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2307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花钟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花钟教学设计.docx

13花钟教学设计

13、花钟(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鲜花,因为它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但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花钟》,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花的?

板书课题:

13、花钟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借助拼音,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检查学生阅读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凌晨蔷薇绽开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吻合花圃大致传播修建陆续

2、积累词语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观察欣然怒放昙花一现

3、与同学交流,怎样记忆课文中的生字。

并相互听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熟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

各种花开花的时间不同。

第二自然段:

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

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

万瘦菊__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

作者描述花的开放,用的句式有什么不同?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思考: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同学交流:

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

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

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Suxingjiaonenchuanboluxushiyi

()()()()()

(二)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暮(mumo)色干燥(caoxao)欣然怒(nunu)放

吻(wuwen)合淡雅(zhiya)绽(zhanding)开笑脸

(三)补充词语完整。

争奇斗()芬芳()人含笑一()欣()怒放

()头丧气欢()乱跳千呼万()自()自语

(四)连一连

花蕾花瓣花粉种子

结出传播舒展绽开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

2、五点左右,艳丽的墙薇

3、七点,睡莲

4、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

5、下午三点,万寿菊

6、傍晚六点,烟草花

7、七点左右,月光花

8、晚上八点,夜来香

9、九点左右,昙花

10、一位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组成花的“”,这就是很有趣的。

二、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课外思考

《同步练习》P24第六、七题。

 

参考资源:

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4、蜜蜂(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学习这篇课文,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植物的奇妙,今天我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去了解昆虫的奥秘。

板书课题:

14、蜜蜂

读题,了解蜜蜂吗?

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可以找同学一起读),遇到生字做上记号,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认读生字词(集体读,个人读,开火车读)

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

(2)指导理解词语

试验:

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和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作。

证实:

证明其确实。

推测:

根据已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迷失:

弄来清(方向),走错(道路)。

本能:

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三、再读课文。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与同学交流。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1、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读一读,口头组词。

3、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

二、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听说”了什么?

我想做什么试验?

为什么要做试验?

这段讲了作者做试验的目的。

体现作者求实的科学态度。

2、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找出关键的词句来。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是你,你将怎样做这个试验?

这段讲了做者做试验的方法和推测。

3、第三自然段:

我是怎样推测的?

推测是什么意思?

蜜蜂有几只回来了,是什么时间吗?

这段写了作者的观察的推测,试验的最初结果。

4、第四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这段写了作者对蜜蜂飞行时间的分析,说明蜜蜂飞行速度很快。

5、第五自然段:

蜜蜂都飞回来了吗?

这段写了作者对试验的观察,发现蜜蜂飞回来了。

6、第六自然段:

蜜蜂靠什么飞回来的?

这一段写了试验的结果。

三、思考:

1、课文写了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分了几步来做?

我们按作者的试验过程,给课文重新分分段怎样分?

(可分三个部分:

说明做试验的目的;做试验的过程;对试验的结论。

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作者通过观察与推测得出试验的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体现了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科学态度,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课文中用了“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读读课后“资料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练习。

(一)抄写下面词语。

试验论证推测包括沿途超常大概准确无误

(二)写反义词

陌生——()超常——()阻力——()

准确——()机动——()遥远——()

(三)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改为不用问句而意思不变的句子。

2、蜜蜂认路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

蜜蜂认路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把两个句子用关联词连起来。

二、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实物显微镜,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问:

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这一过程的,板书课题。

(15、玩出了名堂)

二、阅读课文

1、边读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想想课文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什么名堂?

3、读一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固定、皇家学会、俄国

2、比一比,组词。

镜()阅()拜()固()

境()闻()湃()古()

看kàn(看见)磨mó(磨刀)调tiáo(调节)待dài(期待)

看kān(看守)磨mò(磨坊)调diào(调查)待dāi(待会儿)

四、再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五、练习写字。

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认读本课生字词。

二、指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自然段

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问题?

这段写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

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是怎样玩的?

玩出了什么名堂?

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做放大镜。

3、第四自然段

列文虎克再一次玩放大镜,是怎样玩的?

发明了什么?

列文虎克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4、第五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写了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对人类的贡献之大,轰动了世界。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交流讨论:

1、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他的工作是什么?

他是怎样玩镜片的?

2、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显微镜的?

他用显微镜看到了什么?

3、“小人国”“居民”“玩具”为什么用上引号?

4、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在我们的玩耍之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练习。

(一)看拼音这写词语。

Langfeisuiyixiweimingtangjiandan

()()()()()

(二)比一比,组成词

镜()访()阅()待()

境()坊()闲()持()

(三)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看(kankan)守魔(momo)镜调(tiaodiao)

(四)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话。

他把原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或者……

(五)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作业。

1、说明下面词语在文中指什么。

“玩具”指

新世界里的“居民”指

2、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16*、找骆驼(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

商人和老人。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

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

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

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参考资源:

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学目标】

本次安排的内容有: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互相交流,交流中表达要求流利,内容具体;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的,要有具体的内容。

自主发现,发现形近字的相同和不同点;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拓展延伸,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了解鲁班的故事,收集更多的资料。

二、【教学课时】

3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

有哪些新的发现?

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找2个学生的日记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

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读读自己的习作,放声朗读,检查修改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6.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小结:

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5.拓展练习:

形近字组词。

二、日积月累

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小结:

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