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329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word版习题精选教育文档

专题四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类型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选项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待鉴别的物质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鉴别方法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2.(2019汇川区模拟)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

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

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

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3.(2019株洲)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NH4)2SO4、NH4Cl、K2SO4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D.盐酸

4.(2019济宁)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B.NaCl、HNO3

C.HNO3、Ba(NO3)2D.NaCl、NaOH

5.(2019达州)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Cl、BaCl2、NaCl

B.NaOH、FeCl3、HCl、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

D.NaOH、Ba(NO3)2、NaCl、MgSO4

6.(2019来宾)某pH=13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Na+、SO

、CO

、NO

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并分析:

(1)该溶液pH=13,证明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7.(2019眉山)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0%、5%的盐酸。

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辨别出三瓶盐酸。

实验仪器:

温度计、量筒、秒表、烧杯、试管、剪刀、镊子

药品:

镁条

提示:

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的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

(1)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关键是控制三个变量:

①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实验。

②取相同质量的镁条。

③取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方案是:

方案一:

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 物质的除杂

8.(2019遵义)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

方法

A

CO2(CO)

足量O2

点燃

B

CaO(CaCO3)

适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适量硝酸钡溶液

过滤

D

CuO粉(C粉)

适量稀盐酸

过滤

9.(2019遵义)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A

NaNO3溶液(NaCl)

过量硝酸银溶液

B

NaCl溶液(CuCl2)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硫酸)

硝酸钡溶液

D

Fe粉(Cu粉)

稀硫酸

10.(2019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CaCO3粉末(CaCl2粉末)——水

B.CaO粉末[Ca(OH)2粉末]——水

C.KCl溶液(KOH)——稀硝酸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11.(2019兰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稀硫酸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氢氧化

钠溶液

氢氧化

钡溶液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D

氯酸钾

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12.(2019衡阳)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O2(CO2)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干燥

C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

(Fe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3.(2019泸州)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请回答:

(1)废电池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________;滤液中主要的阴离子是________;

(2)欲从滤渣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3 物质的共存

14.(2019汇川区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HCO

B.H+、K+、Cl-、OH-

C.Cu2+、Ba2+、Cl-、SO

D.K+、NH

、Cl-、NO

15.(2019自贡)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Cl、K2CO3、NaOH

B.HCl、Na2SO4、KOH

C.BaCl2、KCl、CuSO4

D.K2SO4、NH4HCO3、NaCl

16.(2019安顺)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

A.Na+ Fe3+ NO

 Cl-

B.Ba2+ NH

 SO

 OH-

C.Ag+ H+ Cl- NO

D.H+ Na+ NO

 SO

17.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

A.NH

 Ca2+ Cl- NO

B.K+ Na+ Cl- CO

C.Fe3+ Mg2+ NO

 Cl-

D.Na+ Ba2+ NO

 OH-

18.(2019巴中)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2+ Cl- Cu2+ NO

B.H+ CO

 K+ SO

C.Ba2+ Cl- NO

 Na+

D.NH

 HCO

 Al3+ SO

19.(2019荆州)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SO

、NO

、Ba2+、Cl-

B.Cu2+、Na+、NO

、K+

C.K+、CO

、NO

、Cl-

D.H+、Ba2+、K+、NO

答案

类型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A 【解析】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错误;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正确;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取样品,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

2.C 【解析】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只要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过量,A正确;pH试纸测出的pH值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盐酸就过量了,B正确;盐酸即使不过量,中和反应生成的氯离子也会与硝酸银生成沉淀,C不正确;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氢离子,也就说明盐酸过量,D正确。

3.B 【解析】氢氧化钡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生成;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但无白色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钾,产生白色沉淀,据此可区分三种无色溶液,B正确。

4.A 【解析】先加H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生成气体的为K2CO3,剩余两种中再加硫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为BaCl2,无现象的为Mg(NO3)2,A正确;先加Na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再加稀硝酸生成气体的为K2CO3,剩余两种无法鉴别,B错误;先加HNO3,生成气体的为K2CO3,再向其余三种中加入Ba(NO3)2均无现象,无法鉴别,C错误;先加Na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再加NaOH,生成沉淀的为Mg(NO3)2,剩余两种中加NaOH均不反应,则不能鉴别BaCl2、K2CO3,D错误。

5.A 【解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据此可将碳酸钠、盐酸、氯化钡鉴别出来,剩余的一种为氯化钠,A正确;通过观察颜色,可首先鉴别出棕黄色溶液氯化铁,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可鉴别出氢氧化钠,其余两种无法鉴别,B错误;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据此可鉴别出氢氧化钡和氯化钠,无法鉴别碳酸钠、硫酸钠,C错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硝酸钡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据此可鉴别出硫酸镁和氯化钠,无法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D错误。

6.

(1)Cu2+ 

(2)BaCO3+2HCl===BaCl2+H2O+CO2↑(3)Na+、SO

、CO

 NO

【解析】

(1)根据该溶液pH=13,可知溶液显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因此Cu2+不能大量存在。

(2)根据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产生的沉淀中有碳酸钡沉淀,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3)因为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O

,溶液中还需要含有阳离了,所以一定含有Na+,而对于NO

不能确定它是否存在,因此可能存在的是NO

7.

(1)Mg+2HCl===MgCl2+H2↑ 

(2)③相同体积的盐酸

(3)不同浓度的盐酸与镁条反应所需时间 不同浓度的盐酸与镁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温度

【解析】

(1)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时需要盐酸的体积必须相同。

(3)方案一:

取相同体积的三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镁条,用秒表记录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时间;方案二:

取相同体积的三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且足量的镁条,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类型2 物质的除杂

8.C 【解析】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A错误;稀盐酸与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发生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要保留的物质,B错误;适量的硝酸钡溶液与杂质硫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C正确;适量稀盐酸和CuO会发生反应,D错误。

9.B 【解析】

A

×

应加入适量的硝酸银,加入过量的硝酸银,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银

B

适量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C

×

应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用硝酸钡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

D

×

应用磁铁将铁粉吸出来,用稀硫酸会使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0.A 【解析】

A

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水将碳酸钙中的氯化钙除去

B

×

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采用水为除杂试剂,会将被提纯物质除去,将杂质保留

C

×

因为氢氧化钾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所以若采用稀硝酸为除杂试剂,则在除去杂质氢氧化钾的同时,又向氯化钾溶液中引入新杂质硝酸钾

D

×

因为稀盐酸既能与碳酸钠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若采用稀盐酸为除杂试剂,则会将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同时除去

11.C 【解析】氮气不支持燃烧,在大量氮气环境中,木条不能被点燃,A错误;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被提纯物质,B错误;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过滤可将沉淀除去,C正确;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可使氯酸钾转化为氧化钾,此方法不仅没有除去杂质,反而将需保留物质全部消耗,D错误。

12.D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金属铜,A正确;氧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充分反应后干燥,可得干燥、纯净的氧气,B正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氯化钙溶液,C正确;向含有亚硫酸铁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消耗了被提纯物质,没有除去杂质,D错误。

13.

(1)碳粉 Cl- 

(2)在空气中灼烧 碳粉转化为二氧化碳逸出

【解析】

(1)废电池中的碳粉、二氧化锰均不溶于水,氯化锌、氯化铵溶于水,加水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碳粉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滤液中的是氯化锌和氯化铵,氯化锌和氯化铵在溶液中均解离出氯离子,故主要阴离子是氯离子。

(2)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从滤渣中获得较纯净的二氧化锰,可通过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使碳粉转化为二氧化碳逸出而除去。

类型3 物质和离子的共存

14.D 【解析】H+与HCO

结合生成H2O和CO2,不能共存,A错误;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B错误;Ba2+与SO

结合生成BaSO4沉淀,不能共存,C错误。

15.D 【解析】

A

×

NH4Cl+NaOH===NaCl+NH3↑+H2O

B

×

HCl+KOH===KCl+H2O

C

×

BaCl2+CuSO4===CuCl2+BaSO4↓

D

K2SO4、NH4HCO3、NaCl之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16.D 【解析】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黄色,A不符合题意;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BaSO4沉淀,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B不符合题意;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C不符合题意;D中各离子大量共存时不会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且在溶液中都是无色,D符合题意。

17.A 【解析】pH=1的溶液显酸性,存在大量的氢离子,铵根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溶液为无色,A正确;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不可共存,B错误;铁离子的溶液显黄色,C错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者不能共存,D错误。

18.C 【解析】pH=13的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

×

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

×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五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

D

×

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碳酸氢根离子和铝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液和二氧化碳

19.C 【解析】由于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A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B组离子不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五种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这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所以D组离子不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