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855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

发布时间:

2011-11-27 (来源: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

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

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

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读了《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的人还读了:

1、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5

2、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资料分析考点讲解:

文字资料

3、行测第三周资料分析复习

4、招警考试行测辅导: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详细解答5

5、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五大作答原则

6、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7、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6

8、2010年下半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部分

9、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10、细谈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分析题型与应试技巧

与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相关的文章

∙2012年5月9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

∙公共基础知识:

加强新农村建设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3月30日)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习题及范文点评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习题(5)

∙福建省立医院北院2011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

∙永新县推行十个一线工作法

∙2011年江西省公安机关统一招警公告

∙2011江苏公考之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练习(11)

∙关于对报考2011年河南省统一考试录用检察机

∙2011年7月4日时事政治(国际)

∙2010辽宁大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招聘

∙2011年吉林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考试一卷(五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9考点确定(安徽考区)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典型例题(5)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合格成绩表(B类)

∙2011年江苏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实施

∙公共基础知识:

考场注意事项

∙2011年日照市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考察体

-

每日推荐

∙·月薪4000的好工作紧急招聘!

∙·2013年校园招聘火热展开,准备好了吗?

∙·《2013求职宝典》免费下载

∙·常用求职资料免费下载

∙·求职路上诉说你我的故事,倾听你我的心声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腾讯官方微博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新浪官方微博

∙·携程旅行网点击有特价机票特价酒店特价酒店

个人服务指南

开始求职,需注意哪些

1.放好心态,一切皆是浮云;

2.路途险恶,防骗识骗,谨慎上路;

3.求职指南一在手,走遍职场无敌手;

YJBYS能为您做什么

1.海底捞针,其实一点也不难;

2.你的简历,我帮您推荐;

3.承诺一定保护您的资料隐私;

武装,配备一份属于自己的简历

1.简历的要素及填写简历技巧;

2.人靠衣装,简历靠封装;

3.精选简历模板打包下载Donwload;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小学语文拼音总复习列表归纳记忆法

一、拼音字母的总结:

1、在拼音字母中共有24个韵母,23个声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拼音字母中24个韵母又可以分为:

      ①6个单韵母:

ɑ.o.e.i.u.ü

      ②9个复韵母:

ɑi.ei.ui.ɑo.ou.iu.ie.e.er

      ③5个前鼻韵母:

ɑn.en.in.un.ün

      ④4个后鼻韵母:

ɑnɡ.enɡ.inɡ.onɡ

3、拼音字母中23个声母分别是:

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4、拼音字母中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二、音节中标注声调的问题。

1、在音节中声母头上是不可以标声调的。

2、声调只能标注在韵母的头上。

3、在音节中总共包括四种声调:

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4、所有韵母在音节中的四个声调分别如下:

单韵母

1.āáǎà  2.ōóǒò   3.ēéěè

4.īíǐì  5.ūúǔù   6.ǖǘǚǜ

复韵母

7.āiáiǎiài 8.ēiéiěièi  9.uīuíuǐuì 10.āoáoǎoào 11.ōuóuǒuòu  12.iūiúiǔiù  13.iēiéiěiè 14.üēüéüěüè 15.ērérěrèr

鼻韵母5、标调儿歌

16.ānánǎnàn     17.ēnéněnèn

18.īnínǐnìn     19.ūnúnǔnùn

20.ǖnǘnǚnǜn     21.ānɡánɡǎnɡànɡ

22.ēnɡénɡěnɡènɡ 23.īnɡínɡǐnɡìnɡ

24.ōnɡónɡǒnɡònɡ

 

   ɑ.o.e.i.u.ü,ɑ老大,o老二,e老三,ü小弟,小弟弟有礼貌,标调帽给哥哥戴,谁大谁戴帽。

i和u在一起,要牢记谁在后面给谁戴。

例如:

shuǐ,niú.

三、音节的组成构造:

       ①声母+韵母=两拼音节

 音节  ②声母+介母+韵母=三拼音节

       ③韵母+声调=单音节

注:

小ü小ü有礼貌,遇见j、q、x、y,组成音节去掉两点还读ü。

含小ü的韵母有ü、üe、ün。

j--ü---ju   j--üe---jue  j--ün---jun

q--ü---qu   q--üe---que  x--üe--xue

x--ü---xu   x--ün---xun  q--ün---qun

y--ü---yu   y--ün---yun

y--ü--ɑn---yuɑn   j--ü--ɑn---juɑn

q--ü--ɑn---quɑn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熊红梅

 

v加入收藏v上传资料v网站地图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课件站教案站资料站试卷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文秘公文>>学校用文>>计划总结>>正文搜索:

搜索标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作者:

佚名资料来源:

网络点击数:

69747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

w.5YkJ.cOm文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

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

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

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

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四、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

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作一全面反思。

 

一.试题安排

 

本次考试的范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单元。

分五大部分。

第一、基础知识部分16分。

包括读音、字词、文学常识、病句内容,共8个小题。

第二、填空题10分,6个小题。

内容涉及学过的诗词及课外古诗词。

第三、拓展延伸10分,内容涉及《西游记》、网络、短信。

第四、阅读文段,包括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一个文言文。

共34分。

第五、作文50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20分。

 

二.班级得分情况(和其它班比较)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最高分

及格率

1班

42

2970

70.71

97

59.5﹪

2班

38

2875

75.66

101.5

60.5﹪

3班

36

2634

75.26

100.5

66.7﹪

4班

38

2366.5

63.96

88

26.3﹪

由上表可以看出,2班平均分是75.66最高,但和三班差距不大,三班是75.26。

及格率方面,2班是60.5﹪,并不占优势。

 

三.学生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基础的掌握不深刻,满分占16分,多数同学在5--14分之间,满分率为0。

其中有3名同学得分在4分以下。

本部分包括8个小题,1题写字注音题,所选的都是重点课文里的词,但竟然有5个学生一分没得,说明学生对课文掌握不好。

2小题是词语题,找错别字,3小题属于词语理解,这两题属于平常积累题,学生得分一般。

4小题属于课文理解,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作者混淆,虽容易,但不得分。

5小题属于搭配题,学生得分可以。

6、7小题不难,学生也能得分。

8小题属于病句修改,第一个病句难一点,学生失分多。

 

第二部分是填空题10分,都是学过的古诗词。

学生失分多是由于错别字。

 

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题10分,三个小题。

1小题属于名著阅读,学生虽知道答案,但由于平常不细心,不知道字怎么写,以致失分。

2、3小题都属于口头表达,学生都能答出,失分不大。

这类题大都得6分左右。

 

第四部分是阅读理解,包括三个阅读文段,共34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属记叙文阅读,10分,第一题是词语把握题,学生能做出来。

第二题,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由于文中有答案,学生能做出来。

第三题属于句子分析,学生知道意思,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不得要领,不知道怎样说,也造成失分。

第四题,分析人物心理,学生不会写。

第五题,也是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分。

 

《学会倾听》,属于议论文阅读,12分。

1、2、3小题属于论点和论证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高。

4小题仿写,学生得分一般。

5小题补充事实论据,学生语言不精练,失分。

6小题考查古文知识,学生大部分不会。

使分严重。

 

文言文阅读,考查了《出师表》和《隆中对》,题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高。

只是最后翻译题,学生意译而不指译,失分多。

 

第五部分,作文,50分。

两个作文题,任选一个作文。

但学生写的话题作文抓不住话题,议论文没有议论文的框架。

一类文:

8个。

二类文:

12个。

三类文:

18个。

最高分43分,最低分8分。

作文失分原因:

①文体不分,杂糅。

②中心不突出。

③字体潦草,字数不够。

四.反思自己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阅读教学中有时为了赶课,存在开快车的现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重点训练,同学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另外,未重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古诗词默写检查不够。

3、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4、课外阅读面太窄。

这学期,我自认为我尽心尽责了,从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我做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

五.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

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类推进:

优生促进、中等生优化、差生转化。

4.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