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766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13

章末整合提升

[学生用书P47]

专题一 城市的区位选择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人文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称为静态因素,人文因素可称为动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因素主要有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环保等。

城市区位分析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结合更具体的区位条件来分析,这就是城市区位选择,即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

区位因素

区位选择

原因

地基、地

质条件

①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②避开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

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河流沿岸

将码头布局在河流凹岸处

受流水侵蚀作用,水比较深,泥沙淤积少

地形

①对城市建设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较多;②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区应建设排水设施

节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环境条件

①居住区布局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流的上游;②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积的水面

远离污染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抑制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从而找到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1.读台湾岛略图,完成

(1)~(3)题。

(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D.军事

(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铁路沿线

D.濒临大海

(3)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径流量小

B.地形陡峭、险峻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D.沿海台风频率高,对城市发展不利

解析:

台湾沿海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东侧沿海平原狭小,地形陡峭;从图中看出,图中城市都有铁路经过,分布于铁路沿线,因此铁路线成为其共同的区位因素。

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促湍急,河口地形陡峭,不利于城市的建设。

答案:

(1)B 

(2)C (3)B

专题二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常见地租曲线图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如下所示:

三类图像都可以反映出: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内不同区位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区位

交通通

达度

地租

功能区

市中心

最高

最高

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

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较高

较高

住宅用地

城市边缘

工业用地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要领

(1)抓住影响地租的核心要素

影响城市地租变化的要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大要素,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2)把握地租曲线图像特点分析

①在坐标图中,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成正比关系,这说明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②在立体图中,通过山峰的立体图示形象的展现地租水平与交通通达度及距离市中心位置的关系。

地租最高峰往往出现在市中心,交通要道的交会处,在城市次干道的交会处,地租水平相对周围较高,但相对市中心处较低,形成次高峰。

③地租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地租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减小,表明城市地租市中心最高,越向外地租越低。

但是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因此地租等值线图的判读主要掌握“三读”:

“一读”极值:

该区域地租的最大、最小值。

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是从地租最高值向四周递减。

“二读”密度:

地租等值线的疏密变化。

等值线密集,地租变化大;等值线稀疏,地租变化小。

“三读”凸凹:

地租等值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交通便捷的地方等值线向城外凸出;交通相对闭塞的地方,等值线向市中心凸出。

2.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对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P处房价高,靠近河流

D.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2)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距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解析:

(1)题,根据图中等房价线可知,M处房价小于2000元,不算高,A项错误;N处房价在2000~3000元之间,比M、Q处的高,不算低,B项错误;P处房价最高,但原因是靠近市中心,而不是靠近河流,C项错误;Q处房价最低是正确的,因为Q处靠近铁路,火车运行时噪音大,影响居民生活,离市中心距离远也是其房价低的原因之一。

(2)题,住宅区占城市面积比例大概60%左右,比工业区面积比例大,A项错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是工业区,C项错误;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的位置,市中心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不是高级住宅区的首选位置,D项错误;只有B项正确。

答案:

(1)D 

(2)B

 

[教师用书独具]

 

1.(2018·高考大纲全国卷)如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1)~

(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解析:

(1)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

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

(2)题,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答案:

(1)D 

(2)D

2.(2018·高考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

(1)~

(2)题。

时期(年)

1985~190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1)题,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2)题,我国自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较大,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乡村人口数量不会持续增长,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商业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最小,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

城市用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占用大量农业用地,故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3.(2018·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

(1)~

(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解析:

组团式城市是在城市市区及近郊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及三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散并相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的一个城市实体。

(1)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

(2)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

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

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故选A。

答案:

(1)B 

(2)A

4.(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A.食品B.日常用品

C.服装D.家用电器

(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解析:

(1)题,读图可知,服装及家用电器去中心城区购买的倾向最高。

(2)题,由图可知,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的空间倾向在开发区最高,也就是在其居住地附近最高,居民在当地购物的优势是出行距离近,并且会节省交通等费用,购物成本低。

答案:

(1)CD 

(2)AB

5.(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答案:

(1)D 

(2)B

 

[教师用书独具]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教材P27活动

1.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在中低纬度地带,尤其在中纬度地带,气温、降水条件适中,对人们居住、生活十分有利。

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

在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发展对外贸易,人流、物流量大,因此城市相对密集。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在山区,因为受地势的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深山地区,无论地形还是气候,都不利于城市区位的选择,因此,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流谷地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海口市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南渡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有许多科研院校,是我国中部的科教文化中心。

教材P28活动

1.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等方面。

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经济地理区位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方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包括政策、军事、外交等方面。

2.见下表:

城市区位

莫斯科

纽约

东京

开罗

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

位于东欧平原

大西洋沿岸平原

位于关东平原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气候

带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和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带有海洋性特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

位于伏尔加河支流莫斯科河两岸

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

临海,有荒川、多摩川等河流过

位于尼罗河下游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世界大都市,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交通

俄罗斯的陆上交通枢纽

美国最大的港口

日本著名的港口和铁路枢纽

铁路交通中心

其他(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古代王国所在地

科技、金融、旅游业发达

科技、旅游

文明古国,旅游发达

  3.从地形上看,日本山地多、平原少,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平原地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用地可能;从气候上看,日本太平洋沿岸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充沛的降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用水之便;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同时又是一个多港湾的岛国,只有将城市布局在沿海,才能便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城市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教材P29~30活动

城市用地分布的特点:

商业用地:

面积较小,一般位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

居住用地:

多分布在商业用地的外围。

工业用地:

多分布于城市边缘,而且沿交通干线分布。

市政用地:

接近城市中心处。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在城市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住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城市不分大小,都有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三种基本类型。

有些大城市,还有其他用地类型,如文化用地、交通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小而散。

教材P31活动

1.城市建成区和郊区同属于城市行政管辖的区域,建成区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

郊区是指在城市行政界限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通常为环状,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距离市中心区的远近,可把郊区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

郊区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郊区可能会转变成建成区;同时,郊区也为建成区提供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2.郊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既有城市的特点也有乡村的特点。

郊区具有城市的某些特点,有部分工业,交通也比较发达;但郊区乡村特色更浓,它为建成区提供劳动力。

3.见下表。

农业

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

土地利用

以农业用地为主,部分土地用作工业和交通用地,近年也成为高级住宅区的用地选择

环境保护

要注意生态保护,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旅游

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

教材P34活动

1.在进行调查时可以设计以下表格,通过填表分析得出结论。

购买商品

购买商店

商店离住所距离

粮食、食用油、食用盐、

卫生纸、牙膏、香皂

衣服、高档化妆品

电视、冰箱、计算机

销售粮食、食用油、食用盐、卫生纸、牙膏、香皂等低级商品的商店多,规模不大,相距较近;销售衣服、高档化妆品等商品的商店就相对较少;销售电视、冰箱、计算机等高档商品的商店相对更少,并且规模一般较大。

2.进行调查时可以设计以下表格,通过填表分析,得出结论。

商店类型

销售商品种类

商店数目

离住所距离

商店彼此

之间的距离

小型商店

大型商店

小型商店出售商品种类少,可能只有少数几种日常用品,商店数目多,一般离住所较近,商店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较近;大型商店销售商品种类多,但商店数目却较少,一般离住所较远,商店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远。

3.居民选择服务(购买商品)符合就近的原则。

小型商店出售低级商品(如粮食、食用油、食用盐、卫生纸、牙膏、香皂),商店数目多,彼此之间的距离小;大型商店出售高级商品(如高档时装、高档化妆品、电视、冰箱、计算机),商店数目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大。

教材P35活动

1.北京的商业网点符合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形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

在北京市商业因素、行政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就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2.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中心依次相连,所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是天安门。

在一定的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六边形。

但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

如天安门这个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它包括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等低级中心地,天安门的服务范围覆盖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等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材P39活动

1.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

2.不合理。

理由:

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来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或中期加速阶段。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特点,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P40活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各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

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

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化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P41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适当评价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如公共汽车和电车载客量大,但机动灵活性差;小轿车机动灵活性强、舒适,但载客量小;自行车无污染等。

(2)优先发展各种交通工具要根据各自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3)考虑各种交通工具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教材P43活动

1.首先,把城市化简单地当作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指标来追求,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管辖面积。

如草原、沙漠地区和某些工矿区,尽管数字上反映了城市化率比较高,但不能说明其城市现代化水平高。

目前一些地方不重实质而重形式。

其次,在城市化问题上玩“数字游戏”导致了对城市、城市化基本概念的混淆。

由于不少地方追求以改变行政区划来扩大城市辖区,把城市扩大,导致城市是“聚集的点(中心)”还是“城乡不分的面(区域)”变得日益模糊。

如一些大城市所辖县改市,这样一大片的乡村区域都变成“城市”了。

再次,城市核心竞争力定位比较混乱。

有的城市为了展示其城市化水平,盲目修建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摩天大楼等形象工程,甚至还出现了城市之间盲目攀比的现象。

在产业结构上,缺乏区域和国家的统一规划,盲目雷同,不少城市都把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在建设资金上,盲目供贷,形成很大的金融隐患。

最后,从农业角度来看,无节制地吞食耕地资源,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的供应。

城市建设过于奢华,抬高农民进城创业的“门槛”,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实现顺利转移。

2.

(1)一些城市建设扩张无度,大举侵占土地,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的供应。

(2)城市建设挥霍土地等于削弱后劲、透支未来,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造成了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发展布局的不合理,削弱了我国城市的总体实力,降低了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数量与质量并重,但更要重视质量;要速度与可持续发展并重,但更要重视可持续发展;要实体与环境并重,但更要重视环境;要硬件与软件并重,但更要重视软件;要个体和区域并重,但更要重视区域。

教材P44活动

1.城市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见下表。

污染类别

危害

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体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

噪声污染

破坏生活环境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固体废弃物污染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2.社会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

①调查目的;②调查方法;③调查时间;④样本抽取的情况;⑤调查的内容;⑥调查结果的统计;⑦分析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⑧对自己研究的反思;⑨附录。

教材P45~46活动

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影响:

城市上游山区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如果城市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就会造成山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对下游的城市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升,易造成洪涝等灾害。

区域与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