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864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余姚市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余姚市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余姚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运用(32分)

 

1.请将下面诗句用楷书或行楷写在横线上,相信你一定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

(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4分)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在郊外盛开。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肥硕(shuò)虐杀(niè)乌桕(jìu)闲情逸致(yì)

 

B.玷污(zhàn)征兆(zhào)猝然(cù)恍然大悟(huǎng)

 

C.静谧(mì)螽斯(zhōng)姊妹(zǐ)随声附和(hè)

 

D.清洌(lì)踉跄(liàng)掺和(hé)苦心孤诣(yì)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点缀扒窃更胜一筹骇人听闻

 

B.眩耀芦蓬莽莽榛榛弱肉强食

 

C.扰乱喑哑秋风箫瑟轻飞曼舞

 

D.梦寐寥阔获益非浅险相迭生

 

4.字典词典的注解中常有A○引、B○喻、C○转、D○连等符号,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引表示引用名家的解释。

 

B.○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

 

C.○转表示有原义、故事、成语等转化而成的意义。

 

D.○连表示本字可以跟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内的词?

选出正确的答案,分别填入句后的括号中。

(2分)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幻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

 

(2)“我不告诉你,妈妈(母亲)。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

 

(3)这是一颗怎样固执(顽固)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

 

(4)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喜爱)甜食。

()

 

A.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B.词义的轻重不同

 

C.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D.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E.词义的语体色彩不同F.词义的搭配习惯不同

 

6.古诗文填空(10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故时有物外之趣。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5)请写出下列成语在古诗文中的源出句。

“剪烛西窗”的源出诗句是“”“曲径通幽”的源出诗句是“”

 

7.名着阅读。

(4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伊索寓言》产生于古希腊,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艺术成就很高。

 

B.“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写的这首格律诗,深情赞颂了纯洁的童真。

 

C.“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是着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

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狼和小羊》《蚯蚓和狐狸》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在横线上补写寓意。

(2分)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直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挂在背后。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这则寓言说明。

 

8.综合性学习(6分)

 

某中学701班正在举行“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我来策划】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分小组,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为四个小组命名。

(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2分)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2)【我来筛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描写自然的古诗词。

下列古诗词名句,请选出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并简述理由。

(2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E.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G.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H.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我当编辑】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班级将出一期《走进秋天》的班刊,请你为班刊设计一段编者的话,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120字左右。

(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6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9.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10.第一段画线句中的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侧面依次写出了春雨、和的特点。

(3分)

 

11.仔细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分)

 

13.请模仿最后三句的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3分)

 

(二)(16分)

 

拔掉心灵的杂草

 

马国福

 

①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

每天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

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

母亲说:

“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

好人人欺天不欺。

”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混出个样来,好好报复所有欺负过我们的人。

仇恨的种子悄悄在我心里萌发。

 

②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砍树时不但压坏了我家的庄稼,而且还把我家和他家并排长在一起的树砍倒了几棵,说是他家的。

我们兄妹们据理力争,那户人家说:

“你家的树又没写名字,你叫它,如果它答应了,这树就算你家的。

”他们仗着家势强大把我家的树给砍走了。

不幸的是,几个月后那家的人出外跑运输出了车祸,损失很惨重。

 

③有一年夏天我跟随母亲到地里拔杂草。

田里有一种叫燕麦的杂草,繁殖能力和生命力特别强,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过不了多久,就能蔓延一大片,把地里的养分吸个尽光。

盛夏,正是燕麦疯长的季节。

母亲在地里拔杂草,她让我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扔进河里淌走。

倒杂草时我发现我家地的旁边就是砍了我们树的那户人家的地。

我灵机一动,何不把杂草扔进他们地里,让他家的庄稼被杂草吃掉。

我趁四下无人把杂草一把一把扔进他们地里。

我想象着杂草吃坏他家庄稼的情景,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

 

④突然一声大吼吓了我一跳,“把杂草捡出来!

”我回头一看,是母亲,她表情严肃地盯着我。

我说:

“妈,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啊,不扔会便宜了他们的。

”母亲说:

“咱可不能坏良心啊!

庄稼是无辜的。

快捡出来!

”我站着不动,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

母亲无言,走进那户人家的地里,弯着腰,一株一株把我扔进的杂草全捡了出来,装进篓子,走向河边。

 

⑤我生气地对母亲说:

“妈,你怎么总让着别人?

”母亲说:

“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我突然感觉母亲身上有一股巨大力量冲击着我的心,但我说不出来。

 

⑥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有三人考上了大学。

现在有的成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有的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有的成为辅助决策的干部。

我想其中必有母亲那句话的功劳吧。

 

⑦现在每遇到矛盾时我就会想起母亲的那句话:

“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⑧是呀,拔除心灵的杂草,才能留住明媚的春光,种出干净的粮食。

 

(选自马国福散文集《我很重要》)

 

14.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中“心灵的杂草”指什么?

“拔掉心灵的杂草”是什么意思?

(4分)

 

15.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样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分)

 

16.说说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4分)

 

我想象着杂草吃坏他家庄稼的情景,我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

 

17.阅读全文后,请你对母亲的教育方法作一评价,并简述理由。

(4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8分)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2分)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或凭或立,不一状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B.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C.由,诲女知之乎!

D.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20.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

 

21.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

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

(2分)

 

(二)(8分)

 

蛙与牛斗

 

蛙于草中,视牛渐①近,庞然大物也,嫉之。

遂吸气鼓腹,欲逾②于牛,谓伙曰:

“吾腹稍大,似牛乎?

”伙曰:

“去远矣!

”蛙怒,复吸气鼓腹,曰:

“今如何?

”曰:

“与前无异。

 

蛙暴③起,又吸气鼓腹,须臾④,腹裂而死。

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注释】①渐:

慢慢地②逾:

超过③暴:

突然④须臾:

片段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遂吸气鼓腹(于是)B.吾腹稍大,似牛乎(稍微)

 

C.伙曰:

“去远矣!

”(距离)D.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经过)

 

2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庞然大物也,嫉之须臾,腹裂而死

 

A.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不知而不愠

 

践蛙尸于泥上牛历其旁

 

C.D.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

 

25.你从青蛙的悲剧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四、写作(40分)

 

26.同学们,初中生活将近一个学期,你的感受怎样?

从小学跨入中学,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新的课堂、新的学习方式……请以“新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补全题目。

(2)以记叙为主,有细节描写,兼有议论、抒情更佳。

(3)字数不少于500个。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2分)

 

1.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

(4分,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得4分,较好的得3分,较差的得1-2分。

 

2.C(2分)

 

3.A(2分)

 

4.A(2分)符号○引表示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5.

(1)D(“痴想”重迷恋的程度,“幻想”重对将来的渴望)

 

(2)E(“妈妈”口语语体,显得亲切,“母亲”书面语体,常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

 

(3)A(“固执”是中性词,“顽固”是贬义词)

 

(4)B(“酷爱”指非常爱好,语意重,“喜爱”语意轻)(2分,每小题0.5分)

 

6.

(1)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随风直到夜郎西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0分,每格1分,错一处的得0.5分,错两处的不得分)

 

7.

(1)B(2分)(B是新诗,而非格律诗)

 

(2)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8.

(1)示例:

第一组:

秋之色第二组:

秋之声第三组:

秋之味第四组:

秋之韵(2分,每格半分,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

 

(2)不符合要求的是:

AGH理由:

A句描写夏天的景色,G句描写冬天的景色,H句描写春天的景色,不符本次活动“走进秋天”的主题。

(2分,每格1分,前一格选对3个给1分,选对2个给半分,选对1个,不给分。

后一格说理由,说对3个给1分,说对2个给半分,说对1个,不给分。

 

(3)示例:

秋,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是金色的,收获的。

那悠悠的闲云,明净的野草,丰硕的秋果,向我们展示着它那沉静、淡泊、成熟的独特之美。

《走进秋天》综合性学习,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秋天是那样的美;让我们享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现在让我们用笔写下寻秋的过程和感悟,编辑成《走进秋天》的班刊,分享收获的成果。

(2分,要求紧扣“走进秋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语言流畅、有文采,给2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6分)

 

9.

(1)温和

(2)时间(2分,每小题1分)

 

10.连绵闪烁细密(3分,每格1分,意思相符即可)

 

11.

(1)“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房屋拟人化,从侧面烘托出春雨的朦胧,乡村夜的静谧。

(4分,每小题2分)

 

12.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三个比喻独立成段,构成排比句式,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的表现力。

(4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2分)

 

13.示例: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要求用三个比喻句组成一个排比句,句式大致相同,语意相连。

3分,每句1分)

 

(二)(16分)

 

14.“心灵的杂草”在文中指“我”的报复心理。

“拔掉心灵的杂草”指消除心里的报复心理,以平和和宽容的心态待人。

(4分,每个问题2分)

 

15.第②段主要写了一户人家蛮不讲理,砍树时不但压坏了我家的庄稼,还把我家的树给砍走了。

这样写既为下文写“我”的报复行为作铺垫,又反衬出母亲的宽容大度的美德。

(4分,每个问题2分)

 

16.这句运用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幸灾乐祸的报复心理。

(4分,写出描写方法给2分,写出“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之一即可,写出表达作用给2分)

 

17.示例一:

母亲教育子女注重言传身教。

如当“我”把杂草扔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那家人的地里时,母亲命令“我”“把杂草捡出来”,还默默地“走进那户人家的地里,弯着腰,一株一株把我扔进的杂草全捡了出来,装进篓子,走向河边”。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兄妹三人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

 

示例二:

母亲教育子女注重讲话艺术,以事寓理。

如当“我”把杂草扔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那家人的地里时,母亲说:

“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母亲的话表面上说的是拔草和种庄稼的关系,其实在教育“我们”一个人只有清除心灵中仇恨的种子,使心灵重现往日那种平和与宽容的心态,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才能享受人生的幸福。

母亲的话一语双关,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4分,对母亲的教育方法作评价2分,简述理由2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18.

(1)高

(2)靠着(2分,每小题1分)

 

19.C(2分)

 

20.不多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醒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2分)

 

21.科学不发达,不能科学地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只能用迷信来解释它。

“山市”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2分,两个问题各1分)

 

(二)(8分)

 

22.B(2分)

 

23.C(2分)

 

24.一只青蛙在草中,看见牛慢慢过来,认为是很大的东西,(十分)嫉妒它。

(2分)

 

25.示例:

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风光表现”,正确估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40分)

 

26.各校自行统一评分标准,建议基准分为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