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52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docx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内部评估

2/16

目录

一、 确定一二级关键指标 3

二、 建立评估指标评语集合 3

三、 计算评估指标权重步骤 4

四、 计算评估指标权重 5

五、 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8

六、 评估指标体系评分表 10

一、确定一二级关键指标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一级、二级关键指标由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专业教学过程状况、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和社会综合评价4个一级指标和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团队等15个二级指标构成。

表1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关键指标(一级、二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专业设置

专业教学团队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校企合作

专业教学过程状况

课程设置及教学

实践教学

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专业教学团队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及技术革新

专业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情况

社会综合评价

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

毕业生就业状况

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毕业生就业三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就业单位认可度

毕业生自我认可度

各种奖励加分

二、建立评估指标评语集合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的特征,对专业建设过程状态的评语(评分点)比较多,应试具体情况而定,对各评估指标的评价都可以归属整理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并设定个等级对应的分值可设置参考值为95,60,45。

因此评语集V={“优良”“合格”“不合格”},其对应的评语分值集G={95,60,45}。

i计算一致性指标CI=

(2-2)

5/16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存相同重要性

2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如果因素i与因素j的重耍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ij=1/aij

其二:

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

如下:

三、计算评估指标权重步骤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基本步骤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二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三是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其一:

判断矩阵是按一定的准则,比较两个因素Ai和Aj的重要性,对重要程度赋予一定数值,采用1-9标度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具体含义见下表。

对于n个元素来说,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

A=(aij)m×n aij=Ai/Aj (2-1)

判断矩阵A应具有如下性质:

aij>0;aij=1/aij;aij=1。

表21-9标度的含义

ii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对n=1,2,…9,T.L.Satty

给出了RI的值,如下表所示:

表3

n阶矩阵RI的取值

n

1

2

3

4

5

6

7

8

9

权重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iii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CI/RI (2-3)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四、计算评估指标权重

科学地选取评估指标后,接下来要考虑如何为各评估指标确定合理的权数。

权数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

评估指标的权数也即各个评估指标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数确定的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估工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权数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估对象优劣顺序的改变。

因而科学地确定权数在综合评价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权重的确定可釆用特尔斐法、专家会议法、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加以确定。

其中层次分析法应用数学手段,采取多因素分级处理,由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给出判断矩阵,通过数学运算确立各指标合理的权值。

这种方法是目前解决多指标多层次权重问题的一种最为有效方法。

根据有关方面专家通过经验分析,采用标度法,从上到下逐层确

定因素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比值,综合成专家群体的综合判断矩

阵,一级指标权重专家判断矩阵模板如下表:

表2一级指标权重专家判断矩阵

专业建设质量

专业建设基本

情况U1

专业教学过

程状况U2

社会服务能

力水平U3

社会综合

评价U4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U1

专业教学过程状况U2

社会服务能力水平U3

社会综合评价U4

为评估指标体系更完备需构建各指标的权重。

一般来说,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指标权重是表明该指标重要程度和作用大小的数字指标,又称为权数,它应该要客观反映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专业建设内部质量评估指标的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

步骤如下:

Step1: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价关键指标(一、二级),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Step2:

构造判断矩阵,运用1-9级标度法进行比较和判断;

Step3:

求解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Step4:

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步骤求得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重如表10第2栏“AHP方法取得的一级指标权重”、第5栏“AHP方法取得的二级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考虑到计算的方便性和统一性,将权重系数进行优化,小数点后两位统一以“0”或“5”结尾,二级指标考虑到计算的精确性,将权重系数进行优化,统一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三位,优化后结果如表

10第3栏“优化后的一级指标权重”、表3第6栏“优化后的二级指标权重”。

表3一级指标AHP方法权重和优化后权重

10/16

一级指标

AHP方法权重

优化后权重

二级指标

AHP方

法权重

优化后权重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0.2593

0.25

专业设置

0.0333

0.033

专业教学团队

0.0889

0.089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0.0481

0.048

校企合作

0.0889

0.089

专业教学过程状况

0.3333

0.35

课程设置及教学

0.2000

0.2

实践教学

0.1333

0.133

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0.1481

0.15

专业教学团队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及技术革新

0.0889

0.089

专业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情况

0.0593

0.06

社会综合评价

0.2593

0.25

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

0.0296

0.03

毕业生就业状况

0.0259

0.026

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0.0370

0.037

毕业生就业三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0.0222

0.022

就业单位认可度

0.0296

0.03

毕业生自我认可度

0.0259

0.03

各种奖励加分

0.0889

0.089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指标分值

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0.033)

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9

基本情况

定位、培养规格要求

(0.25)

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专业团队构成、专业团队梯队、

24

在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质量评估指标、评估观测点及基

于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专业建

设内部评估一二级指标体系及指标分值如下表所示:

表4一二级指标体系及指标分值

五、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在运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评估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内部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时,要遵循以下步骤;

Step1:

根据专业现状和评价目的,设定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目标的尺度和准则。

在制定评价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具体化、行为化、可操作化,因为它是指标体系

(0.089)

专业团队梯队、师生比等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0.048)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设备、设备性能及维护

13

校企合作(0.089)

正在进行合作的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展课程实训、合作开展顶岗实习等

24

专业教学过程状况(0.35)

课程设置及教学(0.2)

专业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模式等

54

实践教学(0.133)

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实训实习项目、实践教学指导等

36

社会服务能力水平(0.15)

专业教学团队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及技术革新(0.089)

专业团队带头人年均完成项目、专业团队总体年均完成项目、年度科研课题到账经费等

24

专业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情况(0.06)

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项目数、年度职业资格鉴定总人数等

16

社会综合评价(0.25)

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0.03)

近三年计划招生数、近三年实际报到人数

8

毕业生就业状况(0.026)

一次就业率、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

7

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岗位变动情况(0.037)

毕业生就业总体变动率、专业对口变动率等

10

毕业生就业三年后岗位变动情况(0.022)

总体变动率、专业对口变动率

6

就业单位认可度(0.03)

专业对口岗位一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不对口岗位一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

8

毕业生自我认可度(0.03)

三年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满意度、三年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满意度

7

各种奖励加分(0.089)

学生获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专业老师

个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

24

8/16

中最低层次的指标,对目标的考察实际就是对最低层次指标的考察。

Step2:

给每个二级评估指标赋予分值,为了便于计算,基于二级指标的分值下设观测点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处理。

根据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建议“专业建设基本情况”指标总分为70分;“专业教学过程状况”指标总分为90分;“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指标总分为40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总分为70分;总分满分为270分。

Step3:

依照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部质量评价专业的实际情况打分。

Step4:

评价结果汇总。

Step4: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高职院校内部专业建设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对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六、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评分表

通过咨询专家,专题讨论,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详见下表。

其中: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70分/23题)、专业教学过程状况(90分/26题)、社会服务能力水平(40分/10题)、社会综合评价(70分/21题)。

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各项评分累计满分为270分,得分在

180分以上者为合格专业,如果得分不满180分者视为不合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1.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1.1专业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A、有确定需求

3

B、需求不确定

2

C、没有调研预测

0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A、岗位准确清晰

3

B、岗位基本明确

2

C、岗位笼统模糊

1

培养规格要求

A、准确体现了岗位工作要求

3

B、与岗位工作要求基本吻合

2

C、与岗位工作要求不够吻合

1

1.2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

A、有本专业教授职称

3

B、有本专业副高以上职称

2

C、有非本专业学历职称

1

A、是本专业专任教师

3

B、是相近专业专任教师

2

C、是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

1

A、近三年内有较多企业实践经历

3

B、近三年较少参与企业实践

2

C、近三年没有参与企业实践

0

专业团队构成

A、全部是本专业专任教师

3

B、少量骨干老师需借用其它专业的教师

2

C、尚未形成结构健全专业团队

0

专业团队梯队

A、教授/副教授中初级比例1:

3:

6

3

B、高级/中初级比例.4-.6

2

C、尚未形成结构健全专业团队

0

师生比

A、1:

15及以上

3

B、1:

15(不含1:

15)—1:

17

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C、1:

18及以下

1

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

A、聘有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

3

B、兼职专业带头人没有实际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

2

C、没有聘用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

0

聘用企业兼职人员加盟专业团队

A、常年聘用兼职教师占二分之一

3

B、兼职教师占比达三分之一

2

C、兼职教师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0

1.3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实验实训场所

A、已建实验实训室(中心)基本满足本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3

B、尚有少数实验实训室(中心)还在筹建之中

2

C、尚缺专业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中心)

0

A、国家实训教学中心基地

4

B、省实训教学中心基地

2

C、其他

1

实验实训设备

A、完全满足教学需要(3-4人/台)

3

B、基本够用(5-8人/台)

2

C、台套数明显不足(9人以上/台)

1

设备性能及维护

A、状态良好(8%可用)

3

B、能正常使用(6%-79%可用)

2

C、不能正常使用(59%以下可用)

1

1.4校企合作

正在进行合作的企业

A、4个以上

3

B、2个

2

C、2个以下

1

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A、深度参与

3

B、一般参与

2

C、名义参与

1

合作开展课程实训

A、提供完整教学支持

3

B、仅提供实训岗位

2

C、仅提供象征性的合作支持

1

合作开展顶岗实习

A、提供完整实习支持

3

B、仅提供实习岗位

2

C、仅提供象征性的合作支持

1

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A、签订了2年以上订单培养协议

3

B、签订了一届订单培养协议

2

C、没有订单培养

1

合作推进学生就业

A、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岗位

3

B、为学生提供间接就业机会

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C、没有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

0

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A、近三年合作进行2项以上技术研发

3

B、合作进行了1项技术研发

2

C、没有技术研发合作项目

0

合作开展社会职业培训

A、每年都有合作培训

3

B、偶尔有少量合作培训

2

C、没有合作培训

1

2.专业教学过程状况

2.1课程设置及教学

专业课程内容

A、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工作充分对接

5

B、初步体现对接理念

2

C、偏重传统学科性知识

1

课程开发

A、校企合作开发

5

B、老师自主开发

2

C、沿用已有课程

1

课程建设

A、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5

B、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

C、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教材编写

A、校企合作编写

5

B、专业老师自编

2

C、采用通用教材

1

A、国家“12.5“规划教材并使用

5

B、省规划教材并使用

3

C、校内自编使用的教材

1

课程教学模式

A、做中学或理实一体化模式为主

3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为主

2

C、知识传授为主模式

1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B、C类课程教学

A、承担B、C类课程教学占比达二分之一

5

B、承担B、C类课程教学占比达三分之一

2

C、承担B、C类课程教学占比未达三分之一

1

课程教学管理

A、课程开设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3

B、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有少量出入

2

C、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有较大出入

1

A、课务安排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进程

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B、课务安排基本合理、教学秩序正常

2

C、课务安排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出入较大

1

国家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A、主持项目

3

B、参与项目

2

C、空缺

0

省级开放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A、主持项目

3

B、参与项目

2

C、承担本院培育项目

1

已建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

A、互动性强

3

B、利用率高

2

C、仅有展示功能

1

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满意度

A、很满意

3

B、基本满意

2

C、不满意

0

学生对专业课程开设满意度

A、很满意

3

B、基本满意

2

C、不满意

0

2.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组织安排

A、体系完整、严谨,安排有序

3

B、教学内容有明显的衔接连续性

2

C、教学内容散乱、缺乏系统设计

0

实训实习项目

A、一半以上与企业共同开发

3

B、一半以上由学校教师开发

2

C、实训项目脱离企业实际

0

专业实践教学总课时

A、占专业总课时数二分之一

3

B、未达二分之一

2

C、未达三分之一

0

实践教学指导

A、校内专业老师胜任现场指导

3

B、校内专业老师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实训

2

C、校内专业老师难以担当现场指导

0

校内实验、实训室设备使用

A、使用率很高

3

B、使用率一般

2

C、使用率较低

0

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维护及耗材投入

A、有较高投入

3

B、有投入

2

C、没有投入

0

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A、4个以上

3

B、有2个

2

C、没有

0

利用校外实训基

A、每学年安排2周以上

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地进行实训教学

B、仅在二年级安排2周以上

2

C、除顶岗实习外,没有实训安排

0

实训教学成效

A、考核测评办法严谨有效

3

B、考核测评办法简单粗放

2

C、基本没有考核测评

0

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度

A、75%以上

3

B、6%-75%

2

C、6%以下

0

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实习项目吻合度

A、75%以上

3

B、6%-75%

2

C、6%以下

0

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A、9%以上

3

B、8%以上

2

C、6%以上

1

3.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3.1专业教学团队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及技术革新

专业团队带头人年均完成项目

A、2项以上

4

B、1项

2

C、没有项目

0

专业团队总体年均完成项目

A、2项以上

4

B、1项

2

C、没有项目

0

理工、艺术类专业老师获得专利授权

A、2项以上

4

B、1项

2

C、没有项目

0

*文科专业为社会单位所作的专题调研、咨询性项目

A、2项以上

4

B、1项

2

C、没有项目

0

理工科专业老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

A、有2项以上获得转化

4

B、有1项获得转化

2

C、没有转化

0

*文科专业为社会单位所作的专题调研、咨询性项目被采用情况

A、2项以上

4

B、1项

2

C、没有采用

0

*艺术类专业公开参展

A、国家级参展

4

B、省级参展

2

C、院校参展

1

年度科研课题到账经费

A、2万

4

B、1万

2

C、5万

1

*人文社科类专业科研课题到账经

A、4万

4

B、2万

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C、1万以下

1

年度技术研发到账经费

A、1万

4

B、5万

2

C、5万以下

1

*人文社科类专业咨询服务、专题调研到账经费

A、2万

4

B、1万

2

C、1万以下

1

3.2专业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情况

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项目数

A、逐步增加

4

B、保持稳定

2

C、逐年减少

0

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人数与本专业学生总数之比

A、达到2:

1

4

B、达到1:

1

2

C、处于1:

1以下

0

年度职业资格鉴

定总人数

A、逐年上升

4

B、保持稳定

2

C、不稳定

0

面向在校生的社会性职业培训人数

A、逐年上升

4

B、保持稳定

2

C、明显下降

0

4.社会综合评价

4.1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

近三年计划招生数

A、增加

4

B、持平

2

C、减少

0

近三年实际报到人数

A、上升

4

B、持平

2

C、下降

0

4.2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次就业率

A、95%以上

4

B、85%-94%

2

C、85%以下

0

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

A、6%以上

3

B、4%-59%

2

C、2%-39%

1

4.3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毕业生就业总体变动率

A、低于4%

3

B、低于5%

2

C、高于6%

1

专业对口变动率

A、低于4%

3

B、高于4%且低于6%

2

C、高于6%

1

学生就业月收入情况

A、高于27元

4

B、24-27元

3

C、低于24元

1

4.4毕业

总体变动率

A、低于4%

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评分点(评语)

预设分值

生就业三年后岗位变动情况

B、低于5%

2

C、高于6%

1

专业对口变动率

A、低于4%

3

B、高于4%且低于6%

2

C、高于6%

1

4.5就业单位认可度

专业对口岗位一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

A、很满意

4

B、基本满意

3

C、不满意

0

专业不对口岗位一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

A、很满意

4

B、基本满意

3

C、不满意

0

4.6毕业生自我认可度

三年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满意度

A、很满意

4

B、基本满意

2

C、不满意

0

三年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满意度

A、很满意

3

B、基本满意

2

C、不满意

0

4.7各种奖励加分

学生获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A、有

3

B、无

0

学生获全国性行业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A、有

3

B、无

0

学生获省级以上其它大赛一等奖

A、有

3

B、无

0

专业老师个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A、有

3

B、无

0

专业老师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或优秀团队称号

A、有

3

B、无

0

专业老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