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098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6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docx

发电厂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

 

生产运行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

 

二零零五年五月

 

编制说明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建电厂越来越多,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电厂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原因外,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

现行的火电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时间相对不足,而且不能根本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对于复杂的工业系统,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影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已经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

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各行各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管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微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

宏观管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已经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管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危险,保证电厂运行的安全稳定,陕西银河上河发电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电厂生产过程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供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运行人员在管理及生产过程中参考。

 

生产运行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流程图

操作项目

查找操作危险源

对照作业环境

对照作业方法

对照设备状况

对照事故教训

召开作业准备会

讲清作业任务

查找危险点

对照作业人员技能和心态

制定控制措施

危险点评估

明确控制责任

对照规程制定控制措施

编制危险点控制表

技术措施控制

组织措施施工

忠告、警示

将作业中的危险源控制表附安全技术方案上报审批

危险源控制表的实施

工作人

监护人

班长

主任

依据危险源控制表填写操作票并签字

依据危险源控制表进行监护和指导

依据危险源控制表召开班前会进行布置和交待注意事项

依据危险源控制表对操作票审批并下达指令

 

作业后召开总结会

 

存入作业记录

在作业后认真总结危险源预控情并做好记录

作业后回收工作票及记录并保留

工作票及危险源预控卡和预控书保留,下次相同作业用

汽机运行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危害方式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及计划

 

1.1机组启动

1.送轴封供汽时高空坠落

操作人上下楼梯须扶好栏杆,监护人认真做好监护

2.送轴封供汽时走错位置

严格执行监护及操作制度,核对设备名称然后进行操作

3.开启轴封供汽门时管路振动

稍开轴封供汽门,保持0.12-0.2Mpa暖管10min后全开,注意充分疏水

4.启动高、低压油泵时管道振动

关闭油泵出口门后再启动油泵,并且缓慢开启油泵出口门;排净系统中空气

5.投盘车时齿轮损坏

严格执行运行规程,正确使用盘车装置,禁止用电机走投盘车

6.启动抽气泵的人身伤害

人身事故人身事故

站立转动机械的轴向位置,做好联系工作

7.开启抽气泵母管联络门时高空坠落

人身事故

系好安全带,做好监护

8.投入水力抽气时伤人

人身事故

正确使用操作工具,并检查操作工具完好

9.开启Ф76疏水门时造成低压缸排汽门破裂

真空抽至40Kpa以上缓慢开启Ф76疏水门,并且注意真空变化

10.汽轮机冲动时弯轴与水击

1.机组冲动前投入热机保护。

胀差、上下缸温差合格方可冲动。

2.冲动前汽温、汽压必须合格,保证足够的过热度,疏水畅通。

3.轴封供汽温度合格,冷态启动先抽真空后送轴封供汽,热态启动先送轴封供汽后抽真空。

4.启动过程机组应正常,当振动大于0.55mm时停止升速,不返回应打闸停机查明原因。

5.启动过程中,汽温急剧下降应打闸停机。

6.抽真空前必须连续盘车

11.机组冲动过程中的振动

迅速、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

12.机组冲动后盘车脱不开

设专人监护,当盘车未能自动脱开时立即打闸紧急停机

 

1.1机组启动

13.机组定速后停止高、低压油泵时调速、润滑油压下降

设专人指挥副司令机关高、低压油泵出口门、同时密切注意监视油压变化,停止油泵后,缓慢开启油泵出口。

14.机组升速时调速烧瓦

冲动时设专人调整润滑油温,保证油温40℃(±5℃),防止油温波动过大,轴承温度大雨75℃时,立即打闸停机。

15.机组升速时调速油压偏高

升速时注意调速油压不应升高,超过规定值,降低转速恢复正常油压,联系检修人员调整。

16.机组升速、暖机中及定速后凝汽器满水=真空下降

加强对凝汽器水位的监视,及时开启凝结水管路地沟放水门,保持凝汽器可见水位。

17.发电机并列后风温高

发电机并列后及时投入空冷器,开启出口门前放空气,排净空气。

18.凝结水导入除氧器时管道振动

缓慢开启加热器入口水门及除氧器凝结水门。

19.开启除氧器凝结水门时的高空坠落

人身事故

设专人监护,必要时系好安全带,选择合适的操作工具。

20.汽轮机加负荷过程中出现振动

发现各轴承发生振动时,停止加负荷或减少负荷至中心很动消除为止,并在此负荷暖机30min后再进行加负荷

21.凝结水泵启动时的人身伤害和烧瓦

人身事故

启动凝结水泵时,避免靠近转动设备,检查轴瓦油位正常,油环带油-良好。

22.机组低负荷暖机过程中的金属温差超过规定值

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的启动曲线控制加负荷速度及暖机时间。

23.疏水泵投入后工作正常

联系检修人员进行中紧盘根,调整好密封水,监视低加水位。

24.低压加热器满水

1.投入疏水泵时必须确认其工作正常后再关闭低加导凝汽器疏水门。

2.及时调整低加水位,无效时开启各低加导凝汽器疏水门。

3.联系检修人员检查水位调整器

25高压加热器满水

1.在高加疏水由导凝器改导氧器时,一定要确证导除氧器疏水门全开后再关闭导凝器疏水

 

1.1机组启动

2.加强对高加水位的监视

3联系检修人员检查水位调整器是否好用,芯子是否漏泄

26.投入二次抽汽至除氧器供汽时的管路震动

1.检查抽汽管路疏水门在开位

2.投入抽汽前先暖管10min

3.缓慢开启抽汽门并做好联系工作

27.关闭导管疏水门的人身伤害

人身事故

避免面对此门操作,以免由于盘根嗤开造成烫伤

28.转动设备启动时的电机烧损

1.启动前手动盘车无卡涩,电源正常

2.启动后电机的最大电流在规定时间内不返回,立刻停止

3.严格遵守连续启动时间间隔

29自动主汽门开度不足引起机组跳闸

1.开自动主汽门时检查行程指针到位

2.自动主汽门活塞下油压与调速油压相等

 

1.2机组运行维护及试验

1主蒸汽机压力偏高

1.注意各监视段压力不超过极限枝值

2.各监视段压力超过极限值时请示值长停止机组运行

2主蒸汽机压力偏低

请示值长限制负荷

3主蒸汽机温度偏高

1气温超过545℃,要求司炉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做好记录

2.降温无效请示值长迅速减负荷故障停机

4主蒸汽机温度偏低

1.主蒸汽机温度下降及时开启车室、导管及Φ76疏水,同时要求炉迅速恢复

2.主蒸汽机温度急速下降,出现明显水击象征时,应紧急故障停机

5锅炉灭火

1.气温、汽压同时下降时,应迅速减负荷

2.气温下降过程中密切注意串轴、差胀、振动等变化

3.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班、值长汇报

6凝汽器真空下降

1.立即查找原因

2.投入设备用抽汽泵及空抽器

3.保持排汽温度不超过60℃,否则减负荷

4.真空低于0.053Mpa时应打闸停机

7主油箱油位下降

1.立即查找原因,迅速消除

2.联系检修人员补油

3.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应故障停机

8.调速油压偏离规定值

联系检修人员调整到正常值,如果调整无效请示值长停机

9.润滑油压偏离规定值

1.联系检修人员调整到正常值

2.检修人员调整好后,停低压油泵时密切注意油压变化

10.轴向位移增大

1.检查串轴增大原因,采取措施

2.当轴向位移指示到0.5mm时,串轴保护不动作,应迅速破坏真空停机

11.水冲击

1.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2.准确记录惰走时间,充分疏水

12.不正常振动和异音

1.采取降低负荷方法直到振动消除为止.

2.无法消除振动,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13.汽轮机超速

1.立即紧急停机

2.关闭电动主闸门及一、二次抽汽门

14.汽轮机甩负荷

1.当发电机甩掉全部负荷与电网解列,应降低转速到300r/min,等待恢复

2当发电机甩掉全部负荷与电网解列,超速时打闸停机

3.危急保安器动作,发电机与电网未解列时,查名原因迅速处理。

及时挂闸恢复

15.运行中掉叶片

应紧急故障停机

16.厂用电全停

1.确证厂用电已消失,立即减负荷到零,维持空负荷运行

2.拉开转动设备联动及操作开关

3.当真空低于0.05.Mpa时,打闸停机。

17.失火

1.紧急故障停机

2.维持转速300r/min运行,进行处理

18.运行中管道破裂

根据漏泄点采取措施,保证人身、设备安全

19.抽汽泵落水

加强对抽气泵水池水位的监视,发现水位下降及时补水

20.测机组各轴承振动过程中的人身伤害

穿合适的工作服,并且袖口必须扣好,以防绞卷衣服

21.自动汽门活动过程中的人为关闭,造成机组跳闸

1.严格执行《运行》杜绝错误操作

2.严禁用自动主起门错油门手轮活动

3.监护人要认真做好监护

 

1.2机组运行维护及试验

 

22电动主闸门活动过程中对设备的损坏

1.严格执行《运行》

2关电闸门时严禁用电动操作

3.电动开电闸门时按“开”按钮.

23.凝结水泵的轮换造成凝汽器满水

1.严格按《运行》进行操作

2.开启原运行泵出口门时严防倒转

3.密切监视运行泵电流、压力及流量不应变化

24.抽汽器轮换过程中真空下降

1.投入备用抽气器的真空必须高于预抽汽器的真空

2.关预抽汽器空气门时,注意真空变化

25冷油器的切换造成烧瓦事故

1.确证备用冷油器游侧已充满油

2.为防止润滑油压的降低降低压交流油泵投入运行

26抽汽器水池水位下降,造成抽汽泵落水

1.按时巡回检查抽汽泵水池水位

2.发现水池水位下降时及时补水

3.合理分配给水泵的运行方式,确保每个水池有一台给水泵运行中,由电机空冷器冷却水向水池补水

27.备用抽汽泵试转过程中给运行泵带来危害

1.试转备用抽汽泵时必须关闭出口门

2.试转完开出口门时要缓慢,并且监视该泵是否倒转,如倒转立即关闭出口门,防止影响运行设备

28.做真空严密性时,由于真空下降过快造成机组跳闸

1.负荷在40MW以下进行

2关闭水力抽汽器空气门时密切监视真空下降速度

3.真空下降速度超过4Kpa时,立即开抽汽器空气门恢复正常,查找原因

29.带负荷清洗汽轮机通汽部分结垢过程中的水击及震动

1.严格控制降温降压速度在规定范围内

2.保持主汽有10ºC过热度

3.出现水击或振动立即关闸停机

30.高压加热器振动

1.检查高压出水口温度是否降低

2.检查高压水位是否升高

3.停止高加,给水导冷水运行

31.低压加热器振动

1.检查低加出水口水温是否降低

2.检查低加水位是否升高

3.停止低加运行,凝结水导近路运行

32.凝汽器循环水气塞,机组低真空跳闸

1.监视真空,排汽、循环出水口温度

2.在循环水回水库期间,开启出口母管放空气门

3在排循环水期间,开启凝汽器出口水室放空气门排出空气

33.主、调速气门严密性试验过程中超速

1.严格执行运行规程

2.将电闸门打到电动位置并设专人操作

3.试验过程中密切监视汽轮机转速变化

34.凝汽器清扫找漏过程中排气温度高,真空下降

人身事故

1.降低机组负荷

2.增加运行侧循环水量

35.凝汽器清扫后将清扫人员关在凝汽器内

人身事故

1.认真做好监护工作

2.关闭人孔门前清点人员及工具

36.凝汽器清扫或找漏过程中地沟水位高

1.投入备用排水泵运行

2.限制凝汽器水室放水量

3.设专人监视地沟水位

37.凝结泵地坑水位上涨,淹电机

1.保证地坑排水孔畅通

2.检查地沟水位是否过高倒灌

38.循环水中断

1.立即减负荷维持真空

2.关小循环水出口门待恢复后重新调整循环水量

3.真空低于53Kpa打闸停机

 

1.3机组停机

 

1.调速机压力过负荷

1.在满负荷滑停时,必须将负荷减到45MW然后通知司炉降低温度

2.滑停过程中注意调速级压力

2.发电机解列后,汽轮机超速

1.解列发电机前确证负荷到零电度表停止转动,然后再解列发电机

2.为防止转速升高,解列前可关小调速汽门

3.盘车齿轮损坏

禁止用电动机挂盘车

4.盘车跳闸

在转子上作好记录,投入时先盘180º,等候30min方可连续盘车

5.停机后低压排汽门破裂

1.检查主、调速汽门关严

2.检查Φ76疏水门关闭

3.排汽温度低于50ºC

6.抽汽泵倒转

1.停泵前关闭出口门

2.开抽汽泵出口门时密切注意监视

7.停机过程中汽机烧瓦

发电机解列后,先投入低压油泵,并确证该泵正常后,再打闸停机

8.负差胀大

1.通知司炉放慢降温降压速度

2.控制无效打闸停机

9.停机后大轴弯曲

1.加强对凝汽器水位的监视,发现水位高时及时放掉

2.注意上、下缸温差

10.停止后高加满水

1.加强对高加水位的监视,水位高时,全开高加汽侧放水门,无效时将给水切除

2.高加芯子试漏

11.停机后低加满水

1.加强对低加水位的监视

2.全开低加汽侧放水门无效时将低加出口门关,地位水箱疏水导向邻机,低加芯子试漏

12.机组停运后上、下缸温差超过规定值

1联系检修人员检查上、下缸保温是否完好

2检查凝汽器水位及高、低压加热器水位是否过高或满水

13.机组停运后排汽温度高

1检查主、调速气门是否全关

2检查二次抽汽联络门是否关严

3必要时关闭电动主阀门

4关严1号低加入口门

14.打闸时汽轮机超速

1关闭电阀门

2关闭二次抽汽联络门

15.凝结泵倒转

1关严低加入口水门

2关闭凝结水至抽汽泵水抽子门

16.关电动主闸门时

到就地检查电动主阀门是否关闭

1.4除氧器启、停及运行维护

1.除氧器超压造成设备损坏检查主、调速气门是否全关及人员烫伤

人身事故

1.及时调整除氧器内部压力到规定范围内

2.联系化学人员调整排污量

3.通知司机停止高加运行检查水位调整器是否正常

2.含氧量增加造成设备损坏

1开大排氧门

2增加除氧器进汽量

3补软水尽量补至凝汽器

3.除氧器的水击及震动威胁人身安全

人身事故

1适当减少补水量

2提高凝结水温度

3调整除氧器的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4投入除氧器时充分暖管,排净空气

5联系检修人员检查除氧头

4.开、关除氧器放水门时注意人身伤害

人身事故

1固定好梯子

2选择合适的操作工具

3做好监护

5.开、关除氧器排汽门时造成人员烫伤

人身事故人身事故

1远离泄水口

2防止高空坠落

3戴上手套

6.除氧器水面计暴炸伤人

人身事故

禁止长时间停留在水面计附近

7.机组启动中投入抽汽时管道震动

人身事故

1.先将抽汽管路中的水放净。

2.开启抽汽门时要缓慢操作

8.除氧器投入开启汽平衡门时的人身伤害

人身事故

1.操作时要缓慢,防止由于过快造成除氧器振动。

2.避免直对汽平衡操作以免烫伤

 

1.5给水泵启停及运行维护

 

1.给水泵停水过程中入口门后法兰伤人

人身事故

1.检查出口门及旁路门关严。

2.关入口门前将泵体放水门及出口门前放水、放空气门开

2.给水泵试转过程中振动

设备损坏设备损坏

1.保证足够的暖泵时间。

2.联系检修人员检查轴瓦

3.给水泵对轮罩伤人

1.避免在运行时直接接触对轮罩。

2.联系检修人员固定对轮罩

给水泵电动机漏电伤人

1.湿手不准触摸带电电机外壳。

2.联系电气人员将电机地线接好

5.给水泵投入时电机放炮

设备损坏

1.启动前尽可能联系电气人员测电机绝缘合格。

2.启动前将给水泵出口门关闭,降低启动电流

6.给水泵停止时出口逆止门破裂

设备损坏

1.停泵前关闭给水泵出口门。

2禁止运行中拉开给水泵操作开关

7.给水泵停泵时补助油泵不工作烧瓦

设备损坏

1.启动补助油泵后确认油压升高后可停泵

2.联系检修人员检查减压阀及补助油泵

8.冬季运行给水泵电机空冷器结露,造成电机接地放炮

人身事故

1.加强对给水泵电机的维护

2.启动前尽可能测电机绝缘

3.及时调整电机空冷器冷却水量

9.给水泵运行平衡盘压力升高

人身事故

确证表计无问题后停泵联系检修检查叶轮间隙

10.给水泵运行中轴瓦烧损

人身事故

1.加强维护,保证正常油位

2.油质劣化及时换油

11.给水迸运行中盘根嗤开伤人

人身事故

1.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给水泵两侧盘根处

2.给水泵盘根嗤开后及时换泵

12.给水泵平衡盘泄水门操作时走错位置

人身事故

1.加强联系工作

2.操作认清标志牌

3.做好监护

13.给水泵运行中冷却水进杂物中断

人身事故

1.加强对转动设备冷却水的检查

2.发现冷却水中断及时换泵,并由检修处理好恢复正常运行

14.给水泵停泵时出口门套坏,无法操作

人身事故

1.关闭出口门两侧高压给水母管截门,然后停泵

2.通知检修及时处理

15.锅炉投给水操作时的管路振动

人身事故

开门时要缓慢,排净管内空气,可先用给水旁路门通水

16给水管道法兰嗤开伤人

人身事故

1.避免在给水管法兰处长时间停留

2.操作时加强自我防护

 

1.6供暖操作

1投入时供暖管路振动

人身事故

1.管路要充分疏水

2.投入时缓慢操作

2停止状态管路振动

人身事故

1.关严供暖大蝶阀

2.在机组高负荷状态空开启管路疏水门

3.低负荷带供暖时机组真空下降

设备损坏

1.调整甲、乙导管蝶阀开度

2.将供暖导其他机供

3.检查管路是否有漏处

4开启供暖大蝶阀

人身伤害

不要正对阀门操作,以免盘根嗤开

锅炉运行危险源分析与控制措施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危害方式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及计划

 

1.1锅炉启动

 

1.锅炉上水时,管壁金属腐蚀

送进锅炉的水,应经除氧

2.锅炉上水时,金属应力过大

1.上水温度一般不超过90ºC

2.上水速度要以汽包下壁温度升降速度为准

3锅炉上水时,管道振动

1.上水前应将给水管路及汽包空气门开启,待管路内空气排净后,再关闭。

如上水门位置不当引起振动,应改变阀门位置

2.上水过程中,应巡视给水管路、省煤器、水冷壁联箱、汽包等设备无漏泄和振动现象

4.锅炉给水时,给水压力过低

上水时加强与汽和邻炉的联系,保证给水压力与正常运行炉汽包工作压力差不得低于1.7MPa

5投蒸汽推动时,阀门损坏或伤人

投入时,应拿相映的钩子,操作时应缓慢小心的进行

6.投蒸汽推动时,汽轮机发生冲动水击

投入蒸汽推动前应与司机联系,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湿蒸汽进入汽轮机

7.投蒸汽推动时,炉水温度上升过快,使汽包壁金属应力过大

投入蒸汽推动后,炉水温度上升均匀,以汽包下壁温度1ºC/min升降速度为准,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度差不超过40ºC

8.投蒸汽推动时,管道振动

投入时应微开蒸汽推动总门,进行管道预热暖管

9.油管路凝结

对油嘴进行吹扫暖管,大约10min(冬季可长些)投入油温在100~110ºC,油压在1.8Mpa以上正常。

回油母管压力保持0.2~0.5Mpa,回油温度80~100ºC

10.启动吸、送风机时带负荷启动或其他原因,使风机振动

启动前经电气和转机值班员同意,转机值班员到达就地后,方可启动吸、送风机,同时启动时,入口挡板在关闭位置

11.点火时发生爆燃

启动吸、送风机后保持炉膛负压-100Mpa,对燃烧室通风不少于5min,将炉内有可能残留的可燃气体排尽

12.点油枪时,易被喷出的烟火烧伤

点火人员在点火时,必须站在点火孔的侧面。

点火过程中,切不可把火把离油嘴过近,造成油大量下流

13.过热器内积水

点火前,汽机必须将通向凝汽器的φ76疏水门(或向空排汽门)开启,φ76门开度情况,司机及时通知司炉

14.过热器管子过热或损坏

严禁关小φ76疏水门(或向空排汽门)赶火升压。

严格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度差不超过40ºC,当升到额定压力不超过35ºC。

应使蒸汽温度维持低于额定温度至少50~60ºC

15.升温、升压过程中,燃烧室正压帽黑烟,污染环境

根据燃料量调整相应的送、吸风量,维持正常负压,使燃烧室上部保持20~40Pa

16.升火过程中,汽包金属壁应力过大

汽包壁温度上升速度按1ºC/min进行。

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度差不超过40ºC。

应控制主蒸汽温度上升速度1~2ºC/min,最大不超过5ºC/min

17.升火过程中,水冷壁受热不均造成损坏

锅炉升火过程中,应使锅炉各部分均匀受热。

根据升火速度要求决定,陆续对称投入或切换油嘴,并相应的增加通风量。

但必须保证使锅炉沿其宽度均匀受热。

当汽包压力达到规定值时应顺次缓慢进行水冷壁下联箱的放水

18.升火过程中,省煤器管壁过热损坏

应使锅炉各部分受热均匀,根据升火速度要求决定,陆续对称投入或切换油嘴,并相应的增加通风量。

必须保证使锅炉沿其宽度均匀受热必须通过省煤器向锅炉上水,并自水冷壁联箱放水,以维持规定水位

19.汽机冲动时蒸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