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0800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docx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

请确立文章的立意:

【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关键句】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参考立意】

(1)“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才能夯实语文素养;

(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学好语文,应当自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等。

二、提炼中心法

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怎么办?

就要根据材料提炼出中心。

如何提炼?

要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提炼中心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质来提炼。

(一)叙事类材料

叙事类材料的具体操作程序:

(1)概括材料要点。

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多时,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2)确定性质和倾向。

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

如果材料的结果是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往往是赞成;

如果材料的结果是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往往是贬抑;

如果材料的结果不明朗,材料的性质往往是隐藏性的,应辩证分析,分析命题者的真正意图。

(3)筛选观点定主题。

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提炼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

即时训练2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

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请提炼这则叙事性材料的中心,确定文章立意。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1)小羽改进、创新传统工艺,研发新式花茶;

(2)新式花茶批量生产,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3)公布工艺流程,拟定地方标准,带领大家规范市场;(4)新式花茶产业规模扩大,集中精力率领团队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

这四个层次存在因果关系。

这些因果关系中关涉“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合作”“分享”等明示的或隐性的关键词。

小羽何以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敏锐的创新意识;

(2)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3)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4)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5)分享与共赢;(6)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7)革新观念引领发展;(8)“风物长宜放眼量”,有宽广的胸怀与高远的眼界等等。

通过因果关系的梳理,找出材料中潜在的关系型话题,进而在相互关系中确定立意,形成所写文章的主旨。

【参考立意】这则材料作文要从整体上来把握。

如果就关键词“规范”进行立意,要看清楚“规范”与“假冒伪劣产品”“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有选择、有侧重地加以立意:

(1)规范是防止假冒伪劣的有效屏障。

(2)规范是壮大事业的可靠保障。

(3)规范是创业、创新的必要前提。

(4)只有规范引路,方能带头致富。

(二)议论类材料

议论类材料是指表明观点、说明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议论性语段等。

审题立意时应分清材料中的论点和论据,搜寻中心论点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以此内涵为主旨。

即时训练3

(2016·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请提炼这则议论类材料的中心,确定文章的立意。

【思路点拨】材料中给出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审题时则可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探究双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在辩证分析中,引申出自己所写文章的主旨。

这则材料先引用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再引出一个对立的观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并予以简要解释,进而引出关键句“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审题立意时应扣住二者的矛盾关系来深入探究,确定立意。

“个性”与“创新”是材料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具有宽泛的内涵。

考生在吃透材料中的矛盾对立的两句俗语含义的基础上,将“个性”与“创新”赋予具体的内涵。

行文时,要注意把握“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这两个词组的概念,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

同时,可以从反面的角度阐述,分析什么不是真正的个性表达,什么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篇幅有限,“个性”与“创新”,最好选一个角度深入细说,不宜将两者混着说,否则容易泛泛而谈,什么都说不清。

【参考立意】

(1)无话则长,有话则短——对于前人尚未涉足的空白领域,要勇于探索、发现、创新;对于大家所熟知的,不简单重复,这种不浪费的理性值得点赞。

(2)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事求是,不虚夸,务本真,这种诚实谦和的个性值得褒扬。

(三)诗意类材料

这类材料一般以短诗或富有诗意的文字为材料,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意象、流露情感的句子等方面入手去理解诗歌类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立意。

即时训练4

(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路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请准确把握诗意材料的主旨,确定文章的立意。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哲理性很强的诗意材料作文题。

审题时,考生要挖掘材料的内涵,抓住诗歌的意象。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路程(路途)”,立意构思可以从“行囊”的隐含意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

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考生应“有的”之所指予以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行囊”,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旅途走得更远、更好呢?

人生好比一场旅行,行囊里装的是人生旅途中必备的东西,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积极的,帮助我们前行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我们前行甚至成为人生的累赘和负担的。

我们需要准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准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准备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工具,更需要准备披荆斩棘的勇气;需要准备直面困境的坚定,还需要准备避开锋芒的智慧……

总之,“行囊”里需要装的东西太多了,它可以是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等;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乐观的心态、充满诗意的情怀等,这些东西往往伴随我们整个人生旅程。

【参考立意】这道作文试题立意空间是开阔的。

(1)“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不断储备知识的行囊,才能少走弯路;

(2)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着相伴随,充实自我的人生;

(4)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囊要未雨绸缪;

(5)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补充人生行囊中的装备:

(6)诚信(或“乐观、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没有它,就难以致远。

三、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也就是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既可以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即时训练5

(2016·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

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这则材料可运用多向辐射法立意。

【思路点拨】2016年浙江卷作文试题具有鲜明的现代感,非常时尚。

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应深入思考、辩证分析。

面对这则材料作文,必须要有清晰的解读:

第一、二段是对VR(虚拟现实)的描述,只是提供一个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段写作要求的解读就成为关键:

“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其中,“这个新世界”确指VR(虚拟现实),面对“这个新世界”,是选择“拥抱”,还是选择“远离”,抑或选择“保持适当距离”,成为写作必须明确的立意指向,而且立意要有具体的内涵。

题干要求写成“论述类文章”,考生可以采用立论、驳论或破立结合的方式来写,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予以明确具体的回答。

【参考立意】写作切入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4)“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迎应。

四、由果溯因法

在事实类材料作文中,列举出的事件要素往往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即时训练6

(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

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

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请运用“由果溯因法”,确立文章的最佳立意。

【思路点拨】此题可用因果法进行分析。

第一步,先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步,由果及因,要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本则材料的起因是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原因就是妈妈腿有残疾。

这体现了小男孩对妈妈的体贴与关爱、孝心与呵护。

等待中,乘客开始抱怨,因为时间很宝贵,但当看到小男孩的腿有残疾的妈妈后都沉默了,这足以体现出乘客的宽容、同情心、爱心,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宝贵、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颂扬了民族的优良传统。

【参考示例】

(1)宽容精神。

乘客身上体现出的是宽容,宽容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2)感受亲情的温暖。

亲情是可贵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间充满爱的写照。

(3)敬畏生命。

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4)应保持善良之心。

人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

五、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涵有相同点或联系点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是逐层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或联系点,这个共同点或联系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即时训练7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第一则材料的含意:

(2)第二则材料的含意:

(3)第三则材料的含意:

(4)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或联系点:

(5)确定立意:

【思路点拨】

格言顺序

矛盾转化

转化条件

立意思考

第一则

“没有路”到“成了路”

“走的人多”

无论是个人之路,还是社会、国家、民族之路,都是“走”出来的

第二则

“走错路”到“新的路”

“吃堑(得教训)”“长智(摸索新办法)”

改革之路要经历摸索的过程,不要怕犯错,要在摸索中创新

第三则

“走不通”是因为“不敢走”,要走通,就要敢走

“敢”(表现为态度与勇气)

无论是人生之路,还是社会之路,关键的是勇气与锐志

【参考示例】

(1)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路都是从无到有的。

只要去努力,去拼搏,终能实现人生理想。

(2)要辩证看待错路,走错路后,经过总结、反思,也有可能走正确;错路中蕴含新的转机,只有你耐心观察才能体会。

(3)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要勇敢探索,自信坚定。

(4)三句话的共性是“走”。

可围绕创新、探索、信仰、理想等来立意。

(5)走创新之路,成就辉煌人生;敢于走自己的路;成功需要脚踏实地。

六、求异分析法

有时材料中呈现的现象、事实、问题、观点等相互之间存在相异点,审题立意则应从这些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寻找立意切入点。

即时训练8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运用“求异分析法”,确定文章立意。

【思路点拨】漫画中呈现的是获得不同考分的学生受到的奖惩。

这一组四格漫画,有对比,有变化,考生应在对比与动态变化中寻找立意的突破口。

获得满分与获得61分的,都获得了香吻,不同层次的分数获得一样的奖赏;得98分的与得55分的,将近满分的与快要及格的,却都获得了掌掴。

何以如此?

家长的评价标准及其动机使然。

唯分数论英雄,自然不可取。

陟罚臧否,是教育的艺术。

奖与惩,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孩子学业成绩不可能永远是持续前进的,不可能永远满分,起伏变化,是必然的,而若仅以分数高低来实施奖惩,视野未免狭窄。

由于接受能力、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孩子成绩暂时落后,未能及格,也不可只是施予简单、粗暴的体罚,就可了事;而应细水长流、从长计议。

当然,还可以运用类比联想,由教育领域内的依考试成绩高低实施奖赏的现象,类比联想到其他方面的类似现象与事实,比如讨论对于员工、人才的激励机制,或讨论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弊端及解决对策等问题。

【参考立意】

(1)要以分数论英雄,赞同漫画中家长的做法。

(比较肤浅庸俗)

(2)不以分数论英雄,综合素质才是人才成长的硬道理。

(比较浅显老套,随大流)

(3)要以科学公正的标准评价人和事。

(比较新颖独到)

(4)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比较新颖独到)

(5)如何正确看待进步与退步的辩证关系。

(比较新颖独到)

七、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寓言材料类作文和图画类材料作文。

即时训练9

(2015·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请运用“由物及人法”,确定文章立意。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寓言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包含两类对象(“飞禽、走兽们”及“大树”),一种现象(大树“被拒绝”),一种结果(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

种子传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大树希望旅行——请求飞禽、走兽们帮助被拒绝——结出果实——飞禽、走兽们吃果实——种子传播。

种子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两方面原因:

主观上大树有强烈的愿望(想去旅行),并且有行动(请求,被拒绝;结出了飞禽、走兽们吃的果实);客观上飞禽、走兽们的帮助(它们吃了果实)。

同时需要明确:

大树虽然没有亲自去旅行,但它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就相当于大树实现了目标。

可见,成功更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客观条件。

【参考示例】

(1)成功要靠自己。

大树遭到拒绝,但并没有气馁,而是另想办法,结出果实让种子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可见,虽然制约我们成功的客观因素很多,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改变,最终也会走向成功。

(2)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飞禽、走兽们不帮忙,没关系,再想其他办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另想办法。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变通思维,你将迎来一片光明的前景。

(3)人生的成功是多样化的。

大树虽然没有亲自旅行,但它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是一种成功。

八、由现象到本质法

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社会生活现象,那么考生应当从现象入手去探寻本质。

可以通过针对现象的多角度发问(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等)展开发散思维,从而选择合宜的写作切入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时训练10

(2016·上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请运用“由现象到本质法”,确定文章立意。

【思路点拨】与2015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不同,2016年上海卷作文试题给出的是社会现象,要求考生进行思考、评析。

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络、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快捷与频繁,评价他人生活也日趋活跃与多元。

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会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

写作者要写出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这就要求考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来立意构思。

如何快速立意?

可以围绕“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展开追问:

(1)该怎样评价他人的生活?

应基于怎样的立场与标准?

(2)评价他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

(3)为什么要评价他人的生活?

基于什么样的动机?

(4)对他人生活的不一样评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5)从“评价他人的生活”中,评价者自身可以获得什么?

……运用基于现象的不同角度的发散思维,拓宽写作切入点的选择空间。

题干中未对文体做出限制,从试题内容看,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如果选用记叙类文体来写,通过演绎故事来阐发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的看法,也是可以的。

【参考立意】

(1)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对别人的关心与负责,对自己的对照与鞭策;

(2)评价他人的生活,是民主风气的先声,是公民社会的序幕;(3)评价他人的生活,展现的是君子坦荡的情怀、社会文明开放的程度。

九、限定语分析法

对于“材料+话题”型的材料作文试题,考生除了要认真审读材料引导语之外,还应对话题短语进行语法分析,从中心语与修饰或限定语的关系入手,发现立意的突破点,从而确定所写文章的主旨。

即时训练11

(2016·天津)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着;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运用“由现象到本质法”,确定文章立意。

【思路点拨】与2015年高考作文题“范儿”一样,2016年天津卷的作文试题延续了“生活化”“通俗化”的风格,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

题干中给出了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