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46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docx

中国授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公路工程项目

测量外业技术要求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TheFirstHighwaySurvey&DesignInstituteOfChina

二○○六年七月

目录

一、项目名称........................................1

二、项目概述........................................1

三、技术依据........................................1

四、控制测量.......................................1

4.1控制布设方案....................................1

4.2四等GPS测量...................................1

4.3一级导线测量...................................3

4.4平面控制计算方案...............................5

4.5高程控制测量...................................5

五、路线控制点或交点测量............................6

六、1:

2000地形图测量...............................6

七、中线测量.........................................7

7.1中线放样........................................7

7.2中桩高程测量....................................8

7.3横断测量........................................8

八、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9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概述

三、技术依据

1、《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2、《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95。

5、本项目《测量外业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

4.1控制布设方案

4.1.1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网按四等GPS布设,导线点按一级导线以附合导线形式布设;

4.1.2测区高程控制网按四等水准网布设。

4.1.3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4.2四等GPS测量

4.2.1GPS控制网布设方案

四等GPS控制网按对点方式布设,每两对点间隔5Km,每对点互相通视。

四等GPS布网应采用边连接方式。

为保证工程施工精度,在设计大型构筑物如特大桥、隧道的两端应分别布设一对GPS点。

GPS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易于长期保存的位置,并远离大功率输变电和无线电设施。

GPS点应按规范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12×12Cm底20×20Cm,高60Cm。

如下图:

4.2.2GPS控制网相关技术要求

四等GPS控制网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四等GPS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120000

三等

5

≤10

≤5

1/80000

四等

2

≤10

≤10

1/45000

一级

1

≤10

≤10

1/20000

二级

<1

≤15

≤20

1/10000

注: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等级

观测方法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卫星高度角(º)

静态

快速静态

≥15

≥15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快速静态

≥4

≥4

≥5

≥4

≥5

≥4

≥5

≥4

≥5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态

快速静态

≥2

≥2

≥2

≥1.6

≥1.6

≥1.6

≥1.6

≥1.6

≥1.6

时段长度(min)

静态

快速静态

≥90

≥60

≥20

≥45

≥15

≥45

≥15

≥45

≥15

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快速静态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注:

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间长度可缩短为10min

GPS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10-6)

等级

限差类型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2.0

3.0

6.0

9.0

9.0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3.0

5.0

10.0

15.0

15.0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

n--------独立环中的边数。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4.3一级导线测量

4.3.1一级导线布设方案

一级导线点应布设在四等GPS点对点间,点位应选择通视良好、易于保存的位置。

一级导线点应按规范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12×12Cm底20×20Cm,高60Cm。

埋设图同四等GPS。

4.3.2一级导线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km)

每边测

距中误

差(mm)

测角

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回数

DJ1

DJ2

DJ6

三等

30

2.0

13

1.8

1/55000

±3.6

6

10

四等

20

1.0

13

2.5

1/35000

±5

4

6

一级

10

0.5

17

5.0

1/15000

±10

2

4

二级

6

0.3

30

8.0

1/10000

±16

1

3

三级

20.0

1/2000

±30

1

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等级

经纬仪

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

次重合读数差

(″)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两倍

照准差(2c)较差(″)

同一方向各

测回间较差

(″)

四等及以上

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DJ2

12

18

12

DJ6

18

24

(2)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

a、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b、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其中:

--------左、右角之和360º与之差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角闭合差;

n---------三角形个数或计算

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4.4平面控制计算方案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考虑到设计线路较长相对高差大的特点,平面控制计算方案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4.4.1GPS控制测量按四等精度进行施测和平差,采用单点起算,其成果只用来检查导线测量精度,控制其粗差,不做为控制成果提供。

4.4.2一级导线控制测量先按附和导线进行计算,检查导线观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后按支导线方法计算其坐标成果,作为正式的使用成果。

起算坐标用GPS平差的成果。

4.4.3支导线计算应在导线严格闭合并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才进行计算,并保证全线坐标系统一致。

4.5高程控制测量

4.5.1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测区高程控制网等级为四等水准。

水准点应沿路线敷设,每1Km布设一个水准点。

水准点尽量偏离路线30~50m。

点位应选择在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对设计大型构筑物如特大桥、隧道的两端应布设水准点。

水准点应按规范埋设混凝土标石,并绘制水准点点之记。

4.5.2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作相应签定。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其值不得大于20″。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等级

仪器类型

水准尺类型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

三等

DS1

因瓦

光学观测法

后-前-前-后

DS3

双面

中丝读数法

往返

后-前-前-后

四等

DS3

双面

中丝读数法

往返、往

后-后-前-前

五等

DS3

单面

中丝读数法

往返、往

后-前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的型号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

较差

(m)

前后视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红黑面

读数差(mm)

黑红面

高差较差(mm)

三等

DS1

100

3

6

0.3

1.0

1.5

DS3

75

2.0

3.0

四等

DS3

100

5

10

0.2

3.0

5.0

五等

DS3

100

大致相等

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

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附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M△或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

五、路线控制点或交点测量

路线控制桩或交点桩测量根据控制测量成果,按极坐标法施测。

测量平面精度应满足图根点精度。

其平面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六、1:

2000地形图测绘

6.1.地形图测绘范围及内容

1:

2000地形图测绘范围为中线两侧各200米,其中100米内为精测范围,其余100米粗测,以能反映地形地貌为主。

应测绘路线附近或跨越路线的管线、大型输变电线、光缆、道路交叉、已有构筑物等。

距路线较远的居民地可采用密集型居民地方法表示。

图上应调注村名、道路名称及路面材料、大型输变电线的功率,光缆及管线应标注用途或性质。

6.2.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绘应按《图式》规定,合理使用符号,图面清晰美观、接边准确。

地形图测绘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地形类别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m)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原区

0.5

0.5

1.0

2.0

微丘区

0.5

1.0

2.0

5.0

重丘区

1.0

1.0

2.0

5.0

山岭区

1.0

2.0

2.0

5.0

注:

①基本等高距可视工作需要在此表基础上适当加密;

②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位置中误差(mm)

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mm)

主要地物

一般地物

平原区

微丘区

重丘区

山岭区

±0.6

±0.8

≤1/3

≤1/2

≤2/3

≤1

七、中线测量

7.1中线放样

7.1.1所有桩志应采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桩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在其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及桩号。

7.1.2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

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7.1.3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

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全程连续计算桩号。

7.1.4放样基本桩距为20m,应保证在管线、道路交叉点、地形变化点、已有构筑物、水坝、河堤、坡坎、山脊等位置加桩。

作到加桩准确,并测量加桩高程。

7.2中桩高程测量

7.2.1中桩高程测量在平原区或微丘地区应采用直接水准施测(即中平测量),中平测量应以距中桩最近的控制点为起点,逐桩测量,闭合于下一控制点上,并计算闭合差。

中桩高程可一次读数,转点及起始控制点应观测黑红面读数,以检查粗差。

为保证测量精度,转点应使用尺垫或地面固定标志。

7.2.2山区或高差较大的路段可使用三角高程直接测量中桩高程,测量时应保证每站检查一个已知点,搬站后对上一站所和中桩进行检查。

距离最远不得大于定向边,并每天检查仪器指标差,指标差过大时应及时改正,以保证观测精度。

7.2.3中桩高程检测限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5c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为±10cm。

7.3横断测量

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其方向应与路线中线垂直,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垂直。

横断面中的高程、距离的读数取位至0.1m。

横断面测量应反映地形、地物、地质的变化,施测宽度应满足路基及排水设计需要。

横断面检测限差(m)

路线

距离

高程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L100+0.1)

±(h/100+L/200+0.1)

二级及以下公路

±(L/50+0.1)

±(h/50+L/100+0.1)

注:

①L——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m);

②h——测点至中桩的高差(m)。

八、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8.1测量单位应制定本项目测量《技术设计书》及《质量管理办法》。

8.2测量成果按工期分段进行检查验收。

8.3全部工程结束后由中交第一勘察研究院组织最终检查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