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136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本科工程型及硕士工程型化工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到化工、石油、能源、材料、环保、医药、轻工、生工、食品、冶金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模式

采取“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培养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四年级结束时,对满足培养要求的学生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文凭。

三、规模和生源

从2010级起每年从化工与制药大类学生专业分流时招60-80人,该专业全部学生均将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

1、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科基础和较强的数理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并开设前沿性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2、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环节,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或学生到企业通过实践完成,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本科阶段需接受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训练,可以在一个企业不同岗位轮流工作进行锻炼,也可以在不同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实践。

第3学期安排到企业进行1周的认识实习,第6学期进行1周的化工仿真实习,第7学期到企业进行3周的生产实习,并要求自第7学期开始分散进入企业进行累计14周的工程实践,第8学期需结合企业实际或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设计,课外科研与创新实践则贯穿第3至第7学期。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在大一和大二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三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5、教学内容以面向工程实际为主,改变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多样化,如采取讲座式授课,或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现场讲解,或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使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吸纳学生进入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开发,全面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

6、改革传统单一闭卷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报告、课程答辩、小设计、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重在考核学生学习的实际收获和创造性成果,并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确定,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7、与“211”及“985”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聘请高水平教师走进试点班课堂,使学生能领略大家风范,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在实践性环节的设计方面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提升教学设计及组织的水平。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始建于福州大学建校之初,有着较深厚的学科积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整体办学实力在福建省同类专业中居于领先地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现有不同学缘结构的教师24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和“化工专业实验”),1个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专业教师坚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福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初步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育特色和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化工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清洁化工新技术”国家级“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功能材料技术开发基地,具有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实践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专业的科研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许多项目源自实践又回到实践,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其中醋酸甲酯催化精馏专利技术为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已在福建纺织化纤集团、翔鹭石化、上海石化、仪征化纤等成功完成了工程转化,并向泰国TPT石化输出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养了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学术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本专业相关研究单位近几年来已经完成了多项委托项目(包括技改工程),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培养了很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学院将进一步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或从事工程科技项目开发和工程项目设计,并争取获得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

学院将通过兼职教师的形式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论文研究等工作。

六、管理运行机制

1、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制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和要求。

学院成立校企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学院有关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执行。

2、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工程实践训练,以加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聘请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背景、从企业来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任教。

3、改变目前以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为主的教师业绩和水平评价体系,建立面向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考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校际交流、学习培训、申请教改项目等方面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

4、学校对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实行单独管理,按各专业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进行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学分认定,核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5、在校学习期间按在校生要求进行管理,学生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须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学院委派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学习、生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阶段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经验、职业技能、工程创新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将毕业生造就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素质,能够从事化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工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标准指标体系

1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1.1工程经验及职业技能

1.1.1工程认知

熟悉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熟悉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强化技术,熟悉化工单元设备的操作规范,熟悉标准设备选型和非标准设备设计,熟悉化工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安全联锁系统的基本方法,熟悉产品分析的基本方法。

1.1.2工程应用能力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产现场的问题,能够参与单元设备、整装单元甚至整个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1.2工程探索技能初步

1.2.1过程分析能力

能够对现有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具备方案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具备过程优化的能力,能够提出节能减排的初步方案。

1.2.2实验设计、过程模拟与实施技能

具备根据设想设计实验并具体实施的能力,具备应用模拟软件进行过程模拟的能力。

1.2.3结果分析与工程化技能初步

1.2.4和国际接轨的能力

熟悉化工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各种设计标准,及时了解所从事领域的国际最先进技术。

1.3职业道德规范

1.3.1环保和安全意识

熟悉基本的环境法律法规、三废排放标准知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

1.3.2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工程创新研发能力

2.1工程创新能力

2.1.1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具备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动态、新产品的开发等。

2.1.2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开发工具如ASPEN、AUTOCAD、PROCESS等,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新技术研发实施的初步能力。

2.2项目管理能力

2.2.1对项目进展的掌控能力

2.2.2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根据项目需要,组织工程实施或者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小组。

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富有与团队成员集体技术协同作战的精神和能力。

2.2.3自身提高发展能力

适应团队运行、成长和壮大中的各种变迁,初步具备处理和解决矛盾,以及带领一个团队前行的指向和能力的基础。

三、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实现

(课程名称或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

学期

1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

1.1工程经验及职业道德

1.1.1工程认知

认识实习

1周(1学分)

3

生产实习

3周(3学分)

7

企业工程实践

14周(14学分)

7、8

1.1.2工程应用

化工仿真实习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企业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企业讲座I

1周(1学分)

14周(14学分)

10周(10学分)

32学时(2学分)

32学时(2学分)

 

16学时(1学分)

6

7、8

8

7

7

 

7

1.2工程探索技能

1.2.1过程分析

1.2.2实验设计、过程模拟与实施技能

1.2.3结果分析与工程化技能初步

1.2.4和国际接轨的能力

1.3职业道德规范

1.3.1环保和安全意识

1.3.2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工程创新研发能力

2.1工程创新能力

2.1.1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环境评价

生产组织与管理

企业讲座II

14周(14学分)

10周(10学分)

32学时(2学分)

32学时(2学分)

16学时(1学分)

7、8

8

8

8

8

2.1.2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2.3自身提高发展能力

2.2项目管理能力

2.2.1对项目进展的掌控能力

2.2.2团队合作精神

2.2.3自身提高发展能力

四、企业阶段实践课程体系

1、认识实习(1周)

1.1基本要求

1)了解流体输送、传热、传质、分离等化工单元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了解生产过程各工段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

4)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原理、生产控制工艺条件以及影响生产的因素。

5)了解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

6)了解各工段在组织和管理生产方面的特点。

1.2实习地点

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福建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福建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

1.3实习内容

每个工厂安排一天,每天安排如下:

1)全厂安全教育(1小时)

2)全厂概况报告(2.5小时)

a.建厂史、生产规模、工区规划及布局,各职能科室的设置、企业管理。

b.生产过程、原料及成品情况。

c.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量、产值、成本及利润。

d.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措施。

e.重大技术革新成果,生产经验、存在问题、改进方向。

f.生产车间概况介绍及工艺流程

3)全厂参观(3.5小时)

2、生产实习(3周)

2.1基本要求

1)熟悉实习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

2)熟悉合成、精馏、萃取、聚合、流体输送、传热等单元操作,了解生产过程中主要化工设备的结构、操作原理及材质的选择。

3)了解生产过程各工段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熟悉物料流向及设备、管道、管件的作用、使用场合、选择原则并进行比较。

4)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条件及影响生产的因素。

5)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并对该流程进行评述。

6)了解各工段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特点。

2.2实习地点: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实习内容

1)专题讲座1天

全厂安全教育、全厂概括报告

2)工厂概况介绍及参观1天

分厂安全教育,各工段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介绍及参观。

3)工段岗位实习(2.5周)

a.了解实习企业各车间平面布置和全厂的车间组成及其作用,了解企业各种产品种类及规格,熟悉各工段的工艺流程、控制原理及控制指标。

b.了解筛板塔不同塔板类型、构造、原理、适用范围,填料塔填料类型(规整填料、非规整填料),填料结构、适用范围。

c.了解精馏(普通精馏、共沸精馏、萃取精馏)、萃取原理,操作规程,控制方案,质量指标。

d.了解泵的类型:

离心泵、屏蔽泵、管道泵等。

e.了解其他单元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等。

f.了解公用工程系统。

g.熟悉DCS控制系统,熟悉电气、仪表规范、类型、著名厂商,如:

温度、压力、流量。

h.了解开车、停车操作规程。

i.产品性能检测及质量监督。

3、企业工程实践(14周)

3.1基本要求

1)实践期间,每一个学生必须全面参观和了解实践单位的各个方面,通过轮岗了解各种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

掌握实践单位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设备情况,并随时记录与总结所学知识。

2)掌握实践单位主要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工艺、设备、产品牌号与质量、生产率、经济效益等),并收集在线生产具体技术数据。

3)学生还应该了解工厂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状况,建议对厂里现有的生产状况包括人才的使用、车间布置、设备运转、现行工艺、产品销售、生产效率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4)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践小结,独立完成实践报告。

实践结束时,按时提交一份完整的生产实践报告。

5)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积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3.2实践地点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化工类企业

3.3实践内容

1)了解工厂基本情况(1周)

熟悉实践工厂的地理位置,熟悉该厂的产品牌号、市场定位及市场占有率,熟悉工厂全厂布置,尤其是车间布置,熟悉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

能够初步分析工厂在地理位置上优势和劣势,工厂的市场定位是否合理,主要产品的发展前景。

了解主要产品的最新生产工艺,有何技改动态。

2)顶岗实习(12周)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顶岗实习,按照以下方案执行:

(1)合成工段(2周)

(2)精馏工段(2周)

(3)聚合及醇解工段(3周)

(4)回收工段(3周)

(5)动力车间(1周)

(6)热电车间(1周)

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按照下述方案执行:

(1)造气工段(3周)

(2)合成工段(2周)

(3)尿素工段(2周)

(4)三聚氰胺车间(3周)

(5)动力车间(1周)

(6)热电车间(1周)

3)毕业设计答辩(1周)

新建立的实践基地,实践方案参照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和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方案,经具体讨论后分工段实习。

五、实施企业及工程实践条件

1、实施企业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福建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福建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州耀隆化工集团公司等。

2、工程实践条件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上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轮流在上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其中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福州大学签约的实践基地,企业拥有继续教育中心,有固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以聚乙烯醇(PVA)为主要产品,PVA生产过程涉及到了大部分的化工过程,是非常合适工程实践的单位之一。

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里大部分领导及技术人员为福州大学毕业的校友,对我校的实践教学非常支持。

六、师资配备

企业学习阶段为学生配备校内、企业双导师。

具体见下表:

课程名称

校内导师

企业导师

认识实习

由相关研究单位的教师承担

主讲

生产实习

化工仿真实习

由化工专业实验模块教师承担

相关企业辅助教学

企业工程实践

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

企业及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导师共同承担

毕业设计

由长期从事技术开发或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要由相关研究单位的骨干教师承担

由企业的车间主任、工段长、技术骨干承担

企业安全管理

组织协调

主讲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环境评价

生产组织与管理

企业讲座I

企业讲座II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一、学制和授予学位

1、学制:

四年

2、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二、业务基本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在掌握广义化工领域及其他过程工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获得坚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获取、加工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5、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

6、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并初步具有把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

三、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占课内教学

总学分

百分比

必修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

36

29.1%

学科基础必修课

52.5

42.5%

专业必修课

10.5(含企业课程2)

8.5%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7.5(含企业课程8)

14.2%

全校性选修课

7

5.7%

小计

123.5

100%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46.5

(含企业实践18)

毕业设计

10

合计

180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

开课

单位

课程名称

 

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其中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2

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

2

32

2

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

2

32

2

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2

2

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4

2

学生处

形势与政策A

1

16

2

学生处

形势与政策B

1

16

2

体育

体育A

1

24

2

体育

体育B

1

24

2

体育

体育C

1

24

2

体育

体育D

1

24

2

人武部

军事理论

1.5

36

2

外语

大学英语

(一)

3

48

4

外语

大学英语

(二)

3.5

56

4

外语

大学英语(三)

3.5

56

4

外语

大学英语(四)

3

48

4

数计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5

40

24

3

化工

无机与分析化学

3.5

56

4

学生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0

16

2

学生处

大学生就业指导

0

16

2

小计

24

19

8

10

12

2

(2)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

单位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总学时

其中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实验

上机

1

2

3

4

5

6

7

8

数计

高等数学B(上)

5

80

5

数计

高等数学B(下)

5

80

5

物信

大学物理(上)

3

48

3

物信

大学物理(下)

3.5

56

4

开课

单位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总学时

其中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实验

上机

1

2

3

4

5

6

7

8

数计

VISUALBASIC

4

64

32

5

数计

线性代数

2

32

3

数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3

电气

电工学B

3

48

4

机械

工程制图D

3.5

56

2

6

5

化工

化工导论*

1

16

2

化工

有机化学B

3

48

4

化工

物理化学B(上)

2.5

40

3

化工

物理化学B(下)

2

32

3

化工

化工原理A(上)

3

48

4

化工

化工原理A(下)

3

48

4

化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3

48

4

化工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3

48

10

4

小计

12

38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