨骼肌、关节、伸肘或屈肘的解剖图,是答对本题的关键。

18.先天性遗传学习滇金丝猴社会B维持生态平衡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植食性动物的犬齿不发达或没有犬齿,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

【详解】

(1)此题中红嘴鸥飞抵昆明过冬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滇金丝猴定点取食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该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所以红嘴鸥虽然也具有这种行为,但二者相比,滇金丝猴的这种行为能力更强。

(3)从资料三中“狼崽诞生八周后从狼窝里被带到狼群聚集处,成年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可以看出狼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植食性动物的犬齿不发达或没有犬齿,家兔就没有犬齿,图甲是家兔的牙齿图;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能撕裂食物,图乙是狼的牙齿图;由于狼对羊的捕食,使得羊的数量保持稳定,说明了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点睛】

注意植物、动物都能维持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