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假设的探讨.docx
《关于会计假设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假设的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会计假设的探讨
关于会计假设的探讨
摘要: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理论体系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的概括,这其中虽然包含着人为假定的因素,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客观正确性。
所以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只有在它的规定下才能发挥出会计的功能进行会计工作。
会计基本假设的建立时间距离现在虽然不是太久,但是如今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模式相比之前却有了很大的改变,即使它现在依然在指导着会计系统的运行,但是面对着新的经济环境和模式就显现出了一些不适应。
为了更好的协调会计活动与会计理论的关系,就需要对会计假设再次进行研究分析。
本篇论文对会计基本假设做了整理与阐述,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发展、地位、作用等等,然后对经济发展现状对于会计假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找到会计假设与当前实际情况的矛盾点,为会计基本假设顺应经济时代发展,以及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以做出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会计假设;会计理论;理论发展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形式的变化,实际的经济活动与会计假设慢慢出现了一些冲突。
而会计假设对于会计活动的开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对问题忽视不管那么会计信息的质量必然会因此收到影响。
所以需要不时的对于会计假设和经济发展现状两者之间的适应性进行研究讨论。
通过对经济发展现状与会计假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到会计假设与当前实际情况的矛盾点,做到会计基本假设与经济形势共同发展,也能为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以做出的对策提出设想,并由此对经济未来发展做出思考。
▪1会计假设的基本意义与发展
▪1.1会计假设基本意义
会计假设是开展会计的前提,它是根据会计实践和理论来对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合理假设。
有了对会计环境做出的合理假设才可以使得会计工作能有序的进行。
这些假设作为会计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将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时的空间时间等基本环境包含在其中,所以又被称之为会计基本假设。
它虽然包含着人为假定的因素,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客观正确性。
事实上,它们是会计人员综合了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的知识经验后,思考总结而形成的。
会计活动离不开使工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环境,如果脱离会计假设,会计工作就会因此变得混乱而难以进行。
▪1.2会计假设历史发展
和会计有关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但那时候还有简单的记录并没有产生会计观念。
直到十四世纪复式簿记的出现和应用,会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后对会计要求的增加,才使得会计思想产生并逐渐地展开对会计概念的研究。
在会计假设理论的演变历程中,有关会计假设的概念是会计学家帕盾在他的会计理论著作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运用会计信息得出企业经营情况的结论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分别是:
经营主体、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财务状况与资产负债表,成本与账面价值,应计成本与收益,期后影响。
会计基本前提条件虽然被提了出来,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得到普遍运用。
到1940年的时候,帕盾和力特尔盾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对再次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综合的叙述,在这本书中他们还改变了原有用词,把基本条件改为表述改成假定,认为对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基本前提和条件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算是一种假定。
此时才确立了会计假设这一概念在会计理论体系之中的作用和地位。
到1992年,沃客、傅朗希斯和特尼三人在合著的《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只有四项的会计假设:
持续经营或经营的持续性、会计分期、会计主体、货币性单位。
新出现的这四项基本假设获得了美国会计界的普遍认同并且在会计理论中流行了起来。
之后,贝客奥依在《会计理论》第四版中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并且认为研究发展会计假设等理论是会计中最艰巨和困难的问题之一。
他所提出的四项基本假设和其他的相关著作中的表述除顺序外相差不多。
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会计假设的研究也发展很快,但其相关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统一,会计假设的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
虽然在世界各国中对会计假设的认识和内容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大家都认同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和会计期间作为会计基本假设。
其基本上达到了实体企业对内外部经济环境要求的设定,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
我所采用的四项会计假设就是根据国际公认的会计假设通过国内会计学界的广泛讨论整改而成的,分别是: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并将其整理在了《企业会计准则》当中而且把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作为会计前提进行了阐述。
▪2会计假设的具体构成
▪2.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开展的主体,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以本体的空间范围为界限。
所以其他主体的经营活动和本体的会计核算无关,除此之外,虽然投资者和债权人和主体有一定的归属关系,但他们经济活动与该主体的会计核算也是无关的。
经营性的企业是比较典型的会计主体,不过只要有必要,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如在经济上独立核算或者相对独立核算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等,甚至一个独立核算的部门。
▪2.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的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一直到可预见的未来都可以持续正常的进行下去。
主体应以此为条件来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活动。
持续经营可以说是会计主体存在的意义所在。
决策者借助财务信息对会计主体所做出的决策需要以此为基本目的。
▪2.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状态下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并且时间相同的会计期间。
我们每一次对会计信用的整理结算都可以说是对主体自运营之初到结算时刻止的全部信息的处理,这本质上就可以算是一个分段,即会计分期,这是为了能够在持续经营下对会计信息的加以利用。
结算其在每一个会计期间中的经营成果,整理并提供相关财务信息。
▪2.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要以货币作为计量依据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一般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反映出会计主体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且能与其他的会计主体交流比对,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货币由于其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所以能够很好的表达和统计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在实际的生活中一般规定特定的货币作为计量依据,但广义上说这里的“货币”实质上是一个核算的计量尺度。
▪3对会计假设与现状的探讨
▪3.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探讨
对会计主体进行假设是为了使会计核算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范围,明确和它相关的经济权利以及责任归属。
企业会计主体概念最初是起源于经营主体,在经济组织独立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才慢慢被确立为会计主体。
私人手工作坊的生产式被工厂式机器工业生产代替所产生的不同于家庭所有制的独立企业对于账务的需求使得会计系统也随之建立,但企业还处于较为稳定的实体状态,对主体的判别的要求还比较简单。
经济发展至今,公司会计主体的结构和功能变得不太稳定,单一的部门也有可能独立成为一个报告主体。
并且还出现了可以根据业务不断重组为新主体的自由组合经营主体,更加使得对会计主体的认定难度增大。
会计主体已经变得多元化和具有不确定性。
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就在于界定权益的范围以及会计核算的空间。
一般来说具备: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独立进行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独立核算并提供自身的会计报表等条件就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具备了成为会计主体的基本条件,就可以作为一个主体存在,所以出现了很多单一部门的报告主体,不过因为其存在归属关系,归属于其他更大的集团或母公司,上一级为了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又可以将归属于它的多个会计主体再合并为一个主体进行核算。
所以会计主体的确认变得越来越灵活了。
另外,虚拟企业的出现也极大的模糊了会计主体的界限,它是各企业家想抓住市场的某个机会而临时组成的企业,主体没有实质性的表现,也没有法人地位。
不过,虚拟企业一般都是为服务于现有企业而存在的,它们有着归属或服务对象,对于虚拟企业的主体确认就可以参考实体的企业,他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是依然存在的,只是增添了对会计主体判别的难度和会计主体的形式。
▪3.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探讨
假定会计主体处在一个能无限运营下去的状态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它要求了企业要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来进行会计核算,有了对企业未来运营状态的假设企业才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资产,偿还过去和当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债务。
这也促使了权责发生制的产生,因为企业的持续经营保证了在交易中即使先付出代价最终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权益。
实际上它也涉及到了会计原则的使用选择问题,如在持续经营下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可以使用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就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法。
目前能够看到,有特别的时候会出现以某一目标为前提而设立组合,在达成目标之后解散的情况,如、虚拟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这似乎违背了持续经营的前提,实则不然,持续经营表达是企业处于经营这样一个有过程状态,是对一个时间段的描述,而破产清算则是对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经营状况的描述,描述的是时间点,表明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在这一时刻的终止。
临时设立的组合在达成目标之前的时间里都是处在一个经营的过程中所以同样适用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对于主体的运营的意义相当于“指导意见”,是主体存在的意义,它所注重的应该是经营有持续的一个过程,而不单单是永远的持续,那么有期限的经营也应该被当做持续经营。
所以即使是一些临时组建的虚拟公司、为了某一项目而成立的工作主体,他们一开始就知道在工作完成之后将会解散,也不会违背持续经营假设。
假如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存在不是为了持续经营而是是为了马上的破产结算,那么这个会计主体此刻的存在将是毫无意义的,但它如果是为了持续到未来的某一时刻,那么在这之前的时间里仍然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就可以进行经营活动。
所以持续经营是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
▪3.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探讨
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信息需要按照划分的期间来收集和处理,它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无期限或有期限的持续经营,在这之中想要了解其运营情况,就需要设定一个期限来结算会计信息,这才能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发挥作用。
会计分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电算化使得加工会计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加工成本也降低了,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频繁参考会计信息,就可能要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但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并不会对会计分期假设造成影响,这是对会计信息及时性要求的改变,并且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也需要借助会计分期来实现。
会计信息不仅是为决策者提供自身的经济状况,也是外界对会计主体判断的依据。
会计分期假设为会计信息的可比和可用提供了保证。
在微观自身方面,会计分期是为了及时给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在宏观方面,会计分期也为社会监督、国家对企业的情况的掌握和管控提供了依据。
如若随着经济的发展,业务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管理者对企业信息要求更加频繁,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内部会计分期时间,不过必须要遵守一个统一的会计分期制度来对外使用,在内部分期时的会计处理以预处理的形式存在,到统一规定的分期时再做归总处理,这样就可以让会计分期更加的灵活。
但无论如何会计分期假设是必须遵循的。
▪3.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探讨
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用货币作为单位进行价值计量。
以货币作为计量会计信息的统一单位,有利于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货币计量的前提是用作计量的货币价值的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也具有了商品属性,新出现的电子货币也一直被人们所讨论,币值的稳定的前提开始动摇。
就比如比特币,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面世的电子货币。
由于理论上它的数量十分有限,具有稀缺性,就无法人为大量制造比特币来动摇币值,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
同时,由于其也是一种无中央银行的加密数字货币,自由性和安全性得以保障。
这样的属性似乎更适合货币计量假设。
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特币的价值,在2017年12月达到了将近两万美元,到2018年11月却跌至四千美元以下,之后徘徊在三千多美元,2019年6月又突破了一万两千美元。
可以看出,比特币的价值现在并不稳定,它更多的像是一件投资商品,虽然有的时候它也会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存在,但显然它暂时是不适合作为会计计量单位来使用的。
而我们使用的国家货币,不同的币种之间也存在汇率波动,但得益于国家的管控和强大兑付能力,它们的价值相对来说更加稳定。
不过币值稳定的问题并不对货币计量假设造成影响,货币的商品属性和价值的不稳定仅仅是改变的是货币自身的计量尺度,而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功能是没有改变的。
货币计量假设的重点应该归立足计量二字上,它是为了给价值计量规定一个统一单位,而货币只是计量单位的一种实质化体现。
在有些情况下,只使用货币来计量价值也存在缺陷。
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是很大的,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已经不完全是由货币所反映的价值信息,其他一些关系着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诸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的学习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和企业竞争力有关的指标,也是决策参考的依据。
这些指标虽然并不是实质上的货币价值,也难以用货币计量,但也体现了对企业价值的计量的需要。
货币计量也可说是企业的“价值计量”,货币只是对价值的一种最优的衡量标准,是价值的实质化体现。
没有计量方式将难以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也不能进行比对。
货币计量假设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有重要意义,必需遵循。
▪4对会计假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4.1对会计假设现状的研究思考
当前的社会的科学技术更新、经济形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会计假设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会计活动基础的会计假设也需要进行扩展或者再次定义。
所以后来的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将“权责发生制”加入为第五项会计假设,因为它是以经济业务是否发生了权利或责任的改变为依据来判断如何处理会计信息,它是在其他的会计确认原则的前面发挥作用。
把它放到假设的层面可以突出其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
权责发生制能够在会计原则中逐渐体现出他的地位实际上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所致,企业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自身的经济能力又有限时,信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支付分开,提前享受了权益,也产生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但其实权责发生制实质上是企业自身权益的提前或者延后实现,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在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规定下的一种判定方法,属于会计假设所引申出来的会计原则,并不在会计假设层次。
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在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之后,随后的关于理论体系的讨论,大都是讨论新的会计形势对理论的适应问题,并不改变原有体系。
而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假设所产生的挑战,如:
虚拟公司的界定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带有目的性的短期经营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信息处理速度加快对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新兴货币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挑战,在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发现都并不推翻原有会计假设,可以说是对其的补充扩展。
在这些探讨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也有不同观念的之间的冲突。
比如有人认为电子货币的优点是无发行方所以十分的自由,流通方便;反对方又认为正是因为电子货币无发行方所以它一文不值。
对电子货币价值意义的讨论在根本上是对信用在经济中的发展程度的讨论,由于它没有发行方也没有实体可以说是信用运用的一种理想状态。
而前面所说的权责发生制其实也是与此有关。
▪4.2对会计假设未来发展的分析理解
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以物易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信用担保”形式现在才是主流,这不得不引人思考信用给会计带来的意义。
我们需要辨证的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信用在现代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
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刺激扩大生产与消费。
通过信用调剂,收益高的项目更容易得到资金投资,投资项目得到必要的运营资金后也可以让资金投入的单位获得一定的收益;而其他一些需要资源但缺少资金的的地方,也可以通过信用来取得资金,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另外,信用也可以使一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闲置资金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生产领域,这样就可以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信用的提前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扩大了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刺激生产,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它的消极作用主是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
信用风险来自于债务人在承诺到期期时无法按照约定偿还债权人债务的可能。
信用使得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交错形成了复杂信用的网络,如果这其中有一个节点断裂,就可能危害到其他信用关系,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联系甚至致其崩溃;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幅地高于其原本价值。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某些资产或者商品的供给满足不了需求而导致导致价格的暴涨,而信用能够在需求过高所带来的价格暴涨中提供现实购买和支付的能力,这样就可能出现经济泡沫。
综合国际信用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实践经验,把信用运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扩大交易的规模降低交易的成本等,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合理的运用下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价值,符合一般企业运营的要求,未来的经济发展相信信用会在其中担当重任,所以未来应当逐步健全信用体系。
至于到什么样才算是完善的,这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因为社会和经济都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相应的体系也是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4.3对会计假设未来发展的设想
如果未来的经济环境中信用体系十分的健全,并且信用对经济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一种基本形式,为了帮助我们开展对信用的研究和运用,或许在会计假设之中可以添入对信用的假设,我们初步以理想状态的“信用稳固”作为设定进行讨论。
虽然信用稳固不倒这样的设定在现实的世界里很难实现,但它作为一个条件的理想假设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和持续经营假设一样的一种假设的理想条件,是对公司的运营起到定义的作用,只不过持续经营假设是对公司自身存在的定义,信用稳固则可以说是外部信用大环境的定义。
在以前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交易的双方都是在付出代价的同时得到想要的资源,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此刻付出代价,而不获得任何资源,在逻辑上这不是一个可行的交易,但是在实际中信用的运用使这种情况变成了可行的,所以在会计主体在付出代价而得到的对方的信用承诺理论上就应该是存在与之付出的对等价值,但是当信用脱离了主体而独立时它的价值又很难体现,为了将信用利用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就需要对信用的运用进行条件假设。
这是在基于会计四个假设之后的对经济交易形式信用化的一个条件假设,是对信用积极作用的利用。
但是真正的信用稳固是难以实现,信用的绝对稳固代表着的信用的价值是无穷的,这就表示着他可以参与任何一场经济活动而不会有任何风险,但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信用都只是相对而言的稳固。
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信用在经济的运用中可能带来的风险,然后去规避风险。
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就需要在一定的价值之内去使用信用,这就需要去判断信用在不同情况下所存在的价值,所以“信用稳固”的假设就仅仅设定为“信用存在价值”。
想要把信用存在的价值加以利用就需要去研究判断它的实际价值,如此就促使了信用评级、信用体系的产生。
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国际上美国和欧洲等已经建立的信用体系形态模式。
他们的信用体系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美国模式的特点是市场主导、法治先行、中介发达,高度的市场化形态使得其信用效率提高但风险变大了。
政府主导、政令畅通、透明度高,是欧洲模式的特点,政府的高度参与使得监管很有力度但是出现了效率低、公信差等情况。
美国的市场化的信用体系催生了众多的信用评级公司,其中也有不乏一些世界级评级公司,但2008年给经济造成重创的金融危机却发生在美国,在之后信用体系建立、运用以及完善时需要从中吸取经验。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扩大交易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交易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本集中度,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等。
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也需要建立能够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要研究和建立信用体系,对信用进行有价值的前提假设就有必要了。
▪5结论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确实对原有的会计假设形成了冲击,但都是针对假设的轮廓,是对会计假设适应性的冲击,并不动摇会计假设的核心观点和地位。
会计假设概括了现代会计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开展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因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四个基本假设其实是从根本上表达出存在(持续经营)一个企业(会计主体),并且能够有序(会计分期)的计量其价值(货币计量),只有满足了这样一种条件,才能够引申出相应的会计原则,才能够进行经济活动。
所以这四项会计假设的重要地位不会动摇。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中的普遍应用为未来经济业务高度信用化提供了可能,这就需要将信用放入经会计论体系中来研究。
而信用作为一种虚无的东西,要研究它的作用并且在实际中使用它的带来的价值其实我们就认定了信用存在价值,所以这是信用交易的前提,“信用经济”越来越成为趋势,有了对信用存在价值的前提假设,信用在经济中的运用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会计理论知识都是基于实际而形成的,同时又是反过来作用于实际的。
所以对于会计假设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去协调将会计假设与实际情况的关系,开展对新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做到经济和理论共同发展、不断完善,并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增加新的内容。
从目前来看,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假设的要求并没有改变,只是可能需要在发展中进行方向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巧云.虚拟企业若干会计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9):
164-165.
[2]黄丽.环境会计假设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9(26):
105-106.
[3]王凤利.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
20.
[4]陈锋,陈媛媛.新经济对会计假设影响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3):
117-119.
[5]梁景.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金融经济,2019(14):
201-202.
[6]游静,钟灵,魏祥健.区块链对会计假设的影响思考[J].商业会计,2019(13):
87-89.
[7]王秋云,陈喆.浅析网络经济下会计基本假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9(16):
129-130.
[8]于长生.浅谈会计假设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9(02):
157-158.
[9]赵瑞.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2):
297-298.
[10]曹逸麟.信息时代会计假设的演变初探[J].时代金融,2018(35):
201.
[11]黄世忠,黄晓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假设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系列研究之一[J].新会计,2018(10):
6-9.
[12]孟迁.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农家参谋,2018(19):
272.
[13]张小芳.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J].财会学习,2018(27):
107-108.
[14]杨奎广.浅析环境会计假设[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9):
239.
[15]高媛.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
164-165.
[16]岳杨淏.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
246.
[17]吴越.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5):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