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44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docx

北京市高考模拟试题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卷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

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3.秦朝的郡县制

A.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其行政长官受到刺史的监督

4.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5.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6.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评价说:

“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

”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7.观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这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B.①②都正确C.①②都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

8.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中,“体用之争”影响后世几十年。

属于“体用之争”论争双方的是

A.弛禁派严禁派B.洋务派顽固派C.维新派洋务派D.革命派立宪派

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10.某历史学家认为:

“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1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12.“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

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

”材料反映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胶州亡矣!

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

”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

A.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B.清朝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D.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14.(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

“□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伟大意义。

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

”“□”缺少的文字应该是

A.上海B.武昌C.南昌D.广州

15.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

材料表明

A.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16.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

“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

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该诗主要反映了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17.下列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

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

1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④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A.明文公示、按律量刑B.依照习惯、因循先例

C.条文模糊、随意曲解D.系统严谨、堪称完备

20.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21.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

其主张否定了

A.宗教神学的价值B.世俗君主的作用C.罗马教皇的权威D.宗教仪式的意义

2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3.“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该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4.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伴随着英国两党制度的形成而出现

C.内阁首相实际对英国国王负责D.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

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

”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契约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

26.观察下表,法国经历的政体顺序正确的是

A.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B.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

C.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D.帝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27.“在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之后。

……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它为德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走向现代的时代。

”推动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

A.拿破仑战争打击了封建制度B.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

C.1871年宪法确定了民选国会D.德意志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了最高权力

28.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被称为“三月十八日革命”,这次革命之所以发生在3月18日,其直接原因在于

A.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和约

C.巴黎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建立新制度摆脱困境

D.1871年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防守要塞

29.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

%),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新航路的开辟B.圈地运动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扩张的扩大

3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

”“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B.蒸汽和石油C.石油和电力D.电力和核能

31.下列图表内容,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合理的是

史实

推论

A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为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权找到了—个适当的组织形式

B

据记载,自宋神宗熙宁三年到九年,各地共兴修水利10793处,受益农田达36万多顷

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增加了财政收入,使“中外府库无不充衍”

C

阿里建立了兵工厂、造船厂和火药厂,积极发展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工厂的产品大多出口海外,给埃及带来丰厚的利润,有利于工厂的扩大再生产

D

明治政府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接收幕府和各藩的军事工厂以及矿山,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

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2.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受到议会制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B.中国经济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C.生物学界与物理学界的科学革命轮番上阵

D.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大题。

第33题16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6分,共52分。

(2)要求: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3.(16分)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8分)

(3)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4分)

34.(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

(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2分)

材料二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

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

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海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

最后荷兰商船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

……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掠劫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

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荷兰商人所利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

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2)阅读材料二,解读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三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

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

……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摘编自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6分)为应对列强侵略,清政府在维护海权方面采取了什么对策?

结果如何?

(6分)

35.(16分)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

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8分)

材料二有学者在以“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如下反思:

工业革命的人文主义教训值得深思。

到19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随着财富的积累,穷人反而增加了,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把社会公正问题忘得一干二净,进而把社会不平等看作天经地义,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完全拧断。

英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2)如果你参加此次学术讨论会,你对此问题将发表什么看法?

请撰写400字左右的发言稿。

【8分;说明:

围绕主题,有感而发,探求原因、总结教训或叙述过程均可。

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2×1.5=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C

D

B

C

B

B

C

C

C

D

D

C

C

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D

A

A

C

B

B

D

D

D

B

D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33.(16分)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4分,大意正确即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

(任选两组,每组4分,言之成理即可)

(3)特点: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即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即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2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4.(20分)

(1)原因:

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2分)

目的:

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2分)

(2)原因:

拥有面向英国及大西洋的良港;商业贸易发达并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带来了技术和资金;造船技术先进,载运量大;通过独占贸易公司向外扩张;荷兰脱离西班牙取得独立。

(4分,任意列出4点即可)

(3)理由: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急需寻找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且沟通海洋,长江流域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控制长江流域进而可以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6分)

对策:

开始整顿海防,建立新式海军。

(2分)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去制海权;《马关条约》的签订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腹地,攫取财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分)

35.(16分)

(1)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8分)

(2)提示: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广泛采用大机器生产并尽可能地降低劳动力成本,使工人阶级陷入悲惨的境地。

“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完全拧断”。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看,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既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又降低了社会购买力,同时也激起工人阶级求生存的斗争,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进行。

由于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人既未认识到社会公平的必要性,也不具备解决这一矛盾的物质条件。

随着英国经济的发达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英国人最终意识到社会发展应同时照顾社会公平、公正,“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为此做了一些人文主义的努力,给予工人阶级平等的政治权利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政治局面为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8分,说明:

围绕主题,有感而发,探求原因、总结教训或叙述过程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