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412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贵溪桥梁厂有限公司六安制梁场

Q/GXQL-GL-LAJS03-2010

 

冬季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批人:

 

二0一0年一月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溪桥梁厂有限公司六安制梁场后张法简支T梁混凝土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学习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仔细阅读施工图纸,熟悉混凝土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现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HZS120型搅拌站进行单机运行及联动试运行,检查叉车,装载机等设备是否正常,插入式振捣棒,附着式振捣器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

3.技术要求

3.1施工前确认施工配合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HZS120型搅拌站进行单机运行及联动试运行。

3.210t门吊:

试运行检查运转情况是否正常。

3.36t叉车:

检查其运动是否正常。

3.4料斗在运送混凝土的过程前,先用水对料斗壁进行湿润。

3.5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60±20mm。

3.6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为3%-4%。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报验→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灌注→蒸汽养护→自然养护

4.2工艺流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混凝土搅拌

5.1.1粗、细骨料上料

粗细骨料上料采用ZL50型装载机,上料时尽可能选用含水率小的骨料,特别是细骨料在上料前提前对其进行翻动,以缩少骨料含水率的波动,有利于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5.1.2每次搅拌作业前,试验人员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5.1.3投料要求、顺序及搅拌时间

原材料每盘称重允许偏差

序号

原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1

水泥、矿物掺和料

±1

2

粗、细骨料

±2

3

外加剂、拌合用水

±1

各种衡器必须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搅拌时先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20s,随后加水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最后加入外加剂搅拌均匀为止。

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得超过3min。

5.1.4下料输送

高性能混凝土先通过搅拌站下料口到集料仓,再由集料仓经分料槽下料至料斗(混凝土的下料高度不得大于2m),最后由叉车运输到门吊吊装的指定位置,再由门吊吊装进行浇注。

运输过程要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保证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分料人员在下料时发现混凝土过干或离析时严禁下料,立即通知搅拌机司机。

5.2混凝土浇注

5.2.1拌合物性能

坍落度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60±20mm。

含气量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含气量控制为3%-4%。

(每50立方测一次)

5.2.2混凝土浇注

(1)、高性能混凝土灌注利用门吊将混凝土料斗吊起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水平分层布料(每层0.3m),到达另一端头返回布料,如此往复。

灌注时,采用侧振和插入式高频振捣棒联合振捣成型的方式的方式,侧振采用高频振动器。

插入式高频振捣棒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并防止过振、漏振。

注意第一斗料离梁端0.6m处开始布料。

(2)混凝土灌注时的注意事项:

1)灌注梁体底腹板部分的混凝土,采用纵向分层,水平分段从一端向另一端灌注。

水平分层的厚度不得大于30cm,于振捣棒插入各允许部分,分层可分为底板、腹板和桥面板部分,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在常温下不得超过1小时。

2)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进入前一层5-10cm,不得插入过深以免重复振捣、过振造成色差。

3)混凝土不得附着在钢筋骨架上,必要时利用人工捣固。

4)灌注腹板混凝土时,要特别指定专人注意混凝土是否充满密实,可利用铁锤敲击侧模板,听其声音凭经验判定混凝土的饱满及密实程度,如有怀疑则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5)振动棒只能用于没有橡胶管部分混凝土的振捣,如腹板上部、隔板、挡渣墙部分,严禁将振捣棒插入胶管部位振捣,也不得将振捣棒支倚在钢筋上震动,以免钢筋、胶管、预埋件位移或变形。

6)梁体腹板灌注完毕后,即可反过来,从原开始的一端向另一端灌注桥面,其方法,先给始端桥面灌注的混凝土一边开振动器振捣,同时人工用铁锹先给梁端装入适量的混凝土,依次是挡碴墙、边墙。

再用振动棒轮番插振各个部位,待挡渣墙混凝土饱满后,用抹子压抹光洁平整,然后压抹挡渣墙桥面,并视其混凝土的多少及时扒除或补充之。

总之桥面混凝土各部位的灌注、振捣、棱角鲜明为原则。

当桥面做到另一端结束后,即可对桥面进行第二次赶压抹平,以确保桥面坡度的正确。

7)灌注挡渣墙混凝土,为保证伸缩缝板、预埋T钢、泄水管不倾斜、不错位,必须在灌注的同时及时矫正上述预埋件。

8)梁体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成,不得无故中途停顿。

如遇意想不到的故障,而且一时难以排出,就应坦然的对待,及时想其他的方法进行补救,以免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

5.3混凝土振捣

5.3.1附着式振动器布置及振捣方法

内外侧模:

底板顶向上0.5m处每隔2m布置一台;底板顶向上1.2m处每隔2m处布置一台,共52台。

每相邻两台附着式振动器连通,每次振动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5.3.2插入式振动棒

配备5台插入式振动棒,桥面配备3台,桥下两端的牛腿位置各配备一台。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宜为2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50~100mm注意不要接触模板底面,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控制不得碰动胶管。

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振动棒应快插慢拔。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5.3灌注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

5.3.1夏季混凝土灌注前必须保证入模温度不高于30℃,可采取降低拌和用水温度及在管道覆盖麻袋并保证其润湿的方法来控制。

5.3.2混凝土不得附着在钢筋骨架上,必要时利用捣固铲人工捣固。

5.3.3在腹板砼灌注过程中,应由专人用小锤敲击模板,检查混凝土是否密实。

5.3.4混凝土在浇注时发现坍落度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要求时不予入模,并及时和搅拌站联系调整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在灌注前不可超过初凝时间否则不予入模,并及时清理。

5.3.5收浆抹面

采用二次抹面方法。

当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

抹面时严禁洒水。

5.4混凝土养护

当T梁混凝土灌注完毕,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表面的保湿工作。

当温度较高、气候干燥时应用喷雾保湿,绝不允许用水管直接冲混凝土表面。

拆完模后应注意对桥面的养护。

混凝土早期养护,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要求,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4.1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采用养护毯覆盖洒水,保证养护不间断。

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润湿为度。

一般气候条件下白天1-2h洒水一次,晚上4h洒水一次,天气炎热时要增加洒水次数,并对混凝土芯部温度进行监控,埋入测温线时刻监控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60℃且保证芯部与表层温差不大于15℃),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

5.4.2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采用热风机和锅炉两种养护方式进行。

5.4.2.1热风机养护过程

1)梁体浇筑完成后,用篷布进行覆盖。

2)绕梁体的周围布置加湿器,加湿器的一端通过小型的水泵与自来水管的连接,另外一端和热风机进行连接。

3)养护过程通过热风机把自来水加热成水蒸汽,通过加湿器散发出来的水蒸汽对梁体进行养护。

4)在使用热风机时要保证自来水给水通畅。

5.4.2.2锅炉养护过程

1)梁场产量期采用1台4t的锅炉进行蒸汽养护;

2)锅炉养护采用在梁体四周布设蒸养管道的方式进行。

5.4.2.3蒸汽养护的技术要求

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5℃,灌注完4小时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

蒸养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

蒸汽养护每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蒸汽养护结束后,立即进入洒水养护。

5.5冬季施工

以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为依据,以每年第一次连续3天出现室外日平均温度在5℃以下或日最低温度在-3℃以下的第一天起,至最后一次连续5天出现同样温度的最后一天止,为冬季施工期。

进入冬季应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产品质量。

5.5.1原材料

①、冬季生产用碎石不允许用水冲

洗,以免结冰。

②、冬季施工用的河砂,不得含有冻块及冰雪混杂物。

5.5.2混凝土工程

①、每次搅拌混凝土之前,应先用热水或蒸汽将搅拌机和骨料进行预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②、拌和用水需进行加热,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

③、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应采用蒸汽对模型进行预热,以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及混凝土的温度不低于5℃。

④、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采取措施进行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5.5.3养护

①、为确保预制梁质量,搅拌站水池侧边设置一台锅炉房,以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温度的要求。

②、养护过程中,应加大测温的频率,若发现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③、冬季养护应喷涂养护剂,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严禁对梁体洒水。

④、当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混凝土芯部与梁体表面温差不超过15℃时,方可脱模。

5.6夏(热)季施工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5.6.1原材料

①、应对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②、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

③、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

5.6.2混凝土工程

①、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

②、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都要采取遮阳措施,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应经常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要求。

③、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④、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⑤、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外喷水润湿。

5.6.3养护

①、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布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湿养护不少于14d。

②、需对混凝土芯部温度进行监控,埋入测温线时刻监控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60℃且保证芯部与表层温差不大于15℃)。

③、混凝土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5.7雨季施工

在雨季施工前制订应急方案,采取预防措施,对现场机械设备停放做好妥善安排,排水防护系统要有专人维护。

雨季应加强对生产区、生活区相关设施避雷装置的检查与防护工作,不穿戴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①、雨季期间,加强对砂石料含水率的检测,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通知搅拌站控制室进行调整。

②、搅拌站砂石料输送带用防雨罩进行遮盖,防止雨天输送带带水。

③、如果模型内积水,可将底模中间位置的铁楔敲掉两个,将水放出,然后再将铁楔打上。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进度、机械、人员组合进行合理配置。

混凝土现场人员配备情况表

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兼职安全员

1人

班长

1人

现场操作工人

10人

7.材料要求

7.1混凝土原材料检验

所选用的原材料均需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的要求,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具体参见“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检验”。

8.设备机具配置

HZS120型搅拌站

2座

叉车

2台

料斗

4个

附着式振动棒

52个

10t门吊

5台

插入式振动棒

5台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原材料的检验

原材料均需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的要求,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1.2混凝土搅拌均匀、振捣棒振捣到位

9.2质量检验

混凝土质量检验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施工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维护,维修。

10.1.2任何人在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进入现场。

10.2环保要求

10.2.1施工中各种建筑垃圾,废水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的河流及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