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720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docx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最新篇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执政能力是全党整体素质的体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特别是近日通过到江苏无锡学习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在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上下功夫,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sO100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江苏省无锡市委对干部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将干训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全市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大培训、大练兵活动,营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学习氛围,教育引导干部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让他们始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开拓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增强了执政理念,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从目前我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与先进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县打造开放新型工业卫星城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所以我们要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提高干部教育质量,增强干部的执政素质。

一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教育干部在坚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二要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定期选派有发展潜质的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感受差距,学习经验,增强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同时,加大各乡镇、县直单位大事实事联查力度,查漏补缺,相互学习,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

三要继续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

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尺,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目标,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忧患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

最近,江苏省通过电视直播公开选拔干部、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的做法,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注意,被称为“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从公开竞选乡干部到公推公选省管干部,江苏省委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幕后”的“选拔操作”,推到了公众视野之内,这无疑是把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几年,我县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探索实行了两个“票决制”、“三层九步工作法”等制度,促进了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盛市委组织部门认可。

今后,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积极探索,规范操作,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县的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深入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提高干部任用工作整体水平。

进一步完善《**县委全委会任用、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表决办法(试行)》和《任用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办法(试行)》,严把资格条件,规范任用程序,充分发挥全委会的决策作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二要扩大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

研究规范民主程序,扩大民主范围,落实群众四权,着力解决关系票、人情票的问题,真实反映民意。

三要抓好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

认真学习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有关规定,搞活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和比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氛围,为更多的优秀执政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三、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体现在每个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上,而且体现在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上。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执政能力水平高低,关键看这个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

一要鲜明干部导向。

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重视和关注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地方发现干部,把政治上靠得注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二要优化班子结构。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功能。

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增强带班子的能力。

要把班子中的优秀副职作为“一把手”后备人选加强培养。

三要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集体领导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

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四、调整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工作热情

在学习培训中我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干部考核“动真格”,在每年年度干部考核中,改变“暗箱操作,仅限内部掌握”的传统做法,优劣让群众评价,结果向干部公开。

一些存在明显不足的乡镇干部被领导面对面进行“诫勉谈话”,谈话情况在本地区通报,引起了很大震动。

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不仅在干部考核中真正了解了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而且通过奖优惩劣,严肃了考核纪律,转变了干部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具体到我县而言,干部考核工作就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体现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目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导向性。

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领域的主要指标,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

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

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十项民心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承办单位的考核目标,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乡镇和县直单位的重点考核内容,就是调整经济指标设置的具体体现。

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只唯数字,一味追求GDP,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发生。

要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坚决杜绝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更不能出现“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的现象。

要探索实行政绩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真正做到考准考实。

五、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行为规范

江苏省委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从去年以来,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集中组织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各级党委的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按干部管理权限,同23900多名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

这样全面的、大规模的谈心谈话活动在全国也是比较少见的。

此外,江苏省委组织部连续7年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了严肃查处。

可见,江苏省委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政策上下了很大功夫,严格了党内制度,强化了教育管理,最大限度的达到了关心、教育和爱护干部的目的。

我县的干部监督工作起步较早,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个县(市、区)率先实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与更高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法,从五个方面入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一要加强干部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内部干部监督工作配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监督工作责任制。

发挥好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二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在抓好离任“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大额资金使用、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人事调整、评优调资等敏感问题的决策过程进行突击式检查,使领导干部做到“慎用权、用好权”,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要以任前谈话、跟踪考察等形式为重点,加强对新提拔任职的年轻干部思想修养、工作作风、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四是以强化对《条例》、《实施办法》的检查监督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在抓好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每次干部调整后都进行自查,及时将调整干部情况上报市组部,防止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

五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重点,加大日常监督力度。

发挥干部监督员、社区监督卡、电子信箱的作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强化对干部“三圈”的监督。

 

附送:

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高收益资产基本上是信贷资产,因此信贷资产质量就是信用社的生命线。

没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信用社的发展是一句空话。

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我们信用社需要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道。

现结合我们的信贷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和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

制约信贷资产质量,阻碍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主要有以下“五难”:

(一)惧贷惜贷放贷难。

1、惠民政策落实,农民贷款饱和。

随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免征农民税费、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等使农民的收入大幅的提高,同时农村医疗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等等减少了农民的支出。

因此农民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性支出已经能够自足,不需要办理贷款。

2、国有企业改制逃债,信用社不敢贷。

一些地方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信贷资金损失严重,加之国有企业包袱重、前途暗、政企不分,因此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3、民营企业发展不规范,信用社惜贷。

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经营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同时部分企业已经给信用社造成了一定份额资金损失,因此,信用社信贷人员和管理层,对民营企业不敢放手发放贷款,存在惜贷现象。

4、工商户贷款规模难以扩张。

个体工商户经营流动性大,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对资金的成本核算较细,往往是今天贷款明天还款,增加放贷的成本,难以增加的贷款总量。

(二)贷款有效担保难。

1、农民贷款担保难。

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比较小,如需大量资金,则由于农民的耕地是集体的、房屋是自建的,宅基地不能抵押。

因此农民发展生产和消费贷款,很难提供不了符合信贷政策的担保人或抵押物。

同时一个村子有能力担保的人员也仅有几个人,当他们都需要贷款时,实际上就形成了不符合贷款规定的互保现象。

2、企业贷款难担保。

一是国有企业土地是划拨的、办理贷款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变现较难;二是民营企业起步时多半经济实力不足,因无力缴付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样,即使拥有自建厂房,也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

至于用租赁厂房抵押,物权障碍更多。

用机器设备等抵押,因变现难等原因,信用社不乐于接受。

三是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具有额度较小、时间较短、次数较多的特点,而抵押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难以适应其要求,且抵押物的评估涉及多个部门、登记收费较高。

四是部分中介机构评估不客观、不公正,且不承担责任,信用社或业主难以接受。

五是经济实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为防范风险,通常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六是一些地方虽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但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

3、担保公司不成熟。

一方面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被担保的品种很少,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的几乎没有,对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也很少;反担保的条件有时苛刻。

同时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金较少,而贷款金额大,信用社承担的风险过高,积极性不大。

(三)不良贷款盘活难。

一是名存实亡贷款盘活难。

国企的改制,有的是有牌子没资产,有的是无牌子无资产的破产,造成信用社贷款悬空,还是老人员组成新班子后,对信用社债务不予落实。

二是改革初期交的“学费”盘活难。

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小企业、小实体全部上马,信用社对这各情况预见性差,管理不到位,贷款手续不健全。

他们经营出现问题后,现在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无力归还贷款。

三是法制不健全盘活难。

对一些“老赖户”“钉子户”“难缠户”一方面信用社起诉后,判决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社会上反宣传,制造新的“老赖户”“钉子户”“难缠户”。

四是行政干预贷款盘活难。

各级行政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给信用社指令贷款,随着领导人员的调动,新官不理旧帐,加之信用社又没有真凭实据,造成这部分贷款盘活难。

(四)新放贷款管理难。

一方面信用社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拒变防腐能力较差。

没有去管理贷款。

另一方面对不良客户的识别能力差,不能有效的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和还贷能力。

只是片面的听取客户的介绍。

没有能力管理好贷款。

第三信用社贷款笔数多、涉及面广,信贷人员管理不能做到按时回访,监督使用情况。

(五)自身不足竞争难。

信用社在自身的发展中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信用社各自为政,互不相助,实力不足,在争取优质客户上不能同商业银行抗衡。

二是技术信息差,不能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是人多、点多、费用高,服务成本增加。

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和思考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是各项其他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信用社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一方面必须扎根农村,搞好三农资金的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多余的信贷资源投向质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行业、朝阳产业和重点地区。

信用社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和农户的需要,服务到位,建立一批社会信誉高,收益好,风险小的优良信贷客户群体。

拓展消费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增加家庭贷款的比重,占领优质的项目信贷市场,从而在信贷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规范运作。

虽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等级,贷款评价,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管理方法。

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

按现行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贷款发放与否的决策权多在上级社,而贷款项目评估,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则由基层社来完成,有些基层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出现偏离。

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

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不同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

适当下放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业绩与利益与挂钩。

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让基层社发挥应有的活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充分利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贷款的监控和分析,将风险防范前移。

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注重规避、控制风险。

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动态监控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产品周期、客户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客户内部管理、客户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动态监控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包括是否客户存款连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能否按时报送符合银行要求的财会报表、是否回避与银行接触等。

银行根据以上掌握的信息,及时判断资产的风险状况,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同时,银行各职能部门要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整个贷款过程的合规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完整性,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整改方案。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规避控制风险的能力,防止新增不良资产。

(四)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责任,提前预知风险。

信贷权力下放后,上级联社主要加强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

贷后管理必须要做到:

1、创新思想观念,确立贷后管理战略地位。

一是确立贷后管理的战略地位。

把贷后管理工作摆到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进业务经营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日程。

应从宏观上考虑,出台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包括贷后管理的内容、原则、贷后管理制度、部门岗位职责、管理行为规范和责任划分,加强和规范贷后检查、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信贷业务到期处理,严格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建立统一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贷后管理责任移交,建立贷后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等内容。

从多层次、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入手,全面规范贷后管理行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确立指导思想。

贷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化解风险为指针,全面落实贷后管理要求,促进全社风险管理意识的全面提升;促进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改善。

三是贷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到位,风险预警,快速处理四条原则。

四是转变重贷轻管观念。

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全体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进一步增强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贷轻管”的现象。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

树立“拿来主义”思想,借鉴国有银行贷款管理的工作经验,从严规范贷后管理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

一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度。

明确管户风险监控主责任人,按照规定的动作和要求实施贷后管理。

二是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

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各级的重点管理客户、辖内集团客户、管理行审批的重点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客户部门直接营销的客户以及联社管理客户中贷款余额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大客户均属联社信贷部门、客户部门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

三是建立贷后检查制度。

要求做好首次跟踪检查,日常检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对基层信用社的检查以及后台对前台的检查,主责任人对责任人、经办人的检查工作,以确保贷后检查制度落实到位。

四是完善风险责任预警制度。

要通过客户资产账户信息、信贷管理系统、贷后检查、客户财务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化解处理贷款风险。

五是建立信贷业务到期处理制度。

六是建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做到真实分类不良贷款,划分形态准确。

七是建立信贷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贷后管理,依法确保贷款收回提供保障作用。

八是建立贷后管理移交制度。

包括经营主责任人责任、贷后管理主责任人责任和不良贷款管理责任人三个方面的责任移交制度,凡因工作变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明确界定责任。

九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