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152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x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

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

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

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

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

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

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

《珍珠泉》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1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

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4、查工具书给生字注拼音,并组词。

5、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初稿

个性化调整

定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欣赏歌曲《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

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及词语,多种方式认读,认清字形。

2、分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

3、读通全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4、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

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四、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燕子的呢?

三、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四、汇报交流、讨论梳理课文内容。

  1.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感悟春光美。

  2.重点品读。

(一、三、四段)  

  谈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就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偶尔、沾、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五线谱”、“音符”。

理解比喻句)

 3.有感情朗读句子。

4.指导背诵。

五、回顾课文、归纳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

春天美在哪里?

六、课堂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七、 板书设计:

1燕子

外形美春光美飞行美停歇美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初稿

个性化调整

定稿

  

第一课时

《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导)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默读古诗。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诗句,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3)借助课后的注解,理解诗句

三、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议)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

  ⑶ 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背诵古诗。

(练)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默读古诗。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诗句,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3)借助课后的注解,理解诗句

(4)思考讨论:

作者到泗水滨看到了什么?

想象:

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三、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胜日:

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寻芳:

春游、踏青,踏青赏花,看花观景

泗水滨:

泗水河边

无边:

一望无际,没有边际

光景:

风光景物、风景。

一时新:

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⑵“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

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指名背诵《咏柳》《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示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妆、裁、滨、紫

绿丝绦万紫千红

 

 

《3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4、查工具书为生字注音并组词。

5、思考:

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描写荷花的?

初稿

个性化调整

定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

谁见过荷花?

它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2)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1)挨挨挤挤:

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

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

轻快地跳舞。

  (5)饱胀:

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

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3.梳理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我看荷花。

  第一段

(1)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2、3)写我看到的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想象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五、课堂精练。

1、指导写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二、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描写荷花的?

三、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四、汇报交流,理解感悟。

一)荷花的姿态美。

1.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2.朗读品味  

  

(1)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

(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

“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2)指导朗读:

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碧绿重读;挨挨挤挤慢读……)

  (3)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

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才”“全”“还”表示什么?

(花“刚开”“全开”“未开”。

  

  (4)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

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二)想象美

  

(1)默读课文,想象:

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思考:

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堂精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3.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六、板书设计

3荷花

姿态美想象美

《4珍珠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4、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初稿

个性化调整

定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

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出示图片,欣赏画面。

  

(2)说说珍珠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合作学习,讨论: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请用“—”划出相关词语或句子.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根据提示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学习效果。

1)检查生字和词语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读书,检查朗读情况。

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

4)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请用“—”划出相关词语或句子.

点拨:

a.体会珍珠泉水绿、深、清的特点。

美读相关句子。

(第2自然段。

 b.体会珍珠泉冒泡泡的特点。

引导朗读第3段的有关句子,要读出冒泡泡的有趣和动态美。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句子: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齐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七、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深绿清

冒水泡有趣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初稿

个性化调整

定稿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

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出示自学提示

1.向同学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

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

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虚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

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出示习作指导

(1)作文结构安排:

总-----分------总

开头:

总体介绍自己要写的地方的特点。

中间部分:

按一定的顺具体介绍这个地方的美丽。

或者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

结尾:

再次点题,总结这个地方的美丽,表达自己的感情。

(2)习作要求

1、拟定一个题目

2、格式正确,段首空两格

3、分段来写,一个意思写完了,另起一段。

4、句子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书写规范工整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

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

一(身)羽毛。

  句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

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

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

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

写日月的

  第三行:

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