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308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F19S32K39Cu64Ni57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B.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铁粉和维生素C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正确;

B.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但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错误;

C.铁粉和维生素C都具有还原性,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正确;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

故答案为B。

2.国际计量大会第26届会议修订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214076×1023mol-1),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正丁烷和18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B.常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中的OH-数目为0.01NA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小3.2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l-、ClO-两种粒子数之和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内的共价键数目也相同(都为13个)。

混合物共58g,其物质的量为1mol,共价键数目为13NA,正确;

B.常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中的OH-数目无法计算,因为不知道溶液的体积,错误;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放电的金属不仅有铜,还有杂质中的比铜活泼的金属,所以阳极质量减小3.2g时,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是0.1NA,错误;

D.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溶液中除Cl-、ClO-两种粒子外,可能还有ClO3-等含氯离子,它们的数目之和为0.2NA,错误。

故选A。

3.有机物环丙叉环丙烷的结构为

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二氯代物有3种

C.生成1molC6H14至少需要3molH2

D.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时,需消耗8.5mol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但氢原子不在此平面内,错误;

B.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1种,两个氯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3种,也就是二氯代物共有4种,错误;

C.生成1molC6H14,至少需要3molH2,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6H8,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时,需消耗8molO2,错误。

答案为C。

4.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试剂加入顺序:

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苯

B.实验时,水浴温度需控制在50~60℃

C.长玻璃导管兼起冷凝回流苯和硝酸的作用,以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水洗、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硝基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试剂加入顺序:

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苯,正确;

B.实验时,水浴温度需控制在50~60℃,正确;

C.长玻璃导管兼起冷凝回流苯和硝酸的作用,以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正确;

D.反应后

混合液经水洗、碱溶液洗涤、分液(不是结晶),得到硝基苯,错误。

故答案为D。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2mL浓度均为1.0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3滴0.0lmol⋅L−1AgNO3溶液,振荡,有黄色沉淀产生。

Ksp(AgCl)>Ksp(AgI)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有SO42−

C

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1醋酸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可观察到前者有气泡产生,后者无气泡产生。

电离常数:

Ka(CH3COOH)>Ka1(H2CO3)>Ka(H3BO3)

D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1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较快。

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则向2mL浓度均为1.0mol/L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3滴0.0lmol/LAgNO3溶液,振荡,有黄色沉淀产生说明Ksp(AgCl)>Ksp(AgI),故A正确;

B.若溶液中含有SO32−,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亚硫酸钡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再加入盐酸时,相当于加入了硝酸,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也可能含有亚硫酸根,故B错误;

C.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醋酸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可观察到前者有气泡产生,后者无气泡产生,由强酸反应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

CH3COOH>H2CO3>H3BO3,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则电离常数:

Ka(CH3COOH)>Ka1(H2CO3)>Ka(H3BO3),故C正确;

D.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快速加入少量MnSO4固体,加有MnSO4的试管中溶液褪色较快说明Mn2+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若溶液中含有SO32−,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亚硫酸钡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再加入盐酸时,相当于加入了硝酸,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消失是分析难点,也是易错点。

6.电-Fenton法是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高级氧化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电解产生的H2O2与Fe2+发生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的A极为负极

B.与电源B极相连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e-=H++·OH

C.Fenton反应

H2O2+Fe2+=Fe(OH)2++·OH

D.每消耗2.24LO2(标准状况),整个电解池中理论上可产生的·OH为0.2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三价铁离子在左端电极得到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左端电极为阴极,则A为电源负极,B为电源正极,右端电极为阳极。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电源的A极为负极,故A正确;

B.与电源B极相连电极为阳极,根据图示,水在阳极上失电子产生羟基自由基(·OH),电极反应式为H2O-e-=H++·OH,故B正确;

C.电解产生的H2O2与Fe2+发生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由图示装置可知,H2O-e-=H++·OH,Fe3++e-=Fe2+,O2+2e-+2H+=H2O2;则H2O2+Fe2+=Fe(OH)2++·OH,Fenton反应为:

H2O2+Fe2+=Fe(OH)2++·OH,故C正确;

D.D.每消耗1molO2,转移4mol电子,根据H2O2+Fe2+=Fe(OH)2++·OH反应看出转移1mol电子,生成1mol·OH,所以应当生成4mol·OH,故D错误;

答案选D。

7.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5.0×10-4和1.7×10-5。

将pH相同、体积均为V0的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代表CH3COOH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b点小于c点

C.相同体积a点的两种酸分别与NaOH溶液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O2-)>n(CH3COO-)

D.由c点到d点,溶液中

保持不变(其中HA、A-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电离常数可知,HNO2和CH3COOH都是弱酸,并且醋酸的酸性更弱。

pH相同、体积均为V0的两种酸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比亚硝酸大。

【详解】A.相同pH的弱酸加水稀释,酸性越强的酸,pH变化越大,所以曲线Ⅰ代表CH3COOH溶液,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pHb点小于c点,说明c(H+)b点比c点大,c(OH-)c点比b点大,从而说明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点比b点大,正确;

C.相同体积a点的两种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分别与NaOH溶液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O2-)

D.由c点到d点,弱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电离常数都不变,所以Kw/Ka不变,即

保持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C。

8.对甲烷和CO2的高效利用不仅能缓解大气变暖,而且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甲烷临氧耦合CO2重整反应有:

反应(i):

2CH4(g)+O2(g)

2CO(g)+4H2(g)△H=-71.4kJ•mol-1

反应(ii):

CH4(g)+CO2(g)

2CO(g)+2H2(g)△H=+247.0kJ•mol-1

(1)写出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

(2)在两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反应(ii):

CH4(g)+CO2(g)

2CO(g)+2H2(g)(不发生其它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起始物质的量(n)/mol

CO2的平衡转化率

CH4

CO2

CO

H2

0.1

0.1

0

0

50%

0.1

0.1

0.2

0.2

/

①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_____。

A.v正(CH4)=2v逆(CO)

B.容器内各物质

浓度满足c(CH4)·c(CO2)=c2(CO)·c2(H2)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②若容器Ⅰ内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为tmin,则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2)=____(用含t的表达式表示)。

③达到平衡时,容器Ⅰ、Ⅱ内C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满足:

2n(CO)Ⅰ___n(CO)Ⅱ(填“>”、“=”或“<”)。

(3)将CH4(g)和O2(g)以物质的量比为4:

3充入盛有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i):

2CH4(g)+O2(g)

2CO(g)+4H2(g),测得CO的体积分数[ψ(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如示。

①T2℃时,CO体积分数最大的原因是____。

②若T2℃时,容器内起始压强为P0,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用平衡分压强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反应Na+CO2→Na2CO3+C(未配平)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

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

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吸收的全部CO2中,有

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写出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

【答案】

(1).CO(g)+

O2(g)=CO2(g)△H=-282.7kJ•mol-1

(2).C(3).

mol/(L•min)(4).>(5).低于T2℃时,反应未达平衡,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O的体积分数就越高;高于T2℃时,反应达到平衡,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温度越高,CO的体积分数就越小;(6).

(7).4Na++3CO2+4e-=2Na2CO3+C(或3CO2+4e-=2CO32-+C)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出焓变,继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①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②根据

计算tmin内v(H2);

③将容器Ⅱ内的物料进行“一边倒”,通过等效平衡思想进行分析;

(3)①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当达到平衡状态后,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据此分析;

②恒容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CH4(g)和O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3,可先假设CH4物质的量为4x,O2为3x,平衡时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ymol,利用三段式求解;

(4)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1)反应(i):

2CH4(g)+O2(g)⇌2CO(g)+4H2(g)△H=-71.4kJ•mol-1

反应(ii):

CH4(g)+CO2(g)⇌2CO(g)+2H2(g)△H=+247.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反应(i)-反应(ii)]可得CO(g)+

O2(g)=CO2(g)的△H=

[-71.4kJ•mol-1-(+247.0 kJ•mol-1)×2]=-282.7kJ•mol-1,即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O2(g)=CO2(g)△H=-282.7kJ•mol-1,

故答案为:

CO(g)+

O2(g)=CO2(g)△H=-282.7kJ•mol-1;

(2)在容器Ⅰ(体积为2L)中反应三段式为:

①A.反应平衡时v正(CH4)=v逆(CH4),2v逆(CH4)=v逆(CO),所以平衡时2v正(CH4)=v逆(CO),故A错误;

B.由反应三段式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而c(CH4)•c(CO2)=c2(CO)•c2(H2)的状态有:

浓度熵Qc=1>K,反应逆向进行,即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CH4(g)+CO2(g)⇌2CO(g)+2H2(g)是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反应进行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中压强也发生变化,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的状态是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质量m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V不变,根据

可知,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②由反应三段式可知,△c(H2)=0.05mol/L,所以tmin内v(H2)=

mol/(L•min),

故答案为:

mol/(L•min) ;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0.1molCH4(g)、0.1molCO2(g)、0.2molCO(g)、0.2molH2(g)的反应体系II等效于0.2molCH4(g)、0.2molCO2(g)的反应体系,若二者达到等效平衡,则2n(CO)Ⅰ=n(CO)Ⅱ,但实际上0.2molCH4(g)、0.2molCO2(g)的反应体系相当2个容器I的体系合并后压缩,则平衡逆向逆向移动、CO物质的量减小,所以2n(CO)Ⅰ>n(CO)Ⅱ,故答案为:

>;

(3)①温度低于T2℃时,反应未达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段内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CO的体积分数越大;在温度为T2℃时,反应达到平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T2℃时CO的体积分数最大,也可能是T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

低于T2℃时,反应未达平衡,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O的体积分数就越高;高于T2℃时,反应达到平衡,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温度越高,CO的体积分数就越小;

②CH4(g)和O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3,设CH4物质的量为4x,O2为3x,平衡时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ymol,列三段式:

CO的平衡体积分数为20%,则:

×100%=20%,解得:

y=2x,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7x+1.5y=10x,反应前总物质的量为7xmol,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T2℃时容器内起始压强为p0,则平衡时压强为:

,平衡时各气体的分压:

平衡时p(CH4)=p(O2)=p(CO)=

,p(H2)=

,所以平衡常数

,故答案为:

(4)由原电池反应Na+CO2→Na2CO3+C可知,“吸入”的CO2得电子生成C和Na2CO3,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或3CO2+4e-=2CO32-+C),

故答案为:

4Na++3CO2+4e-=2Na2CO3+C(或3CO2+4e-=2CO32-+C)。

【点睛】第

(2)题中计算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时要注意该题中容器的体积为2L;第(3)题计算平衡分压时要注意反应前压强为p0,反应后的压强是会发生变化的。

9.Cr、S等元素的化合物常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用各种化学方法来消除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1)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Cr2O72−和CrO42−)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

①已知:

常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上述流程中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③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对Cr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④常温下,Ksp[Cr(OH)3]=1.0×10-32,欲使处理后废水中的c(Cr3+)降至1.0×10-5mol·L−1(即沉淀完全),应调节至溶液的pH=_____。

(2)“亚硫酸盐法”吸收烟中的SO2

①将烟气通入1.0mol/L的Na2SO3溶液,当Na2SO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约为3,此时,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用离子浓度符号和“>”号表示)。

②室温下,将烟道气通入(NH4)2SO3溶液中,测得溶液pH与含硫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如下:

电解质

电离常数

H2SO3

Ka1=1.54×10-2

Ka2=1.02×10-7

NH3·H2O

Kb=1.74×10-5

 

(i)(NH4)2SO3溶液呈____(填“酸”、“碱”或“中”)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ii)图中b点时溶液pH=7,则n(NH4+):

n(HSO3-)=_________。

【答案】

(1).CrO42-+2H+

Cr2O72-+H2O

(2).1:

6(3).Cr2O3(4).5(5).c(Na+)>c(HSO3-)>c(H+)>c(SO32-)>c(OH-)(6).碱(7).H2SO3的第二电离常数Ka2=1.02×10-7小于NH3·H2O的电离常数Kb,故SO32-的水解程度比NH4+的水解程度大,溶液呈碱性(8).3:

1

【解析】

【详解】

(1)①从图中可以看出,c(Cr2O72−)随c(H+)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c(H+)=6.0×10-7mol/L时,c(Cr2O72−)=0.4mol/L,此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所以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由此可得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方程式为CrO42-+2H+

Cr2O72-+H2O答案为CrO42-+2H+

Cr2O72-+H2O

②依据电子守恒,氧化剂Cr2O72−与还原剂Fe2+的关系为:

Cr2O72−——6Fe2+

从而得出还原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

答案为1:

6;

③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说明Cr3+在水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Al(OH)3,灼烧时再分解为铬的氧化物。

所以对Cr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的化学式为Cr2O3。

答案为Cr2O3

④Ksp[Cr(OH)3]=

1.0×10-32

,pH=5。

答案为5;

(2)①将烟气通入1.0mol/L的Na2SO3溶液,当Na2SO3恰好完全反应时,全部生成NaHSO3,此时溶液pH约为3,则表明HSO3-以电离为主。

发生的电离、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SO3-

H++SO32-、HSO3-+H2O

H2SO3+OH-、H2O

H++OH-且前面反应进行的程度大于后面反应,从而得出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答案为c(Na+)>c(HSO3-)>c(H+)>c(SO32-)>c(OH-)

②(i)在(NH4)2SO3溶液中,NH4+、SO32-都将发生水解,从表中数据Ka2=1.02×10-7、

Kb=1.74×10-5可以看出,HSO3-的电离常数小,SO32-的水解常数大,所以溶液呈碱性。

答案为碱;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溶液H2SO3的第二电离常数Ka2=1.02×10-7小于NH3·H2O的电离常数Kb,故SO32-的水解程度比NH4+的水解程度大,溶液呈碱性。

答案为:

H2SO3的第二电离常数Ka2=1.02×10-7小于NH3·H2O的电离常数Kb,故SO32-的水解程度比NH4+的水解程度大,溶液呈碱性。

(ii)图中b点时溶液pH=7,此时c(HSO3-)=c(SO32-),则c(NH4HSO3)=c[(NH4)2SO3],从而得出n(NH4+):

n(HSO3-)=3:

1答案为3:

1。

10.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K2SO4•KHSO4•2KHSO5)易分解,可用作漂白剂、NOx和SO2等的脱除剂。

某研究小组制备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浓硫酸与H2O2反应,部分转化为过硫酸(化学式为H2SO5,是一种一元强酸)

(1)H2S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工业上用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溶液脱除NO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物的量一定,在上述流程的“转化”步骤中需用冰水浴冷却,且缓慢加入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