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388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docx

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诗歌包含答案

2020高考备考专项训练四:

读懂诗歌很重要

思想情感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

①王粲:

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 

②回:

挽回、扭转。

③鹓雏:

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试简述之。

(6分)

答案

1、CD

【解析】C项“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

D项意思表述全然相反。

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

(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①怀才不遇之悲。

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

②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

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

③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

通过庄子寓言。

(意思对即可。

一点2分,三点满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

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4.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答案

3.B.从下到上描写;D.最后两句是虚写。

4.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每点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公①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②,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③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公:

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

②二京:

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

③连昌宫:

唐宫殿。

④花萼楼:

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在这首赠与韩公的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

C.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

D.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就是众望所归。

E.尾联诗人费美“圣君”,表达对南北统一充满信心,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

6.“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

如何表现?

请加以分析。

答案:

5.CE  【解析】题中,C项“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错误,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E项“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不对。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

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是一种逆耳的忠言。

6.

(1)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情。

(2)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姓见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

(3)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CL8828322

【解析】题干“‘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

感情?

请加以分析”,答题关键词“感情”“感情”“分析”。

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惊喜”“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接着结合诗句“华萼楼”“鹊”“惊”,手法“拟人、想象”分析情感。

“华萼楼”,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这里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

并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7~8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

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7.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8.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

参考答案

7. CE(C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

E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

8.答:

(一)相同点:

①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

(2分)②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

(2分)

(二)不同点:

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

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

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2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0.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其中的两种。

(6分)

参考答案

9、B(3分)C(2分)

【解析】B:

面对红艳的杏花,诗人却因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C:

颈联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CL8828322

10.

①惜春之情。

长期观赏都会有花败的遗憾,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

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要行色匆匆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

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首联以反问的形式开篇,“独”字更刻画出身处异乡,登高临远、愁情满怀的游子形象。

B.诗中写眼见雁归故乡、泾河不流,耳闻塞角声,触景生情,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体现长年戍守边关、西去更无州的凄苦军营生活。

C.“雁”为诗中重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疆的深沉乡愁。

D.尾联点明张贲与自己一为贫官一为贫客,二人离别日久,难以聚首相处的怅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主旨。

E.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的格调有较大差异。

1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

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而魏野在本诗中也有独自登楼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两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

答案:

11、CE【解析】

A项中“反问”应是”设问”;B项并未体现长年戍守边关和军营生活。

D项中“此中离恨”是指二人皆为“客居异乡”,同怀客愁,而非指两人分别日久、难以相聚的愁苦之情。

12.同:

身处异地的孤独、思念之情。

异:

①李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梧桐、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都之思、亡国之痛。

②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塞的凄苦之境,由此引发思乡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

珠帘十里卷香风④。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

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③江东:

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

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

C.“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

14.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13、A.B(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A“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B“草堂”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是他喻,指词人好友)

14.①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②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

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

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

“东陂”指西湖的东半。

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十分惹人怜惜。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

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都浸月”用得很妙,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

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5、AD(A项“惹人怜惜”错,应为“可爱”。

D项“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错,应为“表现诗人追求闲静、恬淡而美好的生活境界”。

16.①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

(1分)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重展后的西湖胜景。

“忘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

“展尽”一语双关,既写湖面开阔,又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顿觉舒旷。

(2分)②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

(1分)尾联即景抒怀。

诗人想做一个渔翁,有归隐之意,希望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能恬适清闲地度过一生。

“愿”字,不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也暗示了厌恶官场庸俗的生活。

(2分)(每条思想感情1分,分析2分。

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CL8828322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必辨名。

D.“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结情。

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首尾两联淋漓尽致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无华。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7.BC(5分。

B项,诗人凭借视觉、听觉来辨别道路,突出天色之晓。

C项,“作者陶醉仙境般的景色”错,应为反衬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

(5分。

答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5分)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返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2分)首联直接抒写思乡之情,“怀土”与“倦游”都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二三两联则是对“倦游”的具体阐释,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更增愁苦。

(4分)(分析合理,意思对即可)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9.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0.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9、AD(A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对1

个给2分,对2个给5分)

20.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

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每点2分,共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节选)

李白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③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④。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

期廷征召不赴之人。

赵蕤:

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

③吴会:

指吴郡和会稽郡。

③良图:

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

④寂历:

凋落疏离。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2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21.BD  【解析】B项,“岁月飞逝”分析错误,“岁光屡奔迫"不是“良图俄弃捐”的原因。

D项,“清凉爽快"“圆润明亮”分析错误,上句诗中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因此“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淸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

22.①孤独漂泊之情。

如“飘如远行客”指作者如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傍,如同远行之客。

②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如“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

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

③病中思乡怀友之情。

题目中有“淮南卧病”,又如“衰疾乃绵剧"指衰老疾病日甚一日,还如“故人不可见”就饱含怀念朋友之情。

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CL8828322

【解析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作者及相关背景、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等入手,还要注意诗歌中明显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和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回答本题,可逐句分析情感。

如本诗中的第一句中,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抒发了孤独漂泊之情。

第二、三句中,“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

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

第四句中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表达了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第五、六句是写景,通过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寂寞、孤独之感。

最后一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从而抒发了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之情。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3~24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E.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41.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

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

24.答案:

AB。

A项,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的时节;B项,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41.答案:

不矛盾。

①壮心:

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