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0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高职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具有操作普通机床和典型数控机床加工机械零件的中级工的水平和能力;

具有较强的机电产品的营销和技术服务、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

系统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知识;

具有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有电机及电气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通用机电设备装配、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

素质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懂技术,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质;

具有理智、真诚、坦荡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下列2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1)CAD/CAM软件应用中级证书。

省人社厅颁发

(2)维修电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

(3)数控车工或铣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

(4)机床电路安装与检修(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

(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二级)

八、学生应修读的课程

素质教育课:

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概论、体育、语文、初等数学、高中物理、创造学。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C语言、电工技术、传感技术、工程力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核心技术课程:

数控技术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CAD/CAM技术。

技能与实训课程:

机械设计实训、电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制图与测绘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实训、机械创新实训、专业顶岗实习

九、核心课程设置及描述

核心课程的设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教学结合中职培养方案,整合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和重叠的课程,以模块化、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来迅速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本专业设立的核心课程有:

电机与电气控制、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五门课程。

1、《电机与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描述

模块

模块1:

电动机和控制电机

模块2:

接触器继电器控制

模块3:

PLC控制

学习目标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选用和维护;

掌握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和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掌握常用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具有使用、维护和维修通用机床或机电设备的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能力。

理解PLC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典型PLC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编写简单的PLC控制应用程序;

会设计、安装和使用维护典型的PLC控制电路,具备常用PLC控制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学习内容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

控制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常用低压电器结构和工作特性;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故障分析;

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类型和维修。

PLC基础知识;

基本控制指令及其应用;

典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特点、运行原理和使用特性;

典型PLC应用软件的使用;

PLC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媒介

PPT课件;

视频文件;

CAI软件

学生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制图知识;

教师要求

掌握教直流电机和控制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使用维护;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制动等使用控制的工作原理、电路特性和控制电路的安装使用;

熟练掌握PLC基础理论,控制指令的运用以及常用典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特性、应用和维护;

熟悉常用机电设备的PLC控制电路设计、应用和维护。

教学方法和手段

原理部分采用实验室多媒体讲解和试验台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安装技能的培养采用组装电机控制电气柜实训实现;

控制电路维修与维护能力的培养采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控制电路现场维护、维修教学和实训实现。

考核与评价

自评、互评(占30%)

出勤、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30%)

闭卷考核(占40%)

实训成绩由实训指导教师或生产企业评定

实施阶段

第4学期

2、《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描述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础理论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设计

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液压和气压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

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

具有常用液压和气压传动回路的设计、安装和性能调试的能力。

具有液压与气压传动方案分析和计算能力;

能够绘制简单的液压气压传动系统回路图;

会使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设计手册和资料,选择元件的规格和参数,会组装简单液压与气压回路;

具有处理液压与气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液压与气压元件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

液压和气压的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常见液压和气压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

液压与气压传动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液压与气压传动主要参数的计算;

液压和气压传动回路的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手册;

液压与气压传动设计手册

熟悉工程制图知识;

熟悉机械设计知识;

识图和绘图能力;

传动参数计算能力;

协调组织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熟练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特性;

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压回路的设计、计算;

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故障处理;

具有较强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实验、科研和开发能力。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故障排除部分组织学生到淮南市唐兴液压机械公司开展现场教学,由企业技师主持教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自评(占30%)

同组互评(占30%)

答辩(占40%)

第3学期

 

3、《数控技术与应用》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技术

具有分析、选用机械设备、数控系统的能力;

能设计简单复杂程度的开环控制机床数控系统;

具有数控系统的控制过程分析、数控系统的连接和参数调试能力;

了解基本的数控原理,了解数控机床外围系统的相关知识,具备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保养常识。

初步具备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能选择通用夹具,设计典型车、铣加工工步,选择刀具,设计走刀路线,正确选择切削用量;

掌握FANUC-0T/0M系统、SMS802S/C/D系统的常用G指令和M指令的用法,典型车、铣加工的程序编制;

掌握加工中心换刀程序的编制;

基本掌握复杂曲面加工的自动编程方法;

通过实验实训,掌握常用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熟悉数控车和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实际加工过程。

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所涉及的基本技术,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加工指令系统,数控装置的组成结构分析,数控伺服检测系统原理以及典型数控装备的使用维修方法。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指令、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基本方法;

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

CAXA编程软件(或Mastercam软件)编程。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操作使用,实际加工过程认识。

数控仿真软件;

编程任务书;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了解数控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史;

了解数控设备的加工特点

识图能力;

简单车削、铣削零件的数控加工能力

熟练掌握数控技术原理,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

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加工技术;

熟练掌握现代数控装置的软、硬结构原理;

熟练掌握现代数控的伺服驱动技术;

具有实验能力、科研、开发能力

具备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编程能力;

具备熟练操作数控车床、铣床的能力;

具备熟练运用数控车、铣削仿真软件的能力。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30%)

自评

互评

演示+口试

实操

第5学期

4、《机械CAD/CAM》

零件的建模

模具设计

CN加工

根据给定的零件图样,使用Pro/E软件对其进行实体或曲面的造型,特征的参数化修改,能生成二维工程图样,能进行简单零件的虚拟装配,能进行各类3D软件的数据转换。

掌握模具设计基本知识,使用Pro/E软件进行模具零件的设计,编辑修改凸凹模实体造型,制作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平面、轮廓、凹槽、曲面等特征的方形零件的NC规划,数控雕刻、孔加工和螺纹铣削加工NC规划;

轮廓、切槽螺纹的数控车削NC规划;

编辑后置处理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使用Pro/E软件对给定的零件图样实体或曲面的造型,特征的参数化修改,二维工程图样制作,简单零件的虚拟装配,3D软件的数据转换。

Pro/E软件模具设计基本流程;

简单模具零件的设计;

三维装配图的制作;

二维工程图制做;

模架的设计

Pro/E软件NC加工基本流程;

箱体类零件的数控加工CAM编程,数控雕刻、孔加工和螺纹铣削加工NC规划;

编辑刀具加工路线,优化数控加工工艺。

3D软件、视频文件、PPT课件等

零件图样的阅读能力;

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

CAD/CAM软件建模能力;

模具设计和NC加工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自评、互评(30%)

演示+口试(30%)

上机实操(30%)

第2学期

5、《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描述

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基础知识

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故障检测和维修实训

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检测和维修实训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模式和机理;

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要求和技术;

掌握机电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常用仪器结构和原理、信号和参数的处理技术和技能。

掌握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工作的原理;

掌握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的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熟练使用机械和电气电路检测仪表和仪器;

具有判断典型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机械技术和电气维修操作能力;

懂得维修规程,熟悉安全操作要领。

掌握通用煤矿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具有判断典型故障和维修操作能力;

失效理论分析;

机械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

典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

电气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液气压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机械和电气故障的诊断;

简单的机械维修和维护;

典型控制电路的维修。

视频文件、PPT课件等

实际设备;

工程力学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知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知识;

数控技术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

熟练使用常用机电设备检测或诊断仪器和仪表;

熟悉机械修配和电气维修的基本程序和操作规程;

有一定的机电设备维修阅历。

请企业维修技师现场教学。

集中组织学生到淮南市舜立机械公司和唐兴液压机械公司顶岗实训

集中组织学生到淮南市凯盛煤矿机械公司顶岗实训

实训成绩由生产企业评定

第4、5学期

十、专业教师要求

1、专业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且每五年之内要有3—6个月的企业顶岗锻炼经历。

3、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本地区本行业知名的专家或能工巧匠,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4、专业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够因材施教。

5、专业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新。

6、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充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各项技术操作,了解本专业(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十一、实训要求

本专业主要实训实践环节为课内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

课内实验(上机)的要求:

课内实验(上机)主要目的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因此要重视实验课的质量和水平,合理安排设计实验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投入、管理和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课程内的基础实验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是对学生进行所学课程的结构、系统或功能设计方面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熟悉工作程序的能力,训练方案分析论证、工程计算、结构设计、资料运用、制图等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

课程综合实训是在学习一门或几门课程后,结合生产中应用的产品、系统和机器等应用设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设计、操作、装配、维护与维修等实际生产训练。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生产训练项目,初步达到实际生产岗位的技能水平;

能够把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深入地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发展专业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合理设计教学环境,耐心指导,注意安全,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

生产实习的教学要求:

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处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及操作使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岗位适应性和缩短岗位适应期。

因此应本着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掌握岗位技能为目标,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践引导和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与专业相适应的生产实习、实训条件和岗位。

主要实训环节和内容的描述如下: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设计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巩固有关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思路,学会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设计手册及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设计期间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工作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参加设计答辩。

2、电工电子技术实训

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学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按照企业标准,熟悉线槽走线工艺,实现导线的连接、合理走线、整齐扎线;

能够利用相关的电工仪表准确测量电流、电压,测试电器设备的绝缘及耐压性能;

能读懂整机的原理图、装配图和实际接线图,并能根据装配图出具相应的元件明细表;

能装配功能单元,利用仪器仪表检测功能单元性能;

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工艺;

能根据生产需求安装与调试电子电路。

实训内容:

低压电器柜产品的组装;

与淮南市长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作“校中厂”项目产品“DJS30/127L隔爆兼本安型LED照明灯”;

与淮南市常力达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制作高低压开关柜和箱式变电站。

3、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顶岗实训

掌握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构成及主要部件的组成结构、机床的精度检验和精度调整、系统基本参数的调整、数控系统的PMC编程、机床及系统的日常维护,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了解煤矿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日常维护和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掌握常用机电设备诊断和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

顶岗实训企业及教学安排:

淮南市舜立机械公司、淮南市唐兴液压机械公司、淮南市凯盛煤矿机械公司;

企业技师和技术员主持教学;

采用分散顶岗和集中现场教学形式。

顶岗要求: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学习并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了解工厂的生产组织、车间管理、产品的生产过程。

(2)参与生产实践过程,在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在企业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经历,经实习教师的辅导,认真撰写符合生产实际的顶岗实习报告。

4、机械制造技术和数控加工实训

学生分组进行具体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设计,全面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原则,典型零件工艺分析方法;

熟悉加工过程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熟练机床的操作;

熟悉简单零件的数控编程。

典型零件(轴套类、轮盘类、箱体类等)的加工加工工艺的设计,工艺规程的制定;

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

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

通过实际控制线路的安装、维修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明确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操作及维修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突出安装测试、使用维护、故障维修等技能,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工程训练。

加强学生PLC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动机故障的检查与维护实训:

了解交、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各零部件的作用;

正确拆卸与安装交、直流电动机;

正确使用有关仪器、仪表判断交、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工业应用;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操作方法;

掌握对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分析及PLC的选用;

掌握将较复杂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改造为PLC控制系统;

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实训:

熟悉典型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并训练学生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

掌握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

熟悉常用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

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检查步骤和故障处理方法。

十一、专业教学建议

中职教育是基于“经验”侧面的职业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是基于“策略”侧面的职业教育,从中职转向高职,两者在教学内容上要对接,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要对接。

因此对于中高职对接的教育教学上应该遵循“巩固、提高、拓展”的原则,坚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向,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从做中学”教育方法,打造专业特色,努力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1、建议在教学内容上逐步实现任务化、模块化

教学的核心在于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改革重点,沿着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向,逐步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将课程中的系统科学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和模块化技能的形式,化解到工作过程中,实现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内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2、在教师使用上逐步双师化、双元化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实施者。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具有专业实践技术和能力。

一方面,在分析现有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以服务课程教学为目标,有针对性的派遣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和进行技术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专业教师全部双师化;

另一方面,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或课程项目,聘请企业技师授课,或者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授课等方式,逐步实现教师校企双元化。

3、在专业核心课程认真落实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落实要认真、要细化。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学习情境的实现等方面最终都要落实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支撑条件、教学环境、人员匹配等方面必须切实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效果。

4、教学手段上采取技术化、多样化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知识内化、迁移速度,学校应在政策上鼓励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比如鼓励动画、视频、网络课件、互动课件制作等。

5、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按照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企业,如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等课程,与淮南市长安机电设备公司和淮南市常力达电气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完善“校中厂”项目,并作为主要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单位;

与淮南唐兴液压公司合作完成“厂中校”合作项目,作为液压与气动传动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训单位,同时在聘请教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进而到技术合作、委托加工、科研攻关等方面,与企业全面合作,以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十二、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淮南市现有中职学校16所,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