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251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docx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

一、《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 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

  (4) “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

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

向、歌、浮、拨。

  四、《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

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 “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 “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

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

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

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

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

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

贺知章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

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打扮),丝绦________(用丝编成的绳带)

  

(2)本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

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古朗月行》:

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

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

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2、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3、相关考题。

  

(1) “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诗中(又疑瑶台镜)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八、《锄禾》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又叫《悯农》,作者唐代诗人李绅。

《悯农》共两首,这是其一。

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2、相关考题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农民)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歌表达了对农民(敬重与同情),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九、《悯农》其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译文:

春天中下一粒种子,秋季能收万颗粮食,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但仍然有农民饿死。

  很多学生,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

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

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

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

  2、相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加深刻,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

(1)句写春种,第

(2)句写秋收。

春华秋实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

“一粒粟” 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农民劳动(创造的巨大财富)。

  士、《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

王之涣 字季凌。

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2、重点词语解释:

  

(1)鹳雀楼:

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

傍着 尽:

消失 穷:

达到极点 更:

再。

  3、相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见),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十一、《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作者:

唐寅,字 。

是明朝很有名的 和 。

  2、直译: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

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

杜甫。

字 ,号 。

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

碧绿的柳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飞翔。

( )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

( )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

  3、相关考题

  

(1) 大李杜指的是( )和( ),小李杜指的是( )和( )

  

(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 )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十三、《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2、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 )诗,是( )送别( )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

"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关考题。

  

(1)读音。

好( )雨,潜( )入夜,花重( )锦官城

  

(2)这首诗是描写春夜( )的,诗人按照( )雨,( )雨,(看)雨的思路,赞美了()的及时。

  (3)"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十五、《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直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

 。

  孤城:

 。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

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杨柳:

《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度: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何须:

 。

  3、相关考题

  

(1)辨音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京口瓜洲一水间( )

  

(2)判断对错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七米或八米为一仞。

( )

  诗中杨柳指的是《折杨柳》这首曲子。

( )

十六、《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

字牧之。

号 。

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

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

三四句写深秋美景。

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

  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 ,李杜指( ),王孟指( )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 )

  

(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

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七、《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4、直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相关考题。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_______ 百尺_______________

  

(2) 本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十八、《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香炉生紫烟。

  1、直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

前两句写香炉峰和瀑布。

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化静为动。

  3、相关考题。

  

(1)组词

  炉()庐( ) 遥()瑶( )

  

(2)判断对错(都是正确的)

  1)诗人采用夸张的方法,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前两句把动态瀑布写静了。

()

  3)"疑"与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意思相同()

  十九、《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2、修辞。

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

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3、相关考题

  

(1)白居易是一个( )诗人

  

(2)蓝在句中的意思是( )

  (3)诗中的对仗句是( )

  (4)"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熟悉)"红胜火"意思是_______( )"绿如蓝"意思是_____________。

( )

  二十、《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 。

现在浙江杭州人。

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

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走边唱,后两句,歌声嘎然而止,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蝉。

  3、相关考题

  

(1)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林樾:

_______( )意欲________( )

  

(2) 填空。

  1)袁枚字( ),号(),是( )代诗人。

  2)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忽然闭口立)

二十一、《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直译:

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

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

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

客人命题为《咏华山》。

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

字平仲。

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相关习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

()

  

(2)本诗通过对于()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二十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

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

两岸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重点词语解释:

  

(1) 早发白帝城:

  

(2) 朝辞:

  (3) 千里江陵:

  3、相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 )在( )时从( )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

  

二十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

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

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

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相关考题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 )

  

(2)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

  (3) 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4) 这首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 )诗,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 )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二十四、《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作者:

字廷秀,号诚斋。

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宋朝杰出的诗人。

  2、直译: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虽然他们找不到蝴蝶,但是他们依然很高兴、快乐。

  3、相关考题。

  

(1)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

  

(2)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晚春农村景色的诗,请找出能够体现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 )

  (3) 本诗作者是( ),是()朝的杰出诗人。

  二十五、《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直译:

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是这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3、相关考题。

  

(1) 辨音。

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 ),棱读( )

  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

( )

二十六、《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直译:

泉眼无声的,好像很珍惜似的细细流着泉水,树荫映照着池水,仿佛也无限喜爱这柔和明丽的水面。

小小的嫩荷刚刚露出一个紧裹着的尖角,就已经被戏水的蜻蜓发现,立在上面歇息了。

  2、这首诗写得就好像一幅花鸟鱼虫的画一样,画面中,池,流,荷,蜻蜓层次丰富,生机盎然。

  3、相关考题:

  

(1) 组词

  惜()昔( ) 池( )驰( )

  

(2) 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的意思是(珍惜)

  (3)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晴”的意思是(喜爱晴天)

  (4) 杨万里是(宋)代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一个多产诗人。

  二十七、《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直译: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

在春游中很容易认识了东风的面容,因为春天总是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的。

  2、作者: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晴朗日子里,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景。

后两句写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处处一片春的气息。

  4、相关考题。

  

(1) 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2) 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平常)

  (4) 《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

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十八、《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直译:

西塞山下,白鹭掠过,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更是肥美。

戴着青竹笠,披着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

  2、作者:

张志和,字子同。

自号“烟波钓徒”《渔歌子》共五首,流传最广。

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向往自由生活,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

  3、相关考题

  

(1) 张志和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烟波钓徒)

  

(2) 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第二句,表现了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第三句运用了( 借代)的修辞方法,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捕鱼的情态,乐而忘归)

  二十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直译:

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

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格外碧绿,映照着阳光的荷花,也异常红艳。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夏天,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

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发出由衷的赞叹,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

  3、相关考题。

  

(1)“晓出”的“晓”指的是(早晨)

  

(2)“别样”的意思是(特别)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西湖)。

  (4)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三十、《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直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2、《赠花卿》意思就是(以此诗)赠送给花敬定。

  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纷纷: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

双关语,虚指指天宫,实指皇宫。

  3、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