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177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九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每课一练(九)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扬州调研)《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表明()

A.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D.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2.恩格斯说:

“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3.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

“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指准则)。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4.“……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

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6.(2013·温州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新教代替天主教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7.(2013·宁波模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

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

“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

”正确的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8.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A.用暴力革命手段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B.领导召开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成立俄国共产党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发表“四月提纲”,将俄国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9.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得出以上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的结果B.革命的影响

C.革命的任务D.革命的领导阶级

10.(2013·南昌模拟)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对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1.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了这样一则布告: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

”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2.(2013·太原模拟)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

材料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

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

在欧洲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不是无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的错误的想法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

(6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洲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

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

为什么?

(6分)

(3)材料二中,马克思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的运动?

(4分)

(4)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什么积极的努力。

(4分)

14.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6分)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4分)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根据所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本题选C。

2.【解析】选A。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社会上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是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主要体现在实现的手段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C不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已经认识到了社会改良的必要,故D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B。

由题干所给材料中“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判断,作者观点是以阶级斗争为依据。

故选B。

4.【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中“历史进程”“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判断“它”指马克思主义。

5.【解题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改造旧社会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宣判资本主义死刑的事件应该是指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

所以正确选项是A。

6.【解析】选B。

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进行判断。

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D不正确,当时垄断资本主义还未出现;从常识方面判断,新教并未代替天主教,C不正确;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统治下的封建剥削时代,代替这个黑暗时代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判断B正确;A与材料信息不符。

7.【解析】选B。

题干中的“1917年的4月”的时间信息说明此时俄国处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前者掌握实权,这一局面直到1917年7月结束。

8.【解析】选D。

材料中蕴含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按照本国国情进行调整和补充。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领导十月革命,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符合题意;C是斯大林的行动,与列宁不符;B是列宁领导政党建设的一个成就,与题意不符。

9.【解析】选C。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如何主要是看这场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俄国二月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封建统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尽管两者都是在成熟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进行的,但是由于两次革命的任务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不一样。

【变式备选】在一场革命胜利后召开的大会上,代表们为纪念为自由而牺牲的人们,高唱《葬礼进行曲》。

歌词节选如下……那个时代已经临近,专制制度将要崩溃,人民就要奋起,伟大而自由。

这场革命是()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从“专制制度将要崩溃,人民就要奋起,伟大而自由”我们可以看出专制制度即将彻底结束,人民从此当家作主,只有十月革命符合题意。

10.【解析】选B。

材料认为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指的是十月革命完成二月革命未完成的任务,C、D都是二月革命完成的,A与B相比,B更适合题意。

11.【解析】选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苏维埃。

A时间不符,B是侧重经济的法令,C侧重外交。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点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植根于俄国历史中的,故排除A、B、C,选D。

13.【解析】本题应结合同一历史时期不同角度的内容进行准确回答。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可以解答第

(1)题;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的角度可以解答第

(2)题;而第(3)题则是肯定了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三大运动;第(4)题可从时间进行推算,1858-1878年的20年间,真正算得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的,只有巴黎公社。

答案:

(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分)原因:

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4分)

(2)根据:

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

(3分)没有矛盾。

(1分)原因:

恩格斯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马克思是对未来形势的预言。

(2分)

(3)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

(4分)

(4)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4分)

14.【解析】第

(1)题第一问首先看材料出处,从而联系所学知识获取准确答案,第二问注意从材料中获取,特别注意对过渡特点的分析。

(2)题由材料中“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可以获取答案。

第(3)题从俄国革命的进程中判断“第一次革命高潮”“新高潮”应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第(4)题应联系新政权建立后的革命措施来回答。

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2分)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4分)

(2)方式:

暴力夺权。

(2分)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分)

(3)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2分)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分)

(4)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4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