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52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试论《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三国演义》 是一本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以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为中心的男性小说,但也描写了不少女性人物,其中明确记录的有八十多位。

可是一直以来在对罗贯中《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过程和研究历史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在各时期的众多研究著作和研究成果中,大多数是以研究、探讨或者分析《三国演义》 中男性形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而对于有关女性形象的研究著作和研究成果却少得可怜,特别是以《三国演义》 中全部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与以其他的内容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稀少。

正如清代毛宗岗所评的一样“人但知《三国》 之文是叙龙争虎斗之事,而不知为风、为鸾、为莺、为燕,篇中有应接不暇者,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杰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人们对人性认识的加深,对有关文学作品中女性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故本文将综合叙述前人对《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分类;对《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评价、看法和观点,以此为自己的论文做好基础,并为将来之所用。

目前学界对于《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评价主要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悲剧否定说、积极肯定说、矛盾说。

悲剧否定说的观点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是充满悲剧性的,是可悲的,是不被人所认可赞颂的,只是让人觉得惋惜。

正如梁燕、于蕴华在《失去自我的生灵——论<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女性》 中所说“在父系文化意识的支配下, 作家按照他们的想法塑造了女性形象, 当我们撩开加在她们头上的各种面纱之后, 发现无论是高贵的皇族成员, 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还是温柔美丽的小女子, 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或成为男子的附属和泄欲的工具, 或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她们的生活中毫无人格、人权、人道可言, 只有悲剧, 没有喜剧, 生存在男权统治的重重樊篱之中, 完全失去了自我。

”积极肯定说的观点认为在《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是值得肯定和赞颂的,她们有值得让人认可的积极向上和表彰的地方。

在《从<三国演义>看传统“妇道”的变迁》 熊笃赞道“《演义》 张扬妇女也应与男儿一样, 大智大勇, 临死不屈, 舍身取义,为国捐躯。

不仅符合《演义》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 也体现了妇女在政治大节和人格精神上与男子的平等思想 ,是对“三从四德”的一种伟大超越。

”矛盾说的观点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鲍军海的

《试论<三国演义>作者的妇女观》 这么认为“罗贯中在妇女问题上的心态是矛盾的, 主要呈以下三种对立状态。

一、对“巾帼英雄”的赞颂与“女人衣裳”的宣扬;

二、对坚贞节妇的肯定与对改嫁妇女的认同;

三、自主的选择与不得已的顺从”而我选择这个题目的依据不仅仅是因为研究《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和著作现在很少,而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女性和人性认识的加深,文学著作中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也随之增多。

《三国演义》 虽然是以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为重点,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并且其中的女性人物的描写十分稀少。

但是正是由于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女性描写地简单性,更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封建社会乱世中女性的特点和她们的心声。

而研究《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意义则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古代女性的认识,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思想、性格特点以及当时人们对女性的评价和文学中女性形象对当时与之后的妇女观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另外是让现代的人们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等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对于它的研究历代都有,并在各个时期都有新的观点、新的学说、新的发展出现于世。

但是在这些研究大多数以围绕作品的思想主题、作品版本、作者考察以及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的,而对于作品中的配角人物——女性形象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忽视的对象。

即使有所研究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对于作品的女性形象群体性的研究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研究价值的。

所以我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的。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是悲剧的,那么它的悲剧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它悲剧性的特征又有哪些?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看相关的小说《三国演义》,在原文中找出与题目有关的资料点;查阅资料,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前期阶段。

主要是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第三阶段:

中期阶段。

主要是再次查找、阅读与论文有关的资料,进行写作,完成初稿,并进行修改,完成论文。

第四阶段:

后期阶段。

完成论文答辩。

方法、措施:

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总结资料四、参考文献

[1]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

白花文艺出版社.1983.

[2]刘宁、吴险峰.战场上被践踏的花——浅析《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J].

安徽文学.2007年10月.

第11期

[3]李灿朝.《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J].湖南社会科学.2004.4

[4]严明、顾友泽论《三国演义》 女性观的矛盾性[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

第1期.

[5] 郭瑞林.《三国演义》 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道德意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第25卷.

第2期

[6]石麟.《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化伦理论化及其原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九二年

第一期

[7]坚毅.漫谈《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及其类型[J].海南师院学报.1997年

第1

期.总

第十卷

第35期

[8]柳晓萌、田兆耀.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 的男权话语[J].安徽文学.2009

年.

第2期

[9]叶松林.女性与皇权——《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类型与价值评析[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

第3期

[10]梁燕、于蕴华.失去自我的生灵——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中的女性[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5月 .

第18卷

第3期

[11]周泽雄.三国时刻的女人[A].青梅煮酒[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2007

[12]宋俊华.《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J].零陵师专学报.1998年.

第2期

[13]陈秀香.悲哉!

挣扎于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的女人们——析《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J].名作欣赏——古代文学.2009年5月

[14]王同书.《三国演义》一一女性的“悲惨世界”—名著求疵之二

[15] 罗譞.从《三国演义》 的女性形象塑造看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J]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月.

第25卷.

第1期

[16]熊笃.从《三国演义》 看传统“妇道”的变迁[J].重庆师院学报.2002年.

第1期

[17]杨林夕.柔肩担道义—— 论《三国演义》 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J].

阴山学刊.2010年6月.

第23卷.

第3期

[18]剑锋.巾帼不让须眉——论《三国演义》 中的妇女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研究集[M].四川: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19]鲍军海.试论《三国演义》作者的妇女观[J].社科纵横.1997年.

第3期

[20] 胡世厚、卫绍生.艰难的二难选择——《三国演义》 的妇女观评析[A] .名家解读三国演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1]董晓玲、张利红.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女性之群体悲剧及其审美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第6卷.

第6期

[22]罗贯中.三国演义[M].刘世德、郑铭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2005.4

[23]沈伯俊.说三国[M].中华书局.2005年12月 .

[24]林成西、许荣生.另眼看三国[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8

[25]刘卫华、胡众庆.缺席、物化、异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女性生存状况.邯郸师专学报[J].2003年12月.

第13卷

第4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试论《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前言

《三国演义》 是一本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以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为中心的男性小说,但也描写了不少女性人物,其中明确记录的有八十多位。

可是一直以来在对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过程和研究历史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在各时期的众多研究著作和研究成果中,大多数是以研究、探讨或者分析《三国演义》 中男性形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而对于有关女性形象的研究著作和研究成果却少得可怜,特别是以《三国演义》

中全部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与以其他的内容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稀少。

正如清代毛宗岗所评的一样“人但知《三国》 之文是叙龙争虎斗之事,而不知为风、为鸾、为莺、为燕,篇中有应接不暇者,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杰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

”[1]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人们对人性认识的加深,对有关文学作品中女性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故本文将综合叙述前人对《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分类;对《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评价、看法和观点,以此为自己的论文做好基础,并为将来之所用。

一、《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著作和成果中,对于《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分类可以说大同小异,却又有所不同。

刘宁、吴险峰在论文《战场上被践踏的花——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中认为“《三国演义》 中并不缺少女性人物,在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作品中,女性以其特殊的行为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在《三国演义》 中,女性角色却几乎都是以悲剧为结尾的。

”[2]故他们认为《三国》 中的女性形象“如小人者”、“如工具者”、“如英雄者”。

而王同书则在《<三国演义>一一女性的“ 悲惨世界”—名著求疵之二》

中根据“悲惨世界中的种种惨状”把女性分为“男人的影子”、“男子征逐的牺牲品”、“男子互赠的礼品”、“没有好下场的男化异”、“有缺点的妇女的急报”。

同时李灿朝在《<三国演义>

中女性的自我隐匿》 这一文中提出“《三国演义》 中女性群体形象概念化、类型化, 她们只是权力争斗的工具与牺牲品, 是忠义的标签和男性的附庸。

”[3] “按照作者的思想观念及女性在被言说中所处地位《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可粗略归纳为几类。

其一, 权力的附庸与牺牲品;

其二, 政治斗争的工具;其三, 忠义的标签;其四, 男人的衣服或影子。

”[4]“把《三国演义》

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加以分类,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舍生取义型, 守节守义型, 女中丈夫型, 才识过人型, 忌妒成性型, 忘义趋利型, 孤苦无助型, 纯粹工具型等等。

”[5] 这一观点是严明、顾友泽在《论<三国演义>女性观的矛盾性》 中所提及的。

另外,在《<三国演义>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道德意蕴》 中郭瑞林也在文中隐含地对女性形象的类型进行了分类。

“《三国演义》 中的众多女性几乎都成了道德化身, 在她们身上体现出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 成为贤妻、良母、节妇、烈女的典型。

”“当然 , 《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也并非全是道德化身, 其中也有淫妇、悍妇、妒妇毒妇 , 她们往往干出一些不忠不义、不仁不义、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6]石麟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化伦理论化及其原因》 一文中写到: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二是伦理思想的载体, 三是出类拨萃的女中丈夫。

当然, 也有的女性, 兼有上述两类或三类的特点。

”[7]而梁燕、于蕴华的《失去自我的生灵——论<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女性》 则把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被剥夺了权力的巾帼英雄”、“迷失了人性本质的女性”、“丧失了人格的软弱女性”。

还有的就是坚毅的《漫谈中的女性及其类型》 把女性形象分为:

烈女、美女、才女、武女、妒妇、淫妇、巫婆、庸妇、碑女、舞女共十类,而“上述10种类型 , 大体上又可以分成三大类:

褒扬性的人物, 一般性的人物, 贬斥性的人物。

”[8]柳晓萌、田兆耀的《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根据道德特征《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

坏女人,美人,节妇烈女和良母的形象”。

[9]

以及叶松林的《女性与皇权——<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类型与价值评析》 中“我们可以将《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 , 由其与皇权而展示的人格意识, 大体可描述成三种类型:

争夺皇权的参与者、工具和牺牲品。

说到底 , 就是皇权的忠实的奴仆。

”[10]

二、有关《三国演义》 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同评价、看法和观点对于《三国演义》 中女性形象的评价主要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悲剧否定说、积极肯定说、矛盾说。

1、悲剧否定说。

这种观点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是充满悲剧性的,是可悲的,是不被人所认可赞颂的,只是让人觉得惋惜。

正如梁燕、于蕴华在《失去自我的生灵——

论<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女性》 中所说“在父系文化意识的支配下, 作家按照他们的想法塑造了女性形象, 当我们撩开加在她们头上的各种面纱之后, 发现无论是高贵的皇族成员, 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 还是温柔美丽的小女子, 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 完全迷失了自我, 或成为男子的附属和泄欲的工具, 或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她们的生活中毫无人格、人权、人道可言, 只有悲剧, 没有喜剧, 生存在男权统治的重重樊篱之中, 完全失去了自我。

”[11]“从以上众多女性的悲剧中, 我们看到在男权统治的世界中, 女性成为男性各种需要的牺牲品, 在各个方面被紧紧地缚住了手脚, 被取消女性人格独立性, 生存在毫无自由、权利、人格的社会最底层。

而最令人悲哀的是, 由于男权文化观念的毒害, 这些女性已完全失去了做为人的尊严, 麻木到忘记了去找回自我, 发现自我”[12]刘宁、吴险峰的《战场上被践踏的花——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写到“《三国演义》 中并不缺少女性人物,在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作品中,女性以其特殊的行为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在《三国演义》 中,女性角色却几乎都是以悲剧为结尾的”[13]“女性作为《三国演义》 中必不可少的形象,却处处受到歧视,最后或多或少挂上悲剧的色彩,使人不禁为之一叹。

”[14]而周泽雄在《青梅煮酒》 一书中的《三国时刻的女人》 中说道:

“三国,对渴望建功立业的男人固然是一次天赐良机,对女人则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灾难。

”[15]宋俊华《<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 “生逢乱世, 是女性的不幸生逢父权制的乱世, 则是女性的大不幸。

《三国》 的妇女很多, 仅有名姓者就有多人, 但其命运却都是悲惨的。

战争带给男性统治者的是权力欲、破坏欲, 带给女性的却是生命的灾难。

”[16]“没有权的女性生命是悲惨的, 有权的女性的生命也是悲惨的。

《三国》 正是用这样血淋淋的事实, 给我们验证了这样一条道理:

当父权制作为社会的制度还没有被彻底推翻之时, 没有权的女性的生命是难以保障的, 她们注定是悲剧的。

而有权的女性试图把权当作生命的唯一, 试图以权来证明自身时, 她们也是徒劳的。

因为……权力女性要么死于自相残杀 , 要么葬身政权本身, 最终都成了无谓的男性统治者相互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17]

另外陈秀香在《悲哉!

挣扎于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的女人们——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中认为“这些女性在男权文化的重压下,在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中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无尊严,命如草芥;沦为政治的附庸,成为统治者争夺玩弄交易的道具;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8]“透过战争硝烟和政治帷幕,我们亦能深刻感受到同时代女性的悲哀。

在男权文化的重压下,在战乱频仍朝不保夕的社会动荡中,她们无论身世显赫,还是卑贱;无论睿智,还是平庸;无论貌美,还是丑陋,皆以悲惨的结局了却了一生。

[19] 并总结感慨道“‘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乐天的哀叹,竟像是对三国妇人而发。

三国时期的女性,无论是生命还是婚姻人格,都只是男性的陪衬而已,这是多么苍白多么软弱的女性世界!

她们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苦苦挣扎的艰难处境”[20]“可见《三国》 就所提及和描绘的妇女而言, 不是生活的写照, 不是历史的镜子, 而是作者主观安排的妇女们的‘悲惨世界’。

”[21]这是王同书的《<三国演义>

一一女性的“ 悲惨世界”—名著求疵之二》 中的观点。

还有的就是罗譞在《从<三国演义>

的女性形象塑造看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中提到“在《三国演义》 中,与一系列栩栩如生、可触可摸的男性形象的成功塑造相比,女性形象可谓面目模糊、黯淡无光。

她们没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

在男人眼中,她们是仅供淫乐、侮辱与蹂躏的对象,是政治交易的工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2]

2、积极肯定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是值得肯定和赞颂的,她们有值得让人认可的积极向上和表彰的地方。

在《从<三国演义>看传统“妇道”的变迁》 熊笃赞道“《演义》 张扬妇女也应与男儿一样, 大智大勇, 临死不屈, 舍身取义, 为国捐躯。

不仅符合

《演义》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 也体现了妇女在政治大节和人格精神上与男子的平等思想 , 是对“三从四德”的一种伟大超越。

”[23]而杨林夕的《柔肩担道义—— 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 提到“与男性的崇智尚勇相比, 《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了重德的倾向。

其表现如下:

一、拥刘反曹;

二、忠君爱国;

三、教育孝顺;

四、节妇烈妇;

五、大义凛然。

”[24]还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众多女性几乎都成了道德化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 成为贤妻、良母、节妇、烈女的典型。

当然,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也并非全都是这样, 其中也有道德败坏的, 她们往往干出一些有违妇德、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25]但“小说写这些悍妇、淫妇、妒妇、毒妇, 既是对恶德的谴责和否定, 同时也是作为上述良母、贤妻、节妇、烈女的陪衬, 以突出小说的道德倾向。

”[26]

另外剑锋在《巾帼不让须眉——论<三国演义>中的妇女的艺术形象》 中写道“《三国演义》 描绘的妇女,即没有《红楼梦》 里林姑娘、宝姑娘们的脂粉气,也没有《水浒传》 里孙二娘,三娘们的江湖气,而是具有巾帼英雄的气概。

他们有的机智、勇敢,有的敢于反抗,有的嫉恶如仇,有的精忠报国,确是女英雄。

”[27]对其中的女性给予肯定和赞颂。

并且宋俊华在《<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 中也对女性进行了认可和肯定“《三国》 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 政治婚姻只是其中的插曲, 因此作者无暇从容描述女子这种婚姻的心理 , 但在小说字里行间, 我们仍可感受到三国女子对这种肮脏婚姻交易的反抗精神和对哩想婚姻的大胆追求。

”[28]

还有《<三国演义>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道德意蕴》 中郭瑞林认为“作者突破“男女卑”的传统观念 , 站在肯定的立场, 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 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 使《三国演义》 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29]

“从《三国演义》 所写的女性形象以及所赋予的道德内涵来看 , 应该说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尊重妇女、肯定乃至称道妇女 , 没有任何轻视和歧视的意味。

”[30]而“从《三国演义》 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特点、所赋予的思想道德内涵, 以及笔致的干净等方面来看, 小说作者的妇女观是充满理性的, 表现出褒多于贬的肯定性。

同时小说又摆脱了“红颜祸水”论的影响 ,避免了色情污秽的描写, 使小说具有较高的思想品位和道德品位。

”[31]

3、矛盾说。

这种观点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鲍军海的《试论<三国演义>作者的妇女观》 这么认为“罗贯中在妇女问题上的心态是矛盾的, 主要呈以下三种对立状态。

一、对“巾帼英雄”的赞颂与“女人衣裳”的宣扬;

二、对坚贞节妇的肯定与对改嫁妇女的认同;

三、自主的选择与不得已的顺从”[32] 另外曾良的《论<三国演义>

对妇女描写的矛盾心态——兼评叶昼、毛宗岗的妇女观》 则从“承认与否定妇女自身价值”、

“对守节与失节的态度”两个方面来阐述妇女描写的矛盾心态。

还有胡世厚、卫绍生在《艰难的二难选择——<三国演义>的妇女观评析》 也提到“《三国演义》 中有关女性的描述, 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两难心理, 使作者时时面临着两难选择作为历史小说, 作者不可能把矛盾心态和两难选择表现于二难推理中, 而只能借助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有时, 作者情之所至 , 不免站出来直抒胸臆。

然而 , 此时此地 ,彼时彼景, 是倾向于此, 还是倾向于彼, 作者却始终徘徊不定 , 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33]

并从“一、人与非人的选择;

二、女色与女祸的选择;

三、守贞与失节的矛盾;

四、自主与从人的矛盾”

四个方面来说明有关女性的矛盾观点。

接着是严明、顾友泽在《论<三国演义>

—— 女性观的矛盾性》 中写到“在女性与政治的关系上,《三国演义》 中也表现出明显的矛盾观念.首先 , 作者的基本态度是反对妇女干政。

……然而, 同在这部作品中, 另有一些女性的干政行为却没有引起作者的反感, 相反, 作者甚至还以赞赏的口吻叙述女性的参与政治谋划。

”[34]“依照传统的观念, 作为历史小说的作者把女性看成弱者看成是男子的附属品, 这是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作者在小说中, 化力气展示的并非此种弱者女性,而是有才学、有胆识的巾帼英雄和忠义女子。

”[35]“这样, 作者对女性的看法就有了矛盾,既把女子看作男性的附属品, 是男性保护的对象, 是弱者同时, 又大力赞扬英姿飒爽、具有豪侠风范的女子以及敢于逆丈夫意志而行动的女子。

”[36]

注释:

[1] 朱一玄刘毓忱 《三国演义资料汇编》 [M] 天津:

白花文艺出版社1983.287

[2] [13][14] 刘宁吴险峰 《战场上被践踏的花——浅析<三国演义>

中的女性形象》 [J]安徽文学2007年10月

第11期1

[3] [4] 李灿朝 《<三国演义>中女性的自我隐匿》 [J] 湖南社会科学

 2004.4.98-100

[5] [34] [35] [36] 严明顾友泽 《论<三国演义>女性观的矛盾性》 [J]

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

第1期.137-153

[6] [29] [30] [31] 郭瑞林 《<三国演义>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道德意蕴

[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第25卷

第2期

[7] 石麟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化伦理论化及其原因》 [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九二年

第一期

[8] 坚毅 《漫谈<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及其类型》 [J] 海南师院学报1997年

第1期总

第十卷

第35期

[9] 柳晓萌、田兆耀 《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 [J] 安徽文学2009年

第2期

[10] 叶松林 《女性与皇权——<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类型与价值评析》 [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

第3期

[11] [12] 梁燕、于蕴华 《失去自我的生灵——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中的女性》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5月

第18卷

第3期

[15] 周泽雄 《青梅煮酒》 一书中的《三国时刻的女人》 [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2007.172

[16] [17] [28] 宋俊华 《<三国演义>的女性价值取向》 [J] 零陵师专学报1998年

第2期

[18] [19] [20] 陈秀香 《悲哉!

挣扎于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