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581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图汇报材料.docx

施工图汇报材料

盘锦市欢一支路欢喜岭至滨海公路段

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汇报

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一、概述

1、项目的背景及建设意义

盘锦市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成立于2010年9月,地处盘锦市西部,南临渤海,西与凌海市毗邻,北与北宁市接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京津冀现代城市群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区双重叠加节点,更是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重要承载地。

为加快盘锦市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并实现建设“双城、三镇、三区”的总体规划构想,首先必须完善交通路网的建设,为此当地政府确定了区内路网建设的五个重点项目,欢一支路欢喜岭镇至滨海公路段(以下简称“本项目”)即为其中一条纵向路线。

本项目北起欢三路,南接滨海公路,为区域内连接滨海公路主要干线公路,它的修建将大大提升区内路网水平,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2、勘测经过

受盘锦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委托,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于2014年5月对本项目进行了施工图一次定测工作。

外业勘测过程中我公司技术人员就本项目的起终点位置,具体线位走向、加宽方案、项目的功能定位等节点问题同建设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确定了本项目的加宽方案及路线线位。

并对沿线桥涵、防护、排水、拆迁占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5月18日完成测量并通过了公司技术部的外业验收。

7月8日,由盘锦市交通局组织盘锦市环保局、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交通局等相关单位共同听取了本项目的路线走向、纵断面设计原则、桥涵、排水等设计方案,并提出了意见,针对此意见,我公司调整设计方案后开始进行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3、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起点位于县道石欢线盘锦市与锦州市交界处,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与滨海公路相交叉,终点桩号为K18+789.219(与滨海公路交叉桩号为K1094+169.7),路线全长20.111公里。

本项目共设测量断链一处:

K1+722.085=K0+400,路线增长1322.085米。

项目地理位置图

4、现有道路情况

本项目主要利用县道石欢线、油田专用路欢一支路进行加宽改造。

县道石欢线和欢一支路建设标准约为二、三级公路,局部平面指标较低,最小平曲线半径仅为15米;路面宽5-8米,路基宽10-12米,局部路段两侧设有3米林台。

其中起点K0+000-K1+313段为县道石欢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旧路宽度为7米,2011年进行中修罩面,罩面宽度为5米,状况良好,病害以裂缝类病害为主;K1+313-K6+374.3段(与欢四路交叉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宽7-8米,状况良好;K6+374.3-K12+455段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宽6米,面层的沥青老化程度严重,现有路面多呈大面积重度龟裂,大部分路段出现翻浆,路面缺失严重;K12+455-K16+012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米,面板破碎、路面下沉严重,K16+012-K16+262.4段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6米,路面局部龟裂。

K16+262.4-K18+789.219段为4米宽砂石路。

全线共有中桥1座,小桥9座,涵洞5道。

其中中桥为欢喜岭南桥,上部为3x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为柱式墩、台,桩基础,该桥桥面净宽12米,从外观上看使用状况较好。

石欢线上有1座小桥为近几年新建,上部为2x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为柱式墩、台,桩基础,使用状况较好;欢喜岭村内有1座小桥为2013新建,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板,下部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台、扩大基础,使用状况较好;其余7座小桥均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在本世纪初进行加宽改造,经调查,使用状况较差。

二、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

60Km/h;

路基宽度:

K0+070-K1+313段路基宽13m,其中路面宽12m;

K1+313-K2+480段路基宽19m,其中路面宽18m;

K2+520-K18+789.219段路基宽16m,其中路面宽15m;

K2+480-K2+520段为路基宽度变化过渡段;

桥涵宽度:

K2+444.9中桥净18.0m+2×1.5m人行道;

K0+631.2小桥净12.0m+2×0.5m防撞墙

K0+967.5小桥净18.0m+2×0.5m防撞墙;

其余小桥净15.0m+2×0.5m防撞墙;

涵洞与路基同宽;

设计荷载:

路面:

标准轴载Bzz-100KN;

桥涵:

公路-Ⅱ级;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中桥、小桥:

1/100;

涵洞、路基:

1/50(大凌河泄洪区内考虑泄洪需要按原路补强控制);

地震要素: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环境类别:

K0+000-K11+270段Ⅱ类;

K11+270-K18+789.219段上部Ⅱ类,下部Ⅲ类。

三、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本项目处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地表多为水田、苇塘,其间发育多条水线及导水沟渠,地势平坦开阔。

2、气候水文

本项目处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8.3度,降雨量623.6毫米,无霜期172天。

该段地表水系较发育,多为直接注入大凌河、双台河的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水量丰富。

大气降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其次为河流入渗及邻区径流补给。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根据对地下水的分析,对混凝土无腐蚀。

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局颁布的《辽宁省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本项目所处地区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四、路线

1、定线原则

本项目路线布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严格服从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大体路线走向的规划;

②尽可能完全利用现有道路(含路基),以减少新增占地;

③选取适合的线形标准对原路进行改建,提高其线形标准;

④在各项平面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加宽方式,对电力、水利设施(水渠)、油井进行避让,减少拆迁;

⑤对原有桥梁使用状况较好的,结合前后线形要求考虑单侧或两侧加宽的方式。

2、主要控制点

起点石欢线中线位置,欢喜岭村建筑物,欢一支路面、路基及两侧电力、通讯设施,欢喜岭村南桥、村内小桥,欢喜岭村内建筑物,苗圃用地,水泥路面右侧农场用地范围,及沿线水渠、闸门位置、终点处的滨海公路等。

3、路线走向

路线起点位于县道石欢线盘锦市与锦州市交界处,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沿石欢线向南经曙欢路后利用欢一支路向南经欢喜岭村、张家村、南井子村,在K11+270处跨越大凌河河堤后在大凌河泄洪区内沿旧路走行至小河分场东后,沿砂石路向南走行2.5公里,与在建滨海公路相交,终点桩号K18+789.219。

4、路线平面布设

路线平面线形布设原则:

严格服从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大体路线走向的规划;尽可能完全利用现有道路(含路基),以减少新增占地;选取适合的线形标准对原路进行改建,提高其线形标准;在各项平面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加宽方式,对电力、水利设施(水渠)、油井进行避让,减少拆迁;对原有桥梁使用状况较好的,结合前后线形要求考虑单侧或两侧加宽的方式。

具体情况为:

①起点K0+000-K1+300段(含断链)为欢喜岭街内,两侧均有建筑物,如采用单侧加宽将拆迁建筑物,故本段路线中线与现有路面中心重合,采用两侧加宽的模式。

②K1+300-K3+200段原路右侧为欢喜岭村及苗圃,左侧为原路排水沟或苇田水线,考虑到减少拆迁,本段路中线位于现有路面左侧,采用单侧加宽的模式。

③K3+200-K6+375段原路路基外均设有2-3米宽林台,现有路基宽度为12-17米,外侧为苇田,为充分利用原有路基,减少新增用地,本段路线中线与现有路面中心重合,采用两侧加宽的模式。

④K6+375-K10+000段原路路基外设有3-4米宽林台,整体路基13-20米,基本满足要求,右侧为水渠,左侧为苇田,本段路线中线与路基中心重合,采用两侧加宽的模式。

⑤K10+000-K11+100段位于南井子村内,由于K11+000路右侧建筑物距离路线较近,本段路线中线由现有路面中心向左侧过渡,采用两侧加宽向单侧加宽的模式过渡。

⑥K11+100-K16+100段右侧农场已用铁丝网圈出用地范围,而路基左侧与干渠中间为一片苇田空地,路基两侧各有一排电力线,本段路线中线位于现有路面左侧,采用单侧加宽的模式。

⑦K16+100-K18+789.219段为砂石路,路宽4.0米,两侧为苇田。

由于砂石路等级较低本,本段充分利用既有砂石路面,采用单侧加宽。

5、纵断面设计

(1)现有路面标高情况

本项目基本沿大凌河左岸走行,其中起点K0+000-K11+270段位于大凌河背河侧,K11+270-K18+789.219段位于大凌河河道内,距离主河道最近处370米。

其中K0+000-K11+270段现有路面高程在5.2-6.4米之间,K11+270-K16+000段现有路面高程在3.4-4.7米之间,K16+000-K18+789.219段现有路面高程在4.4-5.27米之间。

(2)纵断面设计原则

①K0+000-K11+270段路基位于大凌河东侧河堤以外,结合大凌河流域整体规划,本段河堤堤防工程将逐步完善,提高至50年一遇洪水标准,故本路段纵断面标高结合路面改建方案及桥梁控制高度进行控制;

②K11+270-K18+789.219段现位于大凌河泄洪区内,本段路面设计标高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首要原则是不能影响大凌河的泄洪需要,同时为了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本路段原过水路面段仍按过水路面设计,纵断标高维持不变,原为沥青路面段按结构补强厚度进行控制,原为砂石路面路段按路面结构层加找平层厚度进行控制。

(3)水泥路面纵断设计情况

本项目K12+455-K16+012段现为水泥路面,位于大凌河泄洪区内,现有路面高程在3.40-4.7米之间,其中K13+075-K16+000段地面高程较低,大部分路段路面高程位于3.5-4.0米之间。

①水泥路面段设计水位

本项目终点K18+789.219位于滨海公路大凌河大桥东桥头,路线与滨海公路垂直相交。

根据《滨海公路大凌河桥防洪评价》,大凌河大桥距离本项目水泥路面路段约5Km,设计水位为4.44m,经计算本项目水泥路面路段设计水位约为5.14m。

②水泥路面段标高控制原则

根据外业勘测资料,K12+455-K16+012段当雨季降雨量较大时大凌河水位上涨,会造成本路段路面淹没。

经与辽河保护区管理部门论证,本路段现有水泥路面大部分路段高程处于3.5-4.0m之间,能够满足泄洪区内行洪需求,该泄洪区内洪水可经由K12+455—K16+012段自西向东漫流,对整个泄洪区洪水进行分流。

滨海公路大凌河大桥进行设计时已考虑该部分泄洪效果。

若将现有路面高程提高,将会造成泄洪区断面压缩,致使泄洪区洪水大量涌向滨海公路,经由大凌河大桥入海,造成大凌河大桥泄洪能力不足。

综合以上因素,本次设计K12+455—K16+012段设计标高维持不变,保证泄洪区行洪需求。

③方案审查会意见

2014年7月8日,由盘锦市交通局组织盘锦市环保局、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交通局等相关单位,召开“盘锦市欢一支路欢喜岭至滨海公路段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各方讨论意见:

本段路面设计标高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首要原则是不能影响大凌河的泄洪需要,同时为了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应该维持本段标高不变。

6、安全设施

本项目在一些主要交叉路口设置指路标志、警告标志。

对于沿河、沿水或高填方路段设置波形梁钢护栏,其余路段均设置轮廓标引导行车,保证安全。

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包括道路指路标志13块,警告标志14块,禁令标志7块,指示标志4块,道路交通标线9080平方米、里程碑19块、百米桩181块、公路界碑202块,道口标柱206根、柱式轮廓标750根、附着式轮廓标139块、波形梁护栏6364米、预警水位标尺19块。

7、拆迁占

本项目拆迁砖混房300平方米、砖瓦房40平方米、简易棚300平方米、仓房158平方米、畜舍15平方米、围墙338米、大门1个。

拆除高压电力混凝土杆182根、电讯混凝土杆1根、电讯木杆296根。

本项目路线主要沿油田专用路布设,一般路段边沟外1米位置;鱼塘、苇田段外侧新建土坝,占地线为土坝坡脚;临水渠段占地范围为坡脚位置。

本项目占用土地760.51亩,其中旧路457.57亩、河流沟渠145.99亩、农村集体旱田1.5亩、养鱼池10.20亩、工矿用及宅地22.71亩、苇田105.05亩、荒地16.33亩、土坝0.16亩。

本次拆迁占设计,由于辽河油田管线多埋藏在地下,外业调查中未能完全统计,故拆迁占表中暂未将其列入。

有待后期建设单位与辽河油田协商确定具体的拆迁数量及费用。

五、路基、路面

1、路基标准横断面

本项目路基以填方为主,一般填方边坡坡率1:

1.5。

路拱横坡采用双向2%。

路线横断面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K0+000-K0+070段为路基路面宽度过渡段,路基宽由7米过渡至13米,路面宽由6米过渡至12米。

K0+070-K1+313段路基宽13米,路面宽12米,两侧各设0.5米土路肩,双向两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0.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黄虚线+3.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

K1+313-K2+410段路基宽19米,路面宽18米,两侧各设0.5米土路肩,双向四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0.5米土路肩+1.75硬路肩+2x3.5米行车道+0.5米双黄线+2x3.5米行车道+1.75硬路肩+0.5米土路肩。

K2+410-K2+520段为路基路面变化宽度过渡段。

K2+520-K18+789.219(终点)段路基宽16米,路面宽15米,两侧各设0.5米土路肩,双向两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0.5米土路肩+4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黄虚线+3.5米行车道+4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

2、路基处理

本项目紧邻大凌河,路线主要利用旧路途经苇田、水田、沟渠、养殖池等,为避免路基产生冻胀,路基换填及填筑材料全部采用开山石块、石渣等透水性材料。

2.1路基填筑

综合沿线地质情况采用以下5种路基填筑方案:

(1)旧路加宽一般路段零填或低填段路基处理

旧路加宽一般路段零填或低填方(填高小于路面厚度及路床厚度之和)路段,为保证新旧路基整体性,先对加宽段路基基底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1米,采用石渣进行填筑,宽度为路面垫层底宽。

填筑石渣前先对底部进行夯实,夯实后再填筑石渣。

(2)旧路加宽低洼路段路基处理

旧路加宽低洼路段,为保证新旧路基整体性,先对加宽段路基底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1.6米,先填筑1米厚的开山石块,再在石块之上采用石渣进行填筑,宽度为路面垫层底宽。

填筑石块前先对底部进行夯实,夯实后再填筑开山石块。

(3)利用现有路基两侧加宽段路基处理

利用现有路基两侧加宽段,为保证新旧路基整体性,加宽路面结构下的路基处理方式为先对林台及土路肩以下原路基部分全部挖除,保证新建路基部分路床换填石渣厚度不小于1.4米。

(4)单侧加宽段路基处理

单侧加宽段位于水沟或水线段路基处理方式为先对加宽侧旧路基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厚度为30cm),再挖除旧路路肩、林台部分,挖除深度为路面垫层之下0.8米。

其余路基边坡采取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为1米;对新建路基下的原路水沟或水线,采取先清除沟底部淤泥0.5米厚,再填筑开山石块至边沟顶部(与周围地面线一平),其上采用石渣填筑。

单侧加宽段位于水塘或鱼塘段路基处理方式为先对加宽侧旧路基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厚度为30cm),再挖除旧路路肩、林台部分,挖除深度为路面垫层之下0.8米。

其余路基边坡采取挖台阶处理,边坡挖至水塘或鱼塘水位线以上,台阶宽度为1米。

对加宽侧水塘或鱼塘基底进行清淤换填,换填厚度为0.5米,再填筑1米厚的开山石块,石块间采用小粒径碎石填密,再采用石渣填筑至路基顶面。

(5)利用砂石路加宽段路基处理

利用砂石路加宽段,为保证路基稳定,挖除砂石路换填石渣,挖除深度为路面垫层之下0.8米;加宽侧苇田段采用开山石块填筑,填筑至路面垫层之下0.8米,然后采用石渣填筑至路基顶面。

2.2路基施工工艺

①旧路加宽段为减小新旧路基差异沉降,采用冲击碾压的处理方式对路堤顶面进行处理。

②苇田中完全新建段路基为保证路基整体性,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对填筑完成的路基顶面用冲击碾压的方式对路基进行补强处理,以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降低路基工后沉降。

2.3路基土石方

本项目总挖方量为298996立方米,总填方量为555610立方米,其中填筑土方(培土路肩)8970立方米、路基填筑透水性材料546640立方米(含路基基底处理换填数量)。

3、路面

1、现有道路概况

①建设概况

现有欢一支道路为辽河油田建设,部分路段建设年代较远,路面形式主要为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各路段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现有道路建设概况一览表

桩号区间

公路等级

路面宽度(米)

路面结构

备注

K0+000.0

K1+313.7

三级

6

6cm沥青混凝土+15cm水泥稳定砂砾+天然砂砾

良好

K1+313.7

K2+480.0

三级

8

3cm沥青混凝土+15cm水泥稳定砂砾+天然砂砾

良好,断链:

增长1322.085米。

K2+480.0

K5+630.0

三级

7

3cm沥青混凝土+15cm水泥稳定砂砾+天然砂砾

良好

K5+630.0

K6+319.6

三级

7

5cm沥青混凝土+22cm水泥稳定砂砾+5cm粉砂+土基

良好

K6+319.6

K11+500.0

三级

6

5cm沥青贯入式+20cm二灰矿渣+土基

翻浆

K11+500.0

K12+455.6

三级

6

7cm沥青混凝土+14cm水泥稳定砂砾+土基

龟裂

K12+455.6

K16+012.0

三级

7

20cm水泥混凝土+20cm二灰矿渣+土基

破碎板

K16+012.0

K16+252.9

三级

6

6cm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矿渣+20cm天然砂砾

龟裂

K16+252.9

K18+789.219

4

砂石路面

砂石路面

K0+000—K6+319.6段为近年修建,现有道路的使用情况相对较好,病害以裂缝和龟裂病害为主,且病害主要发生在轮迹带;

沥青路面状况及探坑

K6+319.6-K11+500段建设年代较远,路面损坏严重,面层大部分缺失,局部路段翻浆严重。

K11+500-K12+455.6段结构层较薄,面层沥青混凝土较为松散,密实性不佳,全幅重度龟裂。

K12+455-K16+012段现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

20cm水泥混凝土+20cm二灰矿渣基层+土基。

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严重,路面主要病害为纵向裂缝和破碎板,局部路基沉陷明显,路基变形明显,道路现状如下图所示。

破碎板病害纵向裂缝病害

水泥路面结构

K16+011.6-K18+789.219段,现有路面为砂石路面。

②交通量情况

现有道路交通量较小,交通量分布季节性明显,一般全年交通量较大时段为苇塘收割及海参等海产品销售阶段,其他时段以轻型车为主。

③现有道路强度检测

本项目现有道路使用状况差异明显,本次设计对路况相对较好的三个路段进行弯沉检测。

弯沉检测曲线如下:

弯沉检测曲线(单位:

0.01mm)

根据弯沉检测曲线分析,K0+000-K6+319.6段平均代表弯沉值介于80(0.01mm)左右,K6+319.6-K11+500段弯沉值较大,平均值介于140-160(0.01mm),路面强度不佳。

2、设计方案

本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交通量无明显的重载需求。

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扩建,现有道路路面形式主要为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使用良好,部分路面破损严重,结合路面检测数据,分别采用旧路补强结构和完全新建两种方案。

(1)沥青路面

①新建路面结构

一般新建路面结构采用3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碎石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5cm天然砂砾垫层,新建结构层总厚度为57cm。

K0+000-K1+313、K6+250-K12+455和K16+012-KK18+789.219段采用一般新建路面结构。

②补强结构

K1+313-K6+250段为近年修建,路面使用状况较好,部分路段沉陷,基层砂砾为卵石,集料粒径较大,面层空隙较大。

结合路面弯沉,本路段分别对旧路加铺单层水泥稳定砂砾补强和双层水泥稳定砂砾补强。

单基层补强结构为:

3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0C)+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乳化沥青碎石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补强层厚度为27cm;

双基层补强结构为:

3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0C)+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乳化沥青碎石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补强层厚度为42cm。

(2)过水路面段

K12+455-K16+012段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破碎严重,根据本路段实际使用情况,并结合“盘锦市欢一支路欢喜岭至滨海公路段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各方讨论意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水性好,能够较好的应用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和在短期浸水的过水路面上,在洪水短期淹没条件下,可照常通行。

最终确定本路段按过水路面设计。

通过勘测,本路段路基填料较差,局部路段路基沉陷明显,现有水泥路面结构已破损严重,无法利用。

由于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路段水泥路面采取挖除现有路面结构层,对路基进行换填处理后,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

23cm普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1cm沥青表面处治+20cm厂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cm天然砂砾垫层,路面结构厚度为59cm。

4、排水

经外业调查,现有欢一支路欢喜岭村段曙欢路路口南段(K1+331-K0+965段左侧、K1+331-K1+610段右侧)为市政暗排水,其余路段路基为散排水,路缘石平卧,路面水经土路肩、边坡排入两侧沟渠、苇田、鱼塘、水塘等低洼地区。

由于本区域地势平坦,自然沟渠较少,降雨时,路面、路基水汇集在边沟内,靠渗水及蒸发排出。

本次设计中欢喜岭段采用市政暗排水,路缘石抬起,路面水经立蓖式雨水井汇入暗排水管内。

其余路段均采用散排水,路缘石平卧,路面水经土路肩边坡排入两侧边沟内。

一般加宽段利用原有路侧边沟、水渠,为防止新建路段及鱼塘加宽段路面水汇入鱼塘,在路基坡脚路设置底宽1米的边沟,边沟外侧修筑土坝使路面水与养殖水分离。

欢喜岭村曙欢路路口北段、南井子村段设置浆砌片石边沟。

六、桥梁涵洞

本项目共设中桥1座,小桥9座,涵洞5道。

1、中桥(欢喜岭南桥)

本项目在K2+444.9处与一人工灌渠相交,原路建有中桥1座,上部采用3x13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台,桩基础,与路线夹角90°,为2008年竣工。

现有桥面净宽12.15米,两侧设有1.35米人行道。

经外业调查,桥梁整体较为完好,并经结构验算,原桥主体结构满足规范荷载要求,本次设计采用单侧加宽扩建,扩建后净宽18米,两侧各设1.5米人行道。

2、小桥

本项目共设小桥9座,其中2座为近年修建,设计采用原桥加宽利用;其余7座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除K8+028小桥外均于2008年加宽并更换上部结构,经外业调查现7座小桥使用状况一般,由于原欢一支路交通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