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423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8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docx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同步训练71页文档资料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第一章总论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同步练习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名词解释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答: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2、配比原则

答: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一边计算本期损益。

3、权责发生制原则

答: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4、会计

答: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会计的监督职能

答: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6、持续经营

答: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7、货币计量

答: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二、填充题

1、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2、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

3、会计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

4、会计监督是指对企业资金的组织、分配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5、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工人的会计前提条件主要有会计主机、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等。

6、客观性原则也成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7、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8、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企业的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即按照生产、构建取得资产时的实际应支付的款项作为计价的基础。

三、判断题

1、货币计量,是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计量尺度所作的假设,是指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并假设币值不稳定。

(错)

【解析】在货币计量的会计基本假设中,一般都是假定币值稳定。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无限期地持续正常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对)

3、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发髻是会计的作用之一。

(对)

4、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对)

5、资产、负责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表现。

(错)

【解析】资产、负责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6、费用、收入和利润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

(错)

【解析】费用、收入和利润是利润表的基本内容。

7、所有的企业法人都是会计主体,同时所有的会计主体都是企业法人。

(错)

【解析】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企业法人。

8、在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日期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为季度和月份。

(对)

9、在我国,一般是以人民币为记账单位。

(对)

10、会计核算的口径可以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可以不一致。

(错)

【解析】会计核算必须按照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必须一致,相互可比。

11、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对)

12、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联系。

(错)

【解析】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既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3、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错)

【解析】受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当期受益而发生的支出。

四、单项选择题

1、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B)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D、永续盘存制

【解析】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是(C)

A、相互独立B、相互联系

C、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D、没有关系

【解析】会计监督离不开会计核算,两者是相互联系;同时,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是两个不同的会计职能,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3、下面不是会计基本要素确认和计量要求原则的是(B)

A、谨慎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

C、配比性原则D、权责发生制原则

【解析】会计基本要素确认和计量要求原则有配比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4、下列不属于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的是(D)

A、客观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D、谨慎性原则

【解析】谨慎性原则是对会计基本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

5、下列不属于目前国际公认的会计基本前提的是(A)

A、会计计量B、持续经营

C、会计主体D、会计期间

【解析】工人的会计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6、下列属于资产负债表基本要素的是(D)

A、费用B、收入

C、利润D、资产

【解析】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损益表的基本元素。

7、会计计量的基本形式是(A)

A、货币B、实物

C、货币和实物D、货币或实物

【解析】在会计上必须以货币作为唯一的计量工具。

8、会计的基本作用不包括(A)

A、分析企业前景,考核企业高管

B、核算经济业务,提供财务信息

C、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

D、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解析】会计的作用有

(1)核算经济业务,提供财务信息;

(2)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3)分析财务状况,考核经济效益;(4)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五、简答题

1、会计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

(1)核算经济业务,提供财务信息;

(2)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3)分析财务状况,考核经济效益;(4)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2、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

有哪些主要的会计基本前提?

答:

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假定的,所以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决定会计存在与发展的各种前提条件所作的暂且认定,主要包括:

(1)会计主体,是指财产所有者之外的会计核算单位;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无限地持续正常进行吸取,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3)会计期间,是指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上人为地划分为首尾衔接、等间距的期间;(4)货币计量,是对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计量尺度所作的假设,是指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并假设币值稳定。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名词解释

1、负债

答: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2、所有者权益

答: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3、待摊费用

答: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4、预提费用

答: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二、填空题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2、会计科目按所反映经济内容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3、会计科目就是为了进行会计核算对会计要素,按照其经济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的名称或标志。

4、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的净额。

5、按照会计科目所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级会计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和三级会计科目。

6、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页中开设的户头。

7、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三、判断题

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错)

【解析】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可以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如:

无形资产。

2、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对)

3、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错)

【解析】制造费用不属于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4、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

(对)

5、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对)

6、总分类会计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则是对总分类会计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对)

7、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会计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或多级明细账目。

(对)

8、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不同,因此,为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企业对每一会计科目都需要设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账目三级。

(错)

【解析】企业并不需要对每一科目都设二级科目、明细科目。

四、单项选择题

1、所反映内容与损益表有关的科目是(C)

A、资产类科目B、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C、损益类科目D、成本类科目

【解析】损益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为各项收入扣除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后的净额。

损益类科目包括核算各项收入的科目和核算各项费用支出的科目。

资产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反映内容与资产负债表相关。

2、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是不同性质的账项,其原因是(A)

A、应付账款是债务,预付账款是债权

B、应付账款是人欠,预付账款是欠人

C、应付账款是支出,预付账款是收入

D、应付账款是资产,预付账款是负债

【解析】对企业而言,应付账款属于负债。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对企业而言属于债权。

3、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反映(A)

A、月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B、本月完工的成本

C、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累计数

D、本月尚未销售的完工产品成本

【解析】期末在产品生产成本,本月完工的已经全部结转到库存商品里,剩下的就是在产品成本。

4、关于会计科目,说法正确的是(C)

A、所有的一级科目都有其所属的二、三级科目

B、子目是对细目的进一步分类

C、二、三级科目是设置明细分类账的依据

D、总分类、明细分类账目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相同

【解析】一级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根据需要可以对其进一步细分设置二级、三级科目,故A错误。

二级科目成为子目,三级科目也成细目,细目是对子目的进一步分类,B错误。

二、三级科目通常称为明细分类科目,是设置明细分类账的依据。

5、期初和期末余额均在借方的账户,一般属于(A)

A、资产类账户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D、收入类账户

【解析】BCD账户期初和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6、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的是(B)

A、待摊费用B、预提费用

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

【解析】待摊费用又可称预付费用。

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待摊费用是资产类账户。

管理费用用于核算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用于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手续费等。

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均属于权益类科目。

7、“管理费用”属于(D)

A、资产类科目B、成本类科目

C、负债类科目D、损益类科目

【解析】“管理费用”属于典型的损益类科目。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C)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财务费用

C、负债类科目D、损益类科目

【解析】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科目,但结构于一般资产类科目有区别,(常考)

9、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B)

A、重要性B、流动性

C、有用性D、随意性

【解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按其流动性排列。

10、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B)

A、应付票据B、待摊费用

C、预提费用D、资本公积

【解析】待摊费用是资产类账户,应付票据、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资本公积属于权益类科目。

11、会计科目是(D)

A、资产负债表项目B、账户的名称

C、利润表(损益表)项目D、会计要素

【解析】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成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

1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C)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A、一年以内B、一年以上

C、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D、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解析】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13、下列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A)

A、待摊费用B、资本公积

C、应付票据D、负债项目

【解析】待摊费用属于企业资产类科目。

14、实收资本属于(B)

A、资产项目B、所有者权益项目

C、费用项目D、负债项目

【解析】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属于权益类项目。

15、(C)不属于流动负债

A、短期借款B、应付账款

C、预付账款D、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解析】“预付账款”是资产项目,不属于负债,其余三项都是负债要素中的流动负债项目。

16、下列属于明细分类科目的是(D)

A、营业费用B、其他应收款

C、盈余公积D、差旅费

【解析】营业费用、其他应收款、盈余公积都是总分类科目。

17、(B)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资产B、负债

C、收入D、费用

【解析】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8、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统驭作用的会计科目是(B)

A、三级科目B、一级科目

C、二级科目D、明细账目

【解析】一级科目又称总账科目,它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统驭作用。

19、下列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D)

A、待处理财产损益B、本年利润

C、生产成本D、所得税费用

【解析】待处理财产损益是资产类科目,本年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生产成本是成本类科目,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

20、“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A)

A、都属于负债项目

B、都属于资产类科目

C、前者属于负债类科目,后者属于资产类科目

D、前者属于资产类科目,后者属于负债类科目

【解析】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属于负债科目。

21、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C)

A、“待摊费用”科目B、“预提费用”科目

C、“制造费用”科目D、“管理费用”科目

【解析】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ABD属于权益类科目。

22、下列不属于无形资产的是(D)

A、专利权B、商标权

C、非专利权D、债权

【解析】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食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债权有对应的实物权利,通常不认为债权属于无形资产。

23、下列各项有关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说法错误的是(B)

A、两者反映的内容是一直的,性质相同

B、会计科目以会计账户为名称

C、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D、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解析】B项应为会计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

24、不属于无形资产的是(D)

A、商标权B、专利权

C、非专利技术D、债权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食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由于商誉属于不可辨认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

25、“预提费用”科目属于(B)类科目。

A、资产B、负债

C、费用D、所有者权益

【解析】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美酒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因此要记入负债。

五、简答题

1、简述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答:

(1)合法性原则,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统一和相互可比。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和对外提供同意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增补或合并会计科目,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2、简述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主体)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

会计科目有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两种。

总分类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是总括的反映了各项资产和权益的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一般就是各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详细反映各项资产和权益的科目。

账户是指按照会计科目设置并具有一定格式,用来分类、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帐页。

它有账户名称(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和账户结构两部分组成。

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按照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设置,相同的名称的科目与账户反映相同的经济内容。

两者去边:

会计科目只是个名称,只能表明某类经济内容,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以及结果。

第三章借贷记账法

一、名词解释

1、单式记账法

答:

单式记账法是指除了有关人欠、欠人的现金收付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登记外,对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

答:

复式记账法是指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3、借贷记账法

答:

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平衡公式作为理论基础,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4、试算平衡

答:

试算平衡就是在结出一定时期各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来检查账户记录和计算是否基本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

5、会计分录

答:

会计分录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明确指出记账名称,记账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二、填充题

1、试算平衡包括总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两种方法。

2、单式记账法是指除了有关人欠、欠人的现金收付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登记外,对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3、记账方法按照记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

4、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5、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确定会计基本要素的基础。

6、采用借贷记账法,一般设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账户。

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由复式记账原理和账户结构决定的,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判断题

1、用现金支付电话费1000元,按单式记账法,只需记录库存现金减少1000元。

(对)

【解析】这样处理就是符合单式记账法特点。

2、在发生经济业务时,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法则在两个账户中登记。

(错)

【解析】复式记账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登记。

3、复合会计分录是由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合并而成。

(错)

【解析】注意符合会计分录的定义是指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定在贷方。

(错)

【解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5、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应同时进行。

(错)

【解析】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不用同时进行,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登记。

6、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错)

【解析】应说明在那类账户中。

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同的方向,相等的金额全面地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对)

【解析】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同的方向,相等的金额全面地进行记录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