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80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docx

城市地理教学大纲

说明

《城市地理学》是为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

它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能够对人文地理学各个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为开展有关研究工作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城市地理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把城市看作“点”或看作“面”,分析这些“点”和“面”的空间运动规律。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一、教学要求与目的:

要求运用系统性与区域性的观点、注重各个地理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会运用地理学的思维方式。

讲授的主要内容和达到的目的为:

1、使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使学生具备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的能力。

3、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

4、使学生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研究它们的特点,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模型。

5、一般了解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内城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合计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8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6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2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6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

第一十章城市土地利用6

第一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2

第一十二章城市问题242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章重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课时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课时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3)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1920年以前

(2)1920—1950年

(3)1950—1970年

(4)1970年以来

4、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发展特点

(2)主要研究领域

(二)、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城市地域的概念,掌握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了解城乡界线的划分。

本章重点

城市、城市地域的概念,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的概念及标准1课时

(1)城市和城镇

(2)定义城镇的标准

2、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1课时

(1)城乡界线的划分

(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3、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2)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3)市带县

(三)、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影响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因素。

本章重点

影响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区域地理条件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课时

2、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3、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1)概念

(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4、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2)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3)规模经济、积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四)、城市化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机制,重点掌握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了解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

本章重点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内容和学时(6课时)

1、城市化定义1课时

(1)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2)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3)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2、城市化的机制2课时

(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3)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4)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3、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2课时

(1)城市化的类型

(2)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4、城市化的近域推进2课时

(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3)郊区的城市化

5、城市化的广域扩展1课时

(五)、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史,掌握当代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本章重点

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世界城市的发展史1课时

(1)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3)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发展

2、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3、中国城市的发展史1课时

(1)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2)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3)封建社会中期城市的发展

(4)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发展

(5)近代社会时期

4、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大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六)、城市职能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熟练掌握城市职能的概念与城市性质的异同点,重点掌握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

本章重点

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城市职能的概念与城市性质的异同点,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

内容和学时(6课时)

1、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1课时

(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2)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

(3)影响基本与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4)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3课时

(1)城市职能的概念

(2)一般描述分类法

(3)统计描述分类法

(4)统计分析分类法

(5)城市经济基础研究分类法

(6)多变量分类法

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2课时

(1)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2)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七)、城市规模分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般了解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本章重点

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率,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课时

(1)城市首位率

(2)城市金字塔

(3)位序—规模法则

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课时

(1)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3)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3、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1)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

(2)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3)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八)、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重点掌握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与廖士景观,掌握核心与边缘理论,了解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本章重点

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与廖士景观,核心与边缘理论

内容和学时(6课时)

1、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课时

(1)相互作用的分类

(2)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3)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4)空间扩散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2课时

(1)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

(2)六边形网络

(3)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

(4)理论模型

3、廖士景观1课时

(1)需求圆锥体

(2)市场网

(3)廖士景观

(4)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

4、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1)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2)斯梅尔斯的验证

(3)斯金纳的验证

(4)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5、核心与边缘理论1课时

(1)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2)生长极理论

(3)核心—边缘模式

6、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1)空间分布类型

(2)城镇密度

(3)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4)城市经济区

(九)、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本章重点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1课时

(1)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2)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2、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1课时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2)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3)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4)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3、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1)工作流程

(2)工作方法

(十)、城市土地利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掌握均质性和均质地域,重点掌握地域结构的理论。

熟练掌握中心商务区。

本章重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中心商务区

内容和学时(6课时)

1、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2课时

(1)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2)城市地下空间

(3)地基承载力

(4)城市地形

(5)城市气候

(6)城市植被

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课时

(1)土地利用类型

(2)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3)伯吉斯的同心圆学说

(4)霍伊特的扇形学说

(5)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学说

(6)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3、中心商务区2课时

(1)CBD的界定

(2)CBD的内部结构

(3)CBD的演变

(十一)、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市场空间的模式,了解城市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一般了解城市的感应空间。

本章重点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1课时

(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2)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3)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4)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

2、城市社会空间1课时

(1)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

(2)社会区分析

3、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1)感应、环境和行为

(2)居民构想图

(3)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十二)、城市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城市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章重点

城市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社会问题

内容和学时(2课时)

1、城市环境问题1课时

(1)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2)资源与城市环境

(3)人口和城市环境

(4)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

(5)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

2、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3)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4)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

3、城市住宅问题1课时

(1)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

(2)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4、城市社会问题

(1)就业问题

(2)贫困问题

(3)老年人问题

(4)社会责任感缺乏

(5)种族与社会争端

(6)内城问题

教材与参考文献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江美球.城市学.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