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237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24.《吕氏春秋》载:

“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

一则治,两则乱。

”“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

”材料表达的思想(  )

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        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        D.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

25.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

“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

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26.明沈思孝《晋录》记载:

(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

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

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

材料反映晋商(  )

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经济活动重“契约”                            D.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27.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28.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

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29.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

……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

材料说明(  )

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30.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

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

材料表明(  )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31.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

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

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32.下表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情况统计,据该表信息可知,当时德国(  )

 

总选票

社会民主党得票

占总票数百分比

1890年

7228500

1427300

19.17

1893年

7674000

1786700

23.30

1898年

7757700

2107076

27.18

1903年

9495586

3010771

31.71

A.人民已拥有普选权                                B.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

C.代议制民主有所发展                            D.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

33.1923年托洛茨基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

‘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

据此可知(  )

A.俄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            B.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D.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34.1950年代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字里行间集中了愤怒的“嚎叫”,并使之宣泄,充满焦虑与担忧,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

《嚎叫》的文学风格是(  )

A.后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新古典主义

12.(2018·四川资阳二模·35)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

……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

这一变化表明(  )

A.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                    D.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二、材料阅读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

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

“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

”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

“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

(8分)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雅典著名悲剧《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世代血亲复仇的家族的故事,案件最后交雅典娜判决。

她却说事情太重大,无权判决。

接着挑选了最优秀的公民组成一个法庭,公开审判。

让原告、被告及各自的证人充分申述。

经法庭辩论,最后法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判决。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寄希望于明君贤相统治的文化心理。

在我国古代文学与现实中,解决人间矛盾、主持社会公道的理想就寄托在包公以及包公式的清官身上。

──摘自林亚光《中西文化心理比较》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

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

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

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

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

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

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

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

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

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7分)

45.(15分)【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英国则试图恢复和平,但并未料到俄罗斯的计划会遭到抵制,甚至是武力抵制。

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

起初,内阁对俄土冲突的某些方面反应迟钝,它似乎没有考虑到俄土之间会发生一场冲突。

它认为,解决矛盾分歧的途径是协调法俄利益,其次才是协调英俄之间的利益。

斯特拉福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对事态发展洞若观火,他选择从土耳其的立场来处理整个问题。

斯特拉福德并不认为他有集结舰队必要,即便如此,他的一举一动在沙皇看来也是来者不善。

显然斯特拉福德和内阁之间存在着政策冲突,这缘于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大使与本国政府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时的互动偏差及实现同一战略目标的不同策略手段。

英国内阁一度认为俄国的要求并不过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法俄的圣地之争加以解决。

当内阁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它对俄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现在的俄国不再只是在挑战法国的宗教利益,而且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

从一开始斯特拉福德对俄国的要求就不报幻想。

 ──摘自黄鸿钊《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土战争爆发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俄土战争中的态度及其影响。

(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直言政事触怒刘瑾,被下诏狱,廷杖40,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三年春,抵达蛊毒瘴疠弥漫,人烟稀少,民族杂居,语言不通,尚属蛮荒的谪所。

栖居山洞,种粮、菜,苦熬度日。

王守仁身为贵公子,又患病,居此坏境,深知随时有倒毙的危险,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苦炼制心功夫,力图发挥“心”(主观精神)的作用来战胜险恶环境,以求得到自我解救。

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这就是“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正是他否定程朱理学而建立心学体系之关键。

此后,他原本消沉苦闷的心境豁然开朗,由此焕发了主观精神。

他鉴于当地各民族生活方式落后,便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又建造龙冈书院,他便在此授徒讲学,教授各族居民。

 ──摘自舒大刚主编《中国历代大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守仁龙场悟道的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王守仁的龙场悟道。

(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24.【答案】B【解析】孔子“仁”突出“爱人”、“克己复礼”,“礼”强调恢复“周礼”等级秩序,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黔首利莫厚焉”,说明国家一统对百姓的利益,故D项错误。

2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以嗣孝昭皇帝后”,突出家天下的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汉宣帝是否为嫡长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霍光在推举理由中,特别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并根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儒家思想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庙号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26.【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借贷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

祖父或以子母息匄贷于人而道亡……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反映了晋商合伙而商以诚信为本,故B项正确;经济活动重“契约”与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不符,故C项错误;采用雇佣劳动关系与材料“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故D项错误。

27.【答案】D【解析】手绘场景图与现场影像资料不同,不能当作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与日本报刊的手绘场景存在明显的不同,故B项错误;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手绘场景图,虽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但部分的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都各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

2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强调青岛、山东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民主同专制的斗争与扩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结合所学,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传统的儒家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7日”,文章写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故D项错误。

29.【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是生产资料(土地)的归属问题,故A项错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与材料“1937—1942年……1943年”时间段内历史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7—1942年……943年”我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民族革命中,根据材料“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

……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在民族革命的洪流中,反封建的目标部分达成,故D项正确。

3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都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31.【答案】A【解析】雅典民主制下,对公民身份有严格限制,而古代罗马不断地放宽对公民身份的限制,故A项正确;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表述绝对,且与历史、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罗马共和制下,并非直接民主制,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公民权的范围,故D项错误。

32.【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选举权问题,故A项错误;社会民主党在议会的斗争依旧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进行,故B项错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比例不断提高,表明德国代议制民主不断发展,把工人阶级的斗争纳入到和平、法制的轨道,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德国社会民主党对武装斗争的态度,故D项错误。

3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请市场帮忙是俄国基于国情的无奈之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表明俄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故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无关,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根据所学,它在俄国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故D项错误。

34.【答案】A【解析】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与材料“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相符,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故C项错误;新古典主义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故D项错误。

35.【答案】B【解析】GATT或WTO框架不能简单与经济全球化对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表明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发展演进,故B项正确;区域集团化也属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贸易体系不断趋向公平、公正、合理,故D项错误。

40.【答案】

(1)背景:

①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_》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觉醒。

③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理论逐渐形成。

④梁启超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

⑤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理论作支撑。

(四点即可,8分)

差异:

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

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

(4分)

目的:

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分)

(2)意义:

①经历一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多元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3分)

②“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梁启超1902年提出”,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国内: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上,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民族理论逐渐形成;第二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梁启超重视文化的认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章太炎重视血统的作用;第三小问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希望借助满清统治实现救亡图存;而章太炎,宣传革命途径实现民族救亡。

(2)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有助于国人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二“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

‘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本国的工业,推动国家近代化;根据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中共在抗战时期……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团结,国共的合作,实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41.【答案】示例:

社会状态差异决定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差异。

(2分)

古希腊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相对发达,社会环境宽松自由,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古希腊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通过梭伦等人的一系列改革,雅典建立起了典型的直接民主政治,形成了尊重法律,公平裁决的文化心理。

(4分)

中国文明是一种大陆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达,宗族血缘与伦理关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并形成了相应的上层建筑,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民主与平等、法治意识淡薄,充满了人治的色彩;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靠宗族血缘与封建伦理,把社会矛盾的解决寄希望于明君贤相清官身上。

(4分)

总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2分)

(其它符合材料主旨的论题,如“两种不同法律文化心理是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产物”,论证阐述合理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

如:

根据材料“让原告、被告及各自的证人充分申述。

经法庭辩论,最后法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判决”、“解决人间矛盾、主持社会公道的理想就寄托在包公以及包公式的清官身上”可以得出,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东西方文化。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阐释拟定的论题。

如:

古雅典的文明,政治方面,是直接民主制;经济方面,工商业发达;思想方面,平等互利的观念;地理环境,山多地少,优良港湾众多。

最后,对所论述问题作简要总结。

如:

不同的文明,是由多种社会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4.【答案】

(1)特点:

①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

②力度小且不够灵活。

③受政治环境(大选)影响,推行乏力。

④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

⑤收效甚微,最终失败。

(四点即可,8分)

(_2)评价:

①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2分)②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世界意义;(2分)③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导致改革失败。

(3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开始国家干预;根据材料“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受大选影响,实施力度有限;根据材料“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不能准确把握民众心理和金融改革的核心;根据材料“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改革成效甚微,走向失败。

(2)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胡佛金融改革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结合所学,受国家政治环境影响,加之自己个人能力素养,未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最终导致改革失败;根据所学,虽然胡佛金融改革失败,但毕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45.【答案】

(1)原因:

①俄国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政治困境。

②俄国错误估计了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待战争的态度。

③英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对俄政策不统一,对俄国采取暧昧态度,助长了俄国发动战争的野心。

④土耳其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重要及其日益衰落。

⑤挑战法国在“圣地”的宗教利益。

(四点即可,8分)

(2)态度:

战争爆发前为了保障_欧洲均势主张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