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5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

∠45°

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

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

层面标高约2.00~67.72m

二、地下水特征

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类型,贮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基岩裂隙中。

场地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和泉水等方式排泄。

场地附近未有地下水开采等现象。

滑坡体中、上部大面积开裂,土体松动明显,对降雨入渗补给极为有利。

场地各岩土层属中等~弱透水性地层。

三、设计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东莞市凤岗镇玉泉七号路商铺滑坡物探勘察报告》(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2006.07);

6、《东莞市凤岗玉泉园区投资有限公司商住楼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5.05)

7、甲方提供的《4孔钻探柱状图及勘察结果文字说明》(2006.3)

8、东莞市凤岗镇玉泉七号路滑坡地形图及实测地形剖面图。

四、边坡治理设计方案

1、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南与四号路西交处,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

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频繁。

同时,由于坡面裂隙发育,雨水沿裂隙入渗,加剧坡积土层的软化,有加剧不均匀沉降和滑移的趋势。

根据上述边坡岩土体破坏原因,本边坡设计遵循“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贯彻“恢复自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美观”的理念。

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边坡高度和周边环境情况,本边坡采用抗滑桩、坡率法、浆砌毛石挡墙、格构梁+锚索支护、喷播植草相结合的多种治理型式,共分为2个治理坡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即先将松动的岩体、岩块、土体及植物、树木清除,修整坡面,尽量使坡面平整,上部滑坡体滑动较大,坡面采用锚杆格构梁加预应力锚索加固,结合植被进行防护,既可对边坡进行防护,又能起到绿化环境的效果,采用三维网植草或在网上喷播草籽防护;

边坡下部(标高74米以下)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或在网上喷播草籽防护,坡脚以片石挡土墙固脚。

并在坡面后缘设置永久挡、拦水排水沟。

2、本边坡治理周长约为200m,各治理段长度分别为:

剖面1:

长约150m

剖面2:

长约50m

3、各区段主要治理方法简述如下:

1剖面段:

坡面松散土清方、坡脚设片石挡土墙,挡土墙高度及尺寸可按原边坡处理设计。

挡土墙后设一排1200X1500抗滑桩,桩长约17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

坡体中部(标高约74米处)分一级台阶,设一排2000X2000抗滑桩,桩长约25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

桩顶梁处设一排预应力锚索。

标高74米以上每升高10米高度设一级台阶,坡身设置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坡面喷播植草及相应的截排水工程。

2剖面段:

挡土墙后设一排1200X1500抗滑桩,桩长约10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

标高74米以上每升高10米高度设一级台阶(共分二—三级台阶),坡身设置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坡面喷播植草及相应的截排水工程。

原滑坡裂隙以风化土填平,在各排抗滑桩桩顶处按桩间距施设一道排水孔,孔深需穿越滑裂面。

五、施工工艺说明

1、边坡防护前应先清除边坡表面松散岩土层和危岩,以免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均应采用机械开挖,也可人工开挖。

应避免采用爆破法开挖,以防止爆破对稳定岩体产生不良影响。

2、浆砌毛石挡墙:

挡墙采用块(片)石与M7.5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5.0号)砌成,块(片)石大小一般采用300~500致密坚硬的中~微风化花岗岩。

挡墙施工必须采用座浆法。

挡墙平面要求平整、美观,墙顶要求与水平线大致相同。

在挡墙底往上0.3m设一排泄水管,然后往上1.0m再设一排,梅花型布设,水平间距2m,泄水管采用PVC管,直径10cm,倾角15°

,泄水管的进水口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碎石反滤层,墙后填土采用碎石或粗砂。

3、锚索采用3-7φ5钢铰线(桩锚采用4-7φ5钢铰线),锚索成孔施工采用干钻成孔,钻孔倾角30°

,钻孔直径Φ150,浆液为32.5R普硅水泥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每延米水泥用量不低于35kg,首次注浆压力为0.3~0.6MPa,二次注浆压力为0.6~1.0MPa。

锚杆(索)自由段、外露段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应除锈,刷防锈漆。

4、钢筋混凝土格构梁采用C25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加固,施工时先放线刻槽,后浇筑混凝土。

格构梁截面尺寸为350mm×

350mm,配筋见大样图示,嵌入坡面100mm。

格构梁每隔20-25m设一台阶式纵向排水沟,兼作沉降缝。

5、抗滑桩采用干式成孔,桩径为D1500,净距500,桩身砼采用C30混凝土,桩长分别为入强风化岩不小于5米。

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桩成孔、地下水处理、钢筋笼制作安装、混凝土灌注、压顶梁施工、混凝土养护。

由于滑坡现仍处于滑动阶段(滑动速率4.5mm/d),为保证人员安全,不得采用人工成孔方式成孔。

6、为减少水土流失,对已治理的边坡采用喷播植草生态护坡。

使用喷草机将种籽、肥料、覆盖材料、腐殖质有机物、土壤改良剂、粘着剂、保水剂、色素和防蚀剂等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后直接喷洒在边坡的表面。

最后覆盖无纺布,可减少雨水冲刷和侵蚀,防止种籽在发芽期移动流失。

草种采用百喜草、狗牙根、大叶油草、勒杜鹃等。

7、排水设计是边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宗旨是迅速排除坡体内外的水,避免水对边坡稳定及防护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

边坡在坡顶、坡底与坡身中部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尺寸详见大样图,排水沟用片石或砖砌,沟内侧壁用M20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应与场地排水系统相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本边坡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为:

坡顶截水沟与坡中排水沟的水通过坡身引水系统排入坡底排水沟,坡底排水沟的水再汇入市政排水系统。

由于本边坡某些区段地形起伏较大,坡顶截水沟、坡中排水沟与坡底排水沟之间应设置急流槽,以便降水量较大时坡顶的水能及时排入坡底排水沟,急流槽的位置应据现场实际地形来确定,约每隔50m设置一道急流槽。

挡土墙内设置泄水孔,泄水孔一般按2m×

2m布置在坡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插1.8m长直径10cm的PVC排水管,倾斜度为5°

泄水管包土工布滤层外填细砂埋设。

8、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边坡地层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对设计方案及时调整。

9、图中单位除特别标明外均为mm。

本设计未明确之处,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相关规范。

六、变形监测

1、为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及完工后应进行边坡监测,监测信息用于指导施工,同时可将监测成果作为动态设计的依据。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对数据作周期分析与相关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测预报坡体变形发展动态,及时报送业主和设计单位。

在工程竣工后,视需要,监测系统应运行一段时间,为防止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发生,以及边坡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

2、本边坡预定布置20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作调整。

3、监测内容为边坡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边坡水平位移报警值为50mm,控制值为70mm。

水平位移变形频率连续三天不得大于5mm/天。

边坡竖向位移报警值为50mm,控制值为70mm。

竖向位移变形频率连续三天不得大于5mm/天。

4、监测频率:

施工期间本边坡每3天观测1次,暴雨期及雨后数天内每天观测一次,直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应做好观测结果记录,并分析边坡变形趋势,指导施工。

七、应急措施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开裂或有滑坡崩塌迹象等险情时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选用适当的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坡顶主动区卸载。

做好封面处理、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对险情段加强监测、尽快向有关单位反馈信息。

八、主要材料:

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Ⅰ级和Ⅱ级钢筋、沙石、片石、3-7φ5锚索等。

九、质量检查

1、施工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成品,按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2、质量检查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要求进行。

十、工程概算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价(元)

备注

1

D1500抗滑桩

m3

2

1600×

1500压顶梁

3

钢筋混凝土格构

4

3-7φ5锚索

m

5

4-7φ5锚索

6

喷播植草

m2

7

毛石挡墙

8

排水沟

合计

(元)

注:

施工时发生的工作量以实际量测为准。

K2+700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标段线路位于xx市xx县、xx县境内,起点位于xx县xx镇汤城村附近,以xx互通立交与主线相连,起点桩号为LK0+645.561,终点位于xx县境与其县西三环相连,终点桩号LK13+549.918,全长12.9km。

2、LK2+700该涵洞为箱式盖板涵兼人通,该涵洞规格为:

3m;

涵身长度:

66.92m;

进水口是急流槽形式;

急流槽与涵身之间部分一字墙是用C15混凝土现浇而成。

出口八字墙为浆砌片石。

3、该涵洞涵身填土高度为12.93m,主要材料有:

C25混凝土499m3;

C15混凝土:

171.3m3;

C15片石混凝土:

545.2m3;

C30混凝土:

234.5m3;

Ⅰ级钢筋:

6701Kg;

Ⅱ级钢筋:

18146Kg;

防水层:

468m2;

7.5号浆砌片石187m3。

二、施工组织

1、施工放样:

采用索佳全站仪通过坐标定位定出盖板式箱涵的轴线、进出口位置、中心位置;

详见施工放样表。

2、人员配备情况见后附表《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3、工程材料准备情况见后附表《工程材料情况一览表》。

4、机械设备情况见后附表《机械设备情况一览表》。

三、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案

涵洞基础:

采用挖掘机开挖两边坡按1:

0.5取值,基础开挖底宽为涵洞混凝土基础宽度两边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既底宽为8.44m。

上口开

挖线宽可根据现场地形进行计算。

基础开挖到离基底约有5~10cm时,则采用人工修整。

确保不扰动基底地质层。

人工修整完后,对基底轴线、高程、平面尺寸进行自检,然后报驻地办验收,并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根据涵洞施工图要求该涵洞的地基基本承载力要达到{σ}≥200Kpa,若基底承载力小于设计基底承载力,则上报监理给予处理。

钢筋由加工厂制作。

现场绑扎。

混凝土由搅拌站搅拌,用混凝土罐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盖板是施工现场现浇。

(二)、基础施工

1、测量:

基底验槽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中心轴线、边线,并安装基础模板。

2、立模:

基础模板采用木胶板,一次成形,每节立模长度为3m。

基础模板宽7.44m,厚1.0m。

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涵洞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肋骨一根,横向因为高度只有一米,所以就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肋骨。

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并用顶托支撑。

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3、沉降缝:

涵洞每6m设置沉降缝1道,按设计位置设置,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混凝土浇筑: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现浇而成。

砼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当混凝土基础表面硬化以后,要对墙身部分进行预埋石笋,以便基础与墙身更好的相结合。

混凝土基础分段浇筑时,多做一组试块。

当混凝土达到2.5MPa时,则进行涵洞基础模板的拆除与墙身模板的安装。

(三)、墙身施工:

涵身C15片石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准确计算砼、片石的具体数量。

本涵洞洞身采用分段一次浇灌成形的施工方法。

涵洞墙身模板的安装时,墙身模板沉降缝按设计位置设置,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墙体片石混凝土时,模板采用木胶板加条木骨肋。

肋木采用10×

10cm方木做竖向肋木,间距50cm。

在模板施工前,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模板施工好以后,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并在侧模上每70cm设置一道拉杆固定。

浇筑砼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内如有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橡胶密封条填塞严密,再用腻子灰修补刮平。

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本涵洞墙身采用片石混凝土,片石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cm的石块,且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石块,片石砼施工时,用装载机装运到砼浇筑地点,或直接用车辆运送到浇筑地点,然后人工搬运至混凝土当中。

严禁装载机直接倾倒片石,以防片石砸坏模板。

在施工墙身砼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墙身内对砼进行振捣和栽种片石。

砼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浇筑片石砼时,先在基础顶面浇筑30cm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密实后按梅花状形式栽种片石,石块净距4~6cm。

栽种片石时,片石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即:

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的方式栽种。

石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分布均匀,距模板内面的净距不小于15cm。

片石栽种完成后,进行第二层砼的浇筑,砼浇筑好后,进行第二层片石的栽种,以此类推。

但在混凝土浇筑到盖板底部往下40cm处,禁止再往墙体内放送片石,该部分墙体为C15素混凝土结构。

施工到该部分时,要注意预留孔,预留孔直径为42mm,深为25cm。

横向位置位于墙体内侧往外20cm,纵向位于每延米盖板从外往内20cm处,每延米预留两个孔位。

孔位预留要准确。

以确保与盖板的连接。

(四)、盖板施工

盖板施工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钢筋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存放,钢筋存放时须设标识牌,标明材料来源,是否自检(包括见证),自检时间,申报情况,拟使用部位以及材料产地、规格、数量。

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

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钢筋加工在平台上进行,加工成型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要求摆放、保护。

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根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焊缝须达到饱满,焊完后焊渣敲除干净。

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不大于50%。

钢筋绑扎时,现场需有控制设备,保证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1、钢筋制作安装工艺

1)、钢筋进入加工场后先进行除锈、调直,然后按设计下料长度切断,加工成型。

2)、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搬运时轻拿轻放,避免扭曲变形。

3)、焊接和绑扎时应先按纵向钢筋,然后绑扎水平筋,最后绑扎箍筋,内外钢筋网体之间的拉筋。

钢筋安装时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交

叉点绑扎时绑扎方向成梅花型布置,箍筋与主筋相垂直,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5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详见表二

4)、钢筋绑扎完成后,经质检员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模板制作安装工艺

1)、盖板模板采用1.2㎝厚竹胶板,模板采用加条木骨肋。

10cm方木做横向肋骨,横向肋骨间距为50cm,纵向设置三层肋骨,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

2)、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前要把模板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3)、调整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

自检和报验通过后方可浇筑砼。

3、混凝土浇筑工艺

1)、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拌合设备并将模板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

2)、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3)、每次砼浇注完毕后,用抹子将顶面抹平拍平压光,防止顶面松散。

4)、砼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将其洒水湿润,保持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盖板浇筑时要注意预留孔,预留孔直径为42mm,深为69cm。

横向位置位于盖板外侧往内20cm,纵向位于每延米盖板从外往内20cm处,每块盖板预留四个孔位。

以确保与涵身的连接。

(五)、八字墙施工

八字墙墙身采用M7.5砂浆浆砌片石,墙身外露部分采用M10砂浆勾缝;

底部铺砌材料为M7.5水泥砂浆砌片石,底部素土压实系数≥95%。

翼墙两侧回填土压实系数按道路要求且不小于90%。

片石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砌筑八字墙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由于基底为黄粘土,必须碾压达到95%的压实度,形成比较好的整体性时,直接坐浆砌筑。

砌体分层砌筑,各砌层的片石应安放稳固,片石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干砌、堆砌或架空。

砌筑时,底浆应铺满。

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片石放好后填满捣实。

砌筑上层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砌筑工作中断而恢复砌筑时,要将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在砌筑片石时不能有通缝出现,确保墙体的整体性。

砌体勾缝可采用平缝或凹缝,M10水泥砂浆勾缝,勾凹缝时,砂浆应嵌入砌缝内20mm深。

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浆砌砌体,应至砂浆初凝后,洒水养生7~14天。

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六)、养护:

涵洞墙身混凝土浇筑分节分段施工,在每一段混凝土浇筑完,达到终凝时间时,就要对其覆盖土工布进行浇水保湿养护。

养护用水按就近取材为原则。

可利用当地村民饮用水,也可利用就近符合规范要求的溪水。

现场质检人员如对用于养护用水水质有异议时,要组织项目实验室对现场养护用水,进行实验检测。

(七)、防水:

涵洞涵体在盖板吊装完毕以后,开始施工防水层。

1、在盖板吊装完成后,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缝隙,用M10水泥砂浆填塞紧密。

2、涵洞伸缩缝处防水处理:

伸缩缝处在墙体的内侧,用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墙体的外侧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麻絮要嵌入墙体内2cm。

麻絮填塞完成以后,外贴一层沥青浸制的麻布一层。

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

3、涵洞整体防水:

涵洞整体防水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20cm,两侧边墙外面涂热石棉沥青两层。

(八)、台背回填:

墙身砼模板拆模后,先清除基坑内的碎木屑、垃圾及表面虚土。

基底先洒水润湿,再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夯实。

然后分层回填,压实机械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时,每层松铺厚度为15cm,采用压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20cm。

分层回填时,每层压实度须达到96%以上。

分层回填至涵顶。

涵洞台背回填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每侧宽度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

涵洞回填要两侧对称均匀进行。

本部自检员层层自检,监理层层验收,并建立回填专项档案。

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办法》要求:

小于150米的填方地段(含桥涵台背)检查频率不少于6处。

大于150米少于200米检查频率为8个点,每点都必须合格。

四、施工质量控制

(一)砌体八字墙施工质量要求

1、基本要求:

1)、砌块、砂、水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或砂浆应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埋置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砌块应分层错缝砌筑,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4)、抹面应压光、无空鼓现象。

2、实测项目:

见表1

表1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