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456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

三省三校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周苇风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因为口吃,不喜言谈。

曾数次上书进谏韩王,却不被采纳。

但他的文章传入秦国后大受欢迎,秦王甚至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中,韩非与老子合传,同传中还有庄子和申不害。

庄子和老子是道家人物,韩非和申不害为法家人物。

司马迁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黄老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最初流行于齐国稷下学宫。

它既讲道德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既以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又强调“道生法”,要求统治者“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荀子曾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思想难免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

他清醒地认识到,礼的施行无法完全依靠“克己”来实现。

于是,便提出了礼法并举的思想。

理解了这个学术背景,司马迁说韩非“其归本于黄老”也就不奇怪了。

《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顾名思义是解读《老子》的专著。

从这个角度来看,韩非可以说是早期研究《老子》的专家。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客观自然规律。

韩非接受了老子对道的阐述,承认道决定宇宙万物的演变。

同时,老子认为道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对此,韩非则进一步发挥,强调道是变化的,天地也是变化的,人也在不断变化中,整个社会都在变化。

由此,治理社会的方式和方法自然也应该变化。

但是,韩非也非常重视道的稳定性。

道的稳定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法。

法是依道建立起来的,人人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更改。

《老子》曰: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一思想到了申不害和韩非手里,则发展为以权术驾驭群臣,也就是术。

韩非对以进为退、暗藏杀机及权谋的运用,可以说是津津乐道。

《韩非子》就明确提出: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现实使法家意识到,人君的威胁主要不是来自民众和敌国,而是来自臣下。

所以,申不害和韩非都主张术应该隐藏在君主心中,不能为臣下窥破。

术有权术的含义,但法家的术不仅仅局限于权术的运用。

《韩非子》认为,所谓的术就是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明确职责并严加考核。

这样,君主就可以操生杀之柄,督促群臣尽力工作。

人们在谈论法家时常常商、韩并举,认为韩非的思想是商鞅的继承和发展。

确实,韩非认同商鞅富国强兵的种种举措,也主张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系。

然而,在继承商鞅法治思想的同时,韩非更加关注稳固社会秩序的永续。

韩非和商鞅都认为,社会秩序的稳固在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但是,商鞅对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具体措施缺少详细论述。

韩非批评商鞅知法而无术,认为商鞅的种种富国强兵之举因“无术以知奸”,最终只能“资人臣而已”。

由此,韩非尽力鼓吹权术,以弥补商鞅的不足。

不过,既然有驭臣之术,就会有欺君之方。

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反而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

秦始皇后期迷信权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威严、神圣和神秘,长期疏远大臣,这就给了赵高弄权的机会。

二世胡亥即位后,继续沿用秦始皇的做法,最终连刘邦逼近咸阳的消息都被权臣蒙在鼓里,可以说是自吞玩弄权术的苦果。

(选自《解放日报》2019.08.0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因为口吃,他不善言谈,于是用上书的方式进谏韩王,可是韩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荀子曾在稷下学宫做祭酒,深受黄老思想影响。

他提出礼法并举,是因为他认识到依靠“克己”不能实现礼的施行。

C.老子的某些思想到了申不害和韩非手里,发展为术。

韩非对以进为退、暗藏杀机及权谋的运用,可以说是津津乐道。

D.以术驭臣,以法治民,缺一不可。

韩非批评商鞅知法而无术,认为商鞅的种种富国强兵之举最终只能“资人臣而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论证了韩非子思想中的“法”与“术”都取法自老子思想这一中心观点。

B.文章前三段论述的重点是韩非“其归本于黄老”。

黄老学派对荀子的影响这一学术背景是论述的基础。

C.文章论述韩非子的“法”与“术”的观点时,强调其源于老子思想,又有所发展,也指出了“术”的利弊。

D.文章采用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因果论证,又有引用论证,既讲道理,又举事例,论证语言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老学派在战国时期形成,将道德和刑名并举,既推崇“无为”,又重视法治,其思想对儒家学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B.韩非子有两篇解读《老子》的专著,对老子阐述的道不仅接受,还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可以说是最早研究《老子》的专家。

C.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现实使申、韩意识到人君的威胁主要来自臣下,因而主张术应该隐藏在君主心中,不能为臣下窥破。

D.君有驭臣之术,臣也会有欺君之方。

君如果迷信权术,就可能给权臣弄权、蒙蔽君王以机会,自吞玩弄权术的苦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重点群体看,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创新高,农民工规模增速放缓但年龄老化,“4050”人员规模上升,就业压力较大。

在高校毕业生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含研究生)从1999年的88万攀升至2019年的834万。

考虑到2015一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含研究生)从803万增至877万,可以预测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仍将持续创新高。

由于部分学生的技能难以适应就业要求,“就业难”的压力持续上升。

在农民工方面,农民工规模从2010年的2.4亿增至2018年的2.9亿,增速从5.4%放缓至

0.6%,但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的农民工群体更加老龄化,在经济下行阶段面临较大失业风险。

2008-2018年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11.4%升至22.4%,41一50岁占比从18.6%升至25.5%。

在“4050”人员方面,“4050”人员规模及占比持续上升,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单一,容易陷入长期失业。

其中,2003-2018年女性40-59岁人口占女性15-59岁人口比重从38.0%升47.5%,男性50一59岁人口占男性15一59岁人口比重从16.4%升至22.3%,二者合计占15一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7.1%升至34.6%。

(摘自《2019中国就业形势报告》)

材料二: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今年发布了13个新职业,这些颇具科技含量又充满未来感的职业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日益受到广泛认可。

在农村、城市,甚至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正积极投身新职业。

在农村,一个新职业悄然兴起——农业经理人。

他们好比农民中的“CEO”,凭借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专业合作社中运营着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

数据显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以年增幅10%以上的速度发展。

预计,未来5年我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左右。

在城市,同样也有一个职业方兴未艾二家庭整理收纳师。

他们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从物质到心灵的“断舍离”。

据统计,我国当前收纳整理市场规模约为260亿元,支出仅占个人总消费的0.11%;预计到2020年,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千亿元,至少需要1万名以上从业者,目前行业人才供不应求。

而在互联网上,各种新职业更是层出不穷。

云柜姐、群聊师、选品师.....其中,“带薪出游吃遍全球,月入3万元,时间自由”的“水果猎人”最近火了。

据了解,生鲜电商兴起后,传统水果销售路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以牧轲为代表的“水果猎人”研究出了一个新的路子:

把新品种引入国内,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做市场推广。

如今,这种岗位已经成为天猫等生鲜商家的标配,行业人才缺口很大。

(摘自《1193万人:

新就业新活力》《光明日报》2019年12月08日01版)

材料三:

平台型就业浮现,自然人成为市场的主体。

“平台式就业”已经成为基本就业景观。

传统的就业方式下,员工受雇于特定企业,通过企业与市场进行价值交换;而平台方式下,自然人只需通过虚拟账号就可以成为平台的服务方,与市场消费者连接,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

“创业式就业”成为一种显著的“就业”方式。

“互联网十”带来的新经济,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高效途径,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年青人创业的首选。

淘宝、天猫正成为千万年青人创业的三角地,从而对接超过4亿在线消费者、3万亿大市场。

“共享式就业”成为广泛可能。

“平台经济”是基础、“共享经济”是实质、“微经济”是土壤。

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的“全时雇佣”关系,在使就业方式更加灵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渠道与岗位。

分享经济给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谋生方式,人们不必依托组织即可供应自己的劳动力和知识技能,使得拥有弹性工作时间的个人和缺乏弹性劳动力的企业、机构均能利益最大化。

数字化网络平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联系成本和签约成本等。

(摘自《2020年后未来就业发展有三大趋势》)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就业重点人群来看,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4050”人员规模都在上升,就业压力较大。

B.虽然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少于2018年,但可以预测未来儿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仍将持续创新高。

C.农民工规模增速虽然放缓,但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经济下行阶段失业风险增加。

D.2003一2018年,“4050”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单一,一旦失业很难再次就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新职业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规模逐年增大的就业重点人群“就业难”的压力。

B.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13个新职业,这些职业虽然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门槛普遍较高。

C.“平台式就业”与传统就业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自然人通过平台与消费者连接,成为市场主体,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

D.分享经济给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谋生方式,“平台式就业”“创业式就业”“共享式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就业的主要方式。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为什么“强技”是“稳就业”的关键办法。

(6分)

“强技”是“稳就业”的关键办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时期,有一部分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无法跟上企业在产业升级之后对劳动力要求提升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对于这部分失业群体而言,他们并非不愿意工作或者没有能力工作,只是在工作技能方面需要进行提升。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强技”政策,并鼓励职业技能学院在校内开展企业用工的“订制式”培养,减轻企业人才培养负担。

据悉,从11月25日开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也将在全国展开,城乡各类劳动者都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奶奶的小木船

吴建

三奶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在遛弯儿:

“木头,咱们这辈子还能去南海看看不?

”木头知道奶奶“去南海看看”的意思,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腿,叹了一口气:

“唉!

都是我,拖累你了!

”三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苦笑了一下:

“算了吧,咱都老了,走不动了,听说去南海先坐飞机再坐轮船,千里遥远的,这辈子想想就算去了。

三奶奶和木头两个人一块儿过,大门上挂着“烈属”的红牌牌。

这个红牌牌让三奶奶脸上荣光了一生,也心痛了一生。

没过几天,三奶奶问木头:

“木头,快告诉我,咱们薛河的水是不是流向西湖的?

“是呀。

“西湖水是不是流向东海呢?

“对呀。

”木头弄不明白三奶奶问这些做什么。

三奶奶又说:

“那东海的水一定是通南海的,对不?

木头愣了一下,说:

“是呀,还别说你知道的真不少呢。

听木头说是,三奶奶昏花的老眼瞬间亮了。

过了些日子,三奶奶又对木头说:

“木头,咱们找人做一只小木船吧?

木头不明白地看着三奶奶:

“你做小木船干啥?

不当吃又不当喝的。

“我看见有人把河灯放在小木船上,河灯就不会下沉,顺着河水往下漂,听说能漂很远很远,挺好玩的。

木头心里想,你都多大年纪了,还放河灯?

怪不得有人说老人是“老顽童”“老小孩”,看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几天后,三奶奶拿回家一只小木船,像拿个宝贝一样欣喜地反和正地看。

夏季的一天,山洪暴发,薛河涨水了。

三奶奶踮着小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急急地出了门:

“快,木头,咱们走。

”三奶奶把小木船放在轮椅后面,她自己背着一个布包,“木头,走,咱们下河去。

”三奶奶推着木头到了河边。

河水暴涨,黄龙一样滚滚向西。

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

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了。

三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老布鞋放入小木船里,再用绳子固定好,然后把小木船缓缓地推进了河里,那只载着老布鞋的小木船就顺着浪涛向下漂去。

三奶奶看着越漂越远的小木船,松了一口气:

“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

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

“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

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晚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我和木头也没有多少日子了,就要去见你了……”原来,三奶奶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三奶奶的故事只有木头知道。

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

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

那双新布鞋是结婚时借对门二蛋的。

三奶奶一把拉住了三爷:

“急啥呀?

”三奶奶也顾不上脸面了,央求婆婆去东家借鞋布,西家借鞋底,点灯熬油整宿没睡觉,也只赶出来一只,另一只才刚起头儿,三爷就穿着那双露着脚趾头的旧布鞋跟着部队走了。

三爷走时对三奶奶说:

“媳妇,慢慢做,等我打完海南岛回来再穿也不晚。

”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回来。

后来,三爷的连长回来了,他们是同乡。

连长是拄着一双拐杖回来的。

连长握着三奶奶的手说:

“他是个英雄,没有他就没有敢死队!

”连长说着从一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老布鞋,那是一只露着脚趾头的褪了色的旧布鞋。

连长双手托着,像托着一枚军功章,给三奶奶……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

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

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头炸响:

“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

连长留下来了。

木头就是那个连长。

望着越来越远的小木船,木头忽然缓缓地抬起右手,向小木船和那双老布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选自《海燕》2019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题目中将老人和小木船放在一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暗示小木船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B.三奶奶要照顾木头不得不放弃了亲自去南海的夙愿,而漂流小木船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

C.那只露脚趾的旧布鞋是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它寄托了三爷对三奶奶的绵绵深情。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语言简洁明白、朴实纯净,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8.透过三爷这一着墨不多的人物形象,你能感受到哪些可贵情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虽怀忧伤,却不悲伤”,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汝南文成王亮,字子翼。

少清警有才用,仕魏为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进封广阳乡侯。

武帝践阼,封扶风郡王,邑万户,置骑司马,增参军掾属,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

会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亮遣将军刘旂赴救,不进,坐是贬为平西将军。

族当斩,亮与军司曹冏上言,节度之咎由亮而出,乞丐方死。

有司又奏免亮官,削爵土。

诏惟免官。

及武帝寝疾,为杨骏所排,乃以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出镇许昌。

未发,帝大渐,诏留亮委以后事。

杨骏闻之,从中书监华廙索诏视,遂不还。

帝崩,亮惧骏疑己,辞疾不入,于大司马门外叙哀而已,出营城外,表求过葬而行。

骏欲讨亮,亮知之,问计于廷尉何勖。

勖曰:

“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或说亮率所领入废骏,亮不能用,夜驰赴许昌,故得免。

及骏诛,亮论赏诛杨骏之功过差,欲以苟悦众心,由是失望。

楚王玮有勋而好立威,亮惮之,欲夺其兵权。

玮甚憾,乃承贾后旨,诬亮与璀有废立之谋,矫诏遣其长史公孙宏与积弩将军李肇夜以兵围之。

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亮不听俄然楚兵登墙而呼亮惊日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促兵攻之。

长史刘准谓亮曰:

“观此必是奸谋,府中俊义如林,犹可尽力距战。

”又弗听,遂为肇所执。

是时大热,兵人坐亮于车下,时人怜之,为之交扇。

将及日中,无敢害者。

玮出令曰:

“能斩亮者,赏布千匹。

”遂为乱兵所害,投于北门之壁,鬓发耳鼻皆悉毁焉。

及玮诛,追复亮爵位,丧葬之礼如安平献王孚故事,庙设轩悬之乐。

(节选自《晋书·司马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亮不听/俄然楚兵登墙而呼亮/惊曰/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

B.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亮不听/俄然楚兵登墙而呼/亮惊曰/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

C.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亮不听/俄然楚兵登墙而呼/亮惊曰/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

D.帐下督李龙白外/有变请距之/亮不听/俄然楚兵登墙而呼亮/惊曰/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土,即爵位和封地,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寝疾,指卧病。

渐,指征兆,迹象;大渐,指病情出现好的迹象,将要痊愈。

C.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

D.追复,一是指恢复,二是指为已故遭贬的大臣复官或爵位。

文中指的是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亮虽有才干,但仕途不顺。

在曹魏时期以及武帝登基之后,他都担任多种官职;后来因刘旅的事情,最终被免掉官职。

B.司马亮处事畏缩,不听建议。

武帝死后,他惧怕杨骏怀疑自己,称病不人朝;后拒绝何勖废骏的主张,逃往许昌。

C.司马亮构怨招祸,终遭非命。

他想要夺取司马玮兵权,反而被诬陷,最终被悬赏处死,尸体也被损坏。

D.司马亮为君主推重,死后仍享哀荣。

司马玮被诛杀之后,司马亮的丧葬之礼颇为隆重,庙内还陈设了轩悬之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亮造将军刘旂赴救,不进,坐是贬为平西将军。

(2)及骏诛,亮论赏诛杨骏之功过差,欲以苟悦众心,由是失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①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

“火树银花”形容灯彩华丽,“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

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呈现的心理及其产生原因是相同的。

D.统观全诗对仗工稳,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15.纪晓岚评此诗:

“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

”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

,。

(3)《论语》中孔子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

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才有机会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

这种小巷,()了市廛的红尘,又深又长,曲曲折折,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

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的藤萝,像古朴的屏风。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

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儿,心情就会如巷尾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

乌衣巷中,重门叠户,秋虫浅唱,歌吟往事;夕阳影里,①,②,③。

此刻小巷的氛围澄明如水,净化一切,使人忘忧。

你情绪烦躁,心境悒郁吗?

请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儿,你一定会(),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爱逐金追利,()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隔绝幽僻恍然大悟斤斤计较

B.隔离幽僻恍然大悟锱铢必较

C.隔离幽静豁然开朗斤斤计较

D.隔绝幽静豁然开朗锱铢必较

18.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C.反问、借代、排比

B.比拟、比喻、排比

D.反问、借代、夸张

19.请结合刘禹锡《乌衣巷》的内容,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4分)

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逻辑正确、表意清楚的两句()()(4分)

①在从前,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来过。

②1942年,母亲在战争硝烟弥漫的华北大地上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

③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尺度,从过去的万年、千年、百年,已经变成现在的十年、一年,甚至日新月异。

④某报刊载一篇关于哲学理论的文章,主要内容是黑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⑤在主持人问及澳大利亚山火危机能否推动政府调整今后减排目标时,澳总理暗示今后气候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

21.请在下面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将故事补写完整,体现故事的幽默与智慧,每空不超过20字。

(6分)

(1)在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