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56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docx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金堂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

金堂中学高2017届高二上期收心考试试题

历史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逢年过节时四川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图1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冶铁C.纺织D.制瓷

3.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

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4.唐代有诗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获取史料的途径有①史书记载②文学作品③考古发掘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商业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6.下组图片所示内容,主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生产目的是

A.宋代官窑B.家庭手工业C.明朝机房D.江南制造总局

7.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9.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B.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C.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D.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11.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12.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

“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13.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源于①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②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③“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④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表1所示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一五”到“十一五”时期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表1

时期

时间(年)

主题词

“一五”

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二五”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1991—1995

“十一五”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解决温饱成效显著B.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D.全面小康走向富强

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

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开展D.海外市场的扩大

19.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20.表2是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

导致表2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A.一战的影响B.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经济危机的打击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21.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

23.“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浪潮”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减少行政干预经济B.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增加政府公共开支D.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24.历史探究小组如此描述某国际组织,“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适应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要求”。

这一国际组织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2.本卷共题,共52分。

25.(28分)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分)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2分)

 

材料四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4)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8分)

表3中国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表

时间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主要实践

自我完善

20世纪50年代

A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1978年后

西方

C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D

26.(24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9世纪中期,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概括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途径。

(3分)

 

材料二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罗斯福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的“计划”。

(3分)这些“计划”有什么作用?

(2分)

 

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3)材料三中“三大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各是什么?

(3分)简析这些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材料四

表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国家类别\年份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4分)

 

2015—2016(上)金堂中学高2017级入学考试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共48分

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

1—5:

DBDCB6—10:

CBDCA11—15:

BACDB

16—20:

CCBAC21—24:

DCCB

第Ⅱ卷共52分

25.(28分)

(1)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任2点4分)

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瓦肆”“夜市”);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任2点4分,)

依据: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分)

(2)变化:

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实质:

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2分)

(3)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任2点4分)

(4)A.苏联;(2分)B.实行计划经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2分)C.先进经营方法、管理技术;(2分)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分)

26.(24分)

(1)事件: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分)

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

(3分)

(2)“计划”: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3分)

作用:

缓解了失业压力,缓和了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2分)

(3)组织:

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分)

影响:

有利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占据优势地位;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协调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4分)

(4)问题:

20世纪70—90年代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分)

应对: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加快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采意给分。

任2点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