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53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docx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

第一章健康教育概论

一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健康,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健康的概念是发展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

过去人们把健康理解为: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与过去的生存环境恶劣,人类抗御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侵袭的能力非常有限,医疗条件又不发达,一个人如果失去健康几乎无法生存,因此,那时健康的意义与生命等同。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1978年底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定义作了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提出了健康的三维概念。

1989年WHO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在这三方面达到和谐完美状态。

最近,有人主张把“道德健康”列入健康概念。

(一)身体健康:

躯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形态、机能的完整。

即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匀称,体重适当,动作协调,体魄健壮,体内代谢稳定,能获得适当的物质、能量、信息并加工处理,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概括为五快:

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便得快:

大小便通畅,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且感觉良好。

睡得快:

不失眠,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

口齿伶俐清晰,表达正确,思维敏捷。

走得快:

行动迅速,活动灵敏。

(二)心理健康:

主要包括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健康而坚定的意志,良好的统一协调的行为和正常的智力。

人作为一个整体,其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超过了生理因素。

身体上的许多疾病很多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

七情过于波动,可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堵塞、肝脏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如: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五脏:

心、肝、脾、肺、肾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西医认为:

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一系列病变。

古人云:

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倡生理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具体来讲,希望大家做到一下几点:

1,对自然事物保持兴趣。

2,广交朋友,善于处事。

3,乐观明朗的人生态度。

4,对问题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

5,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热衷于空想未来,应以最有效的方法从事现实的工作或生活。

6,参加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

(三)社会健康:

人体的健康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体的疾病和一切生命活动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要求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躯体和心理健康,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能有个人意志支配的,具有内在动机和目的的行为模式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较好的人际关系及处世经验。

就我国而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多样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等等,都要求人们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概括三个良好:

良好的人格:

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性格温和、意志坚定、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事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四)道德健康:

从道德的观点出发,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同时也要对他人和社会健康承担义务。

例如:

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说话,不吐痰,自觉排队等。

二健康的标准:

WHO提出有关健康的十条标志,即

1:

精力充沛、能承受生活与工作的压力。

2:

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强。

5:

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动作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

牙齿清洁、无牙病。

9:

头发光泽、无头屑。

  10:

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这十条标准,具体地阐述了健康的定义,体现了健康所包括的体格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三个内容。

首先阐明健康的目的,在于运用充沛的精力承担起社会任务。

而对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的紧张和疲劳;第二,则强调心理健康,处事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及积极的态度。

第三,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对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保持同各种变化不断趋于平衡完美的状态;第四,能够明显表现体格健康的几个主要方面提出标准,诸如体重,身材,眼睛,牙齿,肌肤等。

三健康的价值:

1,健康是个人享有生活、奉献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资源。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马勒博士指出: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丧失了健康就丧失了一切。

这充分说明健康对于人的价值。

当你拥有健康时,你并不刻意地珍惜它。

如果一旦丧失健康,你有再多的道德修养、再高的知识创新能力也无法展示来服务社会。

你有再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无法享有生活。

所以,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时时珍惜它。

2,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

卡尔马克思认为: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权利,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任何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都直接取决于人民的强健和创造性。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国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国民健康水平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高,社会医疗消费负担小,社会财富积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国民健康水平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社会医疗消费负担大,社会财富消耗,经济萎缩,社会停滞。

反过来,社会发展程度对国民健康水平亦有影响。

社会发展程度高,人民健康水平亦高;社会发展程度低,人民健康水平亦低。

因而,世界公认健康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

3,人民健康是社会发展目标中的基本目标。

人民健康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促进人民健康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卫生事业就是促进人民健康的事业。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致病性生物体:

主要指各种致病性微生物: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

2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性疾病:

是指父母亲的生殖细胞是正常的,但受孕后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到了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损害而引起胎儿的疾病。

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患了风疹,风疹病毒可能损害胎儿,引起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疾病:

指父母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缺陷或生殖细胞本身的其它原因而引起的胎儿疾病。

如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先天愚型,某些基因突变可引起血友病,白化病。

现已初步证实,有3000多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现在我把有关细胞的知识讲一下:

细胞------细胞膜:

保护细胞,吸收、分泌,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质:

有线粒体。

是细胞的供能中心------动力工厂。

--------细胞核:

储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代谢、分化和繁殖。

由核膜、核仁、染色体、机质构成。

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是男女同有-----常染色体。

第23对是性染色体,男的是46XY,女的是46XX。

从这些可以看出生男生女男性起主要作用。

3免疫反应:

免疫功能是人体的重要防御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有利机体防御功能可转化,反而引起机体的损害,引起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等一类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种是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免疫功能的分类及其表现:

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抗病原体等侵袭,变态反应,如荨麻疹。

免疫缺陷AIDS

免疫稳定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免疫调节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感染,如白血病。

器官移植如肾、肝、骨髓移植等要想成功最大的困难就是免疫排斥。

(二)环境因素: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客观环境,并且不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1自然环境: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健康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可增进人体健康,有害的环境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大气污染,各种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基础,对人体的致病影响可以通过直接途径:

战争、政治运动或病态的社会过程。

如60年代美国的性解放,性自由,同性恋等引起性病和ARDS的流行。

3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是人们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分别为45岁、60岁和72岁,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60‰、94‰和19‰。

有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但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会带来现代“文明病”—疲劳综合症(长期用脑,脑血管紧张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等。

4社群交际:

社群交际与人类的健康也甚为密切。

不爱社群交际的人易患精神疾病,自杀,意外事故。

5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必然对人们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地吐痰—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随地大小便—肠道疾病的流行。

(三)不良的生活习惯:

1吸烟:

一害自己,二害子孙,三害妻子,四是公害。

一包/天寿命减少4年6个月;1.5包减少5年5个月;2包/天减少6年3个月;2包/天减少8年4个月。

2过度饮酒:

引起器质性病变:

肝炎,肝硬化,A硬化。

少量饮酒有保健作用(白酒25ml,葡萄酒100ml,啤酒350ml)

3不当的膳食:

吃零食,三餐不能定时定量,择食,不洁饮食。

4缺乏体育活动。

5其它:

随地吐痰,养狗,请客夹菜,用手擦凳子,点钞票沾口,用口开酒瓶,留长指甲,共用刮胡刀等。

(四)医疗卫生条件:

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群的健康水平,特别是农村。

五如何获得健康:

知:

获得知识,掌握医疗保健常识,是获得健康的基础。

信:

对获得的知识要相信,形成一种实行的信念。

行:

采取新的行动。

六健康教育:

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

1目的:

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内容:

第一章健康教育概论;第二章人体解剖与生理;第三章内科常见病的防治;第四章外科常见病的防治;第五章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六章预防接种;第七章急救;第八章艾滋病。

七亚健康:

是指人体无明确的疾病,却表现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减退,使人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状态。

亚健康表现为三多一少,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疲劳感增多,虽没有疾病,但自我感觉有种种不适的症状,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身心功能不佳的状态,也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自身和外界两种。

自身原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偏食、不吃早点及生活不规律、性格偏激、体质虚弱、缺乏锻炼等;外界原因主要是工作和生活节奏的紧张、气候恶劣、环境污染等。

另外,身体处于生理变化某阶段时,如青春期、更年期等也是原因之一。

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亚健康状态也有多种多样。

陷入亚健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忽视和误解。

因此,在出现亚健康状态时,要能够及时认识到,提高警惕,正确对待,学会自制,自我调适,尽快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

八复习题:

1,什么是健康?

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2,健康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人体解剖与生理

解剖anatomy与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人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及层次: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是cell,如上皮cell,肌cell,卵cell,神经cell等。

一个成年人约有1800万亿各种细胞。

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的不同配合,构成了人体内的不同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许多器官结合起来完成了某一方面的全套功能,就构成了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

即: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

全身所有的器官和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分工协作,维持正常生活。

一,运动系统: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该系统约占成人体重60%。

1骨bone:

成人全身由206块骨构成,占体重20%。

根据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

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根据形态不同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由骨质,骨膜,骨髓和骨的神经、血管、淋巴构成。

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具有抗压,抗扭曲力的作用。

骨膜:

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

由纤维结締组织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生长,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

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五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为黄骨髓。

失去造血功能。

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在椎骨、肋骨、胸骨、髂骨及长骨的构内终身都是红骨髓,因此,临床上常选髂前上嵴或髂后上嵴等处进行穿刺,检查骨髓象。

如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所以骨的功能:

1,支持功能2,保护功能3,造血功能4,运动功能。

2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藉纤维结締组织、软骨或骨相连。

按骨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间接连结两大类。

 

直接连结:

1,纤维连结(韧带连接;缝:

如颅的矢状缝。

)2,软骨连结3,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

关节(articulation)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

关节的基本构造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3肌肉(muscel):

肌肉是由肌细胞构成的,根据构造不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平滑肌和心肌为不随意肌,骨骼肌为随意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人体分布广泛,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它的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牵拉骨骼产生运动。

经常运动的肌肉会变得粗大有力,缺乏运动的肌肉会出现萎缩。

二循环系统:

包括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即心血管系统由心heart、动脉artery、毛细血管capillary和静脉vein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淋巴循环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汇入静脉。

循环系统作用:

为身体的各组织运来氧和营养物质,运走废物,以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

血液循环系统途径:

A血(含氧气和营养物质)左心室—主A—各级A—毛细血管(物质交换)—(V血)各级V—上下腔V—右心房(体循环)。

右心房—右心室—肺A—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肺V—左心房—左心室(肺循环)

1心脏:

生命之泵,从两周的胚胎开始形成心脏,到出生,长大,衰老、直到死亡,心脏一直工作着。

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心脏起博:

窦房结(兴奋)—结间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率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是60—100次/分。

窦性心率的频率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等不同有显著的差异。

可以受病理情况或药物影响,如肾上腺素—心跳增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心脏的位置:

在胸廓内两肺之间,偏左,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约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心脏的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

国人男性成人正常心重约(284±50)g,女性(258±49)g。

心脏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房,左右室四个腔。

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健康人在安静状态下跳动60—100次/分,大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小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儿童平均约为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平均约为55―60次/分。

当劳动、运动或激动时心跳增加。

2,血管:

遍布全身的运输管道,完成运输氧,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Artery:

A:

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都称动脉。

Vein:

V:

始于毛细血管,终于心房,在血液的循环中起导血回心的作用。

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大,有静脉瓣。

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

通常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

正常成人血压<130/85mmHg

动脉血压:

当体循环的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到达微静脉时,血压下降至约15—20mmHg。

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最低,接近零;右心房和胸腔内大V的血压叫中心V压,中心V压范围为4—12cmH2O。

在输液时,若要滴快就升高液体;输完液也不会进空气。

3,血液:

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

红细胞:

450—550万个/立方毫米(4.0~5.5)×1012/L,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主要功能作为呼吸载体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呼出体外。

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白细胞:

正常4000—10000个/立方毫米(4~10)×109/L,主要功能是防御功能。

白血病时,白细胞失去了防御功能。

中性粒细胞3—4天死亡。

有细菌入侵,粒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可释放溶酶体,过多而发生“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坏死组织形成脓。

血小板:

正常值10—30万/立方毫米(100~300)×109/L,有凝血功能。

寿命7—14天

血浆:

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有机物,无机盐等。

功能: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调节渗透压。

血量:

男性成年75—80ml/公斤,70公斤—5.5L女性成年70—75ml/公斤,50公斤—3.8L失血小于10%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失血达20%通过自身调节不行了。

大于30%生命危险,要抢救。

献200ml血,水,无机盐,12小时恢复,血浆蛋白,肝脏加速合成1—几天恢复。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几周恢复。

淋巴系统:

由淋巴组织,淋巴管,淋巴器官构成。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

三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

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等。

鼻、咽、喉为上呼吸道,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又是嗅觉器官,鼻粘膜下有丰富的血管网,能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

鼻出血时,由于血痂变硬,刺破鼻粘膜,引起多次出血。

咽pharynx--:

是一个呈漏斗状的肌性管道,上起颅顶,下接食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同的通道。

喉laryngeal:

――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气管trachea:

――长10—12cm,起于环状软骨下緣平第六颈椎下緣,向下分左、右主支气管,右侧粗而短,左侧细而长,故支气管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入肺后又经过多次分支,形成树状,进入肺泡。

肺lung:

――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心脏两侧,上部叫肺尖,下部叫肺底。

成人肺的重量约等于自己体重的1/50,男性平均为1000—1300g,女性平均为800—1000g。

健康男性成人两肺的空气容量约为5000—6500ml,女性小于男性。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四消化系统alimentarysystem:

包括消化管alimentarycanal和消化腺alimentarygrand两部分。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肝、胆囊、胰腺构成。

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称为下消化道。

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最后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口腔oralcavity:

包括牙齿、舌、唾液腺及扁桃腺等附属器官。

牙齿teech:

功能是咀嚼食物,帮助发音。

唾液腺salivarygland:

分泌唾液。

唾液的作用:

a,湿润与溶解食物。

B清洁保护口腔。

C,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D,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扁桃腺:

是由淋巴组织构成的,是一个免疫器官,有阻止细菌入侵肌体的功能。

舌tongue:

,搅拌食物,感觉味道、吞咽食物及辅助发音的功能。

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的味道不一样,舌尖感受的是甜,舌根感受的是苦味,舌头的两侧感受的是酸味,舌的中央感受的咸味。

食管esophagus:

是由平滑肌构成的管道,上端连咽,下端与胃的喷门相接,长约25厘米,有三个狭窄,第一个狭窄是咽与食道相连处,距中切牙15厘米;第二个狭窄在左主支气管跨过食道前方,距中切牙约25厘米,第三个狭窄在食管穿过膈肌处,距中切牙约40厘米,这些狭窄是异物滞留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胃stomach:

是存放食物的仓库。

位于左上腹,界于食道与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与位置随着内容物的多少和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成人胃的容量约为1500ml。

胃分喷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黏膜上有三种腺体,胃窦腺和幽门腺分泌黏液,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胃体腺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食物。

胃的功能:

1存放食物,2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3胃酸可以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4吸收维生素B12。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喷门向幽门进行,胃的内容物排空后,胃会由幽门向喷门方向逆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

小肠smallintestine:

主要功能:

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我们吃下的食物的营养成分90%在小肠吸收。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成人长5---7米,盘曲在腹腔中部。

大肠jejunum:

人体的垃圾场。

主要功能:

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

全长1.5米。

大肠的起始部是盲肠,在盲肠的下端长着一个像蚯蚓一样的小器官,长约5-7厘米这就是阑尾vermiformappendix,阑尾的管腔狭窄,成人的管径.多在0.5—1.0厘米之间,很容易堵塞而发炎。

阑尾在体表的投影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阑尾发炎的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至今也没有搞清楚阑尾的功能。

盲肠向上是结肠colon,结肠包绕在小肠的周围,在整个腹腔内绕了一大圈,像个“门”或“M”型,从右下腹向上的一段叫升结肠,向左拐横的一段叫横结肠,从左上腹拐向下,这一段叫降结肠,到左下腹后,结肠拐一个弯叫乙状结肠。

结肠除了储存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和部分无机盐外,没有什么其他作用。

直肠rectum:

长10—14厘米,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粪便由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肝liver:

人体的化工厂。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我国成年人肝脏重量男性约1230—1450克,女性约1100—1300克。

位于右上腹,肝分左、右两叶。

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活体的肝呈棕红色。

肝的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都在肝脏内代谢,还参与维生素的合成、转化与分解。

功能:

1分泌胆汁,对脂肪进行消化。

2合成糖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