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
今天,李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西沙群岛。
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祖国的南大门电脑出示:
西沙群岛的地图瞧,在距离海南岛三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群岛屿,像颗颗珍珠镶嵌于南海万顷碧波之上,——西沙群岛。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西沙群岛游览一番。
请同学们看课题。
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过渡:
同学们,导游告诉我,要想登上西沙群岛,必须认会下面的生词,你们能行吗?
课件出示生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生词。
指两条同学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齐读这些生字中还藏着一个本课要求学会的多音字,你们知道吗?
对,就是“海参”的“参”。
课件出示“参”的读音,师教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好!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划上横线。
指名答。
课件出示,指名读。
这句话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解释“物产丰富”也就是“富饶”。
你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它的特点吗?
指名读。
评价。
2、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导游即将带领我们去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边读边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注意:
学生一回答就及时板书)学生答,教师板书: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四、精读课文,感悟美丽与富饶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导游乘船来到海面,看看海水是什么样子的吧。
(一)海水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
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师板书: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从哪里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
(因为海水的颜色多,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海水图)那么多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多么美丽啊!
没有哪个地方能和它相比,真是瑰丽无比课件出示句子,海水这么美,谁能读出它的美呢?
指名读,齐读。
2、我们平时看到了海水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有这么多颜色呢?
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答。
老师出示图片,解说(海底的地形是山崖时,海水就浅,海水的颜色也就浅些;海底的地形是峡谷的话,海水就深,海水呈现的颜色也就深。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女生读红色部分,读出海水的美,男生读蓝色部分,解释原因。
过渡:
欣赏完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下面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看看海底世界都有些什么吧!
(二)海底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
(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学生答,师板书: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2、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珊瑚图,这就是珊瑚,课文中是怎么写珊瑚的,你能找到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找得真准,句子读得真流畅。
)指名读,课件出示。
(谁来挑战,说我比他读得好。
)再指名读,过渡:
作者运用比喻,把珊瑚的样子写得多形象啊!
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除了这两种外,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珊瑚,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说说这些珊瑚都像什么?
课件出示珊瑚图,学生用“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句式仿说句子。
3、过渡: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就连懒洋洋的海参也过来凑热闹了。
你们瞧,它们来了!
指名读,解释“蠕动”。
这句话写出了海参的什么特点?
谁能读出海参的“多”与“懒”呢?
指名读,齐读。
4、送走了懒洋洋的海参,咦,谁来了?
课件出示大龙虾图,课文怎么写大龙虾的?
指名读句子。
课文中用说大龙虾挺威武,谁知道“威武”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看,这全身披甲的大龙虾,像不像一个身穿盔甲,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这么威武的大龙虾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别提有多神气呢!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大龙虾的威武与神气。
指名读,齐读。
小结:
在海底,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威武的大龙虾,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哟!
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好,学得认真,我们赶紧去跟海里的鱼打个招呼吧!
5、请同学们把书竖起来,听李老师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海里的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答,海里的鱼又多又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找课文中写了哪几种鱼,读完后,用笔划上横线。
指名读。
出示句子,指四名学生读,看着大屏幕,喜欢哪种鱼就读哪一句。
再指四名同学读。
这一组排比句,把鱼写得太美了,你们想见见这几种鱼吗?
课件出示,瞧,有一条鱼游过来了,谁来介绍一下?
又有一条鱼游过来了,指名介绍……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填空。
这么美的鱼,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齐读这段。
6、西沙群岛的海里难道只有这四种鱼吗?
不是的。
海里还有好多好多呢!
(课件出示各种鱼的图片。
)这些鱼都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课件出示成群结队游动的鱼图)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出示句子。
真是太__了,西沙群岛的海水里真的有一半是鱼吗?
学生答,课件出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说海里的鱼很多)。
老师讲解“夸张”。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是为了强调海里的鱼多,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西沙群岛是如此的迷人,此时此刻,我真想变成一只轻盈的小鸟,飞到美丽的西沙群岛,去欣赏五光十色的海水、奇异的珊瑚。
我又想变成一条活泼的小鱼,去看看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和成群结队漂亮的鱼儿。
你们想去吗?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一)教学背景参与教学的是本校三年级电脑实验班的学生。
从20xx年9月至今,经过两年多的电脑学习和实践,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电脑操作技能。
能较为熟练地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每分钟可打10个字;能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并能把搜集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同时,还能熟练地运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三)学生学习状况分析由于经历了两年多课改实践的锻炼,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有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师述:
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
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一画。
生:
“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
”(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
生:
“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
师:
(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
生:
“不是。
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他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
生:
“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
“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
生:
“我也喜欢第6自然段”(读)。
“我觉得这些鸟儿很可爱,我喜欢它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
”
师:
“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
“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
“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
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师:
“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
”(展示课件)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
“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
师:
“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
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
”(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
“宋xx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李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
“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
生:
“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
生:
“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
生:
“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
师:
“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
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
”(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
“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
”(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
“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生:
“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生:
“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师: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
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
生:
“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
生:
“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海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
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
生:
“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海龟,有海鸟,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
教师请学生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
“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鼓励他们课后利用校园网发帖子,在网上尽情地抒发自己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的感受,并在网上互相对话和交流。
现摘录部分帖子如下:
李xx:
今天,我们学了22课,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谢x:
太美了,太美了,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
海底有那么多的奇异漂亮的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妈妈正好在海南学习,我多么希望妈妈能代替我去看看西沙群岛的鱼呀!
宋xx:
今天,我在课堂上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海龟,真是太奇妙了。
我从网上查阅到,一只海龟有几百公斤重,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教学过程也是预设的。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
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同时,学生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
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智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
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我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
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
例如,学生提出:
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
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师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
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美词句。
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我们运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又一收获。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学生运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抓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读一读。
?
”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
2、学生借助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
“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
“五光十色”什么样儿?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
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
)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
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
各式各样
1、问:
想想什么意思?
(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
2、问:
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
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理清第三自然段3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
“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
(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
“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
”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海底有哪些动物?
有什么特点?
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
3、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追问:
你是怎么理解的?
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