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51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x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南菁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育人方式的个性化,深入实施南菁高中质量提升与特色建设工程。

大幅度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依据《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1、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 课程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集中体现“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3、 以基地为纽带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效对接,实施个性化教学系统性培养。

促进学生在个性爱好中多元发展,以丰富的学科气象促进学生感受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走进生活化的学习、终身化的学习、为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专业、职业和事业融为一体的人生未来奠基。

二、 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立足学校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整合学科资源,培育新的学科和专业生长点,形成若干优秀学术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 特色优先原则。

立足我校现有学科基础,依托我校自然资源、历史资源、艺术馆资源、校友资源,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确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着力打造我校学科特色,形成我校的优势学科群。

3. 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教学与科研、硬件与软件等基本关系,统筹学科发展,使基地建设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三、 基地建设背景

1. 理论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改背景下,《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融合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了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评价角度。

审美教育必须进入普通高中教育关注的视野。

2. 实践背景:

目前来看,审美与表现是学校教育中薄弱的环节。

南菁的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一流。

80%以上的教师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所有教师都具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经历。

在和“美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开设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

学校还聘请了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兴山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孙江林教授等高校知名学者担任辅导教师。

学校有能力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能力在审美这个充满挑战性和建设性的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3. 物质基础:

由著名书法家、1948届校友沈鹏先生在学校创设的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唯一的沈鹏艺术馆是我校进行审美教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靓丽的物质基础。

沈鹏艺术馆展厅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收藏沈鹏书法作品近百件,总计500余平尺,书画精品及拓片近300件;艺术馆附馆收藏有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砖雕、石刻、帛画和文房四宝等近200件,其艺术样式体现了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时间横跨新石器时代至清代晚期;另有艺术类图书近5000册。

种类繁多的收藏品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为学校建设“美育”课程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菁新校区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也是“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学校建有数字化信息平台,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这些设备设施有的已经能成为美育内容的呈现载体,有的为教学内容的交互呈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4. 课程开发基础:

搬入新校区后,我们立足学校独特的自然资源、厚实的历史资源、丰富的艺术馆资源和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学科及具体的学科优势,为学校课程开发积蓄了力量。

① 立足学校的自然资源开发应用课程。

我校位于美丽的敌山湾之中,依山傍水,亭台廊阁、小桥流水、高贵的天鹅、好斗的公鸡还有美丽的孔雀,品种丰富的花草树木……不一而足。

我们吸纳书院教学特点的精华,传承书院“质疑问难”的教育特色,让师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习怎样创造美、欣赏美。

学校适时开设了《兰花种植与欣赏》、《假山的布置与审美》、《南菁的景观水系及绿化》等实用课程。

② 立足学校的历史资源丰富文化课程。

南菁有着129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南菁书院。

学校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和历史名人资源,以书院碑廊、南菁课生名录、箭炬老校门、宗棠古井等历史遗存精华的复制、移植、创制,承载文化的沿承,构成了学校的丰厚的历史资源。

立足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资源,学校开发了《书院文化研究》、《南菁碑刻研读》等与学校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校本课程。

③ 立足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学科优势拓展综合课程。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理科严谨,文史哲真实、思辨与浪漫,体艺刚强、充满想象和创造。

它们对人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或深远,或强大。

我们打通学科壁垒,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自身优势,积极尝试各学科联合开发相关课程。

语文组和音体美组联合开设了《南菁建筑的美学观照》的课程。

这些,都为我们立足学校艺术馆资源,建设审美课程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馆内收藏的沈鹏先生本人的书法作品和他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和其他收藏品,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为诸如《沈鹏书法艺术赏析》、《南菁文物研究》等特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目标内容

目标:

1. 为学生创造亲历美、感悟美、表达美、交流美、创造美的平台和机会;

2.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生命内涵;

3. 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拓展审美现有途径,健全和完善普通高中课程群;

4. 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化与创新性研究;

5. 将南菁建成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的展示基地、鉴赏基地、研讨基地和创造基地,建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成才、师资培训的实践基地。

内容:

(一)学生层面

1. 以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应有科学的基础与精髓,科学应有人文的精神与内涵,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将是高中教学的主旋律。

科学讲“天道”,人文讲“人道”,“天人合一”,就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教育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传给学生的大多是充满科学知识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内涵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淡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

学生对学科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将难以应对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教育、文物保护、道德风尚等方面已有的和将会有的社会问题,当然也包括可能因科技的负面作用而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

中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打好做人的基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O人的内在的、综合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据此,开设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养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训练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历史和艺术素养,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从形式上感受美,获得审美体验,使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萌生和发展。

沈鹏艺术馆中有大量的书画及文物等艺术精品和珍品,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沈鹏书法艺术学校的开办,可以为学生欣赏、临摹书法艺术提供便捷条件,让学生真实地感知书法艺术美的魅力。

辨别是鉴赏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

辨别不仅需要艺术的眼力,也需要科学的判断。

书法、绘画、文物等作者的辨别、朝代的辨别、真伪的辨别,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的知识才可以进行。

理解的基础是共鸣,共鸣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相关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深入了解、依赖于对艺术品所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风俗的充分认知。

评价要求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美,并要知道美的原因所在。

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从人文的角度对艺术品评价(涉及美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而且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欣赏、判断和评价艺术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

面对有专业发展意愿的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基本功训练,还可以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具备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掌握发现美、评价美的基本素养。

2. 以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开通培养高校专门人才的直通车

美的创造需要感知、理性,更需要情感和想象。

通过激发具有艺术天赋学生的审美理想,达到培养审美想象力、提升创造欲望、彰显个性特点的目的;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利用沈鹏书法艺术学校、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陶艺工作室、艺术品布置工作室、书画装裱工作室等专用教室,开展例如文物鉴定、书画临摹、书画装裱、陶器制作、艺术品展示等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目的。

这些创造性的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活动,能提升他们自己的精神美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美,同时也是在为今后的升学、为以后的专业发展作铺垫,真正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直通车。

3.以审美教育为载体,传承和光大传统艺术

多媒体演示平台的开发,将书画、文物等艺术珍品浓缩在方寸之间。

学生通过点击触摸屏,就可以获取形象生动、有趣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把握文化脉动,获得整体感受,从而进行体验性、挖掘性和反思性学习,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更直观、更有效地学习传统艺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艺术,让传统艺术的营养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课程层面

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

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气科学讲“天道”,人文讲"人道”,“天人合一”即是和而不同,互补融合。

科学与人文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组份。

由若干门学科组成支撑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的学科群,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进行文物的考证与鉴别,达到“求真”(知识价值);探究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精神,达到“求善”(道德价值);体验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求美”(审美价值)。

通过科学教育,使学习者开拓心胸,发展心智,且为自己提供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基点与视角;通过人文教育,引导学习者在自我创造与自我完善过程中逐步逼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从而将科学认知与人文精神融化在学习者的心灵深处,融注在他们的学识、品质和行为之中,开展对客观事实“真”的认知,对道德行为“善”的选择,对生活世界“美”的品味。

个体完善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对艺术形式和呈现方式的研究。

这是对器具本身的形态研究,以凸显科学精神;二是对器具产生的环境即文化背景的研究,包括时代内涵、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以挖掘人文精神;三是审美鉴赏、审美实践的个性化研究,以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附】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章节)

一、 器物的物性研究

二、 器物的历史研究

三、 器物的审美研究

•自然科学与文物

1、 古代文物造型与数学审美

器物造型和图案绘制

文物建筑造型

了解陶器上刻画的数字符号

2、 文物器具的功能的数学探究

了解有哪些传统数学计算用具

了解古代长度、容积、重量等计量器,昼夜计时器

3、 古玩鉴赏(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

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鉴赏

青铜器艺术与化学技术研究

陶艺欣赏与制作

烧窑与火候

重心的应用

•数学、化学与书法审美探究

1、 数学与书法的对话(欣赏);

2、 书法审美与数学方法(探究);

3、 书法艺术鉴赏与创作(创新)

4、 沈鹏书法作品鉴赏

5、 源远流长的墨文化

-数学与绘画

1、 绘画史(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观念体系(如:

埃及的绘画和浮雕作品)

光学体系(如:

达•芬奇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透视学作品)

2、 数学知识与绘画技法密切联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形——数的视觉感受

数——形的视觉差异

数形结合——画的视觉效应

3、 数艺相容,共映生辉一-数学与绘画的完美契合

从人脑结构看绘画与数学

从美学的观点看绘画与数学

数学与绘画的相互促进和影响

培养数学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完善素质教育

•自然科学与建筑

1、 南菁新校园建筑环境的文化烙印

2、 屋脊与尖端放电

(三)教师层面

教师工作是专业工作,教师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动性的人,需要持续发展。

教师不仅是“经师”与“人师”,进行教书育人,更应是学习者与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及自我教育,以求终身发展。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

以上三个层面组成学校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

“南方之学得其菁华”就是对传统的深度理解,其宗旨就是为了积蓄学统,滋养心灵,培养科学与人文并举、道德与审美并存的未来创新型人才。

五、主要任务

1. 将艺术馆建在学校里,将艺术馆用于课堂中一一营造浓郁审美氛围

早在2002年,学校120周年校庆的时候,沈鹏艺术陈列馆就在南菁老校区挂牌成立。

政府投资建新校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到艺术馆无声的育人效应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校区内专门辟出空间,建设沈鹏艺术馆。

这不仅是学校的一个景点,更是学生感受艺术气息的基地。

同时,我们把艺术馆馆内藏品引入课堂,倡导各学科围绕艺术馆馆藏,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发挥艺术馆的不同功能,营造浓郁的审美氛围。

2. 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辅助设施。

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

充分挖掘其作为演示、获取素材性资源、情景探究的学习、交流、评测、和反馈工具的功能。

通过教学手段创新,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以提升审美能力为主线,架构多学科参与的审美教育联动链一一创造交互型课程体系

围绕学生审美能力提升这条主线,将沈鹏艺术馆各类馆藏资源有机结合,将各学科知识和审美能力提升有机融合,架构多学科参与的审美教育联动链。

比如审美感受能力培养阶段,美术学科参与的《书法和书法艺术》,历史学科参与的《认识文物》等。

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阶段,数学学科参与的《艺术作品中的数学美》,介绍人们通过数学原理创作出使人意想不到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诸多风格多样、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使人不得不深叹数学之神奇莫测,为艺术作品焕发的魅力所折服。

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阶段,化学学科参与的《化学与艺术品珍藏》,介绍如何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珍藏艺术品;

《文物与物理》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为纲,分别叙述与此相关的某些文物,讨论它们可能蕴涵的物理学知识、在物理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或者,从历史文献中记述的物理学知识入手,讨论文物反映的认知背景。

还有学生的活动课程,比如学校导游培训课程,使一些在艺术方面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对艺术品进行专业的评价。

在借助学科力量提升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奠定了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相关课程,争取形成科学的系列化的南菁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4、构建教师团队发展的专业平台。

课程基地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课程基地既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服务于教师的发展需要。

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定期邀请专家讲座,引领教师破解教育难题。

(2)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分享教育智慧。

(3) 开展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4) 以课题为抓手,倡导实践反思,提升教育品质。

5.以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一一造就传播并传承高雅文化的公民群体

《美育》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审美课程。

它既重视学生心灵的熏陶,也重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能的培养;它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知识或经验,更重要地是从精神的本质上去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造就传播并传承高雅文化的公民群体。

六、课程实施

1、实施思路

(1) 由全体学生到部分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健全审美心理结构。

对艺术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部分学生要培养他们的鉴赏评价水平和一定的实践能力。

(2) 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美育》要渗透几乎所有学科。

通过个性化课程的开设,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创造平台。

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基地的建设。

发动所有的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

预计两年内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3) 进入课表,全面实施

课程实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们拟先以校本课程的身份出现在课表里,经过实践检验之后,在调整完善的基础上,特别是考查、考核、评价等后续工作前部完成后,以正式课程的身份排进课表,全面实施,立体推进。

(4) 培训教师,胜任教学

师资培训的方式与途径:

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观摩);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课程教学能力)。

师资培训的内容:

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对《美育》课程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上岗前培训。

(5)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美育》教育氛围,学校将加大力度改善校园软环境和硬环境。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会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完善校园艺术社团建设(乐队、导游团等)。

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学校环境的每一处布置,甚至学校种养的花草鱼鸟,都应当注意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学校时时、处处、事事都营造艺术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领略美、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学校拟在沈鹏艺术馆内可开辟“审美与艺术教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学生工作室”等场所,配有可供临摹书画作品的电脑触摸屏、书画装裱工作室、陶艺吧等,不仅为教学提供保障,而且也营造了浓厚的审美与艺术文化氛围。

(6)课题研究,提升品质

为了提升我校审美与艺术教育水平,加强课程建设。

我们将鼓励教师申报与艺术教育有关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

切实做到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的理论提升服务,基地的建设能为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提供优质的平台。

2、 实施保障

① 组织保障。

学校专门成立了“美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配备各科室专人配合,动员广大骨干教师广泛参与。

② 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课程开发的奖励激励机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开全开足,有力保证了“美育”相关课程能够进课表、进课堂。

③ 专业保障。

学校有一批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同时学校还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建立了有好合作关系,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都主动给艺术馆资源的开发、审美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师资支持。

完全有能力为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信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提供经费支持。

④ 资金保障。

学校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的所有开支均由江阴市承担,而江阴是全国百强县之首,资料积累、整理数据、

3、 实施进度

制订申报方案

理顺关系,启动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群建设

启动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配置,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

逐步实施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群教学,并不断加以完善

基本完成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置

基本形成南菁特色的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群

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样本示范,教学初见成效

基本建成省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基地,强化辐射功能

2011年4月

2011年5月起

2011年7月起

2011年9月起

2012年12月

2013年6月

2014年6月

2015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