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53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doc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外国文学》

(一)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

通过外国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极其意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外国文学史》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牢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外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国文学史》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实践中探索文学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外国文学

(一)即欧美文学,具体章序如下: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九章20世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章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

外国文学的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一般的原则之外,尤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欣赏、分析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师资

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外国文学学习的指导能力。

师生比1:

45,合班开课:

两个班合班为宜。

要求有两名及以上《外国文学史》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教材

《外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图书资料

《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思潮、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提问法、作业法等教学方法。

手段才用传统与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手段。

环境要求理论知识课在普通教师上课,讨论课在小教室进行,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需配备:

电子计算机、投影仪、扩音机、光碟、桌椅等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一学期,计划学时64学时,安排在第3学期64学时(16×4),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阅读作品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在听课前按教学进度阅读作品,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占30分(包括:

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考勤等),期末卷面成绩占70分。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古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概况,重点掌握荷马史诗,希腊戏剧。

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1课时)

古希腊历史概况。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

古代希腊文学的分期:

1、氏族公社瓦解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的内容、意义和特色。

2、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动物故事。

3、“古典时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4、“希腊化”时期的文学。

主要称呼、主要成就是“新喜剧”。

古代罗马历史简况。

古代罗马文学的分期:

1、共和国兴盛时期:

戏剧的繁荣(普劳图斯、态伦斯)。

2、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

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西塞罗、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3、帝国时期:

罗马文学走向衰落。

古代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荷马史诗(2课时)

荷马与“荷马问题”。

史诗的成书过程。

史诗的内容。

史诗对“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生活的反映。

史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英雄们为部落集体而战,同时已显露出早期部落贵族的个人意识。

史诗中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史诗的艺术特色:

结构技巧,人物个性化,宏伟而崇高的风格。

史诗的永久性魅力。

荷马史诗是欧洲史诗的典范。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2课时)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祭祀酒神仪式的歌舞。

古希腊悲剧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悲剧演出的形式和基本主题。

严肃而不悲的特点。

最主要的内容是展示崇高的英雄主义。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被俘的普罗米修斯》的抗暴主题。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念,剧本的结构艺术。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对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雅典社会矛盾的反映。

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

喜剧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形式。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做《阿卡奈人》。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英雄史诗作为次重点掌握,重点掌握但丁的《神曲》。

第一节概述(1课时)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

基督教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

教会文学的基本内容。

反映氏族社会末期情况的英雄传说和英雄史诗。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

主要国家高度封建化后的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

《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

骑士文学。

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叙事诗的三大系统:

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

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讽刺手法,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

《列那狐传奇》。

故事诗《玫瑰传奇》。

笑剧《巴特兰律师》。

第二节但丁(2课时)

生平与创作。

《新生》的思想内容。

但丁的爱国政治理想,反对教皇干预政治,主张祖国统一。

《神曲》由三部分构成——《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

《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

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和新思想的萌芽并存。

《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与时代的关系。

《神曲》的艺术特点。

《神曲》是中古文化的哲学与艺术的综合和欧洲近代文学的“序曲”。

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部分的内容。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塞万提斯作为次重点掌握,莎士比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

第一节概述(1课时)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时间界定。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文主义文学是该时期文学的主流,各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简况。

意大利是新文学的发源地。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彼得拉克和薄迦丘。

彼得拉克的抒情诗。

薄迦丘的《十日谈》;思想内容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西班牙小说和戏剧的繁荣。

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

维迦和他的《羊泉村》。

法国文学:

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英国文学:

15——16世纪英国历史概况。

人文主义文学的繁荣。

乔叟、托马斯·莫尔、“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

第二节塞万提斯(2课时)

生平与创作。

早期的戏剧、诗歌、田园牧场小说。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创作过程。

小说中所反映的西班牙社会。

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堂吉诃德的矛盾是塞万提斯世界观的矛盾以及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映。

桑丘·潘沙和

堂吉诃德两个形象相互映衬的作用。

《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小说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性模仿。

《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莎士比亚(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创作的分期。

第一时期(以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为主):

从《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看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倾向:

歌颂国家统一与贤君。

谴责暴君与封建叛乱。

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的基本主题:

爱情与友谊。

十四行诗的主要内容。

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

喜剧中的浪漫气氛。

喜剧中的理想人物。

第二时期(以悲剧为主):

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三时期(传奇剧):

传奇剧中人文主义信念与“人性感化”方式,《暴风雨》中的“恕道精神”。

普洛斯彼罗的形象与莎士比亚晚年的思想矛盾。

《哈姆雷特》:

题材的来源。

悲剧的思想内容。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忧郁与行动延宕问题。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斗争的实质。

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其他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及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掌握莫里哀及其代表做。

第一节概述(1课时)

17世纪欧洲历史概况。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意、西、德文学呈衰落之势。

英国文学取得重要成就。

法国文学呈繁荣形势。

英国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文学,清教思想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的思想意义。

法国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重要作家极其代表作。

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尔》、《安得罗马克》)、莫里哀。

第三节莫里哀(2课时)

生平与创作。

重要著作(《太太学堂》、《唐璜》、《愤世嫉俗》、《达尔杜弗》、《吝啬鬼》等)的进步思想。

《达尔杜弗》。

反动教会势力在当时法国政治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

剧本的思想意义。

达尔杜弗的形象。

桃丽娜的形象。

奥尔贡的形象。

《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

《达尔杜弗》与古典主义。

莫里哀在欧洲戏剧史上的意义。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掌握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部分。

其中“狂飙突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是歌德的《浮士德》。

第一节概述(1课时)

18世纪欧洲历史概述。

启蒙运动。

启蒙主义者的社会政治观点和文艺理论。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启蒙文学的政论性、民主性、教育性和现实主义原则。

英国文学:

18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费尔丁。

《汤姆·琼斯》是英国18世纪小说的最高成就。

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斯的感伤主义小说。

法国文学:

18世纪法国文学和启蒙运动联系密切。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他们的主要作品。

《波斯人信札》、《老实人》、《天真汉》、《拉摹的侄儿》、《修女》、《新爱洛漪斯》等作品的思想内容。

博马舍的喜剧。

德国文学:

18世纪德过历史概况。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莱辛的剧本《爱米丽雅·迦洛蒂》。

“狂飙突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作家。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和其他重要作品。

第五节歌德(2课时)

生平和创作道路。

早期诗歌、戏剧和小说中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普罗米修斯》、《铁手骑士葛兹》、《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对德国鄙陋现实的批判。

主人公维特形象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浮士德》的构思与开始创作。

歌德在魏玛。

思想上的妥协在创作上的反映,从“狂飙突进”到追求和谐古典美(《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塔索》)。

歌德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思想。

与席勒合作的十年和创作上的巨大收获。

晚年的歌德。

《浮士德》的最后完成。

《浮士德》。

情节、结构与体裁特点。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形象的深刻思想内涵。

浮士德探索中的思想矛盾。

靡菲斯特的形象。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辨证关系。

玛甘泪的形象。

自然人性的具体化。

悲剧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恩格斯论歌德。

歌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六章19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湖畔派”和雪莱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是拜伦、雨果、普希金。

第一节概述(1课时)

19世纪前30年欧洲历史概况。

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文学:

早期浪漫派和后期浪漫派,他们的保守倾向。

霍夫曼和他的《小查克斯》。

海涅早期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英国文学:

19世纪初期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湖畔派”派诗人。

他们的保守倾向。

华兹华斯的诗歌成就。

诗歌新倾向的代表拜伦。

雪莱的抒情诗和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言。

济兹诗歌的成就。

历史小说奠基人司各特和他对欧洲一些作家的影响。

奥斯丁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和意义。

法国文学:

夏多布里昂带有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小说。

他创造的患“世纪病”的浪漫主义失望者形象。

斯塔尔夫人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宣扬。

维尼和拉马丁诗歌中的消极没落情绪。

民主诗人贝朗瑞的歌谣诗。

司汤达的早期文学实践和文学论文。

雨果早期的文学活动。

俄国文学:

19世纪初期的俄国。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社会意识的觉醒。

1825年12月党人起义。

俄国浪漫主义的产生。

茹可夫斯基、早期的普希金。

20年代中期的普希金转向现实主义。

第二节拜伦(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早期的讽刺诗。

《恰尔德·哈洛德游记》第一、第二章发表获得成功。

“东方故事诗”和“拜伦式英雄”。

与统治阶级的冲突和去国。

创作中反抗情绪的高涨(《锡庸的囚徒》、《卢德派之歌》、《普罗米修斯》等)《罗夫雷德》中的个人反抗与悲观主义。

意大利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创作的发展(《恰尔德·哈洛德游记》第三、第四章、哲理诗剧《该隐》、政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和《青铜世纪》等)。

长篇叙事诗《唐璜》。

拜伦对各国文学的影响。

长诗《恰尔德·哈洛德游记》。

哈洛德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长诗的思想内容。

长诗的艺术特点:

浓郁的抒情,强烈的感情色彩。

叙事成分不占重要地位。

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描绘。

丰富多采的对比手法。

第三节雨果(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早期的保守立场。

20年代后期的转变。

浪漫主义的宣言——《克伦威尔·序言》。

《艾尔那尼》的演出。

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做《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0年代的创作高潮和40年代的创作低沉。

流亡国外。

《惩罚集》和其他诗集。

流亡期间的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中的革命与人道主义问题。

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悲惨世界》。

故事梗概。

冉阿让的形象。

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的揭露和对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同情。

小说人道主义主题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悲惨世界》的艺术特点。

小说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

第四节普希金(1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普希金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色。

流放南俄时期的浪漫主义长诗。

短篇小说《驿站长》,“小人物”的主题。

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叶甫盖尼·奥涅金》。

作品的主题思想。

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多余人”的典型。

达吉亚娜的形象。

《奥涅金》是诗体小说。

作品中的抒情插笔。

《奥涅金》是现实主义杰作。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概述部分要求有一般了解。

本章重点是《红与黑》、《双城记》和巴尔扎克全节。

巴尔扎克也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司汤达和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以及果戈理、托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则为次重点加以掌握。

第一节概述(1课时)

19世纪30——60年代欧洲历史简况。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高尔基论个人反抗者的典型。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

法国文学: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并驾齐驱。

前者以雨果、乔治·桑为代表;后者以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

福楼拜的小说,更严格和更客观的现实主义(《包法利夫人》)。

英国文学:

30——60年代英国的社会矛盾。

宪章派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

狄更斯、莎克雷、勃朗蒂姊妹、盖斯凯尔夫人。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文学:

德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和维尔特。

海涅发展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创作达到高峰。

俄国文学: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重要作家:

果戈理、屠格涅夫、托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革命民主派文学家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司汤达(1课时)

生平与创作。

司汤达与拿破仑政权。

重要作品:

《阿尔芒斯》、《红与黑》、《瓦尼娜·瓦尼尼》、《巴马修道院》。

司汤达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点。

《红与黑》。

小说的素材。

小说的社会政治内容。

于连·索雷尔形象分析。

《红与黑》的艺术特点,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

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巴尔扎克(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社会经验。

十年文学学艺。

《舒昂党人》。

参加保王党。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乡下医生》。

30年代初的创作高潮:

《高利贷者》、《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人间喜剧》的构思与形成。

《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高老头》。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

小说的时代背景。

拉斯蒂涅的故事和高老头故事的交织。

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形象。

《高老头》的思想意义。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

小说的结构技巧。

第四节狄更斯(2课时)

生平与创作。

狄更斯创作的分期。

社会批判的深化和艺术更加成熟的过程。

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儿童悲惨命运的反映;对黑暗教育制度的揭露;对司法制度的揭露;对劳资矛盾的反映;革命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

狄更斯小说的特点。

夸张和幽默。

狄更斯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双城记》。

小说的创作意图。

情节的基础——三个互相交织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类型。

小说的思想意义。

革命暴力与人道主义对立的问题。

《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果戈理(2课时)

生平与创作。

《狄康卡近乡夜话》的传奇和浪漫主义色彩。

《密尔格拉德》中对地主世界的揭露。

《彼得堡的故事》中对大都市社会矛盾的揭露,“小人物”的主题(《狂人日记》、《外套》)。

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

“笑”的艺术。

长篇小说《死魂灵》。

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五个地主的形象。

新兴资产阶级投机家乞乞科夫的形象。

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人物典型化的手法。

第六节托思妥耶夫斯基(2课时)

生平与创作道路。

“小人物”小说《穷人》。

40年代的其他小说。

被捕与服刑。

服刑期间的思想变化。

流放归来。

《死屋手记》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的人道主义内容。

《罪与罚》的成书过程。

《白痴》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揭露。

总结性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托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罪与罚》。

故事梗概。

对穷苦人民苦难生活的描写。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

小说的思想意义。

小说的论战性。

《罪与罚》的艺术特点。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特点。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一般地了解概述中的内容,左拉、哈代、马克·吐温作为次重点掌握,莫泊桑、易卜生和托尔斯泰是本章的重点。

托尔斯泰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第一节概述(1课时)

19世纪后30年代欧美历史概况。

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巴黎公社。

政治反动与社会腐败。

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新的文学力量、思潮、派别的出现。

巴黎公社文学。

鲍狄埃及其他公社诗人和作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继承保持强大地位。

法英文学的新进展。

成就突出的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各国重要作家。

自然主义文学。

它的理论和代表作家:

左拉和龚古尔兄弟。

象征主义文学。

它的美学特点和代表作家。

唯美主义文学。

它的理论和代表作家。

第二节左拉(2课时)

生平与创作。

左拉自然主义的形成。

早期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态莱斯·拉甘》、《玛德兰·费拉》)。

《卢贡—马卡尔家族》的构思与创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主要内容和反映各种主题的代表作品。

创作中的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

左拉创作的意义。

《萌芽》。

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对矿工非人的生活劳动条件的描写。

对工人罢工斗争的描写。

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第三节莫泊桑(2课时)

生平与创作。

中短篇小说的成就。

按题材的分类。

揭露普鲁士军队暴行和反映法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小说;揭露资产阶级腐化堕落和自私虚荣的小说;反映贫苦人民的痛苦和优秀品质的小说、各种题材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长篇小说《一生》和《漂亮的朋友》的思想内容。

莫泊桑创作中的自然主义问题。

莫泊桑在欧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羊脂球》。

小说的巧妙构思。

小说的人物。

小说的思想意义。

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哈代(2课时)

生平与创作。

哈代的诗歌与小说的总评价。

哈代小说的分类。

“人物与环境小说”中的重要作品:

《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哈代小说对英国浓村的描写。

哈代小说中的“命运”问题。

蛤代创作中的矛盾。

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德伯家的苔丝》。

故事梗概。

苔丝的形象。

安玑·克莱的形象。

亚雷的形象。

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其实质。

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易卜生(2课时)

生平与创作。

早期创作中民族题材历史剧的爱国热忱和浪漫主义色彩。

侨居意大利。

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的“精神反叛”主题。

中期创作。

“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社会问题剧”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批判。

易卜生戏剧中的个人反抗问题。

后期剧作中的象征主义风格和悲观主义倾向。

易卜生对戏剧的革新及其意义。

易卜生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玩偶之家》。

剧情梗概。

娜拉的形象。

海尔茂的形象。

其他人物的形象。

《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六节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

列宁论托尔斯泰。

生平与创作道路。

早期创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托尔斯泰创作的特点。

早期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卢塞恩》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感。

《哥萨克》中对贵族人物道德更新的探索。

《战争与和平》——歌颂俄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史诗体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小说的构思和创作过程。

安娜的形象。

伏窿斯基和卡列宁的形象。

对城市文明的否定和对庄园贵族的偏爱。

列文的形象。

小说的艺术特点。

《复活》。

对整个专制国家统治机器的揭露。

对官办教会的揭露。

对贵族和土地私有制的否定。

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玛丝洛娃的形象。

革命者的形象。

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复活》的艺术特点。

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马克·吐温(2课时)

生平与创作。

早期小说对美国假民主的讽刺和揭露。

幽默的风格和夸张的手法。

对美国社会政治黑幕的揭露(《镀金时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反对种族歧视的小说《傻瓜威尔逊》。

马克·吐温从轻松幽默向辛辣讽刺的发展。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对资产阶级的讽刺。

晚年的反帝作品和悲观情绪。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故事梗概。

哈克的形象。

吉姆的形象。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九章、第十章20世纪欧美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内容,专节介绍的作家作为次重点掌握,高尔基是本章也是本学期的重点。

第一节概述(1课时)

20世纪欧洲和美国历史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建设的成就。

法西斯主义的增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加深和腐朽化。

人为物役现象的发展。

各种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说的杂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0世纪的三大文学力量: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