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056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x

《语言学概论》习题全版本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有没有阶级性?

为什么?

答: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

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

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

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

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

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为什么?

答:

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

什么是聚合关系?

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

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2

第三章语音一、名词解释

1、音素:

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元音:

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

3、辅音:

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4、自由变体:

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5、发音部位:

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解题说明: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

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

A、uchB、yts‘xC、uchhD、xy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B、j—[y]C、h—[x]D、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B、—[p]C、[s]—[z]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

A、[x]—[h]B、[t]—[k]C、[s]—[f]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

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6分,每小题1分)

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③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

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

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

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

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

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

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

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

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

例如:

“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

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

什么是互补?

答:

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

例如:

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

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

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

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

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

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

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指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俗成。

例如汉语用[su]表示“书”,英语用[buk]表示“书”。

2.音位的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例如汉语南京、武汉等地的方言的“南”,nan和lan可以自由替换,n和l在这些方言中就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

例如“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这几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

4.意音文字---就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字中既有表意成分,又有表音成分。

汉字就是意音文字,如“蚂”,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亲属语言---就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就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共时语言学。

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聚合关系 ) 。

3.“瑰”单念时是阴平调,但在“玫瑰”中声调变弱了,念轻声,这种变化是

   弱化 。

4.词的组合有多种类型,例如“看了一本书”是  述宾结构   。

5.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例如汉语、壮语就是  孤立语  。

6.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些词,使用了数千年,如“人”、“水”、“火”等,达说明基本词汇具有   稳固性   特点。

7.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具有全民性,这说明词义是没有  阶级性  的。

8.书面语是口语的   加工  形式,所以它的结构比较严谨。

9.语言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  词汇  发展最快。

10.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完成语言的统一。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C       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结构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D.转换生成语言学

2.下列语言单位,只有     A      是“他去年春天拍摄的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两遍”这句话中的词组。

A.去年春天                       B.我去年秋天C.他去年春天拍摄     

D.那部影片我去年秋天就看了

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A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C.词缀        D.词尾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B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5.下列说法只有      C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

1.比较下列各组音位的区别特征。

(6分)

   ①u—y舌位前后不同,M是后元音,y是前元音。

   ②p—t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唇音,t是舌尖前音。

   ③s—z发音方法不同,s是清擦音,z是浊擦音。

   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分)说明:

每个音节只要求写出元音和辅音,声调符号不用写出来。

   必 须 掌 握 科 技 知 识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画线部分)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

(4分)Hebuysmanybooks.①buys中词尾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②books中词尾s表示复数。

 五、问答题(共40分)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答:

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2.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

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答:

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

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3.“眼睛大”和“大眼睛”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

答:

①“眼睛大”这种结构是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

②“大眼睛”这种结构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其中“限睛”具有“被修饰”这样的语法意义。

③同样的语法单位组成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通过不同的词序来体现的。

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

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

②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

5.什么是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

答:

①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②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位语法规范。

6.什么是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答:

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

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的提出者是(C)

A.老子B.孔子C.荀子D.庄子

2.声音的强弱决定于(B)

A.频率的大小B.振幅的大小

C.发音体的松紧D.说话的速度

3.语音中声带振动的浊辅音是(C)

A.乐音B.噪音

C.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D.纯音

4.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是(A)

A.[t]B.[d]C.[ts]D.[s]

5.汉语北京话中,有的人把“一般儿大”(同样大)说成“一边儿大”,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D)

A.同化B.异化C.弱化D.增音

6.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B)

A.音节的数量B.语素的数量

C.词的用途D.词的地位

7.“背黑锅”、“走后门”、“碰钉子”都属于(A)

A.惯用语B.谚语C.成语D.简缩词语

8.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D)

A.交叉语B.双语C.混合语D.中介语

9.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其所学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叫(B)

A.语言接触B.语言迁移

C.语言混同D.语言杂糅

10.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最高的一级是(A)

A.语境平面的翻译B.语义平面的翻译

C.句法平面的翻译D.单词平面的翻译

11.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A.感性思维B.逻辑思维

C.发散思维D.推理思维

12.人大脑的右半球掌管(B)

A.语言活动B.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C.抽象思维D.判断和推理

13.一般认为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最迟是(D)

A.2至3岁B.6至8岁

C.9至10岁D.12至13岁

14.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C)

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

C.语法能力D.构词能力

15.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某一阶段,儿童说出的话很像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被称作“电报式语言”,这个阶段是(C)

A.咿呀学语阶段B.单词阶段

C.简单句阶段D.复杂句阶段

16.小脑的主要功能是(C)

A.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B.负责内脏功能

C.控制人体运动的平衡D.负责掌管记忆功能

17.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是(B)

A.音素B.语素C.义素D.义位

18.文字起源于(B)

A.结绳B.图画

C.结珠D.穿贝

19.语言间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A)

A.语音对应关系B.词汇对应关系

C.语法对应关系D.文字对应关系

20.要确定几种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