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7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星火产业密集区和农业科技园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聚集、孵化和辐射功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5年,11个星火产业密集区及农业科技园区共实现农业产值150多亿元,占到了全省农业产值的7%,带动当地100多万农业人口脱贫致富。

(二)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省政府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减免税费、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贷款额度、财政帖息等优惠政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

全省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7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4家,省级14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72家。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90万户,连结基地1200万亩。

重点开展了一批深加工产品,全省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级著名商标116个,省级名牌产品120个。

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1.1万多人,7.8%的的农户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2004年增加值达到1840亿元,占全省农业产值的33%。

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我省大宗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水稻和苎麻全国第一、柑桔和生猪全国第二、烤烟全国第四、淡水产品全国第五、茶叶全国第六、棉花全国第八、油料全国第八、蔬菜全国第九。

(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显现

湖南农业地域资源环境差异明显,在产业政策和星火计划的引导下,已逐渐形成5个地方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经济区域。

(1)环洞庭湖区域。

该区域覆盖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三个地级市的16个县(市、区)。

水域面积占全省48.4%,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51%,其中珍珠、河蟹、淡水青虾、名优鱼类等名优特水产品占全省90%以上,是我省渔业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核心区。

(2)湘南湘西的南岭山区、雪峰山区、武陵山区。

该区域覆盖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常德、湘西等6个地级市17个县(市、区)。

该区域自然条件特别适合柑橘生长,柑橘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种植技术成熟,品种丰富,柑橘种植面积占全省的3/4,全国的40%。

(3)107国道沿线地区。

该地区覆盖岳阳、益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等10个地级市35个县(市、区)。

湖南是我国最具优势的生猪生产大省,2004年全省出栏生猪7323万头,居全国第一位。

湖南生猪主要用于外销,沿107国道沿线地区成为我省生猪生产最密集的区域。

该区域生猪产量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8%。

(4)大湘西地区。

该区域覆盖怀化、湘西、张家界、邵阳等4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

我省是中药材大省,中草药材品种2000余种,位居全国前列。

大湘西亚热带山区的独特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是我省中药材的主产区。

杜仲、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葛根等五种药材种植面积105万亩,产值20亿元。

(5)湘东地区。

湘东地区林业资源开发产业带覆盖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和郴州等6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

该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林业资源的加工度和商品化率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现代种苗业、花卉苗木业和林产工业、森林(生态)旅游都较发达,有泰格林纸、长元人造板、恒盾集团、三元木业、大中木业、仙女竹业、福湘木业等17个国家或省林产工业龙头企业。

三、湖南星火产业带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直接服务于“三农”的短、平、快科技项目为着力点,以星火技术密集区为基础,突出产业特色,建成覆盖广大农村的星火产业带体系,推动我省星火计划在更大区域范围实施,用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

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利益机制,调动企业、科技单位、农户、科技人员、银行等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我省星火产业带建设。

2、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要求,面向市场需求,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我省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3、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

避免低水平重复,用技术跨越带动我省星火产业带跨越式发展。

4、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原则。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各方力量集成与相关技术综合集成,龙头企业引领基地建设,基地带动星火密集区发展,星火密集区辐射形成星火产业带。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星火产业带发展目标:

1、建成5个星火产业带,新增星火技术密集区10个,星火基地18个,星火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118个县(含重复统计)3500万农村人口。

2、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0项,成果转化率85%,农业科技人员达到10万人。

3、2010年,星火产业带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1110亿元,覆盖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6000元。

(四)重点任务

1、壮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1)出口淡水养殖加工产业:

充分发挥洞庭湖水产资源优势,强调规模、质量与出口,重点发展淡水珍珠、虾蟹、出口加工名优鱼产品,到2010年,名优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50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加工总产值150亿元。

(2)优质柑橘产业:

柑橘新品种推广与深加工并举,突出产前选育、产后加工,提高产品加工度和产业附加值,重点发展冰糖橙、冰糖脐橙、椪柑等地方名特优柑橘品种,橘瓣罐头、非浓缩橙汁等柑橘深加工产品,以及出口或替代进口型产品。

到2010年,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300万亩,柑橘种植加工产值达到80亿元。

(3)外销生猪产业:

培育和引进新品种,拉长生猪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重点发展瘦肉型活大猪、中乳猪,良种猪仔,冷鲜肉,猪肉腊制品、猪肉罐头、火腿肠,高附加值风味食品,皮革制品等产品。

到2010年,生猪出栏量达60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总产值达600亿元。

(4)中药材产业:

以医疗用药和保健食品为主要市场,以杜仲、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葛根等名贵及地方优势药材深度开发为重点,实现名贵及地方优势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到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工总产值80亿元。

(5)林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

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并重,重点发展林纸、林板、林化、竹木制品及工艺品加工产品、现代林木种苗,现代花卉苗木等产品。

到2010年,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总产值300亿。

2、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技术攻关与推广:

加强淡水养殖种苗、早熟晚熟等反

季节柑橘、生猪良种、林业种苗等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攻关与推广;

加强珍珠、名特优鱼、虾蟹等淡水产品,橘瓣罐头、橙汁等柑橘产品,猪肉罐头、火腿肠、高附加值风味食品等生猪产品,优质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物,高质高效低耗林业产品等优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攻关与推广;

加强农产品包装、储藏、运输、保鲜、质量监测与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研发与推广。

(2)星火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优先建设18个星火技术产业化基地:

珍珠产品深加工基地、洞庭青虾、淡水虾类、中华绒蟹蟹原种基地、名特优鱼类良种基地、60万亩柑橘新品种推广与加工示范基地、武陵山脉的椪柑深加工基地、湘西南的冰糖橙深加工基地、生猪良种培育基地、乳猪出口加工基地、高附加值风味食品基地、猪肉腊制品基地、中药材GAP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中药材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示范基地、湘西名贵中药材提取物产业化基地、林纸一体化基地、林板(材)及板材制品加工基地、竹木制品及工艺品基地、现代林木种苗培育基地、现代花卉苗木基地。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完善和推广双峰县等示范县创建的农村科技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大力建立服务“三农”、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农村科技合作社。

2010年,完成10个试点县的试点,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

“十一五”末,星火产业带全部县(市、区)建立起为广大农村服务的“科技信息户联网”工程。

完善和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下到农村,充当催化传统农业与现代经济接轨的特派员,在科技、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

(五)总体布局

根据资源、产业、科技、交通等条件,1+4模式按“三纵两横”进行我省星火产业带总体布局。

“三纵”自西向东分别是大湘西中药材产业带、107国道沿线外销生猪产业带、湘东林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带,“两横”自北向南分别是环洞庭湖出口淡水养殖加工产业带、湘南湘西柑橘星火产业带。

四、湖南星火产业带规划分述

(一)环洞庭湖出口淡水养殖加工产业带

环洞庭湖出口淡水养殖加工产业带覆盖岳阳、常德、益阳三个地级市的16个县(市、区)。

1、发展基础与潜力

湖南是全国内陆渔业大省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

2005年,全省淡水养殖面积698万亩,总产量179万吨。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占全省48.4%,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51%,其中珍珠、河蟹、淡水青虾、名优鱼类等名优特水产品产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省渔业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核心区。

在洞庭水殖、亚华种业、省水产公司、益华水产等龙头出口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湘阴东湖渔场、嘉鑫食品(湘阴县)、东湖渔业(益阳)、力田美食、南县顺祥水产、白泥湖水产(云溪区)、资阳区畜牧水产等一大批淡水养殖加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汉寿、赫山、湘阴(拟建)等省级星火密集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淡水名优特种水产品的需求正旺,尤其是洞庭青虾、淡水虾类、河蟹、珍珠及加工出口名优鱼类产品供不应求,欧美市场一直看好,出口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2、发展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洞庭湖水产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按农户——基地——公司——科技一体化运作机制,强调规模、质量与出口,重点发展淡水珍珠、虾蟹、出口加工名优鱼产品,力争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市场竞争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星火出口淡水养殖加工产业带。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名优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值150亿元。

淡水珍珠、虾蟹、出口加工名优鱼产品科技贡献率达50%,良种覆盖率达60%。

形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年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20家。

产业带农民年人均收入提高2000元,淡水养殖加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5%以上。

3、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出口类珍珠养殖;

洞庭青虾、淡水虾类养殖;

中华绒蟹、大闸蟹、甲鱼、黄颡鱼等可加工名特优鱼类养殖;

鱼片、鱼粉、鱼油、鱼糜、虾糜及其制品等下游产品;

大型、异型和象型珍珠深加工产品。

(2)关键技术:

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选育,淡水养殖产品的新种苗推广;

淡水养殖产品的优质、高产、高密度、无公害养殖技术;

新型淡水养殖用饲料生产技术、饲草料均衡营养供应技术、病虫害预警与防治技术;

淡水养殖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保鲜、质量监测与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研发。

(3)重点企业及基地:

以洞庭水殖、亚华种业、省水产公司、湘阴东湖渔场、益华水产、洞庭珍珠等为龙头企业,优先建设珍珠产品深加工基地,洞庭青虾、淡水虾类、中华绒蟹蟹原种基地,名特优鱼类良种基地等。

4、区域布局

以龙头企业和优势资源为依托,在现有三个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基础上,形成以淡水珍珠、虾蟹、名特优鱼为特色的三个淡水养殖加工区。

即覆盖鼎城(西洞庭)、安乡、汉寿、君山等4个县(市、区)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区;

覆盖华容、汨罗、湘阴、岳阳、云溪区、临湘等6个县(市、区)虾蟹养殖加工区;

覆盖沅江、南县(大通湖)、赫山、资阳、澧县、津市等6个县(市、区)名优鱼养殖加工区。

(二)湘南湘西柑橘产业带

湘南湘西柑橘产业带覆盖郴州、永州、邵阳、怀化、湘西、常德(石门)等6个地级市17个县(市、区)。

1、发展基础与潜力

湖南是全国柑橘主产区,全省柑橘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湘南湘西的南岭山区、雪峰山区、武陵山区是我省柑橘生产优势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柑橘生产历史悠久,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品种丰富。

目前,该区域已建立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洪江),拟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个(石门、洞口)。

柑橘是我省入世后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国内市场对优质脐橙等鲜食柑橘新品种和橙汁、橘瓣罐头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出口潜力巨大。

2、发展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柑橘新品种推广与深加工并举,突出产前选育、产后加工,提高产品加工度和产业附加值,重点发展能扩大出口或替代进口的新品种和深加工产品。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300万亩,占全省的70%,其中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柑橘种植加工总产值80亿元;

柑橘优质果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产品加工率达30%以上,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

3、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具有地方优势的冰糖橙、冰糖脐橙、椪柑、无核大红甜橙、柚类、金柑等名特优柑橘品种;

高品质温州蜜桔及有出口前景的其他宽皮柑橘;

橘瓣罐头、非浓缩橙汁、浓缩橙汁等柑橘加工产品。

(2)关键技术与推广:

市场竞争力强的早熟和晚熟等反季节品种选育;

产前无病毒苗木繁育;

柑橘的优质、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柑橘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保鲜等商品化处理的研究与开发。

(3)龙头企业及基地:

以永州熙可、邵阳雪峰、湘西喜阳、泰升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南岭山脉至雪峰山脉南端60万亩柑橘新品种推广与加工示范基地、武陵山脉的椪柑深加工基地,湘西南的冰糖橙深加工基地。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区域布局,将湘南南岭山区、湘中雪峰山区、湘西武陵山区作为我省柑橘优势生产加工区。

包括覆盖新宁、武冈、道县、宁远、蓝山、临武、宜章、永兴、东安等9县(市)的南岭山脉至雪峰山脉南端区域;

覆盖洞口、安化、石门、洪江、溆浦等5县的雪峰山脉及武陵山脉东麓区域;

覆盖泸溪、吉首县、麻阳3县的武陵山脉区域。

(三)107国道沿线外销生猪产业带

107国道沿线外销生猪产业带覆盖岳阳、益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等10个地级市35个县(市、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5%。

湖南是我国生猪生产大省,全省人平猪肉占有量、生猪出栏率、生猪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湖南生猪不仅有生产规模和区位优势,良种化程度居全国前列,生猪价格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107国道沿线是我省外销生猪的主产区,生猪养殖加工具有良好的条件和传统,且交通畅通,外销便利。

目前,该区域已建立以生猪为主导产业的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个(雨湖、衡南),拟建设汩罗、宁乡、桂阳星火技术密集区3个。

以提高生猪的瘦肉率、商品率和加工率为重点,培育和引进新品种,拉长生猪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全面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养殖加工,实现我省由生猪生产大省向生猪产业强省的转变。

到2010年,生猪出栏量达6000万头,占全省的70%,其中,瘦肉型等优质生猪占50%以上,生猪养殖加工总产值600亿元。

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的肉类加工企业10个,年加工生猪2400万头,加工率达到40%。

2、发展重点

瘦肉型活大猪、中乳猪,良种猪仔,冷鲜肉,猪肉腊制品、猪肉罐头、火腿肠,高附加值风味食品,皮革制品等。

(2)关键技术与推广:

优质瘦肉猪养殖及加工技术;

重大疫病病原学调查和控制技术、重大疫病诊断、鉴别、检测技术与预警系统建设;

规模养殖场疫病控制技术;

提高猪肉内源蛋白酶活性的技术;

提高猪肉制品的鲜嫩度、改善肉制品品质及风味工艺。

以正虹双汇、唐人神集团、新五丰、先锋集团、韶山港越、湖南谊信等生猪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生猪良种培育基地、乳猪出口加工基地、高附加值风味食品基地、猪肉腊制品基地。

4、区域布局

基于生产、加工、区位等优势条件,沿107国道线两厢成带状布局。

以长株潭地区以中心,由北向南包括35个县(市、区):

岳阳、汩罗、湘阴、屈原、长沙、望城、宁乡、浏阳、赫山、湘潭、湘乡、韶山、醴陵、攸县、株洲、荷塘、双丰、邵东、新邵、邵阳、洞口、武冈、衡阳、衡南、耒阳、祁东、衡东、衡山、祁阳、宁远、蓝山、桂阳、资兴、宜章、嘉禾。

(四)大湘西中药材产业带

大湘西中药材产业带覆盖怀化、湘西、张家界、邵阳等4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

1、发展基础和潜力

我省是中药材大省,资源丰富,中草药材品种2000余种,位居全国前列。

大湘西地区(含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及邵阳大部分县)亚热带山区的独特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是我省中药材的主产区。

产业带内已建立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洪江),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绥宁),拟建隆回、桑植星火技术密集区2个。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医疗保健行业发展迅速,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活跃,中药材种植加工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医疗用药和保健食品为主要市场,以名贵及地方优势药材深度开发为重点,加强适合商业开发的中药材种苗繁育,提高人工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实现名贵及地方优势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将湘西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药谷。

到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万亩,种植加工总产值80亿元。

研发和推广中药材新产品30个,新建GAP基地20个,培育加工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个。

杜仲、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葛根五大优势中药材;

红车轴草、黄姜、百合、鱼胆草、青蒿、玄参、冬虫夏草、厚朴、天麻、当归、胶股蓝、白芷、七叶一枝花、紫杉醇、白藜芦醇提取物产品;

苗药产品。

优质中药材GAP规范化栽培研究与示范;

中药材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研究;

优质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与深加工技术研究;

开发新型药物中间体及新药。

(3)龙头企业与基地:

以正清药业、湘泉制药、九芝堂、千金药业、华立制药、本草制药、湘源植物、神龙国药、贸源化工、恒兴集团、九天食品等中药材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中药材GAP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中药材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示范基地、湘西名贵中药材提取物产业化基地。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以武夷山脉、雪峰山脉为轴,中药材生产加工优势区域包括25个县(市、区):

洪江、会同、靖州、慈利、沅陵、龙山、凤凰、吉首、永顺、桑植、芷江、古丈、花垣、保靖、泸溪、辰溪、溆浦、麻阳、邵东、隆回、新邵、邵阳、新宁、城步、绥宁等。

(五)湘东林业资源开发产业带

湘东林业资源开发产业带覆盖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和郴州等6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

1、发展基础与潜力

湘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加工度和商品化水平较高,现代种苗业、花卉苗木业、林产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发达。

有泰格林纸、长元人造板、恒盾集团、三元木业、大中木业、仙女竹业、福湘木业等17个国家级和省级林产工业龙头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境内集中省林科院、省农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大等一大批涉林高校和科研机构,取得了2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已建成林业产业为主导之一的株洲、资兴2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平江、浏阳、衡南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拟建攸县、桂东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域2个,是湖南林业科技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的消费趋势大大增加了对林产三次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如湖南许多林产工业产品在欧美市场一直看好,出口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并重,走规模化、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把湘东地区建成为我国林业资源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带。

到2010年,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总产值300亿元,已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形成产值过10亿企业6家,过亿元企业20个。

以速生丰产林、间伐材、造材剩余物等为原料的林纸产品,高密度纤维板、新型结构刨花板、新型竹材胶合板等林板产品,松节油、植物叶根提取物、活性炭等林化深加工产品,竹木制品及工艺品加工产品,现代林木种苗,现代花卉苗木等。

不同树种、不同径级纸浆林的制浆工艺技术,高得率化学木浆与化学机械木浆生产成套设备开发技术,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技术,高效高质低能耗的板材生产与深加工技术,高质低能耗低污染的林化产品提取与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