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058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docx

初二政治复习资料

初二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人类的朋友  

一、知识要点  

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生物、土地、气候、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和保护,也能循环和不断更新。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随人类消耗越来越少。

  

3、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各种生物资源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任何一种生物资源的灭绝都意味着自然界永久丢失一种独特而珍贵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在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是热带雨林。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大自然的基因资源库。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

人类正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为(什么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5、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6、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二、问题归纳  

1、为什么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的食物、水、衣服、住房、车、船等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①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③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3、我们应如何对待大自然?

  

①亲近自然,感激自然,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一切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保护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做污染破坏环境的事,敢于同污染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第2课哭泣的自然  

一、知识要点  

1、土地是万物之母。

水是生命之源。

  

2、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3、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

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

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天然草原严重破坏,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大自然哭泣的原因)。

  

二、问题归纳  

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危害:

①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后果:

生物多样性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

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后果:

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沙尘暴。

导致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5、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后果:

淡水资源危机可能使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6、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

  

后果:

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7、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后果:

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8、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

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后果:

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9、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

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第3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一、知识要点  

1、人类应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为了子子孙孙都能够生存和发展,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得留有余地,不能竭泽而渔。

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义之一。

  

3、人类唯一的选择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我们青少年的责任;我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

向前人负责,为后人造福。

我们不仅应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二、问题归纳  

1、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含义:

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要求:

人类在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原因: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及人口的膨胀,自然环境被破坏,自然已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环境已不能适应人类的生存。

  

3、青少年在保护环境方面应承担什么责任,具体可以做些什么?

  

总:

我们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

向前人负责,为后人造福。

我们不仅应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学会遵守一定的规范。

  

青少年的实际环保行动:

  

①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②在学校积极参加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参与和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行动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③在家庭和社区,多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节约水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都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活动。

④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4、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制定实施了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单元公共利益

第4课共同的需要

一、知识要点:

我们的公共利益。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一个大自然的馈赠,分享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这就是我们的公共利益。

身边的公共利益

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1、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的作用(P30)

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2、公共场所的含义和范围(P30)

含义:

是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集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

范围:

博物馆、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展览会和贸易集市等。

3、公共设施的含义、范围、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P31)

含义:

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范围:

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是政府。

4、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P31)

直接造福于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5、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P32)

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

6、公共教育的作用(P32)

公共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它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7、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的体现(P33)

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体现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二、问题归纳

1、我国政府为每个公民还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不仅体现在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事业上,还体现在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等方面。

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2、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P33)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规范的世界性贸易市场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保障,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公共利益的影响(P3436)

①各种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紧密相连。

②石油危机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也会深刻影响各国的关系,甚至危害国际安全,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③更广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太空。

合理开发和利用太空,能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满足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4、公共利益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P36)(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水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

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

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

第5课公私之间

一、知识要点:

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1、公共利益的产生(P38)

随着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个体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

虽然从根本上说,这些重合的需求来自于单个人的利益,但因为在社会关系中,其满足和实现涉及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因而就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公共利益由此产生。

2、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P38)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利益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些需求单靠个人努力很难得到满足,只有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3、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和方式(P39)

目的:

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方式: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税收方式大力发展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为人民谋福利。

矛盾和冲突

1、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P39)

由于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不可能总是将每一个人特殊的个体利益都涵盖其中,因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

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的表现(P40)

不仅表现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也表现为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3、

4、个人利益的有效实现,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文明。

在现代社会。

公共利益必须遵循的标准有哪些合法合理性、公共受益性、公平补偿性、公开参与性。

(P43)

二、问题归纳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P3839)

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公共利益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④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如何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和冲突(P41)

①面对利益的冲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所以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②公共利益在公共生活中具有优先性,但这并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在公共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关心和尊重,其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护。

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P45)

第6课公共利益的维护

一、知识要点

公共利益不能自动实现,它的实现需要道德的约束、法律的调节和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社会组织的共同维护。

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

2、政府的职责P45

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

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人民授权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

政府只有切实维护公共利益,才能真正并且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3、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P46)

①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如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

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

②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

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在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4、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性质、服务对象(P48)

含义:

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性质:

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

服务对象:

主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5、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49)

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环保、教育、科研、社会工作、慈善

到公共交通、公益展览等广阔的领域。

它们的工作影响着社会决策,引导和改变着

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

6、其他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其他社会组织依据法律、规章制度和道德的要求发挥相应的社会功能就是维护公共利益。

每个人的责任

1、履行分内的职责。

如果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就能和谐有序地运转。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就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了一份力。

2、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维护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

二、问题归纳

1、为什么维护公共利益首先要履行好自己分内的职责?

P50

如果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就能和谐有序地运转。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就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了一份力。

2、我们应该怎样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

P50)

①要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②要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这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③维护公共利益有时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

④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⑤维护公共利益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3、青少年怎样维护公共利益?

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4、

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7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知识要点:

  

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怀化市有5个少数名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自治县。

3、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4、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

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8、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9、新中国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工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10、我们中学生也要心系各族伙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二、问题归纳:

  

1、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党和政府高制定和实施了哪些方针政策?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

2、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①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③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④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统一起来。

  

意义:

①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②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

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3、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4、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③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④拥护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⑤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5、我国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的体现:

在学生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目前我国用17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近百种报纸,用11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73种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电台用16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

第8课共同的愿望  

一、知识要点:

  

1、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并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3、 1997年7月1日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和法律事实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5、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统一的理解)。

  

6、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是不得人心的,注定要失败,我们要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个人、国家对台独行为的态度)。

  

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实现祖国统一将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我们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现代化建设。

(实现祖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  

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依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广大的台湾人民(希望)。

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任务)。

  

9、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问题归纳:

  

1、“一国两制”的含义:

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实行两种制度并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4、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时,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到达台湾。

②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列岛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并派兵驻守。

③元明两代在澎湖设有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

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5、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掌握为祖国做贡献的本领②热爱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反对台独及西方少数敌对国家的暴行。

③坚决拥护、宣传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

第9课人类的需要

一、知识要点:

1、劳动是人类的需要。

(劳动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p80第二段)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

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劳动创造了人类(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p81第一段)

人类是由古猿经过千百万年逐步演变和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是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

3、劳动创造文明。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

劳动创造的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p86-88)

①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