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575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x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市场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从业人员,那么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 

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技能证书 高职 教学改革职称英语职称英语考试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但教学改革不是单纯为了改革进行改革,而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因地制宜、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展开,同时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做到面面俱到。

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主要的深层次方面,很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宜的改革措施和途径.

从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研讨会上传出消息:

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招收9名高级技术工人,只有1人报名,而招收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有6人报名”,1∶9表明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为此,广东全面放开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并在落户问题上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

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全国许多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台了全面大幅度提高取得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职工的工资和津贴标准,其收入将比普通工人高出10%~20%。

专家指出,在中国有可能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更向前推进一步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

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的国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

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

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适应市场的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培养出一流的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

再高的学历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拥有资格后才能到研发生产第一线。

实际上,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已经开始对忽视技术工人的行为进行矫正。

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

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迎;在深圳,大学生失业率在逐年上涨至17%,而中高级技工的失业率基本为零,显示出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那么广大的高职院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教学改革的准备了呢?

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多具有以下特征:

1.办学理念保守落后,高职特色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各类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模糊,还停留在学校的原有定位上,导致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

课程特点表现为“学科本位”,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技术课程和实践训练,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课程系统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相当程度地保留着此类模式,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师资队伍对教学的适应能力差。

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3.教材存在严重缺陷。

当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不足。

由于教材的编者缺少对生产和经营实践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科学分析,因而编写的教材明显存在体系不明晰,内容交叉、重复、陈旧,针对性差,脱离实际等问题。

4.生源质量的总体水平偏低。

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的素质下降。

5.实训、实习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硬件的欠缺和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不足,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进入(论文网)工作环境后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快的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

 

早在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就联合发出《关于印发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指出: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按照:

“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该文件提出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同时获取的“双证书”制。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

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主体,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

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

因此说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显然,就业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我们认为应从就业市场的角度进行高职教学的改革。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人才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人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实训、实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高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而素质与人格则是根本,三者是统一的,以此为指导才能构建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人手,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1)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

    

(2)要开设产学结合的课程、体验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3)要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行岗位实践训练或进行相应专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实现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教学改革内容之一,我院目前有3个省级精品课程,4个院级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的原则:

“实际、实用、实践” 、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 

     

(1)目前就业“必需够用”与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恰当处理好;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2)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学习任务为主,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的技能。

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是单个学习者所不能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个人就无法实现任务目标。

小组成员在任务目标上是共同的,同时资源上又是相互依赖的,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活动的参与。

 

   (3)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那些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分歧,分享学习成果。

4、以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等实施教学

     1、采用交互式教学

     2、开展合作学习

    

(1)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

    

(2)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学习任务为主,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的技能。

    (3)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那些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

    5、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产学研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一条必由之路,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 。

产学研结合包括五个方面:

 

    ①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原则; 

    ②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实行符合国际“劳动准入”的做法; 

    ③加强学生实践,形成扎实的实践教学体系; 

    ④大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真刀真枪地与企业生产结合; 

    ⑤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响应社会需要,提倡“终身学习”。

全国产学研合作研究会根据全国各高职学院的一些做法,总结出了 9种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模式:

 

    ①全面合作的办学模式; 

    ② WRE即实训科研就业合作模式; 

    ③“订单”培养模式; 

    ④校企“2+1”模式; 

    ⑤工学交替模式; 

    ⑥“ 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双向生” ; 

    ⑦人才培养模式; 

    ⑧校企结合学校为主的模式 ;

    ⑨校企结合企业为主的模式。

6、建立院系两级督导机构,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为了使教改试点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成立院级教改督导组和系教改督导组,并建立以两级督导组为主体的两级教改质量监控体系(学院目前已成立了教学督导组)

 

以上分析表明,教学资源不足是相对的不足,高职院校必须走出去,与社会广泛合作,让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到教学当中,争取他们在场地、设备、师资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支持。

学校也因此可以集中自身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某些关键的教学设备条件建设项目上。

“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因而也是最大的投资者”的理念可以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不同的主体的目标得到最协调和最大程度的实现。

这种理念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职教学形式落后和效率低下的局面。

 

高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展开。

一方面,我们不能幻想,不能不顾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机械地套用现成的和理想化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要努力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在既定的条件下深化认识,进行探索和改革,取得相对满意的解决。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制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模式。

目标一:

培养社会需要的中高层次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既要符合社会需要,也要符合其高职院校的身份和角色,主要是培养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由于学习基础以及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不可避免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有层次的差别,一般应要求高层次,小部分为中等层次。

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很快适应相关行业的某些职位群,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比较强。

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仅仅应该在知识、技术能力比较好,而且在其他相关的配套的素质也应该好,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等。

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详细发展目标是一个有待于研究的课题,应该得到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的重视和研究。

目标二:

培养适应变化的人才。

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大量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的高级人才。

教学中固然应该提供尽可能高、新的技术知识,但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是很有限的,所以应着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能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变化。

在当代社会,人们经常会变换职业,或经历岗位轮换和晋升,这也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使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知识可以随时随刻找到,不需要把大量的知识都记在大脑中,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突显了极端的重要性,相应的,传统教学的知识、技能等目标应该重新制定。

目标三: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将来生活服务。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应该善于工作,而且应懂得生活,能够获得幸福。

为生活做准备的目标包括很广泛的方面,许多初级的目标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达到了,但更高级的生活目标则须在高职阶段达到。

在教学中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等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

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为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很难想象一个各方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人能够享受比较完全的幸福。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把握职业素质形成的逻辑顺序

高等职业学院的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职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人才、财力、物力和管理上的巨大投入。

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比较短、办学条件比较差的现实。

差距大,要做的工作很多,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工作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抓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基地建设?

都不是。

突破口应选在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符合产学研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教学基地。

  进行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是按照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逻辑顺序,理清应该从哪儿下手,怎样进行改革。

 

  一、职业分析和生源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其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就必须根据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来加以确定,而不是依据学科体系确定。

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标准。

为此,应组成由政府分管领导,长期从事该职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工作者,高职院校教育专家参加的若干个职业素质分析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首先是将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即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个综合能力,再把每个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据此制作出一张职业能力分析表,并附加说明。

然后,高职院校到相关产业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

最后,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审定形成。

这个职业能力分析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职业岗位(群)对从业的技术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同时也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无疑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高职院校和其他大学比较,生源具有多样性,从既有从普通高中经过高考的普通高职学生,也有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技校等通过对口高职招生来的对口高职学生,其文化基础、技能基础、专业知识等各不相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等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

 

  二、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为了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职业分析中确定的各项培养目标,必须根据生源素质进行详尽、细致的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的任务是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每一项能力目标与要求,结合生源素质中的缺项,设计教学单元,若干个相关教学单元组成一门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组成一个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的合理排列和组合,连同必须的基础课程和国民素质教育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

这里必须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必须结合国民素质教育,安排体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的教学环节。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打破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老三段”模式,采取实践与理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融合、螺旋式交替上升的“整合教育”模式,实验实习条件好的专业可以建设师生工作室,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研究、开发、操作;条件比较差的专业也应使学生通过介绍、调查、参观、访问、见习、劳动等形式及早了解自己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他们的职业意识,使其尽可能早地、主动地接受各种能力培养、锻炼,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

教学分析委员会应由教学行政主管、行业专家、教学专家和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组成。

  通过教学分析产生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总蓝图。

要确定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具体内同,需要进行课程分析。

根据职业分析、生源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所形成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和专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因为每个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办学条件、专业面向有差异,所以提倡开发院本课程。

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尤其是职业专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包括理论教学(包括实验)大纲和实践训练大纲,对教学进程、课时分配、授课方式等作出具体安排。

课程分析小组成员由该学科带头人和若干相关教师组成。

 

  三、教材建设和探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课程分析之后的重要工作是选择和编写教材。

目前,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非常缺乏,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是沿用普通大学本、专科的教材,是普通本科压缩式的高职教学。

教材是授课的重要依据,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材,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对执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目前教材建设尚落后于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由教师撰写授课提纲、开列学习书目,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案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高职教育要突破以往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大胆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竞赛法、演练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书、幻灯、电视、录象、微机等多种信息传递媒体,克服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法的弊端。

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无明显改变,远跟不上知识经济的社会化变迁,这其中有师资整体素质的原因,有教学设施的原因,也有教育观念的原因等等。

 

  四、教学督导评估和反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们批评应试教育,但不能取消教学评价,而是要科学的设计教学督导评估的主体、内容和方法。

为此,我们先考察国外的教学评价。

美国“新教育运动”主张教学成果的评价,不只是测量记忆性的知识,而且要顾及学生智力的、社会的、情绪的、身体的等各方面。

在现代社会,教学的成果不单是指人的博学,更应强调包括态度、能力、情趣、理想、习惯和社会适应等等在内的各种“行为变化”。

相应地,“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发展”。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工作现场考核代替了传统的考场考试;用应考者的实际工作成果代替了传统的试卷试题;用对应考者的全面评估,代替了抽样检测;用对应考者的持续培训和考查,代替了突击式的、限定时间和范围的培训和考试。

这种制度实现了考试过程与培训过程的相对统一。

使培训变得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并且降低了教育培训的成本。

  对照国际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

当代教育已经逐步改革评价主体,由过去的教师评价学生,改为教师、学生的双向考核甚至由其他方面参加的多向考核。

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应有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元组成。

每个考评主体从各自不同的需要出发,有侧重地对高等职业教育某些方面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也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特点确定。

高职教育的人才不仅要突出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纳入我们培养高职人才的全面质量中。

因此,评估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重点是职业素质的养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掌握或技能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教学的实践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方法更应该采取考试考核的多样性。

除通常的笔试、口试外,实践操作以及贯穿在实践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体现,工作设计,案例讨论分析等,都可以是考核评价的方式。

 

 

  五、《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对教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在借鉴有关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从学院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师授课及实习指导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打破一切框框,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市场,真正能够培养出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2.教学改革的目标。

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

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事政策、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基础上,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思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按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压缩文化基础课内容,减少课时比例。

(3)适应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能力水平的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并将其设计为通课,强化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

(4)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主干专业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简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主干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

(5)增加主干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条件的专业实施“订单式”教学,根据“订单”企业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训练。

(6)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按市场要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引进社会考试,校内考试考核突出应用能力。

(8)按照实用性原则,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待成熟后,编印成书。

(9)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

(10)根据部分同学继续深造(专升本)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班,重点学习专升本课程,争取实现较高的升学率。

   

  4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一,基础课。

(1)“大学语文”课改为“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课改为“应用数学”,并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