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28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在街上戴耳机听歌或打电话,常会因为忽略周围环境造成安全.在“安全”后面加“隐患”。

B.对于朗读亭的火爆充分说明,“阅读的春天”再度到来。

去掉“充分说明”。

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将“纠正”与“指出”调换位置。

D.《朗读者》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首次承担制作人。

“承担”改为“担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红装素裹 重蹈履辙  喑哑  巉岩

B.旁证博引 畏缩不前  恣雎  帐篷

C.心无旁骛一泻千里  深邃  腌臜

D.吹毛求疵 断壁残垣  要决  陨落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州十一号”像一支离弦的剑,气冲斗牛,直上云霄,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B.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都是微不足道的。

4.语文知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桃树”“济南”“地球”等。

有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例如“自然”“热烈”“包袱”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对我国冰心的创作影响很大,他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简洁而厚重、清新而细腻,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哲思。

D.《金色花》中“我不告诉你,妈妈”中的“妈妈”和《荷叶·母亲》中“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一句中的“母亲”,是同义词,但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妈妈”口语色彩较浓,“母亲”书面色彩较浓。

5.下列依次镇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人_________的悠然自得;有人_________的自信豪迈;有人_________的爱国胸怀;有人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志雄心。

不管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都应该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①喜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喜欢陶渊明“心远地自偏”

③喜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一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

B.“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

”此句主语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憔悴(cuì)攲斜(qī)蜷曲(juǎn)翘首(qiáo)

B.脸颊(xiá)匿笑(nì)菡萏(hàn)栖息(qī)

C.尴尬(gān)须臾(yú)黄晕(yùn)屏息(bǐng)

D.绰号(chuò)酝酿(liàng)嘹亮(liáo)绽开(zhàn)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⑥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

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

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火烧焦也不知道。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8.本文以迷恋读书为线索,通过借阅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为读《封神演义》给同学家拉磨;

为读《青春之歌》被蚊虫咬且耽误喂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④段末尾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1)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

(品析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从修辞手法、词语选用等任一角度,赏析句子。

11.莫言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

课内精读

12.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说是不是主次颠倒了?

13.结合加点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14.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5.文章中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其作用是什么?

16.第6段写了卢沟桥的哪些特点?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州桥是我国建造最早的石拱桥。

B.在引用赞语上,作者匠心独运,既引用了诗句,也有具体人物的语言。

C.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

D.文章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

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

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

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甘肃成纪,再折道四川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过程。

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

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

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

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

但那时的李白想:

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

④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

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

所以李白一生爱月。

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粬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

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着的操守。

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干净的灵魂。

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⑥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

最后当诗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

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

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

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一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

⑦“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

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

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

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

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

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

想象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贯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

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⑧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

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

⑨“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在诗人的想象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

月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

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

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

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

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来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五期,略有删改)

18.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试简要说明。

19.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意。

(1)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②段说“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

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1.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并且根据自己理解,谈谈你对于“故乡”的深刻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

②百废具兴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______

④至若春和景明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__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抨击了他显著政绩的内容。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25.“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6.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四、情景默写

27.古诗文名句填写

(1)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3)李白《行路难》中用比喻手法写诗人政治上遇到艰难而进退两难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写出古诗词中的写愁的两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酬答之意,又相互劝勉、相互鼓励,让人精神振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十分含蓄地表现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而其实更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与灾难,但只要保持正直、清廉与善良的本心,一切都将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正如“留得五湖明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曾称赞道: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而杜甫在《蜀相》中却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成者的共鸣。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8.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名著阅读

30.请为下面语段填写正确内容。

(1)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令人难忘。

现代作家__________在《骆驼祥子》中讲述了北京车夫祥子在动荡年代的坎坷经历与个人变化;法国小说家凡尔纳以他丰富的想力,在《__________》中塑造了一位驾驶“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勇敢而智慧的尼摩船长;《朝花夕拾》中鲁迅以饱含温情的笔调追忆了他童年的保姆长妈妈。

(2)请你从祥子和尼摩船长两个人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品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可以自行表述,也可参照示例。

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人都应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人都应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的价值。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虽然只是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的保姆,粗俗率性,却恪尽本份,对童年的鲁迅付出了真诚的关爱,为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七、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

晚上洗完澡,妈妈就在喊:

“衣服、袜子都放着,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

”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你做。

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儿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

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听了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