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335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docx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五册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2个生字。

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

你写过信吗?

收到过信吗?

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

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

“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

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

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

“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

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

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

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

第2——5节:

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

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

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茉莉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茉、逛、副、疏、蕾、瑕”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茉”;结合语境,了解“疏”和“瑕”的意思。

2、能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相应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并试着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识生字,在语境中了解相应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背诵课文第4节。

3、结合具体文字,能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并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

请了解茉莉花的学生简介茉莉花。

2、板书课题,齐读,媒体出示生字“茉”(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说明:

茉莉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花卉。

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茉莉花。

自由的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对茉莉花的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交流的各个方面,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所预设的情境中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理解“稀疏”、“洁白无瑕”的意思。

(3)标上小节号,口头完成填空练习(媒体出示)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2)字词教学重点。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

②书空“逛”,注意笔顺。

③形近字组词:

(媒体出示)

副()假()蕾()

福()瑕()雷()

④理解词意“稀疏”、“洁白无瑕”。

(3)交流填空练习,板书: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来清香

说明:

本文的行文线索之一,就是茉莉花生长变化的情况。

教师在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同样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脉络,来引导学生探索。

而在感悟式教学中,所要遵循的一条原则便是“感受——认知——理解——再现”。

此处的口头填空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实现对文本的认知。

从所要感悟的内容上来说,是先前的交流在形式上的改变与延续;而从训练思维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思考和提炼。

因此,这样的设计,既在文章梳理时起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认知程度,为接下来感悟的实施做了准备。

三、研读课文

1、读读课文的第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茉莉花的句子,并交流。

2、学习第2节。

(1)媒体出示句子:

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2)指名读句子,说说“老样子”指什么样子?

(3)媒体出示,“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不再关心它了。

(4)理解“我”心情变化,刚买来时,“我”的心情如何?

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一题,体会“盼望”的意思,板书:

盼望不再关心

(5)练习朗读,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3、学习第3节。

(1)媒体出示第3节,在“好多”、“绿油油”、“一个个”的词下加着重号,理解茉莉花的样子。

(2)看到茉莉花有了变化,“我”的心情如何?

(体会“惊喜”的意思)

板书:

惊喜

(3)练习朗读。

说明:

2、3两小节的教学设计,仍然是抓住了茉莉花的生长展开的。

但,这里的设计,并不是先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感悟的认知阶段,上升到了理解的层面。

在重点句的指导中,着重抓住了茉莉花外形的变化,并由此引导学生体验小作者在心情上相应变化。

比如,在第2小节设置的说话练习中,“因为,所以,我不再关心它了。

”就是结合了当时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感受。

这样做,使学生能进一步地思索,深入到当时的情境中。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运用了感悟式的教学的对比手法,在无形中促使学生思考起对待茉莉花应有的态度。

4、学习第4节。

(1)媒体出示:

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2)读读句子,圈出描写茉莉花颜色、香味的词语,理解“似雪如玉”。

(3)练习朗读第4节,指导背诵。

媒体出示:

爱太阳——长枝鼓蕾——开花送香——闻香品茶

说明:

第4小节的背诵,实际上也是学生对其所感悟内容再现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进行背诵的学生指导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在前文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已充分领悟到了茉莉花坚持绽放的生长过程。

因此,教师便可据此提供一些相关的词组。

这样做,不仅适当地降低了难度,更是易于学生将所学进一步地深入、内化。

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背诵才能更顺利地实现。

5、再读读全文,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收获的道理,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茉莉花、稀疏、盼望、惊喜、吮吸、贪婪、

蓓蕾、洁白无瑕、似雪如玉、浓郁、品尝

2、读读句子,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再选一句抄下来:

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

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

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用两、三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2、作业:

(1)熟读背诵第四节。

(2)抄写词语。

精心盼望始终关心似雪如玉

说明:

拓展作业的设置,既是对课内教学的一种延续,更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开始。

这类作业要求兼顾到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情况。

利用各自所感悟到的,学生两三句话的介绍,既可以从内容上、情感上,也可以从体例上进行仿写。

这些小作业,让学生的“所学”能有“所用”,是感悟再现的较高层次。

板书设计:

2、茉莉花

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出清香

“我”:

盼望不再关心惊喜

训练材料

一、基础题

1、换部首,组词:

茉()()副()()疏()()瑕()()

2、选词填空(圈出正确的):

⑴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吸收)着甘甜的露水呢。

⑵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进入)了我的心田。

3、按课文内容填空:

茉莉花已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了花蕾。

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了。

二、拓展题

1、读读课文的2-4小节,依据课文的描述,给茉莉花画几幅生长顺序图。

同时,请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说明。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4个生字。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并能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写出自己的心愿。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投影、心愿树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轻声读一段话:

  (出示)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

画的公鸡会啼叫,画的犁头能耕地……多带劲啊!

  指名读、范读、齐读(适时纠错或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点:

劲)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几句话介绍。

  一天,在看。

他们都想有一本神笔,因为。

他们设想如果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自己最想画什么。

他们有的想画,有的想画,最后大家一致想把机会让给,因为。

  

(2)师生交流。

  2尝试新法,学习课文。

  

(1)师:

这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

平时的语文课,老师提问你们回答。

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问题,只有两个提示:

(出示)我们的收获我们的问题。

请你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轻声读文,想想收获;默读全文,提出问题。

  

(2)分组学习3--15节。

  3大组交流并完成练习。

(这部分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控,重点落在对话的朗读指导上;前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后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态。

  

(1)学习收获交流。

  

(2)训练1——词语部分:

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眉开眼笑无可奈何吞吞吐吐

  ·“我是小老师,你得听我的!

”弟弟(   )地说。

  ·狼(        )地对狐狸说:

“我还是被

  聪明的猎人抓住了。

  ·“我……我……”小芳(    )地说,“我不记

  得了。

  ·老农(        )地说:

“瑞雪兆丰年呐!

  (3)训练2——说话部分:

  学了本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学生交流前可以再听一遍录音,也可以跟着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1)前后两人交流。

  

(2)大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从“说”到“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大家的心愿:

  出示句子:

  “听我说,我要给我们足球队画一个大球场,像世界杯赛那样的。

”元元抢着说道。

  “我呀,”周明慢条斯理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遮风挡雨。

  “我要画好多好多双眼睛,”张小丽深情地接着说,“送给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工友。

  2、说说你的心愿。

  3、把你的心愿写下来。

  4、把写的心愿条贴到心愿树上。

  (边贴边交流)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

  2、布置作业。

  

(1)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连贯的话。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别着急□□妈妈亲切地说□□到了夏天□茉莉花会开的□□

  ·□老师□我去给花浇水□□军军自告奋勇地说□□

 

4、刮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

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

二、教学难点:

1、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三、教学准备:

暴风雨录象、板书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板:

4刮脸

师:

平时,你看到谁需要刮脸?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谁要刮脸?

板:

小贝当

师:

小贝当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为什么要刮脸?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说明:

儿童世界不存在“刮脸”,在出示课题之后提出问题:

你知道平时谁需要刮脸?

小贝当是个二年级的学生,他为何要刮脸?

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用“——”划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

出示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句子

出示:

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给他刮脸。

他指指边上那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

“我要像他一样。

小贝当大声喊:

“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指导读句:

两句中第二句比较好把握,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要求读好。

第一句要读好必须先来理解它的意思。

问:

小贝当怎么说?

“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

“一样”是怎样?

(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

学习“焕”,生说字形。

跟师说“容光焕发”,师:

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问:

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板书:

天真可爱、渴望长大(读出句子的语气)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贝当渴望长大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出示句子:

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

“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小贝当渴望长大、可爱的语气。

师:

小贝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

除了老师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映小贝当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句子。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找出句子通过抓小贝当的言行来体会。

3、小组学习后,按先后顺序交流。

出示句子:

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

他嚷道:

“我要剃头!

指导:

“嚷”请学生上黑板写,注意笔顺,在集体书空。

(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

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有感情朗读)

问:

小贝当怎样读报?

他认真的表现在——(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他识字吗?

不识字应该对报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何小贝当看得那么认真?

师: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句子:

“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

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

4、请学生用“但是”造句。

师:

同学们的句子造得真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课文中还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现更让我们体会到小贝当的可爱,他就是——理发师

5、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课文。

 

5、童年的朋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5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按要求圈划词句。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作用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5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理解词义,体会联想句作用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板书、投影片、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预习时初读课文、标小节号、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有哪些朋友?

为什么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谈话时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2、每个人长大后都会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样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共同拥有的,那就是曾经一起走过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的朋友,我们的曾经的最爱。

今天的这篇课文将会带我们一起重温往事,梦回童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课。

3、媒体出示课题:

6、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呢?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2、学习生字、词语:

媒体出示:

(1)正确朗读生字、词语:

调羹邦献憋

拳击家巧克力代替突然形影不离

克制调羹硬邦邦献出

(2)指导书写:

憋(数笔画、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动动小脑筋: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青()()()()()()

京()()()()()()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句子。

两只眼睛一大一小:

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

(注意适当的停顿)

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

(注意适当地停顿,不加字,不漏字)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

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

2、交流并板书:

形影不离(释义,媒体出示)

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

划出有关的词句。

媒体出示:

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象活了似的。

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

(1)读读这段话,把句子读正确。

(2)指名读读句子,和伙伴们讨论:

“我”怎样与小熊相处?

想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板书:

亲密喜爱互相关心

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挑战读、小组读、)

4、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划出描写小熊的句子。

媒体出示:

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

两只眼睛一大一小:

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

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1)把句子读正确。

(2)读读两句句子,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5、齐读一——三节,引读四、五节,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小熊的陈旧和可爱?

6、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_______。

我对小熊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媒体出示:

拳击家 巧克力代替突然克制纽扣 献出

情景 调羹 主意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硬邦邦

2、选择学过的词语2——3个,试着说一句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情景  主意  形影不离

*

(2)语言直播厅:

小时候的你是否也有非常亲密的朋友?

是美丽的芭比娃娃,还是长毛绒玩具;是泥塑的七品芝麻官,还是遥控的小气车……能不能把其中的一个介绍给同学们,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2、作业:

(1)抄写词语:

拳击家巧克力代替突然形影不离克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

亲密喜爱互相关心

(练拳——改变主意)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复习部首查字珐,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区分近义词,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

能按事情发生的顺序,依照“先……再……最后……”排列句序。

阅读分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了解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收集并讲述与书信有关的小故事或趣闻。

熟记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会写左窄右宽的字。

重点和难点:

复习部首查字法,并能根据词义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掌握“先……再……最后……”所表示的事情先后顺序。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也奥妙无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文字的宝藏库,去找找宝藏深处的秘密。

说明:

小学语文主要是以“字词句段篇”为顺序开展教学,这是适合学生发展能力的。

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也正是以复习字词,让学生建立句段意义的目的而展开练习的。

而单纯的分割性的练习必然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以“寻宝”为主题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每一个小的学习板块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奖励。

第一关:

文化遗产知多少

中外名人谈学习

1.出示名人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宋)苏轼

生活中最明知的是专心一意,最愚蠢的是半途而废。

(美)爱默生

2.指名学生读,正音。

说,悦。

3.教师稍做解释,学生谈感受。

4.读读背背。

5.建议:

设立“脑力王”“演说奖”鼓励记忆和谈感受表现比较好的学生。

说明:

名人名言的识记对小学生而言,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让学生从小接触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外名人对学习和做人的深刻见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长期坚持,学生即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本课的开篇就进行名言的识记,打破了教材设置的顺序,其用意有二,一是打破了固有模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因课前的几分钟属过度阶段,以教师的讲述来牵引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教学,可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