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770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二中国近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12)

(1)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国际禁毒日)

(3)影响: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注:

(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该城市是——虎门)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b.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

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鸦片战争)

2、(西方人当时把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叫做“英中战争”,直到今天,西方教科书里面还沿用这种说法。

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称之为“鸦片战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中战争”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实质)

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4、(“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

这项“条约”是指——《南京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

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注: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

“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

”诗中的“强盗”指——英法联军)

4、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讨伐中亚浩罕国入侵者阿古柏。

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188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注: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

5、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割地最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6、甲午中日战争: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指洋务运动)。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

①邓世昌:

在黄海海战(大东沟海域)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中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黄海抗倭寇,英明留千古)

②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主要内容有: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厂“合法化”,体现列强对华侵略的新特点:

资本输出)

d.增开通商口岸(沙市,重庆)

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表现在:

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因此,《马关条约》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注:

①、(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写于1896年,割台湾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②、(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相关条约:

《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

“”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

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马关条约》的签订)

④、(“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

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以上文字出自——《马关条约》)

⑤、(1899年,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经日本时写下这样的诗句:

“有人遥指旌旗出,千古伤心过马关。

”使康有为伤心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

⑥、(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

“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法、俄、日、法、德、意、奥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攻占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②《辛丑条约》1901年其主要内容有:

(11)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

1、(“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份“礼物”是指——《辛丑条约》);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联想:

1、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

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有赔款(09)

3、列强两次洗劫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08)

4、虎门销烟显斗志,黄海海面壮国威,新疆边塞收国土,东北抗日有英魂——分别指

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杨靖宇

(二)近代化的起步

1、知道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08;09;11;12)

①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③代表人物:

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

前期以“自强(发展军事工业)”为口号;后期以“求富(发展民用工业)”为口号。

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1872)、天津电报总局(1880)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

⑤、评价洋务运动(新增内容)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地位;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开端),

(4)作用: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注:

(面对鸦片战争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这里的“变法”是指——洋务运动)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认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为解决“火器”问题,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海军)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0;12)

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最大功绩),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注: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

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

“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

丙申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

”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甲午战争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0;11;12)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为民国元年。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领导者:

孙中山

③标志性事件: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④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注: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孙中山)

(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辛亥革命)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辛亥革命)

(大清朝,改中华,人人都把小辫割。

”————辛亥革命)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结束了封建帝制)

4、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青年杂志)

2、宣传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两面大旗: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10)

4、口号:

“打倒孔家店”

5、代表人物:

①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②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注:

(创办于1898年的《无锡白话报》是江苏最早的白话报,主要创始人裘廷梁曾说:

“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故崇白话而废文言。

”裘廷梁的倡议在何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1915年以后)

(胡适之先生曾说:

“当年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

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来当校长。

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

不干了,谢谢。

”先生谈起的“往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6、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意义: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注:

(新文化运动的最大功绩是动摇了封建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新文化运动)

(胡适先生曾说:

“《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民主科学时代)

小结:

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李鸿章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

孙中山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陈独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08;09;12)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

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

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结果:

6月10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6月28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

意义:

a.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注: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5日以后,在北京的许多商铺门前纷纷贴出了:

“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出;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进行”这样的对联,为的是支援——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人民发起了——五四运动)

2、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意义

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七一党的生日)(11)

一大的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

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烬美)与恩铭不老松。

”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一大)

(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

”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

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

黎民心有数,齐贺九旬秋。

”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0)

①创建时间:

1924年;地点:

广州黄埔

②领导机构:

总理:

孙中山;校长:

蒋介石;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③性质: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④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⑤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⑥贡献: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注:

(1924年,孙中山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

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所学校是——广州黄埔军校)

(2)、北伐战争: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10)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重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叶挺独立团);(第四军被称为“铁军”)(08)

注:

(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

“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是里的“一炮”指的是——北伐战争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

抗日战争的胜利)

4、了解南昌起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八一南昌起义:

①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②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③结果:

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④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注: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南昌起义)

(2)、革命摇篮井冈山:

①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09)

②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

毛泽东

③地位: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创立意义: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⑤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军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

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08)

注: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朱德同志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井冈山会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

湘赣边工农革命军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

”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5、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6、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10)

(1)、时间:

1934.10----1936.10

(2)、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1935.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5)、1935.10中央红军到陕北吴起镇。

1936.10红二、四与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6)、意义:

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新增内容)

注: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江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

”毛泽东《七律、长征》)

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

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

3、(“千军万马江畔站,四方百姓泪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归乡。

”——红军长征)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万里长征)

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长征)

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吴起镇)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注:

1、(歌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九一八小调》等);2、(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

3、(“‘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

东北全境沦陷始于——九一八事变)  

4、(“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

5、(“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

“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东北地区)

6、“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

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

”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7、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