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119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课后检测24

第2课时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知识点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学生用书P66]

1.工业联系

(1)组成:

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

(2)表现

①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许多中间环节的承担者既是供应商,又是消费者。

②工业部门之间形成“投入—产出”联系。

③形成全球生产系统与地方生产系统。

[图表导读]

1.读教材P72图3-28 工业联系和工业链(以袜子生产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哪种工业联系方式?

(2)袜子的生产形成的是全球生产系统还是地方生产系统?

提示:

(1)生产袜子的各部门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2)地方生产系统。

2.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1)产生基础:

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是不同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2)工业转移

(3)工业集聚:

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几乎是由少数地区供应的。

3.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

开发区

独资引进或合资合作建设的为数众多的工业企业,发展方向明确,技术工艺先进,产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

专业化

产业区

同一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由于相对集聚,分享了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好处;上下游配套工业得以健康发展,专业化服务部门也随之兴起,所在区域呈现出该种工业的文化氛围

[图表导读]

2.读教材P74图3-29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的专业镇反映了工业分布的什么现象?

这有什么好处?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按投入分类属于哪种类型的工业?

为什么会布局在这里?

提示:

(1)集聚现象。

分享了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

(2)劳动密集型工业。

使用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一 如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存在哪种工业联系?

②若图甲中产业链的核心工业为钢铁工业,则①~⑥相关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怎样的特征?

这种分布特征会带来哪些影响?

③图乙反映了工业分布的哪种现象?

图乙现象出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④促使图乙现象出现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投入—产出”联系。

②工业集聚现象。

有利影响:

共用基础设施;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等。

不利影响:

可能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及原料、燃料供应困难以及环境质量差等问题。

③工业扩散。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④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大量的开发区,独资引进或合资合作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工业企业。

我国各地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现象,反映了专业化产业区的特征。

(2)结合材料探究:

“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专业化产业区有何特点?

提示:

同一部门的企业集聚,分享了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美国也将39%以上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3)结合材料探究:

①环境因素为何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②为何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提示:

①环境污染的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厂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所以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

②有关环境法规和污染治理费用,对污染型企业的区位选择有很大影响。

不同地区之间对污染治理的要求不同,发达国家对污染治理的要求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对污染治理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工业转移

工业集聚

原因

由于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是不同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工业布局相应地会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

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发展中国家难以取代,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垄断地位

表现制造业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亚、拉丁美洲→我国东部沿海

美国硅谷的信息技术产品、法国的高档化妆品、瑞士的名牌手表、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和德国的高级轿车等

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

  2.开发区的形成及与专业化产业区的关系

[知识拓展] 

1.工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集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传统工业区的集聚

①原因:

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②有利影响: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③不利影响: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劳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2)新兴工业区的集聚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

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2.跨国公司的发展特点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是工业分散的结果,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般会把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把产业链中高端的核心环节设立在本国。

国产智能手机“小米”,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最终由南京“英华达”代工完成。

下图是小米零配件合作生产厂商示意图,据此回答

(1)~

(2)题。

(1)小米手机零配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原因主要是(  )

A.获得规模效益

B.生产地劳动力价格较低

C.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

D.生产地市场广阔

(2)关于小米手机产业链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地产品附加值低

B.“英华达”企业属于技术指向型

C.小米手机零配件生产属于工业集聚

D.小米手机和上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属于空间联系

解析:

(1)题,小米手机零配件的生产来自世界各地,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题,组装地主要进行产品的组装,科技含量、产品的附加值低;“英华达”企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组装,因而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小米手机零配件生产属于工业分散;小米手机和上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属于生产联系。

答案:

(1)C 

(2)A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什么是上游工业?

什么是下游工业?

3.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4.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哪些行业的垄断地位?

5.我国设立大量开发区有什么意义?

微点拨

1.工业联系不仅是指工业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还应该包括非生产上的地理空间联系和非物质的信息联系。

2.工业的集聚与转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

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人力、物力、财力的空间集中;到工业化后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转移,即向工业基础较落后的地区转移,这种转移的结果,往往形成新工业区,在工业区内又表现为同一类型的工业企业的集聚。

3.图解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原因

4.开发区的好处:

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强国际经贸交流。

5.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特色:

同一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相对集聚;上下游配套工业得以发展。

             [学生用书P68])

 

知识点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一些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工业集聚是因为(  )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

①汽车厂—化纤厂 ②钢铁厂—水泥厂 ③化纤厂—石油加工厂 ④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工业集聚会加剧环境污染,而对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影响不大。

第2题,水泥厂可以利用钢铁厂的废渣烧制水泥,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是化纤厂的原料。

答案:

1.A 2.B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

“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区,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

下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

A.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B.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C.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4.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提高区域竞争力

C.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D.降低专业化程度

解析:

第3题,工业集聚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

第4题,手套产业协作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该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促进该区域多项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区域竞争力,但不会削弱同类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答案:

3.A 4.B

2018年9月,总重96吨的iPhone6手机分几批从郑州通过飞机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读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回答5~6题。

5.图中显示了iPad生产的(  )

A.工业转移现象B.产业升级现象

C.工业集聚现象D.工业分散现象

6.iPad产品在中国大陆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  )

A.iPad产品市场广大

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D.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解析:

第5题,苹果产品链示意图显示了iPad的不同组成部件由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这是工业分散现象的体现。

第6题,电子产品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iPad产品在我国大陆组装主要是利用我国大陆廉价劳动力优势。

答案:

5.D 6.D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答案:

1.A 2.B

下图为产业集聚模型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图中A环节要做的工作是(  )

A.新建相关生产工厂

B.开拓市场

C.建成基础设施

D.运输原料和燃料

4.该产业集聚现象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生产成本

B.获得规模效益

C.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D.扩展成高新技术工业城市

解析:

第3题,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一般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第4题,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答案:

3.C 4.B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M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优质棉产区,原料丰富

C.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D.河流众多,用水充足

6.某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其主要原因是(  )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解析:

从图中的区域轮廓及河流轮廓看,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地区,M地位于南疆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发展纺织业的原料充足,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可以形成纺织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

5.B 6.A

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下图为该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

A.消费市场广阔    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8.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

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7题,从题干中信息可知,“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郁南县硫和锰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丰富是该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

第8题,从题干中信息推断,该地工业(干电池生产)发展时间较长,环境质量较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能源资源短缺;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劳动力充足且土地成本较低,因此便于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答案:

7.C 8.B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7月新疆鲁桥市就鲁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作了政府报告,2018年开发区招商引资了多个科技产业部门,有力推动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 金风科技、八一钢铁、上海大众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先后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形成了冶金、风电、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机械装备、新型建材、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新材料、信息工程四大新兴产业。

(1)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主要是由于共同利用________而集聚在一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3)请说出为进一步发展四大新兴产业,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需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解析:

(1)题,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集聚主要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目的是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2)题,可以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科技力量雄厚、政策优惠、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等方面分析。

第(3)题,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新材料、信息工程四大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技术、交通、环境要求较高,必须吸引人才、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网。

答案:

(1)基础设施 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科技力量雄厚;政策优惠,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等。

(3)吸引人才;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网。

10.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城市布局的演化态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茂名等临港城市正逐步取代大庆、吉林、兰州等内陆城市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新的空间格局下的中心城市。

材料三 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区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华北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优势条件。

(3)分别阐述中国石化企业临港布局和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解析:

结合材料和图中图例的分布,从市场、原料的供应、交通的便利状况等方面分析石化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需求大增,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迅速,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加上东部的生产技术水平高,故石化企业向沿海集聚。

答案:

(1)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

(2)石油资源丰富,是原油传统生产地;石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3)临港布局的原因:

港口对外联系便利,有利于原油的输入,也有利于各种石化产品的输出。

向专业园区集聚的原因:

①石化工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

C.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

D.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解析:

第1题,该地区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因此该地区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由图可知,硫酸厂不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该工业生产多布局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第2题,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原料和副产品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答案:

1.A 2.D

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

中国制造业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读“哭泣曲线”图,完成3~4题。

3.最有可能成为外资撤离中国的企业是(  )

A.电子芯片厂B.飞机制造厂

C.服装制造厂D.啤酒厂

4.要摆脱外资撤华困境,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对的策略是(  )

A.增加工人工资

B.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C.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D.加强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

解析:

第3题,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业依靠的是低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提高成为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因素。

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最有可能成为外资撤离中国的企业。

第4题,图中曲线反映了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增加,产业转移国外,出口减少,利润会不断降低。

中国制造业要摆脱外资撤华困境,则要加强产品的研发设计,培育自己的品牌;技术不断发展,可以降低能耗,但工资和土地成本不会连续降低,只会不断上升;增加工人工资和政府的支持,也不能根本解决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的问题。

答案:

3.C 4.D

5.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如今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7%左右,是世界第一大潜在市场。

海外媒体称,中国汽车产量在2018年超越欧洲总体产量,独步全球。

结合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1)描述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的特点。

(2)东北地区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

(3)为什么说我国会成为世界汽车的第一大潜在市场?

(4)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

解析:

(1)题,从图中呈现的信息看,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同时汽车又是高消费产品,倾向于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

(2)题,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其区位优势应围绕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等方面分析。

第(3)题,应从我国目前人均汽车拥有量,经济的发展速度等角度分析我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潜在市场的原因。

第(4)题,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处,应围绕资源的利用、产业链的长短、经济效益的大小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

(2)原料、燃料丰富;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3)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汽车拥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

(4)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