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523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docx

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

2011-2012年第2学期(本科)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2’=20’)

二、名词解释(5×4’=20’)

三、简答题(3×5’=15’)

四、分析论述题(10+10+25=45’)

导言部分

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我国的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3、语言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大致有三个阶段:

(1)语文学阶段(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成为边缘的、交叉的学科)。

4、语言学的分类:

(1)描写语言学或共时语言学;

(2)历史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1、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语言。

掌握这个社会的语言才能真正进入这个社会。

(2)语言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语言还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使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的手段,是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其他方式?

与语言有何关联?

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1)人们自身的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可以在人际交往时传递一些信息。

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迎,等等。

(2)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体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字符号等。

在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但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可见,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3、思维和思想二者有何不同?

思维就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及认识现实的能力;而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成果,这二者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思维是运用大脑的过程,而思想是通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4、如何理解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和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左右分工的时间是一致的。

如五、六岁前的孩子大脑左半球受损,右半球还可以部分代替左半球的功能。

但过了语言习得临界期的孩子,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损害,丧失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恢复了。

这说明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时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也已经完成了。

儿童语言习得临界期的存在,既体现语言能力具有先天的自然生理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具体语言系统的社会属性,离开正常的语言社会,先天的语言潜能无法实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和说话有何关系?

语言和说话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存在于说话之中,说话是语言的存在方式;

(2)说话也离不开语言;

(3)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从说话开始的。

语言和说话的区别,有两点最为重要:

(1)语言的有限性和说话的无限性;

(2)语言的社会性和说话的个人性。

2、什么是符号?

符号具有哪两方面的要素?

其基本性质是什么?

(1)符号含义

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简而言之,代表某一事物的记号、标记就是符号。

(2)符号的要素

符号有两方面的要素:

形式和意义。

(3)基本性质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这是符号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性质。

也就是说,符号的产生,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源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这使符号具有社会属性。

3、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

(1)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是一种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

如语言中的词就是一种能代表和指称某一种现实现象的符号。

词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可表示某个事物的记号。

(2)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也就是说,语言这种符号是通过声音来代表一定的意义的。

每一个语言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体。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1)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完全在于社会的约定俗成。

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最初创立语言符号时的情况来说的。

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它就不再任意了,而具有规定性,任何人都得遵守。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方式出现,符号只能是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也就是说,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话很象一条线,因此可称为言语链。

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层级体系?

语言系统的二层性(即“二层三级”)

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它是一种分层装置,依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种装置构成了语言的层级结构。

(1)语言的下层(即底层):

音位层。

音位层的任何成员都不是符号,因为它们只有声音而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语言的上层——符号层。

语言的上层是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组成的,这一层叫“符号层”。

上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

第二级是词;

第三级是句子。

6、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7、人类语言能力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具有人类那样的语言,既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人类之所以有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两个条件:

(1)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类大脑的功能。

人类大脑能够把具体的事物,经过概括,使之成为一般的抽象的东西。

词义便是从无数特征各异的具体事物中概括出的共性,使之抽象化,形成概念。

如果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人们便不能掌握语言这种思维和交际工具。

(2)是灵活的发音能力

人类的发音器官很灵活,能发出一个一个的清晰的声音,产生出无限多的句子,这是动物不具有的。

8、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有何根本区别?

与动物的“语言”相比较,人类的语言具有七个特点,这就是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之间的根本区别。

(1)任意性;

(2)单位的明晰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能产性(或开放性);

(5)传授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9、如何理解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所有的动物都没有人类那样的语言。

这是因为:

(1)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

动物的大脑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没有灵活的发音器官,因此动物不具备足够的意义要素和声音材料。

(2)动物不具备产生语言的需要。

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能够有目的的组织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能。

人类的劳动是一种集体的劳动,劳动中必须交流思想,配合行动。

这样,共同的劳动便决定了人类创造语言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有没有语言,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语言是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1、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

2、什么是音素?

什么是音位?

举例说明。

音素: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定义的。

音位:

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定义的。

3、语音有哪几个要素?

音质的不同又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举例说明。

语音有四个要素,即: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音质不同的决定因素:

A、发音物体的不同,即声带振动还是不振动。

例如,[p]和[b]的不同,就在于后者[b]声带振动(即浊音),而前者[p]不振动(即清音)。

B、发音方法的不同,指气流遇到阻碍时用什么方法来克服。

例如,汉语“搞”găo[kau214]和“好”hăo[xau214]中的声母,发g[k]时使用爆破方法,发h[x]则使用摩擦方法。

C、发音时共鸣器大小形状的不同。

如发i[i]和a[A]的不同,是口腔这个共鸣器不同的原因。

4、什么是元音?

什么是辅音?

元音和辅音有何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

第一,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音器官不形成阻碍,发辅音时则在某一发音部位上形成阻碍。

(即:

气流不受阻/受阻)

第二,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在形成阻碍的那个地方紧张。

(即:

发音器官均衡/不均衡)

第三,发元音时气流较弱,而发大多数辅音时,气流较强(发边音、鼻音,气流也较弱)。

(即:

气流较弱/较强)

5、元音分为哪几类?

舌面元音音质的差别有哪几个因素决定的?

举例说明。

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ɿ]、[ʅ])和“卷舌元音”([ɚ])三类。

舌面元音音质差别的决定因素:

①舌位的前后;②舌位的高低;③嘴唇的圆展。

6、归纳不同音位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对立和互补。

7、什么是音质音位?

什么是非音质音位?

举例说明。

以音素作为其变体的音位就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就是建立在音高、音重、音长基础之上的音位。

8、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9、什么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哪几种?

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而发生的不同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

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第四章语法

1、什么叫语法组合规则?

什么叫语法聚合规则?

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举例说明。

语法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如:

我看电影

在“我看电影”这句话中,它由“我”、“看”、“电影”三个语法单位组成。

“我”、“看”、“电影”这三个语法单位之间就存在着语法的组合关系,我们可以把这种组合关系归纳为:

“主—谓—宾”。

语法聚合规则:

凡是能够出现在同一位置上的语法单位,组成一个聚合群,它们所遵循的规则,就叫语法的聚合规则。

如:

“车、小说、房屋、报告、足球、人、鱼、大地”组成了一个聚合群,叫“名词”。

二者关系:

说话时,由语法组合规则提出要求,从一定的聚合群中选择具体的语法单位(如词),以供组合的需要;而语法聚合规则则依据组合的需要,从一定的聚合群中去选择适当的语法单位(如词)去参与组合,构成更大的语法单位(如短语或句子)。

2、语法单位有哪些类别?

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

句子、词组、词、语素。

3、何为词、语素、词根、词缀和词尾?

词缀和词尾有何差别

词: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语素: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词根:

一种构词语素,它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体现出来。

词缀:

粘附在词根上的其本身不能单独成词的构词语素。

其作用是构成新词,如“teach”+“er”→“teacher”、“un”+“happy”→“unhappy”。

词尾:

处于词的末尾,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它是一种变词语素,而不是构词语素。

如英语books中的-s,worker+s→workers,walk(行走)加上-s,-ing,-ed后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并没有变成另一个新词。

词缀和词尾的差别:

(1)词缀只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词尾只能改变词形,不能构成新词;

(2)词缀可出现在词根前或后,词尾只能出现在词根后;

(3)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4、什么叫句法?

什么叫词法?

在各种语法单位中,词是最重要的一级单位。

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词法……词以下(如词、语素)。

语法研究

句法……词以上(如短语、句子)。

5、什么是语法意义、语法形式?

常见的语法形式(亦即语法手段)有哪几种?

语法意义:

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

如名词、主谓结构等。

语法形式:

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各种语法手段。

如词序、虚词、词形变化等。

常见的语法形式(亦语法手段)有:

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6、什么叫形态?

构成形态有哪些方式?

举例说明(略)。

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形态。

构成形态的方式:

附加法、内部屈折法、异根法、重叠法、增补法等。

7、什么叫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种类?

举例说明(略)。

语法范畴:

词的语法形式(形态)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类。

常见语法范畴的种类:

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8、什么叫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又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句式变换:

变换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一个句子格式(句型)变成另一种句子格式(句型)的过程或结果。

句式变换常用的手段:

移位、添加、替换、删除和分合等。

9、什么叫句法同义?

举例说明。

句法同义:

几种句子格式(句型)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如:

(1)我打破了杯子。

(2)杯子被我打破了。

(3)杯子我打破了。

(4)我把杯子打破了。

几个不同的句式表示同一个结构意义,即“施事—动作—受事”。

10、什么叫句法多义?

举例说明。

句法多义:

一种句子格式(句型)表示几种结构意义。

如,在“通知的人还没有来”这句话中,主语“通知的人”这一偏正结构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去通知的人”,另一个意思是“被通知的人”。

11、以变换分辨句法多义中词的语法现象

例1:

以“添加”和“移位”的方法对“狗找到了”进行变换:

A、主人找到了狗。

变换式A揭示“狗”是“找到”的受事,B揭示“狗”

B、狗找到了东西。

是“找到”的施事。

这说明主谓结构“狗找到了”可兼表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是句法多义现象。

有许多句子,语法结构与上述句子完全相同,却不存在句法多义(或说歧义)的现象,如“钥匙找到了”,进行变换:

A、他找到了钥匙。

变换式A揭示“钥匙”是“找到”的受事,变换式B

B、*钥匙找到门。

不成立。

这说明主谓结构“钥匙找到了”只表示一种

结构意义,是单义的结构。

例2:

“通知的人”可以变换为“他通知的人”和“通知他的人”。

而“采购的东西”则只能变换为“他采购的东西”,而不能变换为“*采购他的东西”。

这说明“通知”和“采购”虽均为及物动词,但语法功能仍有差异,可分为更小的类别。

“通知”的主语同时又可作它的宾语,这类及物动词有“培养、关心、请、约、要、骂”等;而“采购”的主语则不能同时又作它的宾语,这类动词有“设计、编辑、买、卖、煮”等。

即:

通知、培训、关心……

及物动词

动词采购、设计、编辑……

不及物动词

例3:

汉语中有这样的语法格式:

“名1+动+着+名2”。

如: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唱着戏。

(1)可变换为:

“主席团坐在台上”,而不能变换成“*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2)不能变换为:

“*戏唱在台上”,而可变换为“台上正在唱戏”。

“坐”和“唱”在变换时所显示的差别:

“坐”强调的是“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而“唱”则表示动作和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

这两类动词,分别属于动词下的不同聚合群,因此组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2、世界上语言可分成哪几种结构类型?

世界上语言可分成四种结构类型:

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

13、什么叫孤立语和屈折语?

孤立语和屈折语各具有哪些特征?

孤立语:

也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孤立语主要结构语法特征:

(1)词序严格。

孤立语没有词形变化(形态),词序在语法中占极重要的地位。

如汉语、壮语、苗语、傣语、越南语等都属孤立语。

(2)虚词十分重要。

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语法手段来体现。

如汉语“父亲和母亲”、“父亲的母亲”、“父亲或母亲”等,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

(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表示语法关系的前缀和后缀以及词尾。

屈折语:

是指那种通过屈折手段来实现词形变化的语言。

屈折语主要结构语法特征:

(1)丰富的词形变化。

如英语,俄语等。

(2)一个词形变化的语素可同时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如英语动词works,词尾s表明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

(3)句子中,词根(或词干)和词尾结合得非常紧密。

如英语、俄语。

第五章词义和语用

1、什么叫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有何特点?

举例说明。

基本词汇:

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表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事物非常密切的词语。

基本词汇主要特点:

(1)全民性

一个社会全体成员使用的,不分阶级、阶层、年龄、性别、职业等,为人们经常使用,如“水、饭、菜、衣服、车、吃、走、看、听、大、高、新”等。

(2)稳固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产生于古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固性。

如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牛、马、羊、鸡、酒、日、月、雨、雷、风、见、杀、大、小”等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孳生性(能产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作语素构成新词。

如,汉语中的“山”,可构成“江山”、“山岭”、“山林”、“山歌”、“山水”、“山城”、“山河”。

2、什么叫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

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是对现实现象一种抽象、概括的反映,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羊”这一概念是抽象的,它概括各种各样的羊,如绵羊、山羊……,只是取其共同特征而已。

词义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1)一般性

一般性指在词义的概括过程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

如上举的关于“羊”的概念。

(2)模糊性

模糊性指词义将众多的现实现象概括以后,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界线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例如,“春、夏、秋、冬”之间,没有一条明显的界线。

(3)全民性

全民性指词义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因为词义在概括的过程之中,舍弃了现实现象中所具有的阶级性,只保留了各个阶级所共同具有的普遍的东西。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概括性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3、什么是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举例说明(略)。

词的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引申义的基础。

引申义:

又叫词的派生义,由本义发展(或衍生)出来的各个后起的意义。

4、词义引申有哪几种方式?

举例说明(略)。

引申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隐喻和换喻。

5、什么叫同音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何区别?

举例说明(略)。

同音词:

语音形式(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一组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同音词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一组词,与词义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有内在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如何理解文字的基本性质?

文字的基本性质:

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1)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形、音、义统一的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

(3)文字有较小的单位(如汉语中的一个“字”)可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如汉语中的一个“语素”)的意义。

2、文字产生之前有哪几种记事方法?

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刻划符号等。

3、判断文字体系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把整幅图简化或拆散成个别图形,一个图形与语言的语素或词相当。

第二,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第三,把这些图形作线性排列,依照顺序读出来就是语言的顺序。

4、何为“字母”?

何为“字元”?

何为“字符”?

字母:

指英文词拆成的最小形体单元,如“cup”中的“c”、“u”、“p”。

字元:

指方块汉字拆分成的“偏旁”、“部首”。

字符:

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形体单元(即“字母”和“字元”)统称为“字符”。

5、为什么说汉字属于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汉字—形声字,占90%以上)

在文字系统中,可以使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来造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就属这一类。

形声字可分为声符和意符两个部分。

声符纯粹表音,意符则表意,它表示这个字的意义类别。

如“柏”,“木”是意符,“白”声符;“街”,“行”是意符,“圭”是声符。

兼有表意、表音两种方法,所以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6、文字改进和文字改革有何区别?

文字改进和文字改革都是改变原有文字的书写形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文字改进:

指改进后的文字仍保留原有文字体系,只对文字个别、局部的改造和调整,不改变文字体系。

如简化汉字、整理异体字等。

文字改革:

指打破原有文字格局,采用另一种文字体系,这是对文字的根本性改造,如朝鲜、越南过去使用汉字,后来改用表音文字。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1、语言的演变有哪几个最重要的特点?

举例说明。

(1)渐变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而语言变化只能渐变,不能突变,否则就失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有变化的一面,也有稳定的一面。

语言的变化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稳定则能充当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如词汇变化最快,但基本词汇十分稳固,不易起变化;构成新词的格式是语言中已有的,这有明显的渐变性特征。

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比词汇慢得多,而语法的发展又是最慢的。

(2)不平衡性。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的变化不同步。

①词汇。

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

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和旧事物、旧观念的淘汰,使词汇中的语词不断地更替。

如近几十年,汉语中每年出现大量新词,“空调、手机、IP电话……”等。

在这方面,一般词汇发展最快,因为它与社会发展变化直接相关,而与人类日常生活相关的基本词汇,更迭很慢,如汉语“天、地、人、山、水、太阳、月亮”等。

②语音。

语音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变化较慢。

③语法。

语言中发展最慢的是语法和基本词汇。

凡语言中属于规则或模式化的部分变化都较慢。

如语法上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范畴等;词法上,常用构词法等都变化很慢。

即:

(1)一般词汇:

更迭变化最快。

三者的发

不平衡性

(2)语音:

变化较慢(与社会变化没直接联系)。

展不是齐

(3)语法与基本词汇:

变化最慢。

头并进的。

2、语言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

(1)社会不完全分化是形成方言的原因。

社会不完全分化促使语言分化成为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所使用的全民语言分支——社会方言。

社会不完全分化导致语言不同地域差别而分化成全民语言分支——地域方言。

(2)社会的完全分化形成了亲属语言

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

不过,如果一个社会完全分化成为几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各个方言就可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特点,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这些从同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各个语言,就叫做亲属语言。

即:

方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