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748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docx

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社保考试必备名师精品资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D)负责对聘任的仲裁员以及仲裁活动进行监督,包括对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庭组成、仲裁员的仲裁活动等进行监督。

A.人社部门纪检监察机构B.人社部门法制工作机构

C.人社部门人事管理机构D.仲裁委员会

2.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B)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3.劳动争议由(D)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A.企业注册地B.劳动者户籍地

C.劳动者住宿地D.劳动合同履行地

4.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C)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A.5日B.10日C.15日D.30日

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D)指定。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A.全体职工B.职工代表大会C.工会D.企业负责人

6.仲裁庭应当在开庭(C)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前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A.3日、5日B.5日、7日C.5日、3日D.7日、5日

7.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D)内结束。

A.7日B.15日C.30日D.45日

8.调解人事争议,应自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之日起(C)内完成调解。

逾期未完成的,视为调解不成。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9.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B)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A.30日B.15日C.10日D.5日

10.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C)为共同当事人。

A.劳动者和用工单位B.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单

C.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D.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

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D)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A.30日B.15日C.10日D.5日

12.仲裁案件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C)。

A.60日B.30日C.15日D.10日

13.劳动争议案件的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C)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5日B.7日C.10日D.20日

1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

仲裁庭由(C)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A.1名B.2名C.3名D.5名

15.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C)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A.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一方B.首席仲裁员

C.仲裁庭D.仲裁委员会

16.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D)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60日B.30日C.20日D.15日

17.下面哪种情况,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B)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第三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D.申请人的近亲属申请停止执行的

18.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A)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A.经复议机关批准B.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C.经同级政府批准D.自己认为有必要

19.申请人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或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A.15日B.30日C.60日D.1年

2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从申请人知道行政复议权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D)。

A.3个月B.六个月C.1年D.2年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D)为被申请人。

A.该派出机构B.该内设机构

C.该其他组织D.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22.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C)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5日B.10日C.15日D.30日

23.申请人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的,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指定其内部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并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C)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

A.60日B.30日C.20日D.10日

24.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C)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A.组织调查B.举行听证会C.书面审查D.集体研究讨论

25.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C)日内,向统筹地区人力资

A.5日B.15日C.30日D.45日

2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C)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日B.30日C.60日D.90日

2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D)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A.行政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

C.省政府规章D.规范性文件

2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期间,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C)。

A.告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B.不予受理

C.符合法定条件,应当受理D.仲裁结束后,予以受理

29.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C)。

A.20日B.30日C.60日D.三个月

30.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D)。

A.合法性B.真实性C.适当性D.合法性和适当性

31.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前,行政部门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受行政部门告知后(D)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

A.10日B.7日C.5日D.3日

3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法制机构接到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申请后,应当立即确定听证主持人和听证记录员。

由听证主持人在举行听证的(C)前送达听证通知书。

A.3日B.5日C.7日D.10日

33.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D)负责本部门的听证工作。

A.承担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机构B.承担人事管理工作的机构

C.承担纪检监察工作的机构D.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

3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需要报请(D)进行指定管辖。

A.当地政府法制部门

B.当地政府

C.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D.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35.情况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C)。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36.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C)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A.同一事实B.同一理由

C.同一的事实和理由D.新的事实和理由

37.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D)后,可以按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A.集体讨论B.集体研究

C.召集有关人员研究D.集体讨论通过

38.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C)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A.刑事诉讼法B.行政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

D.仲裁法

39.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行政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工作程序及文书格式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09〕2号)规定,行政机关对拟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将《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核表》、《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书》初稿和行政执法卷宗副本报(C)进行审核。

A.同级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监察的工作机构

B.同级行政部门负责纪检监察工作机构

C.同级行政部门负责法制工作机构

D.同级政府负责法制工作机构

4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内提出。

A.一年B.六个月C.三个月D.一个月

41.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C)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上述文书送达当事人。

A.3日B.5日C.7日D.10日

42.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较重的行政处罚”是指: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处以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B)元以上罚款。

A.1000元5000元B.2000元10000元

C.5000元20000元D.10000元50000元

43.《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C)

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A.3个月B.5个月C.6个月D.12个月

44.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按照我省规定,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应当进行最低不少于(A)个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

45.职业中介机构向劳动者收取抵押金或者与用人单位恶意串通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按(C)标准处以罚款。

A.500元至2000元B.200元至2000元

C.每人500元至2000元D.每人200元至2000元

46.《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善及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A)。

A.就业专项资金B.创业基地资金

C.农民工子女助学贷款D.继续教育经费

47.《吉林省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其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一般掌握在(C)万元左右,对有发展前景、信用好、有还款能力的经营项目,经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协商一致,贷款额度可以适当放宽,最高不超过(C)万元。

A.1万元2万元B.2万元4万元

C.2万元5万元D.3万元5万元

48.我省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规定,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C)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A.1年B.2年C.3年D.5年

49.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政策规定,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全省每年组织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试行见习雇员制度,见习雇员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协议,见习原则上不超过(D)个月。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

50.《就业促进法》规定,对(B),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A.农民工和残疾人

B.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

C.失业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D.零就业家庭成员

51.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服务、就业登记、(D)等项公益性就业服务。

A.签定劳动合同B.贴息贷款

C.社会保险补贴D.人才评价服务

52.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经(D)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A.国家B.省C.市D.县

53.就业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可以向所在地街道(乡、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D)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A.政府B.残联C.民政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54.高等院校应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完善(A)制度。

A.就业实习B.职业培训C.面试指导D.岗位培训

5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A)实现就业。

A至少有一人B全部C一人D二人

56.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D)以外的行政处罚。

A警告B罚款C责令停产停业D限制人身自由

57.用人单位对招录人员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不得以怀孕、产假(C)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A.不称职B.违反公司制度C.哺乳D.工作技能

58.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为参保本人缴费工资的(D)%。

A.16%B.12%C.11%D.8%

59.社会保险作为政府举办的一项社会制度,具有强制性、共济性、(D)等特征。

A.保障性B.福利性C.普惠性D.普遍性

60.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筹资方式是(C)。

A.完全积累式B.现收现付制

C.部分积累式D.以至定收制

61.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纳数额的(D)%确定应缴数额。

A.60%B.80%C.100%D.110%

62.我省政策规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财政供款事业单位,在(C)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新参加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8年

63.我省社会保险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为(B)年。

A.10年B.15年C.20年D.没有限制

64.目前,我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为(C)%

A.21%B.21.5%C.20%D.23%

65.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C)时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66.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C)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A.5日B.7日C.15日D.30日

67.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属于:

(A)

A.长期保管B.五年期保管

C.十年期保管D.二十年期保管

68.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D),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A.应计制B.权责发生制C.基金积累制D.收付实现制

69.《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

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D)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企业B.用人单位C.劳动者D.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70.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D)、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B.公认C.公开D.公平

71.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7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D)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A.可以B.不应C.应当D.不得

73.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B)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B.一个月C.二个月D.三个月

74.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

A.一个月B.二个月C.半个月D.一个半月

75.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A)。

A.违约金B.赔偿金C.补偿金D.损失费

76.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

A.继续有效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77.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

A.即时终止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78.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B.十五日C.一个月D.三个月

79.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单位(D)。

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C.变更投资人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80.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B)年备查。

A.一B.二C.三D.五

81.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C)万元。

A.《公司法》三十B.《合伙企业法》三十

C.《公司法》五十D.《合伙企业法》五十

82.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D)。

A.劳动合同B.集体合同C.用工协议D.劳务派遣协议

8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A)有关规定执行。

A.《劳动合同法》B.《民法通则》

C.《合同法》D.《公务员法》

84.劳务派遣一般在(D)、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A.长期性B.固定性C.流动性D.临时性

85.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情节严重的,以每人(D)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A.一千元B.五千元以下C.五千元D.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86.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D)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三B.五C.八D.十

87.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D)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A.劳动行政部门B.劳动监察机构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88.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B)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半个月B.一个月C.一个半月D.二个月

89.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A)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A.书面B.口头C.书面或口头D.邮递送达

90.用人单位聘用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应当与其签订书面(A)。

A.聘用协议B.劳动合同C.聘用合同D.返聘协议

9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应当于(C)

日内立案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且一般应当于()日内处理结案。

A.2;15B.7;15C.7;30D.10;15

9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A)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第四级B.第三级C.第二级D.第一级

93.对符合规定的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A)日内立案。

A.5B.7C.10D.15

94.地方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C)个工作日内报送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A.5B.7C.10D.15

95.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

工伤医疗期应当按照轻伤和重伤的不同情况确定为1个月至(D)个月,严重工伤或者职业病需要延长医疗期的,最长不超过三十六个月。

A.6B.12C.18D.24

96.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

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A)。

A.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十二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入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C.统筹地区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D.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资

97.工伤职工的护理等级由(A)评定。

A.劳动鉴定委员会B.所在单位C.医疗机构D.经办机构

98.劳动者必须年满(B)岁方可求职。

A.14B.16C.18D.15

99.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C)日内,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

A.15B.20C.30D.60

100.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B)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6个月B.1年C.2年D.3年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第四十八条规定: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C)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A.县级B.市级C.省级D.中央

10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符合执法条件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各级受委托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时(B)。

A.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B.不能以自己组织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C.可以自由地行使罚款权

D.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103.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支(大)队,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由以下(B)机关承担。

A.受委托组织B.委托行政机关

C.委托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D.行政复议机关104.《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B)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A.1B.2C.3D.4

105.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A)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50B.20C.30D.40

106.温家宝总理在今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