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460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docx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

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

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

 

1、小猴分桃

 

(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

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

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2、游戏:

分铅笔

 

(1)、出示10支铅笔,要分给两个同学,而且要求他们分到的一样多,应该怎么分?

 

(2)、学生展示后小结:

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结果会怎样?

(隐含余数的思想。

 

3、巩固练习:

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

说说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萝卜

 

(1)、4只小兔分萝卜,分得不公平,吵起来了。

那怎样才能使4只小兔平均分24个胡萝卜呢?

 

(2)、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3)、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4)、小组讨论交流:

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

 

(5)、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分的。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

3个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

(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

 

1、分松果

 

(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

 

(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5个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说明来了5只小松鼠。

不过最后还有1个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动物分组

 

(1)、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

 

(2)、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

可以用12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一分。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这一内容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

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以引探教学法为主,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趣味导入,而且一直以小熊过生日、请客这一条线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轴,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节奏感,同时,学生的积极性高,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设了有利条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

在这里,我激励学生先猜一猜两只小猴可能会怎么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意识,再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我在倾听孩子们想法的同时,又抓住了恰当的机会进行情感教育。

然后再通过说一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

,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同样多、一样多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分铅笔的游戏,将10支铅笔分给2个人,要求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多的思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当然,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多,所以我并没有用固定的语言进行表述,而是用同样多、一样多等词语来代替。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将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将数学知识纵向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组图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组不是,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虽然题目比较简单,但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更有主动性。

 

之后,我设计的是小兔分萝卜,用小兔的争吵声来吸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部分比前面稍加难度,分的份数增加到了4份。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边交流边摆学具,并指名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值得说明的是在组织学生平均分时,我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思考,实践,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进一步将活动延伸,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现象,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没有具体数量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几个人分1瓶饮料、分豆子、分米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引探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童话故事里动中学、学中乐的过程,既发挥了引与探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引探实践。

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孕伏题,也就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题,通过分松果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另一种等分的现象:

已知有26果,每只小松鼠分到的都是5个,猜一猜,来了几只小松鼠?

学生将图画纸上的26果,借助于圈一圈、划一划等方法,将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种分法的表象。

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的思想。

二是开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性、方法答案有开放的题。

将整堂课出现的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数量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分、摆学具来寻找答案。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局限在一点上,而是放开了去,形成了本堂课的又一个讨论表现的高潮。

 

最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个自我评价,师生一起融入到小动物的游戏场景中,愉快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