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0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x

  四、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讨论交流法,问题导学法。

  五、板书设计:

  十八课昌盛的文化

  宏篇巨著《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

司马迁

  地下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特点:

威武雄壮、气势恢宏、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价值意义:

名震天下的艺术奇迹、

  举世闻名的雕塑瑰宝

  六、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佛教和道教文化、史学巨著《史记》,秦始皇兵马俑。

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除了上一课已经介绍的造纸、医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本课的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

二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史记》的体例;

三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

这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法学法]:

学生对我县的塔尔寺、南朔山道观等景点十分熟悉,一出示有关照片,应该能迅速作出判断,这会为新课的引入和自然过度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各种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活动,更不能将现成的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

重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品质,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给予积极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很多宗教种类,谁来说一说?

  生(略思后):

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

同学们真不错,知道这么多宗教名称,但同学们要清楚,现实生活中有些宗教是合法的,而有些是非法的(如邪教),引导学生探究不合法的原因。

  出示塔尔寺、群加三塔寺的照片,问:

大家熟悉这些地方吗?

反映的是哪里的情景?

  生:

通过观察判断指出,这是我县塔尔寺和三塔寺的景情。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寺院?

我镇的静房寺、……

哪位同学能将这些寺院给全班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

(选三至四名不同水平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塔尔寺、三塔寺或静房寺。

在介绍过程中只要不违背史实,即给予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和褒奖。

对违背史实的予以纠正。

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对湟中县境内的部分宗教寺院作了介绍,它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它们是属于哪类宗教寺院?

经过比较明确——这些寺院都是佛教寺院。

  (大部分学生多次游览过这些寺院,很快能判断出这些是佛教寺院,不大可能与清真寺、西宁北山寺相混,在此不必过多进行知识方面的补充)

那么,佛教是怎样起源、流传的呢?

我想,通过今天《昌盛的文化》的学习,会解除我们的疑问。

  (板书课题)第18课昌盛的文化

  

(二)进入新课: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励点拔。

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区?

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回答的一点没错,这说明佛教是外来的(板书佛教东来、起源、时间等要点)

  2、投影佛教东来路线图。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投影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明确:

天竺——西域——(长安——洛阳)

谁再来概括一下呢?

丝绸之路

  3、出示佛像,学生观察。

同学们请看,我这里有几尊佛像,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形态好吗?

(每组分发1—2尊)

互相传看佛像,评论形态。

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些佛像的特点?

(自由发言):

肚子大、他在笑、手拈佛珠、耳大垂肩、…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主要特征都说出来了,(出示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这副取自于洛阳白马寺的对联恰好概括了佛像的主要特征,你想了解白马寺吗?

请看90页图文。

阅读课文,看图了解白马寺,明确——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了解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之后,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一下佛教的教义,并说说看。

阅读、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人生是痛苦的。

忍耐修行,期待来世天国……体现了佛教教义逃避今生,重视来生、来世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扼要板书教义——现实痛苦,忍耐修行,来世天国。

  4、再次展示资料,激发兴趣。

出示南朔山、北山寺风景照后问:

同学们能看出这是哪里吗?

经过观察判断回答,这是我省著名的宗教景点——我县的南朔山和西宁的北山寺。

你们中间谁去过这两处景点,能介绍一下吗?

(限2—3人,在优、中、学困生中各选一人陈述意见)。

南朔山道观依山而建,香客不断,风景秀丽,有道人、石洞、观音塑像……,北山寺亭台楼阁、悬空栈道、三宵娘子塑像、传说壁画……

那么,象这样的寺或观又是属于哪类宗教建筑?

是道教的建筑。

现在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道教的产生、大致时间。

(提示阅读)

通过阅读第一目第三段,明确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后期。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互相交流一下对道教教义的理解,然后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经过互相交流后在优、中、学困生中各选一人陈述意见,说出道教的基本教义、特点——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道教教义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积极评价。

  同学们对佛教、道教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讨论、交流后发表一下对宗教的见解或看法,教义中哪些地方具有合理性?

哪些方面是消极甚至是迷信的?

(要求分组交流、探究)。

思考、讨论、交流后,陈述对宗教的见解。

(在优、中、学困生中各选一人陈述意见)。

  (怎样看待宗教,是本课的难点,不强求统一的回答标准,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可予以积极的评价,但必须注意向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引导)。

  5、投影: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投影。

这是鲁迅先生盛赞司马迁《史记》的句子,那么《史记》又是怎样的一部巨著呢?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不久前看过的电视《司马迁》,然后讲讲你记忆最深的情节。

回忆并简述剧中片断(限2—3人)

好!

通过看电视,大家知道司马迁任辱负重,经过不懈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写成《史记》,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目正文,然后共同思考回答三个回题:

①《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②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

③其特点是什么?

朗读正文,感受宏篇巨著《史记》的宏伟,根据出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多字。

纪传体通史是指体例,其它还有编年体、断代史等体例,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

请看投影(出示投影并浅讲区别)。

那么还有其它两个问题?

②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

  ③特点是:

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一边鼓励学生回答,一边将学生正确的回答板书)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现在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司马迁严谨治史、坚韧不拔的风范。

  (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录象片段,介绍司马迁生平,事实求是的治史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

听了以上录音、看了以上录象,你有何感受?

你从司马迁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

不妨说说看。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小组选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只要接近下列要点之一即可给予鼓励——司马迁有远大理想;

有严谨修史的态度,注重史料真实,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调查研究和实地考查;

有顽强的毅力等。

同学们从司马迁身上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除了学习司马迁的这些优秀品质之外,也理应为我国古代出现这样伟大的史学家感到自豪,也应该为我国拥有《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和瑰宝而骄傲。

这儿还有一样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出示兵马俑仿制品小件,请看这是什么?

(过渡到下一目——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6、展示、领略雕塑杰作兵马俑风彩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秦兵马俑仿制品小件,你们可以互相传看一下(分发给小组)并议论一下他们的特点。

仔细端详比较,积极探究,回答特点:

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制作技艺高超、细腻等。

试想,如果将这些兵马俑作成真人大小,数以万计排列成军阵,又是什么情形?

充分发挥想象,表述其雄伟壮观。

  (学生的表述,不要求完备,只要想象合理,表达清楚即可)威武雄壮、气势恢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当年的秦始皇,就是将这样的兵马俑,排列成军阵,埋在了他的陵墓附近,请看秦兵马俑的阵式(投影秦俑1-3号坑)

简介兵马俑发掘情况后问:

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

充分想象,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鼓励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允许一些“异想天开”的思维,不求统一答案。

学生有可能说出:

为了保卫他的陵墓,为了展现秦朝强盛,为了炫耀武力,为了将这些雕塑珍品带走,为了在阴间仍然东征西战(因为古人相信有阴间)等,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

  7、心灵探险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疑虑和独到的见解,可自由提问。

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动讨论,交换意见,自由辩论,强化认识。

  8、展示学生所收集、制作的图片、模型。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收集、制作了许多有关佛教、道教和司马迁、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模型,同学们能展示一下吗?

  生展示图片、模型。

  同学们收集的图片、制作的模型很有特色,我们准备在本周举办一次有关本节内容的历史图片、模型展示评比会。

等下课时再布置。

  (三)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编成通俗易记的顺口溜。

之后,与老师提供的顺口溜进行比较,选出最佳记忆方案。

  出示投影:

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秦俑创造世界大奇迹。

整理笔记

  (四)布置课后探究活动。

  1、继续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读物、影像资料,查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准备“寻访丝绸之路”的探究活动。

  2、让学生再精心整理所收集、制作的图片、模型,由历史课代表、小组长筹备,准备在本周举办有关本节内容的历史图片、模型展示、评比会。

  八:

教案说明

  本教案在设计过程中侧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资料,培养其阅读历史资料、表述历史观点、搜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讨论后能够回答的。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出示的图片等资料,由于来自于身边的历史遗迹,因此能很快识别和判断,并能对其进行一定的阐释,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充分,积极参与,并在教师指导下深切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灿烂。

特别是在心灵探险一环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

秦始皇陵里还有什么?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天师还是老子?

老子的道家是道教吗?

我们见到的兵马俑为什么不是彩色的?

等等,使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3.19《寻访“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

——学习与探究之三

【课内探究】

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上,曾经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它昭示着历史上曾有过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循着先人走过的足迹,探访它的过去、今天,并展望其美好的未来。

1.纸上旅游:

重走“丝绸之路”

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评选为“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在地图上重走一次“丝绸之路”。

请你为大家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

“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还经过今天的哪些国家?

2.名人访谈: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

在活动中,你一定认识了不少“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吧,那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谈谈原因并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游山玩水:

“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

如果你是“游山玩水:

‘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的导游,你打算带你们小组的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游览?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吗?

4.互通有无: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

请你写出“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物产交流。

【课后拓展】

5.历时两年摄制的记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2006年3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

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ROAD)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

同学们你能解释“丝绸之路”的具体含义吗?

该记录片说的“丝绸之路”具体指的又是什么“路”?

答案: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1.省份有陕西、甘肃、新疆;

少数民族有回、维吾尔、藏、土、满等。

主要物产有陕西的石榴、核桃,甘肃的甘草、百合、枸杞、发菜、冬虫夏草等,新疆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和田玉、胡杨林、红柳等。

从北路出发,经过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从南路出发,经过帕米尔高原,向南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向西经过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

2.古代名人有张骞、班超、甘英、玄奘、马可·

波罗等。

精神:

如张骞的信心坚定,不顾艰辛的探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如名胜古迹有麦积山石窟、酒泉、敦煌、鸣沙山、阳关、玉门关、新疆的哈密、吐鲁番、火焰山;

出土文物有武威的铜奔马(马踏飞燕)、莫高窟的壁画、楼兰古城遗址等。

4.如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西传的丝织品,养蚕、缫丝、丝织技术、冶铁、凿井技术等;

东传的有宗教、魔术、乐器、舞蹈,植物类的石榴、胡麻、核桃、胡豆、胡萝卜、香菜,动物类的汗血马(又称天马)、鸵鸟、狮子、哈巴狗等。

5.“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

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它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一直通向罗马。

明代以后又开通了“海上丝路”。

“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是丝绸或各种物产,文明的交流同样重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对话之路”。

“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现在记录片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

点拨:

用如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

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

穿越时空

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漫漫古道,声声驼铃……诉说着多少期盼,留下了多少艰辛……它创造着奇迹,传颂着美丽,承载着昔日的辉煌,也让我们有着太多的遐想与神往。

也许此时你的心早已踏上了这幽幽古道,过黄河,出阳关,来到了最令人向往而又神秘莫测的楼兰……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互动天地

寻访“丝绸之路”

目标

(1)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找出或绘制丝绸之路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培养初级的史地结合学科渗透能力。

(2)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大陆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友谊、文化传播之路,理解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发展。

(3)谈古论今,在合作交流中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书籍、资料、光盘、图片、录像带、实物等,与同学共享学习资源。

(2)按不同的探究内容,分成小组。

①丝绸之路主线组(长安一敦煌)、南线组(阳关一葱岭)、北线组(玉门关一葱岭)、国外组。

②丝路上古代名人组、名胜古迹组、诗歌组、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

③今天丝绸之路开发组。

(3)选择以上不同类型探究小组参加,准备资料。

活动建议

(1)每小组都有自己探究的主题。

(2)你任意选一组参加,完成探究的任务。

例:

你选择了名胜古迹组,你应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名胜古迹所在的地方并对之加以简要介绍。

如楼兰,找到古国楼兰在今天的什么地方,环境怎样,探讨楼兰古国由繁荣走向衰落直至消亡的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因素等。

你选择了丝绸之路路线的主线组,就应介绍长安、咸阳、河西走廊、敦煌等地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物产、特点,在丝路上的作用及历史地位等。

你选择了丝绸之路开发组,就要结合目前西部大开发,思考开发哪些有价值的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3)写出参加这次探究活动的体会。

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你一定参与了一些活动(如收集资料、讨论、扮演角色等),你一定有一些感受、想法、疑惑或是建议,请你写下来吧。

我的精彩留言

我的收获

我的感想

我想对古丝路上的

商旅说

我想对西部大开发

的投资者说

年月日

自由阅读卡

古国楼兰

“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楼兰是一个梦幻般的汉代西域王国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然而,这个显赫了几个世纪的繁华之都竟神秘地消失了,晋以后就从史书上失去了记载。

到了唐代,人们只能从边塞诗中依稀见到她的影子。

20世纪,中外考古学家对楼兰古城遗迹进行了发掘,初步揭开了这座古城的面纱。

从自然遗迹看,楼兰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河道纵横,植被茂密。

两汉时,汉军在楼兰屯田,兴修水利工程,使这里有了充足的粮食,保证了生活的需要,也为过往的商旅使者解决了食宿。

楼兰高度的文明令人惊叹,有完备的税收制度,有邮局和邮差,还设有水利官员。

这里荟萃了中西方文化的精华,西域的许多音乐、舞蹈就是由楼兰传入中原的。

3世纪后,楼兰逐渐走向衰亡。

究其原因,人口的增加,频繁的战争,过度的垦荒和人为的对植被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水源的逐渐枯竭是造成楼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

史书记载,楼兰后期水源严重不足,灌溉得不到保证,部分农田被迫荒置。

由于楼兰的富庶和战略地位的重要,在历史上匈奴及周围一些游牧国家为争夺楼兰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战争。

楼兰人的过度垦殖、屯田和砍伐毁坏了大片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

失去森林保护的耕地在风沙的吞噬下废弃。

从4世纪起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问里,楼兰人进行了种种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挡住滚滚黄沙。

昔日绿色的楼兰失去了生机,古国人民只好踏上迁徙的征程,留下的是凄惨悲凉的废墟。

回首楼兰,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爱惜和保护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